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如何防止買到假的理財產品

如何防止買到假的理財產品

發布時間:2022-02-06 22:41:28

❶ 怎樣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理財"產品 知道這四點就夠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並不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銀行也會幫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等賣產品。而新聞中出現的投資者遭遇的「飛單」,指的是銀行員工私自與第三方理財公司「勾結」,以產品高收益為誘餌,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銀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銀行賣的自家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是有銀行公章的。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會在委託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公章,銀行則會在匯款等業務憑證上加蓋公章。

❷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假的理財產品

不要聽信理財經理的一面之詞,收益等信息要看合同或專門的產品書,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在銀行櫃台以外的地方辦理.

❸ 如何避免遭遇銀行「假理財」產品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
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
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
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雙錄」指「錄音、錄像」。銀監會要求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在購買銀行直銷或代銷的理財產品時,注意是否有「雙錄」,銷售人員是否按程序、按規定介紹理財產品,你的權利、風險和糾紛處理方式,錄音錄像為證。
總之,找正規的渠道,買正規的產品,不貪高收益,這樣就能盡量避免遭遇「假理財」了。

❹ 怎樣避免買到假理財產品

首先,不能過度相信對方的過往業績,再好的品牌之下都有可能存在漏洞,一定要按流程辦事,不能因為熟人就走簡化程序;
第二是要通過銀行櫃台購買理財產品,資金應該進入銀行渠道,而不是進入其他個人或企業賬戶;
第三,要警惕「飛單」,理財產品應區分銀行自營還是代銷,如果是自營產品應與銀行簽訂協議,如果是代銷產品看是否進入銀行系統,否則就是「飛單」;
第四,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保留好證據,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往往容易出問題;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選擇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要片面追求收益,要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以及這樣的風險等級是否與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迅速,而購買理財產品的,多數為上了年紀的用戶,其中有不少投資者缺乏專業理財知識,也很容易聽信銷售人員的推銷和勸誘,而銀行因為其信譽度較高,往往容易迷惑住投資者,所以更多的還是要靠監管部門建設好金融監管制度的「籠子」,嚴格風險控制管理,讓內部規章、監管規則、金融法律更為完善,切實保護好投資者財產安全無損。

❺ 如何避免買到假的銀行理財

避免買到假的銀行理財產品,就要直接去銀行的網點辦理,簽協議簽字的時候注意看清楚是不是銀行自己發售的理財產品。

❻ 如何避免在銀行買到在銀行買到假理財

1.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等於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風險

銀行是一個「金融超市」。現在的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發行的產品外,也會利用本行渠道、人員銷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稱之為銀行代銷產品。目前常見的銀行代銷產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及國債等。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代銷產品,那必須對該產品的發行公司進行查詢和了解。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貪婪

通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收益較穩定的。「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安全對應的是低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常規收益在3.4%~4.5%之間,那些動不動就8%、10%收益保證的理財產品,難道您在購買前就沒懷疑過?
3.新技能get!識別「真理財」,告別「假理財」

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個「產品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就像身份證一樣,具有唯一性。可以通過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4.防止「飛單」,銀行「雙錄」

所謂「飛單」,是指銀行員工利用銀行的營業場所,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非本行授權和簽訂代銷協議的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

閱讀全文

與如何防止買到假的理財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
包鋼北方股份央視 瀏覽:952
莊家布局建倉指標 瀏覽:431
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銀行融資 瀏覽:422
實物貴金屬賬戶貴金屬 瀏覽:906
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 瀏覽:582
近年出版期貨預測書 瀏覽:299
躍嶺股份雲南信託 瀏覽:718
活期黃金購買 瀏覽:268
最近的科創板股票 瀏覽:633
中國建設銀行的理財靠譜么 瀏覽:203
如何查持倉 瀏覽:847
農行貴金屬交易時間 瀏覽:378
甘肅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