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可以買嗎。據說由銀行監管
現在大額理財
回款很慢
上次我們公司
有比較多的錢在賬上
讓財務偷偷的買了開放式理財
結果贖回的時候
說是大額贖回
需要等待
擦
差點進去
②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上市公司里有閑置資金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在這不見得是個好事情,因為一個上市公司什麼情況下他會去購買理財產品的,就是他把這些錢放在自己現有公司的主要業務方面去進行業務的拓展以及研發所帶來的利潤不能超過把這些錢放在金融業投資上面獲得的利潤的時候才會去做。
上市公司本身所做的研發投入過高,這有可能會導致公司短期內的利潤水平受到影響,市場上的反響可能會不太好,但這個無所謂,因為一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的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不投入,前期研發怎麼可能形成,恰恰相反如果這個企業科研投入非常少,那證明這企業基本上就到頭了,早晚會被行業所淘汰,因為行業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不投入前去研發就不會有新的成果,就會逐漸被拋棄。
③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好嗎
可以提高公司資金的流動收益,只是一個預期的非主營的收入增加的希望,投資也有風險,浮動收益的話,也可能導致公司投資的虧損,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 上市公司有錢買理財產品,為什麼不買自己公司的
買什麼?自己公司的股票嗎?我想是因為全資產配置的原因,白話講就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投資4個以上不相關的資產,可以在保證收益的同時降低投資風險。除了上市公司這么投資,理財達人也是這么投資的。我同時投了P2P、股票、債券、美股和房地產相關的基金,用貝多多全資產記賬管理。收益年化有15%左右,風險經過分散投資後降低了很多。
⑤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少股民,往往認為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其實,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這類操作,屬於一種相對中性的行為。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都能及時收回理財產品的本金、獲得相應的利息。這類利息收入,最終會被納入上市公司的利潤累積當中。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相應理財行為,對股民是件好事。
不過,上市公司的理財操作不應當過於頻繁。如果一家公司頻繁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就說明該公司的生產效率不高,資金大量閑置,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個長期的利好。
⑥ 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可以不
你好,可以的。
但是要確保產品的安全性,畢竟自有資金是公司運營的根基。
⑦ 上市公司融資上市後為什麼又有充足的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而不是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呢
1、股票融資屬於直接融資,不要利息,公司買理財獲利;
2、上市公司股票不能隨意回購,要有很多手續;
3、上市時往往可以募集到比發行計劃預計量多的富餘資金。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⑧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版節攀升,不但吸權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