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可信嗎
首先這種產品出問題銀行不承擔責任,另外肯定是正規產品,至於是賺是賠那要看你選的是什麼產品,有的是和二級市場掛鉤的,可預期收益比較高,但不是肯定賺,要看股市的情況還有基金經理運作能力,情況不好可能會有很大虧損,也有銀行代理的保險,這種一般時間都比較長,好幾年,最後收益不會太高,跟定期也沒啥區別,如果是一些債券之類的固收,一般會好一些,收益比定期好一些,風險相對比較低。
『貳』 銀行的理財產品及其代理的理財產品各有哪些
銀行有代理保險及基金、外匯理財及自身的銀行理財產品等,保險種類很多,主要是以保為住 贏利為輔(所以贏利不多)
基金在好的市場環境下是贏利首選,外匯理財時間比較長利潤比較小屬於長期投資(3年起),銀行自身產品是保本為住,贏利也不錯的
『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和什麼公司合作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一般是本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如果是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會明確標識表示是代銷,現在最好銷售的理財產品和代理產品監管制度都比較嚴格。
『肆』 銀行代售的理財可靠嗎
被投資者譽為「安全的銀行理財」,最近露出其凶險的一面。近來多家銀行理財產品爆出虧損消息,其中既有外資行,也有國有銀行,這不禁讓投資者憂心忡忡。另一方面,年後理財產品市場在經歷了短暫冷卻之後,如今又開始風起雲涌,進入2月份,各家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升」,讓投資者難以忽視這個價值窪地。
在「高調」的理財市場上,究竟如何避免被忽悠?
理財產品為何會虧損?
走出兩大誤區
投資者對產品收益的關注度往往較高,而忽視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一面,盡管目前很少有銀行未兌現承諾的理財產品收益,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定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銷售有著嚴格的規定,無論是風險評估還是理財說明書,每一步驟都是為了保證投資者對投資的產品能有充分的認識,切不可忽視。
數字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2011年以前成立並仍在運行的164隻理財產品年平均收益率為-17.28%,27隻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更是沒有一隻年收益率為正。在所有這些產品當中,東海證券的「東風5號」集合理財產品更是憑借-34.79%的年收益率在同類型產品中排名墊底。
警惕銀行「代售」產品
近日興業銀行理財產品被指成「吸金黑洞」的新聞可謂非常轟動,興業銀行代理客戶理財,結果虧了個大窟窿。據相關媒體報道,有湖南的客戶聽信興業銀行工作人員的「虛假介紹」,花23萬元購買的一款名為「東風5號」的銀行代銷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沒想到非但沒有獲得銀行標榜的25%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反而在短短9個月時間內虧損了8萬元,虧損幅度將近35%。還有投資者輕信銀行的信用和虛假宣傳,被帶了「籠子」,6個月時間,投入的10萬元虧了近4萬。
那麼,所謂代售理財產品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投資者為何容易上當?其中的風險又在哪裡?根據這位投資者的描述,銀行工作人員在推薦此款產品時宣稱,其主要投資於證券、實業、基金、股票,而股票只佔當中一小部分,並且做了風險控制,跌到5%銀行就會平倉止損。而投資者知道自己巨虧後親自前往銀行去咨詢,才得知自己的錢90%被用來買了股票。正當投資者欲向銀行討個說法時,銀行卻聲稱,「東風5號」這款產品是銀行代理銷售的,銀行提供的介紹資料只是一種參考,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為何說是銀行代售?因為「東風5號」的性質相當於基金,屬於一種由券商發起、銀行代理的高風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而受2011年A股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券商集合理財集體遭遇寒冬,虧損甚至清盤的消息並不鮮見,其中風險可見一斑。而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則是銀行投資部門拿著客戶的錢去投資,投資部門一般是指總行投資部門,下面分支機構一般沒有許可權,所以說的網點營銷與證券公司等無關。因此一般銀行正式的理財產品,風險是很小的。
提醒:雖然銀監會新規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準再像「天書」一樣看得投資者雲里霧里,對風險提示也有了一定的規定。但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協議仍然有很多竅門,如特意列入很多條款、很多文字,客戶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逐字逐句去研究。而一些對客戶不利的信息都淹沒在「浩瀚」的文字里,客戶不認真讀,一時還難以發現。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看清協議,不要輕信理財師的游說,並保存好證據,一旦發現上當可以訴諸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高收益理財產品多數不保本
除了這類銀行本身的銷售陷阱之外,其實在很多時候,風險正是出自投資者本身對市場的不了解。目前國內理財市場處於「爆發性」增長階段,在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投資者往往只單純關注收益,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設計缺陷所造成的虧損風險。
根據銀率網資料庫的統計,今年2月以來,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000多款,產品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預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產品卻只有不到一百款,佔比為7%左右。而目前在售的高預期收益率產品更是只有不到20款,供不應求的情況使得該類產品遭到秒殺的情況頻頻出現。
『伍』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代銷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很多年輕的投資者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的感覺。原因非常簡單,銀行的理財產品非常的多,而且還分為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以及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很多人對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是根本不清楚的,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
團隊和投資方向是不一樣的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的團隊在組成,一般都是一些富有經驗的投資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們的投資方向大都是證券債券或者是風險比較低的基金,所以購買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還是那句話風險性比較小,因為本身投資的領域風險就比較小。
而銀行所代銷的理財產品,他們的投資方向和他們的團隊幾乎和銀行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所以在這一方面也是銀行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最大的一個區別,另外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要自己先去了解各個產品的特性以及類型,然後再去決定是不是該進行投資。
『陸』 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安全嗎
合法合規的,有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是安全的,我說的這個安全並不說他一定保本保息,而是說這個理財產品是合法的,並不會被捲走。導致你血本無歸。嗯,但是另一方面,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由於理財經理並不是銀行的人,如果他豁出去要坑蒙拐騙的話,以他的工作地點是銀行,他穿的制服是銀行,他代銷的理財產品是銀行和各大國有保險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就依著這個名頭坑蒙拐騙,把你的錢裝到他自己的腰包里,然後你拿著一個假的理財產品證明書也是有這種情況的。
『柒』 銀行裡面代理的理財產品可信嗎
銀行代理實際也分很多種,有的是銀行統一代理,在銀行的網銀上就可以看到,這相當於是銀行給予承擔了一部分風險的。還有的是只在某個銀行的網點推銷,實際上很可能是銀行的員工私下代理的,這樣的出了事情,銀行肯定是不給你擔著的。
『捌』 理財產品屬於銀行代理業務還是信託業務
銀行代理業務。理財期間資金所有權在你,使用權在銀行。要是信託銀行會註明是「信託理財產品」的
『玖』 個人或公司可以代理銀行的理財產品嗎
應該不可以吧。
------------------------------------------------
如果樓主想了解關於理財方面的咨詢和建議,或者樓主想投訴某個銀行,揭露銀行的各種「潛規則」我介紹樓主一個值得經常逛逛的網站,「醜陋的銀行網」。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網路一下可以查到網址,我就不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