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信銀行理財產品有出現過本金全部損失
上個月剛買的理財。還沒有一個月,就已虧了四五百。
㈡ 中信銀行的理財好坑人!
中信做理財真的很差勁,贖回申請後,開放日都過了4天了才贖回到理財賬戶。然後,瞬間錢就不見了,即沒有回到卡上,在理財賬戶里也顯示資產為零。在途、已結束理財項目都是空的!雖然知道錢不會丟掉,但是就是讓人火大!打電話問詢,告知在清算,清算完了才會回卡里,至於什麼時候清算完、什麼時候到賬都沒有準數!what a fuck!
算起來不算募集期的等待,光是贖回就要花一個多禮拜時間,這期間都是毫無利息的!或者說是在用我們客戶的資金賺他們的錢,不要臉至極!我也不是只在中信一家做理財,但是相較之下,它家的用戶體驗是最差的!!
項目動輒100萬、1000萬起步,小戶根本不放在眼裡。
既然如此,那就江湖再見,永遠不會再用!!!
㈢ 我在中信銀行理財虧損嚴重,不想讓更多百姓上當了
你選擇了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就一定要承受較高的風險,只能說你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只看到收益而忽略了風險
㈣ 有人在中信銀行買過理財嗎可靠嗎
非保本浮動98天5.5利率中低風險的理財,已經指明非保本就是有風險(銀行不能保證保本),只不過收益率在5.5%不是太高,即使損失本金也不會太大的虧損。
若要保本,請考慮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指出保本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3~4%左右,利息也差不到幾百元。
㈤ 中信銀行理財產品有賠了本金的嗎
你好,不同的理財產品有著不同的收益率和風險,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銷售機構都會有明確的風險告知原則。
㈥ 中信銀行理財出事了,怎麼選擇靠譜理財產品風險大嗎
不僅是中信銀行理財出事,很多銀行的理財都有問題,理財產品都有風險,理財收益要高,肯定就要擔著本金丟失的的風險,銀行定期存款雖然利息少,但是它是8靠譜的,高利率和高風險是成正比的。
㈦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名單
具體來看,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中,來自中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共有28款;其次是建信理財,共21款;再次是招商銀行(含招銀理財)和中信銀行,兩家均有19款。
1、129款理財產品浮虧,中銀理財最多 「穩賺不賠」的美夢已然蘇醒,投資者「閉眼買理財」的時代也已過去,在凈值理財的浪潮中,出現虧損的又何止招行這一款產品。
2、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理財網和各銀行官網查詢統計發現,截至6月11日,大行和股份行(包括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129款凈值在1以下。
3、從發行時間來看,這些理財產品成立時間集中在今年4月到5月,其中4月成立的有44款,5月有66款。
拓展資料:
1、記者注意到,在這幾家銀行凈值低於1的產品中,有不少是同系列但發行期數不同。例如,建信理財「睿鑫」封閉式理財產品同系列6款產品的凈值低於1,8款招商銀行金葵十八月定開理財產品凈值低於1。 從風險范疇來看,風險等級為三級的理財產品最多,共有67款;其次是二級,共57款;還有2款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3款為五級。
2、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應當對非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也就是說,這些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中等風險。3、從產品投資性質來看,固定收益類占絕對地位,共有111款,其次是混合類產品。理財產品投資性質的不同源於其底層資產不同的投資比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較多地投向國債、金融債、地方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債權類資產,小部分投向股票等權益類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
㈧ 買了中信銀行的理財,一年封閉型,R2級,怎麼天天虧呢
購買理財產品,不是那種保本類型,肯定存在虧損,就像是投資股票基金一樣,存在一定的風險。
㈨ 中信銀行買的理財每天虧4000我該怎麼辦
理財產品他有漲就有跌,這是正常的現象,不要著急效益好的話就會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