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保險公司里的理財產品靠譜嗎謝謝了
正規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還是可靠的,保險公司理財產品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備受人們的歡迎。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說明我們國內的保險業務信譽度也在提升,而很多保險公司也順應時代的要求推出了各種理財產品,。㈡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可靠嗎
正規保險公司的金融產品還是靠譜的,保險公司的金融產品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方式受到人們的歡迎。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表明,我們國內保險業務的信譽也在提高,許多保險公司也順應時代要求推出了各種金融產品。或許直到現在,仍不排除部分市民不購買保險公司推出的金融項目,認為還是把錢存銀行比較好。其實,這是一些原有的不法保險公司自身造成的後果。事實上,保險公司的一些金融產品的利率會高於銀行的利率,這實際上是穩定的。具體操作詳情請咨詢投保保險公司。
拓展資料:
1、當然,人們最關心的是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的收益優勢。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取款的靈活性,但在某些方面,銀行理財並沒有那麼靈活。相反,保險公司推出的金融項目品種豐富,適合不同經濟水平的公民,投資收益比例也合理。這種情況甚至吸引了許多退休人員的參與,這也說明我們的國內保險業務有了實質性的改善。如果您對購買自己的理財產品有疑惑,想選擇更好的保險理財產品,可以選擇南帕保險。南帕保險提供特色服務,免費在線答疑,為用戶排憂解難,為保險用戶定製個性化方案,根據用戶實際需求和自身經濟狀況,定製最優保險配置方案。
2、這種高收益保險和金融產品的通用條款非常簡單,玩文字游戲的空間相對有限。同時,因為這類產品的設計沒有讓代理留傭金的餘地,一般不會交給代理去賣,所以不用擔心有人拿走主動誤導你(你不能早起沒有利潤)。宣傳文案大多發布在大型網站上,有群眾監督,也不容易玩的太刁鑽。頂多是標題有點嚇人,文案有點火爆。為適應網路銷售,此類保險、金融產品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產品兌現的便利性。一般情況下,用戶無需提交任何材料來理賠,而是在產品到期時自動將本息結清到消費者賬戶。但是,我想提醒您在購買前確認理賠(現金返還)的流程。畢竟是投資產品,提現還是一大劣勢。
3、這種產品的期限往往不會那麼長。大多數都是在一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因此請確保在購買前短期內不急需資金。購買時,請等待到期。同時,因為是保險公司銷售的產品,可以用10天的猶豫期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的產品。這種猶豫期是其他金融產品所不具備的屬性。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不得破產。如果保險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選擇合並,保監會有權停止該保險公司的業務,直至有足夠的資金使該保險公司重新經營。超過一定期限仍不能繼續經營的,法院將宣告其破產。保險公司被法院宣告破產的,其所有業務均由中國保監會指定的另一家保險公司代理,繼續其售後服務或退保手續。
㈢ 保險理財產品靠譜嗎
題主好。
這幾年互聯網金融著實是火,各類產品層出不窮,眼看著身邊的小夥伴買買買,真的想問問你們,能不能學學題主!來知乎尋找真知!
說到保險理財產品,真的太多話想說,因為真的是太坑了!
01 復利的魔力愛因斯坦說:「復利堪稱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
復利效應在投資界中,近於真理。
本金、時間、正利率。
集齊三者能召喚最終的豐厚收益。
它是所有理性投資者的信仰,
想賺一波就跑的賭徒,理解不了和時間做朋友的心態。
行軍打仗,勝率可比勝利重要得多。
(1-0.01)365=0.025(冪函數)
(1+0.01)365=37.78(冪函數)
一天努力一點點。
道理簡單卻也深刻。
可惜的是,復利也成為了很多保險公司用來吸錢的幕後幫凶。
市面上眾多的理財險,都跟樂視賈老闆一樣,
擅長為夢想窒息,擅長給你畫大餅。
然而,它們都只告訴你集齊本金、時間、正利率後的龐大數字,卻不會給你將它變成現實的一個保證。
02 理財險是什麼理財險,是含身故責任的理財產品。
國內一般是以年金險為基礎,附加分紅險或萬能險。
它們的特徵是杠桿極低,輕保障重收益,但收益也是雞肋,回本都十分漫長。
先來看看網紅1號,年金險+分紅險。
好看的臉龐,動人的數據,但隱藏在背後的又是怎樣的一張素顏呢?
這個表分為三個部分:
保險費(你交的錢)
保證利益(你肯定能拿到的錢)
非保證利益(不確定能不能拿到的錢)
先來看前兩部分。
用一條時間線,你們就知道這保險到底想做什麼了。
總結起來就是:
這1萬塊投進去了,8年才回本,30年後變成1.8倍,活到80歲就可以花50年時間變成 2.02倍啦。
如果開始領取生存金了,你就無法再退保,也就是說你起碼得活到70歲才能回本。
按30年能拿回1.8倍來計算,這1萬塊年化收益率是2%左右。
這意味著什麼?
現在我國的CPI常年在2%左右,CPI可以簡單理解為你現在的錢每年會貶值多少。
這還只是理論值,我們感受到的通貨膨脹,遠遠不止2%。
換句話說,你的錢存進去,還跑不贏貶值。
存得越多,虧得越多。
而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有2.75%以上,5年期國債利率3.4%。
比大小,應該都會算了。
再來看看分紅演算的非保證收益。
首先,一個非保證,保險公司便能立於不敗之地,法律也會保護它。
分不分紅,公司做主。
想分多少就分多少,想不分就不分。
低檔分紅為0,這很誠實。而中高檔的分紅,沒有用誇張的4.5%和6%,用了折算下來收益率大概1%-4%的具體金額。在眾多喜歡誇大收益率的產品宣傳中,可以說是一股清流。
但依然是離不開復利的包裝。在假設利率和時間的復利效應下,演算收益是合情合理,但不一定存在。
而且,保單的分紅跟公司經營的分紅並不是一個概念。你只是保險公司的客戶,不是它的股東。你能分到的只是分紅險賬戶裡面的利潤。這個利潤是要減去歸屬於該產品的費用,減去保障成本,減去可能會被截留掉「不可分配的利潤」(不可描述的部分),才變成可分配利潤。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最後,對可分配利潤,按照三七開(30%給公司,70%給客戶),進行每年的產品分紅。
可能能分到一大堆的瓜子殼?
再來看2號網紅,年金險+萬能帳戶。
財源滾滾,細水長流,相信這是很多人憧憬的生活狀態。「每年交點錢,終身都有錢!」
但沒有告訴我們,交的錢是大頭,給的錢是小頭。先收你一大筆錢,再每年給你點零花錢。左手換右手,保險公司才是真的躺著賺錢。
年金險的核心在於它的年金和現金價值。
此表是小編眾籌了1001塊錢買來的情報。不投保竟然看不到現金價值??而保證利率的3%,轉入萬能帳戶時麻煩先交1%手續費。雖說雁過拔毛是常識,但這已經是直接把整個翅膀扯下來烤了。每一位客戶,都是折翼的天使。
生存金,也就是每年返還給你的這部分,只有這部分才是有利息的。在保險公司存了個大餅,它每年只撿起上面的一粒芝麻給你算利息。整合起來計算。男23歲,繳費5年,第5年起每年領取232.12元,假設萬能帳戶每年能有4%:
要看理財險,先劃一條線。畫出這條時間線,便擁有了測量理財險的尺子。
不確定時間和收益率,再好看的數字也只是空歡喜一場。
總結:23歲時借出去的錢,等到32歲本金收回來,等到退休時變成了3.2倍。
看起來最終收益還不錯,但致命的缺陷在於,流動性會導致收益性的下降。通過計算發現,在32歲之前取出便會虧本;在40歲之前取出,整體的年化收益將低於3%。
人生如白駒過隙,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
但在一棵樹上吊著幾十年的滋味可不好受。
03 給理財險打個小結對當下的理財險來個總結:
1、 流動性喪失
提前退保會虧錢,在保時間不夠也虧錢,死死鎖住了這筆錢的未來三十年甚至更久。在段時間里,
你可能會遇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跌剩幾毛錢的網易,
你可能會遇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行業洗牌的遍地「黃金」,
你可能會遇到2013年剛剛興起只值幾美元的比特幣,
……
為了一份收益不高的理財險,放棄了未來三十年你可能會遇到的所有投資機會。
這不值得。
2、收益輸給通脹
理財產品不看絕對收益,要看相對收益。
同樣10萬收益,你用了100萬的資金,收益率是10%;你用了1000萬的資金,收益率就只有1%了。自己的錢給回自己,撐到到最後年化2%多,其實還跑不贏通脹。
演算結果的誘人,來源於假設利率和時間共同放大的結果。
3、收益不透明
產品真實的分紅和公司運營的分紅是兩碼事。
作為分紅險的客戶,對投資投向和收益分配沒有絲毫話語權。
這年頭,憑本事「借」的錢,想怎麼還就怎麼還。
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是金融產品的三圍。你永遠不能兼顧三者,但你起碼能得到其中兩者。
這也是現金類資產、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的劃分界線。
而當下的理財險,卻同時缺少了流動性和收益性。
我們都明白,當網紅被評價說長得很安全時,這並不是贊美。
04 有沒有好的年金理財險?設計年金險的初衷在於防範長壽風險。人還在錢沒了,也是一種風險。
遺憾的是,雖然養老焦慮、教育焦慮日益明顯,但目前市面上打著養老金、教育金旗號的理財險,都算不上是好的年金險。
即使是這樣一張誠意滿滿,20年前年化收益有10%的高利率保單,如今每年領到的錢也只能當成笑話看看。通脹是所有固收類資產的殺手。
所以,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死的」保險對抗不了通脹。
固定收益的年金險不能給你養老。
而低利率的固定收益的年金險,讓你在年輕時鎖定一大筆錢的同時,更會讓日後變得老無所依。
好的養老年金要跟隨著物價波動,才能跑贏通脹,在晚年給予我們保障。但由於中國的通脹是隱性的,他國的數據是公開透明。國情之別,導致了國民意識的不同。
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保本低收益的理財等同於慢性自殺。這也造成了市面上保險產品設計思路的巧妙迎合。通脹是老虎,我們卻總把它當作貓來養。
金融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長期而言,股票能跑贏通脹。但大A股的情況,我們都清楚。想在中國輕松養老,可不是一件易事。事實上,市井小市民哪有那麼容易就能躺著賺錢的?
黃粱一夢,早醒早好。「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有趣有愛懂保險,保險干貨與咨詢,
㈣ 銀行里買的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可靠嗎
銀行作為監管部門批準的保險銷售渠道,因此銷售的保險產品也是可靠的。
但買保險理財產品,需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向銀行工作人員詢問清楚保險的責任再下手,理財型保險流動性是不如存款的,並不能做到隨用隨取,為避免退保導致損失,務必問清楚責任。
保險理財產品突出優勢是「穩定」、「安全」,而非高收益
如果是擔心安全性,例如保本等,那麼大可不必擔心,理財型保險都是保本的,合同期滿是可以確定收回本金。
㈤ 在保險公司買養老保險靠譜嗎
靠譜。 它只是作為一個社保之外的補充養老保險,增加一份收入。
在保險公司買的養老保險,是屬於商業養老保險的范疇,它跟我們的社保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單獨的理解成為是一種普通的投資,那麼您購買這種商業性的養老保險相當於是一種投資,最終您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後可以獲得,您投資的回報,也就是可以領取這個商業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
當然這個投資回報它是固定不變的,比如說您購買這個養老保險承諾您在20年後每個月按月領取1000塊錢,當然這個1000塊錢就只是一直是會按照1000塊錢來給您發放,只不過就是這個商業性的養老保險是不會正常增長的,它不像我們的社保,因為我們社保每一年都是能夠正常增長的,而且您現在不退休的人20年後退休的人實際上,領到的這個社保待遇往往要高於現在的一個水平,因為社會平均工資有所增加,所以說計算退休金的待遇水平也會是有所增加的。
所以商業性的養老保險是可以購買,但是不能夠當成主要的保險來使用,只能夠當成普通保險來使用,也就是說您在擁有社保的基礎上來購買一份商業性的養老保險。 拓展資料:養老金(pension)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中國政府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截至2020年8月,全中國31個省份均已落地實施養老金調整工作。2020年養老金平均漲幅為5%,各地都對一些特殊群體落實了傾斜政策。。
2021年4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
㈥ 商業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可靠嗎
商業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的一種,它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對象,在被保險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屆滿時,由保險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養老金。商業保險中的年金保險、兩全保險、定期保險、終身保險都可以在不同程度起到養老的目的,都屬於商業養老保險范疇。 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強制儲蓄,回報非常明確,有利於完善投保人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值得購買的。當然,是否購買還是取決於您的保障需求和個人意願。
溫馨提示:
1、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2、若您需要購買保險,您也可以考慮平安保險,平安壽險:95511-1,平安車險/意外險:95511-5,平安養老險/團體險:95511-6。
應答時間:2021-04-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㈦ 保險理財靠譜嗎,會不會賠本
保險理財是有風險的,是存在賠本可能的。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2、保險必須對危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所謂經濟補償是指這種補償不是恢復已毀滅的原物,也不是賠償實物,而是進行貨幣補償。因此,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必須是在經濟上能計算價值的。
在人身保險中,人身本身是無法計算價值的,但人的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人的死亡和傷殘,會導致勞動力的喪失,從而使個人或者其家庭的收入減少而開支增加,所以人身保險是用經濟補償或給付的辦法來彌補這種經濟上增加的負擔,並非保證人們恢復已失去的勞動力或生命。
3、保險必須有互助共濟關系。
保險制度是採取將損失分散到眾多單位分擔的辦法,減少遭災單位的損失。通過保險,投保人共同繳納保險費,建立保險補償基金,共同取得保障。
4、保險的分擔金必須合理。
保險的補償基金是由參加保險的人分擔的,為使個人負擔公平合理,就必須科學地計算分擔金
㈧ 理財養老保險靠譜嗎
樓主顯然想問:保險理財收益如何?
我告訴你:不太高。
保險理財是個混合物,你交的錢,倍保險公司分成3部分:手續費,保險費,理財本金。
如果你交了1w,也許理財的部分僅6000元。
如果市場上的理財收益是10%,那麼6000元的收益就是600元,
但是你的感覺是:我交了1w元,收益600元,收益率就只有6%。
另外,保險理財也是到市場上投資,有收益也會有風險,那6000元也許未必變為6600元,也會變成5400元的。
我建議你保險和投資分離,轉款專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