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銀行承兌匯票理財風險有哪些
票據理財需注意以下風險:
1、並不是所有票據理財平台只做銀行承兌匯票
2、在平台必須要可以看到票據及票面信息,這樣能極大的避免風險
3、票據和用戶資金是否是雙託管
4、風控不嚴,虛假票據風險
B. 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理財靠譜嗎
銀承沒問題 商承雖然價格高但風險也高 國內企業信譽意識不高 到期不承兌的現象很多
C. 銀行承兌匯票進行理財安全嗎
感覺ok,畢竟是到期銀行無條件兌付的。銀行承兌匯票我就知道兩家在做,一家是京東小銀票,一家是派派豬(以前叫e票寶的)。京東小銀票的票據好像是別的供應商供給的,純賣票,所以收益比派派豬低很多。
D. 企業買銀行理財,銀行開承兌匯票為什麼企業一定要提供發票,真實貿易背景
其實就是為了監控資金的流動方向,跟貸款一樣,銀行要監控他們的款項放出後流向哪裡
E. 公司購買定期理財產品,質押給銀行,開具承兌匯票,如何賬務處理
購買理財產品,借: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定存 貸:銀行存款
質押開銀承, 借: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 貸:應付票據
理財產品到期有收益,借:銀行存款 貸:銀行存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定存 投資收益
票據到期,借:應付票據 貸:銀行存款
F. 購買某公司的銀行票據理財後如果公司跑路能追回來嗎
首先正面回答,跑的大多數國家都能找到人,不過錢就夠嗆能回來了。
現在很少有做銀票的了,因為利潤太低。現在票據理財公司都是做商業承兌匯票。收益高點。而且你找平台的時候一定要找正規的平台,自己科普一下票據的知識,看平台收票合作的是否是正規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小公司。因為票據到期,是要無條件兌付的,小公司因為金額少,會交滯納金拖著,而大公司不會。 所以平台很重要。p2p跑路多,成熟的p2p收益也不高了。銀行定存和余額寶收益也不高。 建議分散投資,理財的話確實可以著重考慮票據理財。
G. 購買票據理財需要注意什麼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首先,當我們投資票據理財市場的時,我們應該選擇一個信的過的專業理財平台,由於目前票據融資市場規模有限,過多網路平台參與進來,過多網路平台參與進來,背後也意味著風險的增加,最好不要選擇一些沒有資質的平台。下面分享下我挑選平台的經驗:
1,是否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情況下都是投資人的錢都是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如果沒有第三方支付的,就不予考慮
2,平台的匯票是什麼類型的。如果是銀行承兌匯票,我會很放心,因為到期時銀行無條件承兌的,但是如果是商業承兌匯票的話,就要小心謹慎了。
其次,我們要注意的是匯票的票面信息,如果匯票表面有塗改,或者PS過,就要小心了。清晰的票面信息有助於投資者檢查平台是否重復質押融資。
接著,投資者應該關注的是產品的利率和承兌行。票據理財的利率一般是在6%-10%之間,如果過高,投資者就要小心了。投資者在投資票據理財項目時,一定要了解到產品的實質,比如承兌銀行是誰、融資用途是什麼,並查閱相關企業的資質,千萬不要盲目地追求高收益,考慮到驗證真偽的能力和兌付的能力,迷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票據理財平台時,可以多選擇銀行承兌的產品,這樣能夠降低投資者的資金風險。
最後,投資者應該關注的是購買日和起息日的間隔。當你購買產品是,要關注起息日,一些票據產品是隔天計息,也有一些產品是設定了一個固定的起息日。比如說某平台購買日和起息日之間相差了7天,在這7天當中投資的資金就無收益或只享有活期利率,無形中就使得最後投資者獲得的實際利率比預期收益率低。
H. 理財公司炒作銀行承兌匯票怎麼掙錢
炒作應該不是恰當的說法,所有的理財公司是沒辦法去炒作匯票的
理財公司 可以低價買入匯票,再高價賣出去,或者貼現給銀行!
例如:9.8萬買一張1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 再9.82萬轉賣給需要票的企業。這樣就賺了200元
又或者在銀行直接貼現,獲得9.82萬、這樣也就賺了二萬!
當然,如果是大規模的操作,裡面有不同的做法的!
可以9.8萬買回來一張1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讓理財客戶來購買。像有些金融機構就是那樣做的
I. 銀行承兌匯票型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有風險,這屬於固定期限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信用風險:本產品主要投資於銀行承兌匯票,並可部分投資於企業信託融資項目、金融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等投資產品,客戶將面臨債務人信用違約風險。若出現上述情況,投資本金可能遭受損失。
市場風險:本產品為非本金保證類理財產品,理財資金主要運作方式為投資銀行票據、債券、銀行存款等貨幣市場產品。歷史數據顯示,貨幣市場類投資產品本金損失風險較低。但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不排除因市場價格波動、國家政策變化等原因導致本產品投資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
流動性風險:本產品採用到期一次兌付的期限結構設計,在產品存續期內如果投資者產生流動性需求,可能面臨理財產品持有期與資金需求日不匹配的流動性風險。
其他風險:因戰爭、自然災害、重大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以及其他不可預見的意外事件可能致使理財產品面臨損失的任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