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經理基金碰到的問題

銀行理財經理基金碰到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2-18 08:03:30

1.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被他們的理財經理誤導,配置,購買了基金,目前虧損嚴重,應該怎樣投訴維權

基金凈值是浮動的,出現虧損很正常,除非他們讓你購買的基金風險等級超過你自身的接受程度,並且沒有補充說明,不然基本不可能維權,關鍵在於如何定義「誤導」

2. 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一)理財市場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
2005年前,商業銀行推行理財業務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而在於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一些銀行採取盲目承諾高保本收益率,甚至採取搭售儲蓄存款的方式銷售理財產品,將個人理財產品演變為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在虧損讓利的條件下推出理財產品,以理財產品為競爭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戶、爭奪零售客戶資源。而國有商業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應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鞏固中高端客戶,減少客戶流失。
(二)理財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嚴重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目前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構成較為單一,具備理財規劃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由於缺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銀行理財師隊伍建設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起,中國理財規劃師人才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各地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已成搶手人才。06年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不過2萬人。人才匱乏亟待培養。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我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我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么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三)理財產品營銷不規范,產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沒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戶該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甚至為了完成發售任務,採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等手段誤導投資者,或吸引不適合該理財計劃的客戶購買。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中,匯豐、花旗、恆生、東亞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報告中的「黑名單」。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佔全部不明產品的3/4,尤其是光大銀行,其不明產品佔到本行產品的77.59%。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於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四)對公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客戶對於理財產品的認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最近很多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現象的投訴事件也隨之增多。理財產品的投訴除了部分是源自銷售人員的誤導以外,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都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應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欠缺導致的。據調查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理財業務知之甚少。
(五)理財業務售後服務不到位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實踐活動看,客戶在理財過程投訴乃至訴訟最多的是開放式基金、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賬戶黃金買賣、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理財流程問題。雖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但相關的業務咨詢、功能介紹、金融導購等售後服務卻嚴重滯後,使得許多居民對個人金融服務項目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有服務。
(六)風險揭示不到位
部分銀行在向客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時,沒有向客戶揭示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還款來源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口頭告訴客戶,他們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誤導部分客戶。

3. 我太信任銀行理財經理買了50萬的新基金現在過了封閉期虧了好多怎麼辦

買理財,買基金都是有風險的,不是你信任某個人就能解決的。購買須知應該寫的很清楚。這樣的事情也很常見。不然別人怎麼賺到錢呢?

4. 我去銀行理財經理建議買基金,現能買嗎,風險幾級。

個人覺得,如果你對風險承受能力不是太高的話就買理財吧。收益相對穩一點吧

5. 前兩天去銀行,理財經理推薦我買基金,說今年形式好,我現在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該不該買

過年這段時間都是為了銀行的業務,所以那是給你說的天花亂墜。你要是去銀行存個幾十上百萬,銀行還不把你誇的世間少有。

6. 如果銀行客戶經理介紹的基金虧得厲害可以投訴么

投訴沒用,正如您賺錢了也不會分給人家。

7. 在銀行被理財經理忽悠存錢變基金怎麼扯皮

做為圈內人,就願意給咱老百姓出主意,保准有結果。


  1. 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你的訴求寫成文字(最好是計算機A4紙列印),三份,電子版拿U盤保留好,以後可能還用。一份自留,一份給這家銀行的一把手,一份給當地的銀行監督委員會(一般跟人民銀行在一起);上交資料的時候,最好需要接收人簽字。還有,寫上你的聯系電話,姓名等等

  2. 回家好好等,一般按照流程三天內,好多人會跟你聯系。


就是這樣簡單。記住:銀行里都有一個大領導,銀行主管算個屁,千萬別讓他們騙了。

8. 購買基金遇到的問題

是挺奇怪的,你直接打招行客服好了。但是專戶的錢可以轉為活期的。打95555就可以的是基金下面按8,然後再按1,是查詢專戶資金,按2是活期轉專戶,按3是專戶轉活期。

9.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被他們的理財經理誤導,購買了基金,目前虧損嚴重,應該怎樣投訴維權

你好,關鍵是證據,是否誤導或者欺詐,得有錄音或者其他相關證據,有證據向上級行或者銀監局投訴,沒有向哪投訴也沒有用

10. 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應該問理財經理哪些問題

1、這款理財是不是銀行代銷的?
銀行出售的理財一般有兩大類,銀行自營的和代銷的。
自營的就是銀行自家的孩子,安全性比較高。代銷的,銀行可不負責管他們,產品安不安全,靠不靠譜,都由它自己的發行機構來負責。但無論是自營還是代銷的,至少都還算是合規的。
但是這里需要特別注意,有的非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客戶經理飛單所為。所謂飛單,就是客戶經理為了自己的私利(或許有別的理由)私自地向購買者推薦非本行的產品的行為。有些客戶看到是在銀行買的,也是銀行正式的客戶經理推薦的,想就沒想就買了簽了合同。其實這種協議不是和銀行簽署的,也不會有銀行的公章。這樣的理財往往收益很高,但是風險也極高,一旦出了問題,甚至會血本無歸。
2、這款產品是掛鉤型的產品嗎?
掛鉤型產品即內嵌衍生品的銀行理財,一般現在的利息都會在1-8%,有些甚至到20%,但是那隻是一個美好的夢,要明白沒有免費的午餐,除非你對掛鉤的標的:一般是滬深300指數或者黃金等特別有判斷,而且搞得清楚裡面的結構,對一般的投資者,千萬不要看到8%就買,那個8%歷史上沒什麼人拿到過,一般這類產品最終還沒有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好,因為這其中要賺錢的人太多了。國內有些銀行理財產品里的衍生品都是問外資銀行/券商批發的,他們勢必還要再賺一筆。
3、這款產品里的投資方向有股票嗎?
一般有的話,風險類別會在3及以上。4或5的銀行理財或者投資方向有明確表示有股票的不建議買。銀行理財里1-2風險等級的產品是可以買的。1級一般是保本的,2級一般是不保本的,但是銀行是用它的信譽來兜底的,在近一段時間還是可以相信是保本保息的。
4、這款理財的利息怎麼樣?
一般是時間越長,利息越高。但是我們還要了解投的本金不同,利息會不會有差別?
比如同一款產品,你買5萬的,利息是多少?買10萬的,利息會不會更高?或者10萬本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畢竟咱們投的錢多,肯定就希望能拿到更好的收益,不要被銀行給忽悠了。
5、 這款理財保本保息嗎?
銀行的理財並不都是保本保息的,而很多人買銀行理財,其實看重的恰恰就是它風險低、收益比較穩定的特點,所以對於那些風險比較高的理財產品,就需要慎重選擇。
出於這樣的考慮,要是遇到銀行的理財經理和你說「雖然這是非保本的產品,但實際上都可以做到保本。」千萬不能傻乎乎的就相信。
6、什麼時候開始算利息?
這個一般是指理財產品募集期的問題,例如募集期一個月,你開始就買了,那麼中間這么長的時間,銀行是不算利息給你的。不過,這我們還要了解什麼時候要把錢轉進來確保能夠買到且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成本等待?因為有些產品很火爆,到募集期最後一天,恐怕也買不上。
7、我一共能拿到多少利息?
這里就是考驗理財經理或客服到底有沒有搞清楚怎麼計算利息的了。這裡面要分3段計算,募集期到起息日是一段、起息日到到期日是一段、到期日到到賬日又是一段,每段都按什麼利息計算,都是要搞清楚的。
同時再按照實際佔用資金的天數算一下我的年化收益率到底是多少?這樣就是你這筆錢這段時間真正產生的效益了。
8、什麼時候能拿回本金和收益?
一般產品到期,還需要幾天到賬的,每個銀行不一樣,有些銀行專門選節假日或周五到期,然後說要1-3個工作日才到賬,這樣會浪費好幾天的時間成本,尤其碰到春節國慶等。到期日到到賬日之間是不計算利息的。募集期到起息日一般會計活期利息。而且有些產品本金和利息是不一起到賬的,也要問清楚。這些可都是時間成本,都會攤薄收益。
9、 購買之後能不能提前取出來?
現在銀行的理財有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區別。開放式的是能夠在固定的日期或者期限內來提取的。
不過要是我們買了封閉式理財,是不能提前取出的,這個時候就要問清楚提前取出有沒有違約費之類的。
有的理財產品違約成本還是挺高的,如果你不能保證之後手裡資金的周轉,那麼事前就不要買這樣的理財了。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經理基金碰到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投資房地產限制 瀏覽:674
銀行定期理財產品收費 瀏覽:335
10的後置傭金 瀏覽:788
少兒平安福保險傭金是每年返嗎 瀏覽:294
期貨交易36記 瀏覽:39
抖音傭金幾個點 瀏覽:498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