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買入定期理財產品後多久可以查看收益
您買入定期理財產品後的收益查看時間如下:
〖1〗紅嶺定期理財產品(紅嶺金1月期、豐收季3月期、半年寶6月期)在購買成功後次日起息。例如您在10月27日購買紅嶺金1月期,10月28日起息,一個月後到期並停止計息;
〖2〗玖富定期理財產品(月息寶30天、半季寶45天)在購買成功後T+2個工作日起息,到期後可取出本金和收益。例如您在10月29日購買月息寶30天,11月1日起息(10月30、31日為周末,不處理),起息後30天到期並停止計息。
B. 哪個理財當天投就有收益的
假如誰告訴你當天投當天就有收益,一定是騙子!!!
購買理財產品,還需得在收盤之前,15點之前買入,次日確認份額,第三天才有收益入賬。
15點之後等同於第二天。(周一15:00之後~周二15:00之前)
周一15點之前買入,周二確認份額,周三有收益。
C. 理財產品實際收益
理財產品預期收益越定越誘人 實際收益可能只是「水中月」
眼下各類投資理財類產品越來越多,預期收益率也越定越高,市面上年化收益率最高已經達到12%,而累計收益率則已達到21%。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能否真的實現還需要打個問號。大多數產品所提供的收益率只有兩個:最高收益率和零收益,而不提供中檔收益率,所以,這類產品多少帶有一些賭博的成分。
實際收益與預期有差距
以杭州某銀行今年2月份推出的一隻掛鉤黃金價格的產品為例。該產品當時設定最高年收益率為8%,但實現條件為一年內黃金價格最高不超過615美元,最低不低於405美元。但由於今年金價波動幅度巨大,黃金價格從517美元的年初開盤價最高上漲至730美元,結果認購該產品的投資者不僅顆粒無收,還由於不能提前贖回,必須持有該產品到明年2月份,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事實,所以對於那些認購了此類掛鉤類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實際上不僅沒有收益反而還出現虧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峰博士,日前對市場上近900個理財產品綜合分析後表示,「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沒有宣傳那麼高,很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幻象』」。
據了解,目前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有固定收益類產品和浮動收益類產品,前者收益不高,一般只有5%-6%,但收益和本金都保證;後者只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但預期收益往往高得誘人,如東亞銀行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一款掛鉤新華富時25指數的產品,預期最高收益達20%,而招商銀行的鑽石6號最高收益則達到了21%。
預期收益固定收益難合一
針對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市場風險大的特點,有投資者提出,能否把較高的預期收益和雖然不高但可以保證的固定收益合並在一個產品上?
對此,浦發銀行資深理財師郭劍表示,這在操作層面上很難做到,因為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和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在設計上是完全不同的,一般固定收益產品購買的是低風險產品,收益是由其投資的對象收益來決定,和當時市場收益率一致。而浮動收益的產品能把預期收益標得很高,則是因為部分資金都用做杠桿交易了。
不過,郭劍提醒投資者,如果購買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首先要注意分析收益率的實現條件,確保自己對於投資標的物的走勢判斷與產品設計吻合。
其次,投資者還需要考慮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該產品是否能提前終止、銀行是否提供質押,確保在發現更好的投資機遇或缺少短期流動資金時可以及時變現。
最後,如果理財產品的期限較長,還應考慮利率和匯率風險。若未來銀行利率上漲,新出現的理財產品一般會提供更為優厚的收益,原先的產品可能就不那麼誘人了。
D. 理財產品收益應該怎麼算
通常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回金以及實際理財答天數來計算的。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除此之外,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分清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
E. 誰知道有一款軟體是看各個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的實時收益情況的,而且還能夠看市面上發行的所有基金收
銀行真正有幾個理財產品可以為你掙到錢,具體只要去營業廳問下就可以了。會有很多大堂經理樂於效勞的。
F. 銀行app裡面的理財產品收益是不是實時更新
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是實時更新的,我們可以通過代銷銀行的手機APP查看,也可以在購買的基金所屬公司的手機APP查詢。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打客服電話問一下。
一、銀行理財產品是安全的嗎?
現在很多人都會去銀行買理財產品,覺得有銀行做依靠,所以他的理財產品都是安全的,但真的是這樣嗎?銀行理財其實不一定安全可靠,因為這是很多人對銀行的盲目信任,其實理財產品不是銀行的儲蓄,也可能會有虧損。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所以一定要掌握理財的經驗和知識,他們通常都具有投資收益高,風險高的特點,如果你想穩定一點的話,建議還是買基金比較好。因為現在的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僅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其中還有其他機構的產品,所以如果資金比較緊張或者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的話,就不要在銀行買大筆的理財產品。如果真的想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話,就要多留意一下產品的說明書,其中可以看到產品的資金投向,也不要輕信銀行工作人員的口頭承諾。
二、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哪些?
如下所示:1.招商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招錢寶他是客戶通過手機銀行發起轉入而操作,實現的約定產品的投資。可以實現對應產品的快速贖回。每日分配每日支付。2.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活期寶,它是用一元錢就可以申請,比較適合普通人投資,而且可以將每天的收益轉化為基金份額,然後進行錢生錢,享受一系列的便捷服務。3.平安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平安銀行讓用戶的收益可以快速的倍增,並且他可以實行一分錢起購,不需要任何的費用。
現在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層出不窮,如果你想購買理財產品,就要一定了解其中的行情,不要盲目的購買,畢竟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尤其是資金很緊張的情況下,還是好好掙錢比較好。
G. 理財產品收益怎麼算
利息(年)=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或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存款利息=本金×天數×掛牌利息(日利率)=計息天數×日利率
利息稅=存款利息(應繳納所得稅額)×適用稅率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函〔2008〕826號規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因此目前儲蓄存款利息暫免徵收利息稅。
(7)實時收益理財擴展閱讀:
風險控制:
風險是指由於將來情況的不確定性而使決策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在進行一項投資決策或籌資決策時,如果只有一種結果,就不存在不確定性,可以認為此項決策不存在風險。
但如果這項決策有多種可能的結果,實際的結果就有可能偏離預期的目標,則認為存在著風險。而且,這種偏離程度越大,該項決策的風險也就越大。
企業的財務決策往往面臨著各類風險。把風險從企業經營及財務管理的角度分類,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類。
經營風險:
企業外部原因,就是指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及企業所處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供需狀況與價格變化,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及產業政策的調整等各種外部因素的變化。
企業內部原因是指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及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產品形象及市場佔有率的變化趨勢,技術領先程度及工藝、裝備水平,質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措施等變化,企業對突發情況的反應與應變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