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支付寶等平台不許再賣互聯網存款產品,你買過這些理財產品嗎
支付寶的平台不再允許賣互聯網存款產品,這些互聯網存款產品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網路來擴大一些地方性中小銀行的營業范圍,本來他們的是地方性銀行,經營范圍是有固定的區域的,但是通過網路突破了這個限制。相當於鑽空子卡bug。
現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在互聯網平台上買這些銀行理財產品就盡量不要下手了,因為利息率可能是高了一些,一年按照1萬塊的這個收益來說差不多了,能夠出100塊左右乃至更多,但是這些互聯網金融平台不是自營平台,它是有監管的風險的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說是地方的銀行,你在所處區域之內存款的話,這個過程是完全透明以及受到監管的,是沒有問題的。
② 央行降准哪些理財產品會受影響
央行降準的目的
當前,我國部分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在適當釋放增量資金的同時,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此舉不僅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也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也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釋放的4000億元增量資金能夠直接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
央行此時降准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此次央行降準的重要目的就是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央行要求,相關金融機構要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並將上述要求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同時,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降准對開展個人信貸業務的P2P行業基本沒有影響。雖然降准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但不太可能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
銀行理財收益率受影響較小
當市場上的資金量緊張、流動性不足時,資金成本就會被推高,此時,投資於貨幣市場的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市場價格都會受其影響而收益上浮。受此影響,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收益率一直處於上行通道。
近日,記者走訪我縣部分商業銀行了解到,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接近5%。其中,某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有一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5.43%。
根據以往經驗,央行降准後,銀行資金面會變得寬松一些,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降。那麼,本次定向降准,會對銀行理財產品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央行只是進行了降准,但貨幣政策並沒有大的調整,市場流動性或將繼續保持偏緊的形勢,因此,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變化不會特別明顯。
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理財該如何抉擇
央行的「定向降准」雖然信號指向明確,但實際所釋放出來的資金不會很多。這預示著央行打開了貨幣政策的空間,不僅會讓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更加寬松,也將更有利於債券市場的長期牛市。因此,投資者不妨適當配置。專家建議,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理財產品中,以便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實現更高的回報和更低的風險。
③ 央行新政策,網路支付每日限額五千,一年限制20萬,對投資理財有影響嗎
看你選擇的平台,如果是杠桿市場的話,影響是不大。如果是互聯網金融當然是有影響的,更多的是涉及第三方支付,資金池交給第三方支付影響很大的。如果資金池放在自家的,那可能稍微小點,同樣風險又增加了一層,看你怎麼選擇吧!
④ 有規定說不允許銀行理財產品承諾保本保息嗎
銀行有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也就是理財產品的賣家,一般就是開發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投資人一般應該注意發行者的研發、投資管理的實力。
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資渠道是有資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機構可能沒有資格參與這些投資,這樣就對發行者造成了投資方向的限制,最終會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此,實力雄厚的機構的信用更加可靠。
任何理財產品發行之時都會規定一個期限。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較短,但是也有外資銀行推出了期限為5~6年的理財產品。所以投資人應該明確自己資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資期內可能的流動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
當投資長期理財產品時,投資人還需要關注宏觀經濟趨勢,對利率等指標有一個大體的判斷,避免利率等波動造成損失或者資金流動性困難。
⑤ 中國人民銀行現在有什麼理財產品
沒有。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機關,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國人民銀行不以獲得收益為目的,不對單位和個人辦理業務,沒有什麼理財產品。
⑥ 央行「資管新規」正式施行,那銀行的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執行了新規後理財產品可能還能買!只是,你需要更加理性,同時也需要你貯備更多的投資理財相關知識,避免盲目的投資,這對我們個人以及國家來說都算是一件好事。不過,最後,對於風險實在是敏感的人,個人建議還是直接搞儲蓄為好!
目前,整個市場上7成都是R2級風險用戶,R1大概佔比11%多點,兩者合計超過80%。不過,這兩年隨著新規的慢慢執行,R1級用戶在慢慢縮水,購買中高風險理財產品的用戶在逐步增加。這顯然和投資者不斷成熟,以及新規逐步的實施相關。
保本產品只有定期儲蓄:最後,如果你實在需要保本的產品,那就回歸到儲蓄吧!可以直接去銀行存定期,或者是購買儲蓄國債。
這兩個都能保證百分百的保本,不過存款現在存在50W這個限額,超過了這個數字按照相關條例一旦銀行破產有可能不予賠償。
儲蓄國債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的,收益高於儲蓄,當中也能拿出來(會給予一定的收益),只是每期都需要搶。
⑦ 資管新規來了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針對資管業務出台統一的指導意見,其中打破剛性兌付等相關內容引發社會關注。「新規實施後,我的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收益會下降嗎?」多年來一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北京白領潘女士的疑問,代表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資管新規,對你我的「錢袋子」影響有多大?
投資者門檻明確,三五萬元還能不能買理財?
此次資管新規對投資者適當性進行了規定,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設定為: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對此,普通投資者心存疑慮:這意味著投資門檻要提高么?以後還能花三五萬元買理財產品嗎?
「指導意見只是規定了私募投資者的門檻,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門檻並未提高。」潘東說,我國資管產品投資者將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分別對應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此次只是明確了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對普通投資者的門檻並沒有硬性規定。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針對私募產品的投資人,各家機構早已有各自的門檻,只不過現在由監管統一了標准。
「以前買銀行理財覺得『穩賺不賠』,但聽說以後要『盈虧自負』,得自己掌握投資項目、衡量投資風險,真有點不適應。」上海市民吳先生的擔憂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資者的想法。
對此,監管部門特別強調穿透式信息披露,不僅要穿透識別合格投資者,還要求金融機構對募集信息、資金投向、杠桿水平、投資風險等,做到及時、准確、全面地披露。
「對理財產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讓投資者更全面掌握產品風險、收益等狀況,有助於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說。
⑧ 央行連續六次降准 對這8類理財產品有何影響
你好,央行降息降息,對任何機構的無風險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都是負面影響。降息將准,意味著融資規模的擴大,意味著資金成本的降低。
⑨ 銀行單方面降低轉賬額度限制各類網路理財產品合理合法嗎
從安全考慮是沒錯的,但是應該提供方式供使用者自行設定。其他的就不好評論了,可能以後支付寶會變成接受現金存款吧……銀行這么做是沒意義的……最麻煩最麻煩我開30個賬戶一起轉總行了吧。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