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銀行存款理財有風險嗎
總的來說,目前的產品基本上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約定註明為保本產品,否則未註明的是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取決於產品的投資對象范圍,投資需謹慎。從目前情況來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三個風險:一是銀行理財產品根據不同的投資方向給出不同的風險等級。金融產品可分為五個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一般用R1、R2、R3、R4和R5標記。相應的投資者級別也分為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規避風險的投資者可以購買R2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R3以上的理財產品自擔一定的投資風險。
拓展資料:
1、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往往是由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或對理財產品缺乏了解造成的。在簽訂金融合同之前,您應該了解這家銀行金融產品的投資方向以及隱藏著哪些風險?如果投資者不熟悉與黃金、股票和外匯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請不要盲目投資。只有充分了解金融產品的風險,才能購買金融產品。最後,一些銀行為了提高業績,受信託、基金、保險等公司的委託,銷售其他公司的金融產品。結果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為銀行對銀行銷售的金融產品負有責任。但鮮為人知的是,銀行也以傭金的形式出售金融產品。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一旦簽約,如果投資失去本金,只能由投資者自己承擔。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購買的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非銀行理財產品。
2、到了年末,發放年終獎後,人們想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匯是一件大事,未來風險將逐步上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是盲目投資於不熟悉的高風險領域,一味追求高收益,誤購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因此,只要投資者能夠關注幾個潛在的風險,走上穩健的投資道路,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就會降低,有望獲得穩定的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也會虧本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火爆的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遠高於定期存款,二是投資者對銀行非常信任。投資者需要明白的是,金融產品的穩定盈利是不可能保證的。一些理財產品到期後,不僅得不到預期收益,甚至連本金都無法保證。
3、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只看收益率。事實上,由於很多產品的「腥味」,投資者的最終收益與銀行公布的收益相差甚遠。養育期有玄機一般銀行會主張銀行理財產品在集資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如果投資者較早買入,且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較長,則會拉低實際收益率。例如,某銀行推出的預期收益率為5.5%的一個月期理財產品,1月28日開始銷售,2月10日結束募集,從2月11日開始計算利息。也就是說,購買該產品的間隔期產品是 13 天。這13個天空時刻表「稀釋」了買家的實際財務收入。產品評級不一定可靠在產品手冊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相關的風險等級。例如,銀行的產品在手冊中顯示為 PR2(穩健)。其實這是銀行自己評估的,沒有得到第三方機構的認可,意義不大。不僅金融產品的風險評級不可靠,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進行的投資者風險評估也不可靠,很多銀行只是在做著動作。
Ⅱ 銀行理財不保本了,銀行存款是不是沒有影響
理財是理財,存款是存款,2個不是一回事的,理財是投資,所以,不保本,收益也上不封頂;存款不是,存款是按央行規定給,各家銀行只有浮動的權利,是死的。2碼事,沒關系,也不影響。
Ⅲ 銀行存款利率對個人理財的影響 1.積極作用 2.制約作用.. 跪求各位大神...
有那麼一丁點兒制約作用,積極的作用占的成數比較大,因為理財基本都是定期收益相對比存款利率高的,如果你是有投資念頭的人的話,那你肯定會去買理財,風險有,但是很小。
第二,制約也有點兒吧,存款是0風險的一種投資,這點相對是有些人不想貪那麼一丁點風險的想法,還有就是理財是定期收益比較高,這個對資金的要求比較高,必須是你近期不用的錢,而存款就算是定期也能提前支取出來,這點事相對理財優勢的一點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Ⅳ 理財,銀行存款,復利存款
如果你在銀行存款20萬元,年利率是1.65%的話,那麼一年的利息是3300元,那麼你存款三個月的時間,你的利息一共是825元,加上本金的話一共是200825元。
存款定期,活期。
現如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大家在在生活中也會選擇適合自己理財產品來供自己生活理財,賺取另一份生活來源。其實外面很多理財產品雖然利率高,風險卻也並不低,在不可把控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比較不碰這些理財產品。
那麼大家就不理財了嗎?其實銀行存款也算是理財方式的一種,例如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等,都是大多數人更喜歡的,說到定期存款,分為3月~5年不等,很多人就會在存款時間上糾結,那麼在銀行「定期存款」到底是3年好還是5年好?存錯該吃虧啦!
首先,是活期好呢,還是還定期好?答案肯定是定期好。在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存款一般以效益優先,其次還需要一定的流動性,以保證不時之需。如果存活期,雖然可以隨時存取,流動性非常高,但0.3-0.35%的利率確實也太低了,根本談不上理財,僅僅是起到了由銀行代為保管的作用。而存定期,按照有關規定仍然可以隨時支取,對流動性沒有絲毫影響。相反,如果中途不是特別原因,一般都可以持有到期。或提前支取部分,剩餘部分仍然可以繼續享受定期利率,直到到期。二者對比,首先流動性沒有任何差別,其次取得更多利息的可能性要大的多,這樣比較當然存定期劃算。
至於存半年好,一年好,還是三年好?主要取決於你資金的閑置期限,或者說投資規劃。如果投資規劃模糊不明確,當然是期限較短更加符合實際。由於投資規劃不明確,必然導致提前支取的可能性變大,一旦出現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就會損失更多利息,有得不償失的感覺。但是,如果投資規劃非常明確,能夠基本確定資金的閑置期,肯定是選擇3年期,因為1年期利率肯定低於3年期利率。在一般情況下,即使連續存三個1年的總利息也沒有一個3年期利息多,這個是有理論依據的,不信可以自己算算。
對於投資規劃不能明確的,如何平衡效益性和流動性的矛盾?其實也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可以輕易解決,即分散存入。有兩種形式,一是將一筆資金分成多筆存入,長期和短期組合配置,短期產品主要是應對臨時用款之需;二是將不能確定期限的資金,轉移存入到其他第三方理財平台,有貨幣基金類的,也有一些創新型存款,不僅利率遠高於活期利率,而且可以隨存隨取,流動性較強,也比較安全。通過這些組合存款,也就有效解決了效益性和流動性之間的矛盾,使你不再糾結。
Ⅳ 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比較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
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
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
如「眾邦多邦利」銀行存款產品,靠檔計息,最高支取收益率5.0%,轉入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支取當日實時到賬,支持隨時支取,無限額限制。非常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Ⅵ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都有哪些影響
對於我國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產管理市場,資管新規從醞釀到徵求意見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存量規模接近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向標准化、凈值化轉型的進展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中信銀行之外,多數股份行理財余額大幅減少。
資管新規落地後對銀行理財沖擊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稱,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依然會持續發展新產品,即便是採用表外轉表內的方法,也會試圖將資管資金存留在銀行體系內,但這部分一定會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規模依然在銀行體系之內。部分資金體量會慢慢往外部資管公司流轉,包括公募基金,甚至包括私募基金都有可能吸收銀行外溢的存量資金。
奧緯研究報告顯示, 當前,銀行客戶行為正在加速市場化,其中個人金融資產投資配置中,銀行理財、股票、公募基金、信託、私募、保險的佔比顯著增加。而居民儲蓄卻從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資管新規的新導向下,將嚴格區分合格投資者和非合格投資者,這從本質上有利於銀行。「未來非標投資者會部分回到銀行存款體系,尤其是降低債權類合格投資者的標准以後,他們可能進入債權的非標投資,成為合格投資者。」
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市場將出現底層資產替換。首先,債權資產從影子銀行資產替換成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資產,資產特性變得更分散了;其次,資管新規後,底層資產將向二級市場轉向,實際上變成二級市場公開的資產;最後,期限拉長後,底層資產將向PE類資產轉變。銀行做不了二級市場和PE市場,某種程度對銀行是挑戰。
Ⅶ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不保本了,那銀行存款會有影響嗎
沒有影響。
「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所以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
目前一些中小型銀行通過與互聯網平台合作(銷售)發行的銀行智能定期存款產品,具有流動性高(可分檔計息或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屬於標准個人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享受存款保險50萬以內本息賠付的保障。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Ⅷ 銀行理財不保本了,銀行存款是不是沒有任何影響
「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所以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
目前一些中小型銀行通過與互聯網平台合作(銷售)發行的銀行智能定期存款產品,具有流動性高(可分檔計息或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屬於標准個人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享受存款保險50萬以內本息賠付的保障。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Ⅸ 如何看待理財產品對銀行存款,貸款及社會融資成本的影響
現在很多網上的理財產品,收益比銀行高,那麼,就會有一部分客戶去做這部分理財,銀行存款就會降低,能貸出去的款就會變少,那麼在銀行融資的成本,就可能會上升,而隨著,那部分理財投資的人增加,在通過這些平台融資的成本就會降低,最終最情是二者的融資成本會接近。
所以說,理財產品,會讓大型企業或個人融資成本上升,以前在銀行貸不到款的人融資成本下降,社會會越來越公司,這就是由市場決定的最終情況。
Ⅹ 理財對存款的影響
理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ǐ cái,英文是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
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理財。
中文名
理財
外文名
Financing
繁體
理財
注音
ㄌㄧˇ ㄘㄞˊ
拼音
lǐ cái
CWM備考資料
高頓網校提供
點擊查看
視頻名師精講
特許財富管理師是什麼?
快速
導航
起源
具體內容
理財途徑
范圍
理財方法
理財層次
規劃
投資渠道
投資方法
投資熱點
種類
工薪階層
房貸型
理財事件
詞語釋義
基本解釋
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或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管理財物。[1]
引證解釋
治理財物。
《易·系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孔穎達疏:「言聖人治理其財,用之有節。」
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先王理財,禁民為非。」
宋曾鞏《再議經費》:「陛下謂臣所言,以節用為理財之要,世之言理財者,未有及此也。」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我想理財之道,大約總不外乎『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這番道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這人做官倒著實有點才幹,的的確確是位理財好手。[2]
茅盾《故鄉雜記》:「這位聰明的『丫姑老爺』深懂得『理財』方法。」[3] [1]
起源
「理財」一詞,最早見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具體內容
理財,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管理財務。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含義:
①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理財途徑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型的基金不屬於理財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