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否能辦理信用卡
辦理信用卡與是否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無關,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了依然可以辦理信用卡,但是信用卡不可以用來購買理財產品。辦理信用卡要提供身份證,年滿18周歲,有穩定經濟來源。
一、辦理條件:
1、年齡18-65周歲,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
2、有穩定的收入,提供收入證明。
3、個人徵信要良好,無不良記錄。
4、能否成功申請信用卡還與職業有關。
5、一般來講,穩定的的工作是成功申請信用卡的必要條件。
6、外地、境外人員及現役軍官以個人名義領卡應出具當地公安部門簽發的臨時戶口或有關部門開具的證明,並須提供具備擔保條件的擔保單位或有當地戶口、在當地工作的擔保人。
二、辦理信用卡所需資料:
1、身份證明材料;
2、工作及收入證明材料;
3、財力證明資料;
4、 學歷職稱、專業資格證書、自有房產證、自有汽車行駛證等輔助材料。
三、辦理流程:
1、網上申請預約;
2、預約後三到五個工作日會有工作人員聯繫上門收集信息;
3、銀行系統進行個人信息審核和電話回訪,需要大約7到10個工作日;
4、若審核通過,會在10個工作日左右寄出信用卡。
B.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辦信用卡嗎
可以的
一、信用卡申請條件主要有兩點:
1、年齡要求:18-60周歲;
2、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
二、辦理時需要提供的材料和證件:
1、國內居民,只需要提供:填寫完整且親筆簽名的申請表、身份證明文件、居住證明文件、收入證明文件;
2、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還需另外提供:外國人居留許可證(居留事由必須為就業)或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就業證;
3、如果是私營業主,除上述資料外還需提供:顯示申請人姓名、企業名稱和開始經營日期的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如果想申請額度比較大的信用卡,需提供良好經濟實力的證明材料,如:房產證復印件、汽車行駛證復印件;銀行貸款戶(信用良好,逾期不超過60天)或存單復印件等。
四、辦理途徑:
1、銀行櫃台申請;
2、信用卡官網申請;
3、向銀行信用卡業務員申請;
4、微信上可以申請;
C. 信用卡怎麼才能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信用卡中的錢 按規定來講 是不允許用於投資、買房等方面的 包括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等等 想在網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那就只能用借記卡(就是儲蓄卡) 開通網上銀行後 再購買
D. 信用卡的錢可不可以在銀行買成定期的理財產品
不能的樓主。
買理財產品都是要用你自己的錢去購買
信用卡額度是先透支銀行的錢,然後再還款,等於你借銀行的,而銀行又給你提供免息期
按照你的思維邏輯,等於用銀行的錢買銀行理財產品,自己里外里一分錢都不用花
銀行不支持這種做法的
E. 如何用信用卡買理財產品
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只支持儲蓄卡購買,信用卡不可以直接購買!
銀行發行信用卡是用來賺錢的,不可能讓你用信用卡再來賺銀行的錢!
F. 信用卡可以購買理財產品嗎算消費嗎
您好,若是招行信用卡,無法直接購買理財產品的,不過可以預借到一卡通上購買。
目前我行信用卡可提供3種方式操作提現,分別為ATM機轉賬、電話預借現金和網銀預借現金(可預借到本人名下招行/非招行儲蓄卡),均需辦理業務的信用卡已經設置交易密碼並開通預借現金功能。
費用、利息、限額同境內人民幣預借現金業務,即在預借現金可用額度范圍內,每卡每日預借現金金額累計不超過¥2,000元,手續費為交易金額的1%,最低收取¥10元/筆;不享受免息還款待遇,由交易日起按日利率萬分之五計收利息至清償日止,按月計收復利。(支持幣種:人民幣)
若使用的招行信用卡,若需操作網銀預借現金,可登錄網上銀行選擇分期理財--預借現金輸入金額,交易密碼,有效月年,CVV2碼操作網上預借現金。
G. 能用信用卡買理財產品嗎
淘寶網里的余額寶我就買不了,要不我就用銀行的錢賺它們自己的錢了呀,
H. 信用卡可以買理財產品嗎
招行信用卡暫不支持購買理財產品。
I. 可以信用卡購買理財產品嗎
從可操作性來看,可以用信用卡購買理財產品。但是很可能不劃算。
1、信用卡的利息
信用卡雖然有免息期,但是很多人其實無法做到及時歸還,有時還會忘記卡債。尤其是買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期限一般比信用卡免息期長。意味著信用卡買了理財產品,一定會背上利息。
2、理財產品收益
理財產品收益一般不固定,現在多數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包括銀行理財也是這樣。那就意味著買了理財,有可能沒有收益還賠本。
3、信用卡欠賬利率和理財收益率
信用卡過了免息期,按照日利率來罰息,利率一般比照銀行貸款利率。而很多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預期是比照1年期存款利率的。信用卡買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不劃算。
如果買的是預期高收益產品,那意味著高風險。有可能收益率達不到預期,還有可能虧本。所以信用卡買高風險理財風險更高。運氣好,理財產品高收益率真的實現了,有點賺頭。運氣不好,收益實現不了,虧更多。
J. 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刷信用卡購買嗎
上述做法已經涉嫌違法,客戶不僅要承擔很大的風險,而且該行為不受法律保護。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一旦惡意透支無法償還,銀行要求還錢的人是持卡人,而不是惡意套現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