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為什麼要理財買基金

為什麼要理財買基金

發布時間:2022-03-11 22:13:17

⑴ 買理財產品好還是買基金好,買理財產品好還是買基金好

若是復招行,代銷基金與受託理財制的區別如下:

⑵ 買理財還是買基金好

想投資,先問自己投資的目標是什麼?投資的期限是多久?風險承受能力怎麼樣?如果出現虧損有什麼應對措施?如果盈利的話又打算怎麼做?等你回答清楚這些問題後,那麼恭喜你,至少投資的前期准備你算完成了。

接下來再來看基金和理財產品的區別。首先基金主要分為貨幣型,股票型,債券型和混合型。理財產品的投資去向則更多元,結構化產品也更加復雜。

我一般建議投資者直接投資基金,為什麼?因為基金的結構清晰,底層資產也比較透明(當然有些qdii基金會比較復雜),這點非常重要,能夠幫你繞開很多坑。

而理財產品看似風險低,實際上對投資者要求高很多。且不談理財產品也有風險,一些復雜的理財產品甚至讓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投資的是什麼。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是清晰的底層資產是投資的重要基礎。

⑶ 買理財好還是買基金好

所在城市若有招商銀行,可以了解下招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您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頁面查看,也可通過「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理財產品。
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招商銀行也有代銷基金,您可以參考下招行五星之選基金(http://fund.cmbchina.com/FundPages/OpenFund/OpenFundFilter.aspx?Filter=00000050),溫馨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⑷ 理財知識:為什麼要買基金,基金是什麼

基金是復: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制有一定數量的資金。
基金類型比較多: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基金按照不同投資標的、不同運作規則有,、不同的分類,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收益預期和風險風險承受能力,做出相應的選擇,還可以通過對1不同種類基金的配置,構建投資組合,進一步優化收益、降低風險。

⑸ 為什麼說購買基金是理財呢

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只是大與小,購買基金只是為了讓你能有可能獲得比銀行高的利息,指望他給你賺錢?能賺多少?如果有收益基金所獲得的錢也不會比銀行利息高太多

⑹ 為什麼要選擇理財

理財五個小知識,小智理財教你怎麼做

不管是家庭還是個人,生活中都離不開理財,而理財並非不僅僅為了理財而理財,而是需要有比較有明確的目標、有計劃、有打算的。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理財,別人會說你敗家。一個女人不懂得家庭理財,別人會說你不會過日子,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理財規劃好,使你的生活過的更加的明確和直接。下面小智理財給大家介紹下理財的五個小知識點。

理財小知識一:6個注意事項

1、每天讀點理財常識,知識積累越來越多,理財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2、女人一定要理財,理財後你會發現自己擁有了一座金山,相信我

3、從零開始理財,從小錢開始

4、儲存活期的錢越多你就越窮,不論你是定存,理財產品、基金、國債一系列投資都比你的錢用來存活期好。

5、此生第一筆投資千萬別選擇股票,股票風險極高、不要眼裡只有收益,當你的投資心態還不夠成熟以及知識儲備不夠是,你很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賭徒。在你沒有足夠的自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時,最好通過低風險來培養自己的能力。

6、不要使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和取現功能。不管有沒有利息,這樣產生高昂的額外費用是跑不了的。

理財小知識二:三個小環節

理財要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1、攢錢

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

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P2P理財

3、護錢

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

理財小知識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

理財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元,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理財小知識四:理財的兩個好習慣

1、節儉

少打一次車,少做一次美容,吃飯少點一個菜,省下來的錢積攢起來去投資,讓錢生錢。富人錢生錢,窮人債養債。節省錢、尊重錢是很多富人的習慣。李嘉誠生活的節儉是盡人皆知的。我們常常說富人越有錢越扣,因為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而沒有錢的人往往窮大方。

2、記賬

每天記賬,不行的話三天記一次也可以。記賬會讓你清楚每一筆開銷去了哪裡,也有利於養成計劃花錢的習慣。

理財小知識五: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參與理財的錢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理財、定期理財,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等。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總結:多種組合分攤風險。理財的方式一般是多種組合合理搭配就像配菜一樣。這樣可以減少風險的程度。

⑺ 為什麼要選擇投資基金理財

第一:專業運營
基金一般都匯聚在專業的基金公司,並由專業人士管理。由於這些人有著經過相關金融部門的嚴格審核後的任職資格,也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們在專業知識、處理信息等方面擁有普通人不可比擬的優勢,基金若由他們的專業運作,其業績一般會超過普通投資者。有統計數據顯示,在1996年至2007年的11年時間里,個人投資者賺錢的比例不到10%,而90%以上的散戶投資都是虧損。正是個人運營劣勢的存在,基金公司的專業優勢才逐漸凸現出來。而且基金公司也可以解決投資者時間、精力不足的問題。
第二 :分散投資風險
在股市投資中,人們為了規避風險,會將資金分散在不同的投資對象上。不過,對於新投 資者來說,若是個人操作,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投資容易出現困難。而若將基金投放在基金公司就不一樣了。由於其匯聚了各個投資者的資金,規模較大,可以按照投資者的意願將資金投於多種證券,成功地分散風險,有效地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第三:變現性和流動性強
基金因其可以隨時買賣而呈現出較好的變現性和流動性。這點拿出來與其他投資產品如收 藏品、房地產等比較,都略勝一籌。且其交易門檻低,對投資者沒有什麼限制,辦理手續簡便。
第四:成本較低
因為基金主要是將零散的小資金聚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再由基金公司打理。在規模效應的影響下,基金管理者不但能更科學地建立投資組合,幫助投資者抵禦風險,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這就為眾多中小投資者打開了理財的便捷之門,因此廣受中小投資者的青睞。
第五:穩定的投資回報
為了投資安全,很多人選擇國債和儲蓄,不過這兩種理財產品的收益很低,且時刻要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基金則能夠有較髙的平均收益率。據國家相關部門的數字統計顯示,我國 2003年到2006年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為8%~29%,這個數值遠遠超過了國債和儲蓄。因此, 普通家庭若想穩中求利,不妨投資基金。

⑻ 很多人理財第一步就是買基金,這是為什麼

今天,談談理財和致富。

理財有目標,比如未來的優質養老生活或者子女教育,或者具體財富數字的增長。而且致富似乎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理財有明確的目標和實現的時間限制,而致富則是渴望一夜暴富的心態。

怎麼才能選擇這樣的公司?

我們不能選一個,可以選50,300,500。在這些公司的組合中,業績差的公司不斷被淘汰,優質公司不斷被補充。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index 基金。

比如上證50,滬深300,滬深500。上證50入選上海證券交易所50強大公司。滬深300入選上交所、深交所300強大中型公司。滬深500是滬深兩市排名第301至800位的中型公司。

為什麼投資基金是理財?

基金投資不是為了發財,也不是為了一夜暴富。就是靠資產有持續的被動收入。隨著時間和復利,積累的財富會越來越多。

巴菲特表示:「基金讓小投資者像大投資者一樣投資理財。相對於直接投資股票,投資股票 基金意味著你在通往財富的道路上,但你不必自己控制方向盤,可以讓別人為你開車。這特別適合你不熟悉的投資領域。」

基金定投最適合大眾懶人理財。積少成多,慢慢增加被動收入,不工作也有現金流。

⑼ 為什麼需要理財

理不理財,差距真的非常大,而且時間越長越能看得出來。

我有兩個好朋友,我們叫他們小A和小B吧。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留在上海,而他們分別考上了家裡的公務員。雖然是不同的單位,但是工資都差不多,3000左右。現在快兩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資發下來,先是去大吃頓,然後就是買買買,還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所剩無幾,每個月工資剛好夠花,所以沒存下什麼錢,但是這樣有條不紊的溫飽生活狀態也一直沒被打破過,只是房子一直是租來的,單身生活養活自己剛剛好!

小B,25000+存錢小王子

小B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理財愛好者,畢業後雖月薪3000多,但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等日常花銷外,還能節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買寶寶型的貨幣基金理財,500元買基金定投。

他說按現在的節奏,將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滿意啦,這樣畢業5年差不多可以攢下7萬塊錢。

另外,他還說打算今年考下注冊會計師證,工資外賺些兼職收入,爭取過兩年可以靠自己攢下首付錢。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能想到啦,小B會有自己的小窩,雖然有還貸壓力但是自己的資產,小A卻還要交房租給別人。小A開始羨慕小B,也明白了這赤裸的現實,意識到理財的必要性。

可是,知道理財不代表會理財!我把分享給好朋友小A的「理財6大定律、3大公式」,也分享給廣大財友吧!

◆ 理財6大定律 ◆

1.每月強制儲蓄

每月在發工資時,拿出15%—25%的收入進行強制儲蓄。

2.每天都記賬

做好個人的收支管理,記下每天的開銷,有助於對個人收入和開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並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3.節儉,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平時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戶都要愛護,學會保養努力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也會幫助省下很多錢。

4.身邊只留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張信用卡,就不見得是件好事,花錢的機會和慾望也就更大了,負債也會增多。要學會控制盲目購物,沖動消費。

5.充分准備緊急的備用金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日常用於救急的現金很少。這里就需要建立一個財政危機的預防措施,以便出現意外或財政赤字時不會措手不及。

6.學會科學投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理財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像炒股、期貨這樣聽起來高深莫測,只要留心觀察 ,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 理財3大公式 ◆

1.家庭理財完美方案 = 4 :3 :2 :1

這里指家庭或者個人收入分配要合理,比較流行的做法都是總收入的40%用於供房或者其他理財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存款的應急資金;10%用於購買商業保險。這樣完美的分配,可以幫助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效果。

2.還貸額度 = 月收入*35%

很多人自嘲自己是房奴、車奴、卡奴但有節制的還貸才是擺脫「 奴 」的關鍵,要想使自己日常的生活水平跟每個月的投資不受到太大的債務關系,那麼每個月就必須還貸款本息額度,一般不可以超過收入35%,20%左右是最合理的。

3.養老費用 = 目前年花費 *20%

理財作為人生規劃當中的一部分,老去是每個人逃脫不了的宿命,養老也就成為人生後半程必須會面臨的問題。

而這也是年輕人比較忽視的一塊,所以很多個人投資理財入門知識中多次強調要把以後的養老費用用進行合理的規劃,一般是等到收入和基本消費情況穩定以後開始准備,每年的支出*20%作為存款,用於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銷的費用。

◆ 理財方式列舉 ◆

根據理財偏好,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建議不要碰。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PS: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比較適合小白和偏好穩健的朋友。而且現在有新手專屬500元購物卡活動:網頁鏈接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總之呢,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⑽ 買基金好還是理財好了

買股票好,還是買基金好?

這是一個在銀行、在基金公司、在券商,投資人與機構客戶經理常常在討論與爭辯的問題。

其實在過去20幾年的零售金融業務從業中,無論是直接面對客戶、或是培訓機構的客戶經理, 每次遇到這樣「買基金買股票哪一個好」的問題,我最常說的是 —— 「真不一定」。

為什麼說不一定呢?

這里我用買方(投資人)的視角來說明。

首先投資人自己應該要分析自己有沒有投資的「專業」與「時間」,有專業有時間不一定能賺大錢, 但要維持穩定的投資獲利,一是需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二是要有大量時間的投入。簡而言之就是應該具備職業能力與素養,炒股很容易,開個股票交易賬戶打錢進去,分分鍾就能在股票市場下單,就能買股票了, 跟到漁市場買魚一樣, 走進漁市場看到魚就能買。

這讓我想起那些介紹「主廚的一天」的電視節目,一些對海鮮料理特別有研究的廚師,為了給他的客人享用到美好的海鮮大餐,又或是為了特別烹制在當季特色菜餚,常常是起早貪黑,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出發,趕著第一批漁船進港,親自到漁港旁的水產市場精挑細選,只是為了買到最合適的水產海鮮,因為多年的職業生涯造就了他們鑒別質量、嚴選優質食材的專業素養。

當然我們每個人也許都能買到魚,卻不一定懂各種跟魚有關且又合適的烹飪方法,因為我們大多數沒有具備「嚴選好魚」的經驗,那麼可能的狀況是, 到了漁市場只能看熱鬧,真的掏錢買了,卻可能是被各種外在的包裝、現場亮眼的廣告或老闆熱絡的介紹等情境影響下而下單成交,可能買到不合適的魚,也可能不懂烹飪,無法發揮食材的最大價值。

現在,我們把上面的場景換成股票市場投資, 當我們准備開始買股票之時,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大盤新聞、宏觀經濟、產業、行業、個別股票的各種分析,還有基本面分析、財務報告分析、技術面分析、籌碼價量分析等等,甚至還能看到討論區虧損股友謾罵、雜亂信息堆砌無章的畫面......

對一般的上班族來說,投資人基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專業分析,如果冒然投入很可能辛苦賺來的錢打水漂了,偶爾還有身邊好友、遠房親戚、微信群股票推薦,告訴你某隻股票有多靠譜……

But,真正的炒股職業好手都知道市場的信息很多都不靠譜, 何況一般投資人看到的信息常常是「滯後的」、「摻水分的」,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專業來鑒別市場信息、分析投資標的,一般的投資人常常會成為投資市場的「愛心接盤俠」。

會成為「接盤俠」也不難理解, 因為一般人的職業不是「投資」,「專業的事情還是要給專業的人士來做」,這句「亘古名言」到現在依然不變。

那麼,一般人是不是投單只基金比較好呢?

如果拿投資基金跟投資個股來比較,投資基金多了一層專業基金經理人鑒別投資機會、降低投資風險的「保護」,對於每天都很忙碌的「一般人」來說,某種程度上,是個相對好的選擇。

好了我們開始要選擇基金了,一看到這些機構的購買頁面, 我們又暈了——大家會發現「基金真的,好多啊!」

市場的公募基金就有4000多隻, 分類還有一堆: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指數型、保本型、QDII、LOF、FOF,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而言,一樣有非常巨大的選擇障礙。

為了協助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們三思投顧也提供了市場上最新的投資方法,就是投資「基金組合」。

基金組合是一種以基金為投資對象,依照主理人設定的投資策略風格,通過把握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篩選出優秀的基金進行投資,並根據市場波動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組合。

通俗的說就是有專業人士幫你選基金讓您投資,而這個專業人士我們稱之為基金組合主理人,你可以把基金組合理解為主理人幫你挑好的「一籃子」基金。

有一些投資策略,當市場好的時候,主理人可以主動加倉股票型基金,當市場不好又可以主動調整倉位為固定收益類產品,這樣的主理人彈性調倉動作,能夠很好避免單一基金的缺點——股票基金遇到市場不好的時候,因為基金風格設定投資股票,要有一定的股票倉位配置,因此承受了凈值不斷下跌的痛楚;而偏固定收益的基金,則很可能在市場起飛時錯失了大幅增值的機會。

簡單來說,配得好的基金組合可以做到大漲時候跟上,下跌時候避開, 最重要的是主理人的策略風格也是一般投資人可以自由選擇的,而且並不像選股票選基金那樣那麼難選。

在三思投顧中,除了單只基金,還有十檔策略不同、風險偏好不同的基金組合,未來一年,如果投資人能夠承受波動風險的壓力,而且想要有增值成長機會,現在的確是開始布局的好時機了。

- END-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理財買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