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大國有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有變動動是真是假
是真的,監管對6家國有大行及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做出指導,對價值的計量將發生重大改變。數據顯示,目前6大行存續產品數量較多。
Ⅱ 銀行理財新變化,來看!
解讀1:打破剛性兌付
所謂剛性兌付就是某款理財產品虧損、或者預期收益達不到那麼多時,銀行出資金來墊付,這個以後也不允許了。產品虧損全部由投資者自己承擔,所以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該更加慎重。
解讀2:嚴禁高杠桿
新規要求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的杠桿水平不得超過140%,封閉式公募理財產品和私募理財產品的杠桿水平不得超過200%。所謂杠桿就是用理財產品總資產除以理財產品凈資產,這個規定可以降低產品的風險性。
解讀3:結構性存款
新規同樣對結構性存款作出了要求,結構性存款應當納入商業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准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范圍。規范結構性存款的發展後,未來的增速可能會放緩,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
解讀4:過渡期
這次理財新規的過渡期依然是2020年12月31日,也就是還有兩年半的時間,大家不用太過擔心,銀行肯定也會一步步慢慢調整的。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變化的分享,送給大家,希望對你的理財之路有所幫助!
Ⅲ 銀行理財新規將帶來哪些變化
《理財辦法》在理財產品投資范圍、穿透管理和理財投資顧問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要求;在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測試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進一步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要求,與其他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引入24小時投資冷靜期
《理財辦法》引入了投資冷靜期的規定。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私募理財產品,銀行應當在銷售文件中約定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公募理財並沒有24小時冷靜期的要求。
冷靜期內,如投資者改變決定,銀行應當遵從投資者意願,解除已簽訂的銷售文件,並及時退還投資者的全部投資款項。
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修改主要是借鑒國內外通行做法,更加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
ABN明確納入理財產品投資范圍
針對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根據此前徵求意見稿第35條,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公司信用類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企業資產支持證券、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其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資產。
《理財辦法》明確,理財產品投資范圍包括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ABN(資產支持票據)正式納入。
Ⅳ 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在即,可能引起什麼變化
未來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循規轉型為凈值型。從目前市場環境來看,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可能會引起幾個變化:
1.投資人投資習慣的改變 目前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保本保收益階段,對市場上凈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較低,並且大多數凈值型產品也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性。未來即使投資者逐漸接受銀行理財非保本的特性,怎樣吸引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並非是其他類型的理財產品,可能是個等待結決的問題。
2.系統建設的變化
目前18家全國性銀行中,17家已發行了凈值型產品,在系統建設層面基本不存在障礙。而中小銀行中,發行凈值型產品的銀行極少,所以,想要在短期內搭建系統,壓力來說相對較大。
3.估值方式的變化指導意見中要求採用公允價值原則進行產品估值,不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構成相對復雜,部分資產較難計算公允價值。未來此部分資產沿用成本攤余法的可能性變大。
Ⅳ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有哪些變化
變化1、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提速
投資建議:定期關注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
「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變化2、結構化存款或替代保本理財
投資建議:關注相關產品過往業績表現
由於資管新規明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在此情況下,保本型理財可能會逐漸退出市場。
變化3、預期收益型產品期限或明顯增長
投資建議:「非標」資產仍是理財產品重要配置方向
隨著「剛性兌付」機制逐漸被打破,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資管新規明確,「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隨著監管對於期限錯配風險管理的日益提升,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期限也被認為將明顯增長。
Ⅵ 我為什麼打算將銀行理財慢慢調整為五年期國債
國債一般被稱為「無風險收益率」,目前三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左右;
定期存款: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制度,即50萬以內100%賠付。目前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約為3.5%左右(中小型銀行利率上浮後可在3.5%左右,大型銀行一般執行2.75%的基準利率);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目前收益率大約在3.5%-4%左右。
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Ⅶ 資管新規正式實施,銀行理財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資產管理新規》的“過渡期”正式結束,第一年《資產管理新規》正式開放,銀行理財進入綜合凈值時代。過去兩個月,本行的正式營銷政策發生了哪些變化,金融產品的市場監管也發生了哪些變化?
Ⅷ 銀行理財將來迎什麼變化
2018年7月20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降低投資門檻、打破剛兌、規范投資非標、消除多層嵌套等一系列要求,將給銀行理財業務帶來深刻變化,有利於行業規范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20多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中,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為15%左右。
針對部分銀行通過購買資管產品,形成層層嵌套,難以及時、准確掌握底層資產情況等問題,辦法要求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本行或他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產品。
專家表示,這有助於縮短融資鏈條,防止資金空轉,增強理財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本型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鉤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分別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法律關系、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差異,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辦法的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到2020年12月31日。
辦法規定,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行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自主有序方式制定本行理財業務整改計劃。過渡期結束後,對於因特殊原因而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經報監管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安排,穩妥有序處理。
Ⅸ 銀行理財新變化!搞清楚這幾個要點很重要
解讀一:銀行理財門檻
這次理財新規將銀行公募理財產品銷售門檻從5萬元降至1萬元,所謂公募理財產品就是平時銀行發行的那些理財產品。等到新規落實後相信會有不少人重新回到銀行理財的懷抱,大家可以期待下。
解讀二:銀行理財產品不能直接購買股票
在意見稿中依然沒有放開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票的限制,但未來有可能會解除限制。
解讀三:理財產品投資負面清單
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不能用理財產品的資金去購買其他理財產品。
解讀四:凈值化管理
要求理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也就是說以後理財產品將不會有預期收益了,而是跟基金一樣每天凈值波動變化,有漲有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虧損,譬如今天跌0.1後天漲0.15,整體來看還是漲的,但投資者確實要自己承擔風險了。
解讀五:不能宣傳預期收益率
這一條是跟上一條相輔相成,以後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不能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也不能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其實這一點在線下網點出現比較多,很多業務員都跟投資者打包票說產品不會虧損,以後就不能這么搞了。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變化的分享,送給大家,希望對你的理財之路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