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問題銀行承擔責任嗎
理財產品是銀行發行或代銷的。「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有的銀行會有保本和非保本之分。每一款理財產品的協議書、說明書里都對那款產品的詳細介紹和說明的,購買的時候可以留心看一下。
『貳』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問題銀行承擔責任嗎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問題,銀行不用承擔責任的,因為你購買理財的時候有提示風險,並且會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試。
『叄』 銀行理財產品的法律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居民的收入得到迅速提高,理財與投資意願不斷增強,使我國理財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但同其它成熟市場國家相比,我國理財市場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滯後,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較為薄弱,關於理財產品的法律糾紛時有發生,這些法律風險嚴重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健康快速的發展,從宏觀來看,這些法律風險不僅有礙我國理財產品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繁榮;從微觀角度上說,會使投資者及商業銀行面臨著更多的法律層面上的不確定性,不僅增糾紛與爭議大幅增多,同時也提高了交易成本,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因此對理財產品法律風險的剖析與防範極為必要。
逐年增多的法律糾紛在一定程度上起因於理財產品自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但是我國相關法律不完善、理財產品法律關系不清晰以及交易各方法律風險防範意識不強才是問題產生的根本。因此我們的研究必須首先針對理財產品的法律性質,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法律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和防範措施。從研究來看,學術界關於理財產品法律風險的研究成果並不多見,且存在著發掘深度不夠深入、研究方法單一等諸多問題,仍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本文在總結學術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出現的法律問題,詳細分析其成因,理論結合實際,運用比較研究法、規范闡釋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理財產品各方面法律風險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論證,並提出防範法律風險的政策建議。
首先界定了理財產品的概念、特徵,並針對比較流行的委託論和信託論,指出在分析理財產品法律關系時應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具體分析,並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分別對其法律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進而對理財產品進行清晰的法律定位奠定了基礎。隨後結合實際,彌補前人研究不足,分別從投資者和商業銀行兩個角度來探討當事雙方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其相對關系,並從金融立法、監管機構及商業銀行等方面深層次分析風險產生的根源。同時本文還比較和借鑒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日、香港等地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法律體系進行分析和研究,並從中得出對我國的啟示。本文的最後針對我國監管體系特點,針對理財產品市場的現狀及未來趨勢,分別從立法機構、商業銀行及投資者三個角度提出了各方應對法律風險時應採取的措施和政策建議,以期更好地控製法律風險的發生,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創造一個健康穩定的環境。
『肆』 銀行理財產品相關法律法規
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外投資范圍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信託公司受託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外資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和託管業務市場准入事項的通知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發布《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伍』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陸』 銀行業務法律合規風險分析與控制的目錄
上冊
第一章 公司信貸業務/001
第一節 銀團貸款/001
第二節 項目融資/022
第三節 並購貸款/038
第四節 國內保理業務/048
第五節 票據融資/062
第六節 商品融資/072
第七節 項目融資及銀團貸款案例分析/081
第二章 公司融資擔保業務/096
第一節 公司融資擔保概述/096
第二節 《物權法》對擔保物權制度的創新發展/101
第三節 抵押擔保相關法律問題分析/113
第四節 質押擔保相關法律問題分析/128
第五節 最高額擔保有關法律問題/141
第六節 公司融資中的內保外貸業務/144
第七節 案例分析/149
第三章 信貸資產轉讓業務/154
第一節 國外貸款轉讓市場概述/154
第二節 國外貸款轉讓的主要法律形式/157
第三節 LMA(貸款市場協會)貸款轉讓示範模式介紹/162
第四節 國內貸款轉讓業務及相關監管要求/168
第五節 信貸資產轉讓案例分析/174
第四章 關聯企業信貸業務法律合規風險防範/177
第一節 關聯企業的界定及其法律特徵/177
第二節 關聯企業信貸業務法律合規風險分析/183
第三節 國外銀行關聯客戶信貸風險管理和控制/186
第四節 我國有關關聯企業及關聯交易的法律現狀及發展趨勢/190
第五節 關聯企業信貸風險管理及控制/195
第六節 案例分析/204
第五章 個人信貸業務/209
第一節 個人信貸業務概述/209
第二節 個人信貸業務法律合規風險及防控/220
第三節 個人貸款追索中的法律問題/234
第四節 案例分析/244
第六章 信用卡業務/254
第一節 信用卡業務及其法律規制/254
第二節 信用卡業務的法律關系/261
第三節 信用卡業務的法律合規風險控制/267
第四節 信用卡犯罪的刑法控制/276
第五節 案例分析/280
第七章 儲蓄業務/284
第一節 儲蓄業務的法律規制/284
第二節 儲蓄業務主要合規風險及控制/297
第三節 儲蓄業務其他合規風險及控制/310
第四節 案例分析/323
第八章 個人電子銀行業務/332
第一節 個人電子銀行業務概述/332
第二節 電子銀行業務法律規制/344
第三節 個人電子銀行業務風險及防範/356
第四節 電子銀行業務相關法律問題研究/363
第五節 案例分析/382
第九章 個人理財業務/387
第一節 個人理財業務的概念、種類與發展/387
第二節 銀行理財產品的基本類型與法律關系分析/393
第三節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典型產品交易結構及其法律風險防範/402
第四節 個人理財業務法律合規風險及其防範/419
第五節 案例分析/435
第十章 土地儲備和房地產開發貸款業務/444
第一節 概述/444
第二節 土地儲備貸款法律風險防範/448
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貸款法律風險防控/454
第四節 土地儲備貸款案例分析/462
第十一章 個人住房信貸業務/468
第一節 個人住房信貸概述/468
第二節 個人住房信貸風險控制/480
第三節 「假按揭」若干法律問題/498
第四節 典型案例分析/508
第十二章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518
第一節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概述/518
第二節 美國次貸危機及其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立法/524
第三節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法律合規風險及其防控對策/534
第四節 案例分析/544
下冊
第一章 國際貿易融資/001
第一節 進口押匯業務/001
第二節 出口押匯業務/012
第三節 國際保理業務/020
第四節 案例分析/040
第二章 國際結算/051
第一節 信用證/051
第二節 托收/070
第三節 國際匯款/085
第四節 案例分析/097
第三章 國際信貸與擔保/107
第一節 出口信貸/107
第二節 銀行保函/131
第三節 備用信用證/142
第四節 案例分析/157
第四章 商業銀行金融衍生業務
第五章 銀行代理業務
第六章 銀行託管業務
第七章 票據結算業務
第八章 其他中間業務
第九章 上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法律規制
第十章 關聯交易
第十一章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規制
第十二章 勞動合同管理
第十三章 銀行協助執行
『柒』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有法律效力嗎
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風險揭示書》屬於要約邀請,不具備合同法律效力。
近年來隨著個人財富的不斷積累,各類存款和投資意識得到復甦,並不斷高漲,各商業銀行也日益重視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的擔憂和關注與日俱增。
一、個人理財產品
當下,個人理財產品名目繁多,如按照法律性質進行分類,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顧問型理財服務,銀行與客戶之間並不存在具體的資金往來關系;二是委託型理財產品,即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三是委託加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四是委託加銀行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五是存款合同理財產品,如「外匯可終止理財產品」;六是存款合同附條件理財產品。
二、要約邀請
要明確認識什麼是要約邀請,首先要認清什麼是「要約」。要約,在商業活動和對外貿易中又稱之為報價、發價或者發盤,發出要約的當事人稱為要約人,而要約所指向的當事人為受要約人。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足見「要約人是否受其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約束」是區分要約與要約邀請的關鍵。《風險揭示書》雖然具備簽字蓋章等形式,但銀行卻不受產品介紹的約束,更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同。《合同法》第15條進一步規定到「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捌』 王衛國的科研成果
01.1995年至1998年,主持翻譯美國法學名著《科賓論合同》。
02.1996年,主持國家土地管理局委託項目《我國土地權利的研究》
03.1996年至1999年,主持中澳機構合作項目《中國經濟法改革:比較研究》。
04.1999年,主持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研究項目《法務會計》。
05.2002年,主持國土資源部委託項目《中國土地權利的法制建設》。
06.2004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財產法的理論重構》。
07.2005年,與Peter Ho教授共同主持與荷蘭格羅尼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合作研究項目《中國農村土地登記和空間規劃》。
08.2005年,受國務院商務部、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委託,主持《中國的反商業欺詐》系列科研項目。
09.2005年,受國務院國土資源部委託,主持科研項目《城市化過程中的土地流轉:立法模式研究》。
10.2005年,主持與荷蘭萊頓大學合作的《荷蘭民法典》翻譯和研究項目。
11.2006年,主持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大問題研究》。
12.2006年,主持荷蘭外交部資助項目《荷蘭民法典翻譯與研究》。
13.2007年,主持國資委委託項目《國有企業改制中職工持股規范研究》。
14.2007年,主持國家開發銀行委託項目《開行參與中小金融機構重組的法律問題研究》。
15.2008年,主持中國法學會2008年部級法學研究重點課題《金融機構破產研究》。
16.2008年,主持國務院法制辦委託項目《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立法專家建議稿》。
17.2009年,主持北京市平谷區委託項目《平谷區農村綜合改革方案研究》。
18.2010年,主持中國保監會委託項目《保險法律體系建設研究》。
19.2010年,主持國家開發銀行委託項目《開發銀行中間業務法律風險分析》。
20.2011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銀行破產風險處置和重整法律制度研究》。
21.2012年,主持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委託項目《強制性標准和法規關系研究》。 01.《過錯責任原則:第三次勃興》(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再版,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02.《中國民法》(合著,佟柔主編)
高等學校法學試用教材,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03.《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合著,王家福主編)
國家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項目,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年-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04.《商法案例評析》(合著,江平主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05.《中國土地權利研究》(專著)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獲司法部「九五」期間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06.《科賓論合同》(上、下冊)(譯著,合譯)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年、1998年版
07.《商事法學·經濟法學》(副主編)
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教材,法律出版社1998年、1999年版
08.《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考試教程》(上、下卷)(合著)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9.《中國證券法破產法改革》(王衛國、Roman Tomasic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商法學》(副主編)
高等法學院校法學主幹課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002年修訂版
11.《破產法》(專著)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12.《商法概論》(主編)
新編成人高等法學系列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3.《經濟法》(主編)
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商法、經濟法》(主編)
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教材,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5.《商法》(主編)
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法學教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6.《中國土地權利指南》(王衛國、王廣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7.《中國土地權利的法制建設》(王衛國、王廣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8.《法務會計基礎教程》(王衛國、趙榮信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改革時代的法學探索》(文集)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改革時代的法學探索》
西南政法大學學了學術文庫 3,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國民法典論壇(2002-2005)》(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2.《破產法——原理·規則·案例》(王衛國,朱曉娟等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荷蘭民法典》(第3、5、6編)(主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4.《破產法精義》(專著》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5.《民法》(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精品系列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6.《商法》(主編)
高等教育法學應用教材,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版
27.《荷蘭經驗與民法再法典化》(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8.《經濟法學》(王衛國、李東方主編)
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9.《商法》(第二版)(主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0.《民商法新觀察》(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1.《21世紀中國民法之展望——海峽兩岸民法研討會論文集》(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2.《合同法》(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3.《銀行法學》(主編)
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4.《企業與公司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王衛國、李東方主編)
全國「六五」普法推薦讀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5.《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法律風險及對策研究》(王衛國,李化常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6.《金融法學家》(第一輯至第三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至2012年連續出版
37.《法大民商經濟法評論》(第一卷至第八卷)(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至2012年連續出版 01.《試論民事責任的過錯推定》,《法學研究》1982年第5期
02.《論合同的強制實際履行》,《法學研究》1984年第3期
03.《損害賠償社會化與西方侵權法危機》,《外國法學研究》1985年第3-4期合刊,獲西南政法學院科研成果獎
04.《現代民法的因果關系理論》,《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4期
05.《論民法與商品經濟》,《法學研究》1987年第3期
06.《民事責任競合之比較研究》,《外國法學研究》1987年第4期
07.《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法律問題》,《政法論壇》1988年第2期
08.《規范協同論》,《法律社會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09.《產權明晰化與企業非國有化》,《法學》1988年第10期
10.《所有權轉換探析》,《現代法學》1989年第1期
11.《不可抗力概念的立法與學說考察》,《外國法學研究》1989年第2期
12.《瑞典新〈貨物買賣法〉的主要特點》,《比較法研究》1992年第2-3期合刊
13.《企業重整制度之立法範例比較》,《外國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
14.《關於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法學的觀念轉變》,《現代法學》1993年第4期
15.《公司資本論》,《特區法制》1993年第3期
16.《民法學者的哲學思考》,《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6期
17.《中國傳統法文化的結構——功能特性》,《比較法研究》1993年第4期
18.《論合同無效制度》,《法學研究》1995年第3期,獲《法學研究》百期優秀論文獎
19.《超越概念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第3期。收入《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改革成果通報》和《21世紀中國發展論壇》
20.《論重整制度》,《法學研究》1996年第1期,獲中國政法大學憲梓優秀科研成果獎
21.《法國治理企業困境的立法和實踐》,《外國法譯評》1996年第4期
22.《商業保障與新破產法》,香港《中國透視》1996年8月號
23.《中國消費者保護法上的欺詐行為與懲罰性賠償》,《法學》1998年第3期
24.《論重整企業的營業授權制度》,《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1期,獲中國政法大學校慶論文獎
25.《現代企業制度中的法人產權》,《對外經貿企業管理》1998年第2期
26.《論法學家的人格》,《民主與科學》1998年第1期
27.《中國電信業立法建議研究報告》(與盛洪、余暉合著),張曙光主編《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第二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28.《企業拯救制度在中國的採用:比較概觀》,王衛國、Roma,n Tomasic主編《中國證券法破產法改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9.《金融欺詐對商事立法的挑戰》,陳光中主編《金融欺詐的預防和控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0.《產權的法律分析》,王保樹主編《商事法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1.《依法保障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中國經貿導刊》2000年第2期
32.《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求是》2000年第4期
33.《中國入世與法制建設》,佟志廣等主編《中國與WTO:權威專家話入世》,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34.《消費者群體在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第21期
35.《債務重組與企業脫困》,邵寧、周放生、熊志軍主編《中國企業脫困報告》,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6.《略論新破產法起草的幾個目標》,《政法論壇》2002年第3期
37.《中國企業債務重組的替代方法研究》,周放生主編《國企債務重組》,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8.《論經濟法之當代命運》,王衛國著《改革時代的法學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9.《市場規製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李昌麒主編《經濟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0.《經濟體制改革回顧:以《商法》為聚焦點》,《法人》2004年Z2期
41.《讓與擔保在我國物權法中的地位》(與王坤合著),《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
42.《探索造福農民的城市化模式》,《中國改革報》2004年12月14日
43.《新破產法草案與公司法人治理》,《法學家》,2005年02期
44.《論普通債權質押的風險防範》(與胡利玲合著),《人民司法》,2005年08期
45.《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亟待完善》,《勞動保護》,2006年02期
46.《關於土地調控的三點意見》,《中國土地》,2006年10期
47.《新破產法:一部與時俱進的立法》,《中國人大》,2006年17期
48.《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若干法律問題探討》(與潘修平合著),《現代法學》2009年04期
49.《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主要問題及研究路徑》,《安徽農業科學》,2008年01期
50.《<物權法>激發企業生存新生態》,《中外管理》,2008年01期
51.《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之展望》,《中國法律》,2009年01期
52.《中國的保險法律制度》,《中國法律》,2009年03期
53.《掛鉤型理財產品若干法律問題研究》(與潘修平合著),《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4.《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制度研究》(與潘修平合著),《法學雜志》,2009年10期
55.《累計認購期權(Accumulator)理財產品若干法律問題研究》(與潘修平合著)河北法學,2009年12期
56.《中國破產法的特點與程序正義》,《中國法律》,2011年第5期
57.《現代財產法的理論建構》,《中國社會科學》, 2012年01期
58.《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的經驗》,《中國法律》,2012年第4期
59.《政法委要轉變職能》,《環球法律評論》2013年第2期 1.Some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of China
Juridik Tidskrift (Stockholm), Vol. 1989-1990, No.5
2.TheLeg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A Cultural Survey
Juridik Tidskrift, Vol. 1990-1991, No.4
3.TheLegal Character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Ventur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Law Review (Vancouver),Vol.26 (1992), No.2
4.BusinessProtection and the New Bankruptcy Law
China Monitor (Hong Kong), August 1996;
5.FraulentConct and Punitive Damages in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of China
CanberraLaw Review, Vol.4, Nos 1&2 (1997);
6.AdoptingCorporate Rescue Regimes in China:A Comparative Survey
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Vol.9, No.3, 1998.
7.CorporateGovernance and the Draft Bankruptcy Law of China
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Vol.17, No. 1, October 2004, P. 111-119
8. 「Land Use Right -- LegalPerspectives and Pitfalls for Land Reform」, 「Developmental Dilemmas: Land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 edited by Peter Ho, published byRoutledge (US and Canada),1st ed. 2005.
9. 「The Changchun Approach: A NewScheme for Debt Restructuring in China」, 「Law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edited by Pitman B.Potter,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6,ISBN 0-88865-764-1, page 87-99.
10. 「National Report for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Chapter 6 of 「Commencementof Insolvency Proceedings」, Oxford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InsolvencyLaw Series, Edited by Dennis Faber, Niels Vermunt, Jason Kilborn, and TomasRichter, published by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164-193.
11.「Restructuring Modern Property Lawon a Theoretical Basis」, 「Towards aChinese Civil Code --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edited byLei Chen & C.H. (Remco) Van Rhee, published by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Leiden. Boston, 2012, pp.109-151.
『玖』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1、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2、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3、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外投資范圍的通知
4、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信託公司受託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
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6、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
7、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外資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和託管業務市場准入事項的通知
8、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發布《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
9、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拾』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問題
銀行理財產品不等於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金融投資產品,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預期收益或者是模擬收益,通常是歷史數據或模擬預測得出的,可能與過往收益有較大偏差,口頭宣傳不等於合同約定,不完全理解的產品,不能光聽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必須仔細閱讀產品合同.條款或相關說明,別人說「好」不等於就適合自己,投資理財不等於投機發財。
投資理財是一種長期的.理性的.專業的投資行為,不能投資過多集中於單一產品,有必要配合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評,一定要記住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有一部分是保險
理財產品有保本和不保本的.不保本的最差情況會損失本金.保本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