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封閉式理財產品和凈值型理財產品都很好理解,封閉式理財產品是指在存續期內不再接受新的投資,投資者也不能贖回已投資的部分,需要在產品終止時按照約定收益率兌付的一類理財產品,它的流動性差,但收益高。 而凈值型理財產品則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它沒有預期收益,也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周或每月都有開放日,屬於申購贖回相對比較靈活的一類理財產品,流動性很好。
拓展資料:
1、至於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則是結合了封閉式理財產品和凈值型理財產品特點的一類高風險高收益,靈活性一般的理財產品。通常指的都是封閉式的凈值型管理計劃,期限較長,產品在存續期間也不能贖回,只能到期限終止日再按照收益率進行兌付。
2、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是指產品發行時未明確預期收益率,產品收益以凈值的形式展示,投資者根據產品的實際運作情況,享受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 可以分為封閉式凈值型和開放式凈值型產品 封閉式凈值型產品是指產品期限固定,定期披露凈值,投資者只能在產品到期時贖回; 開放式理財產品是指產品在存續期內定期開放,投資者可在開放期申購或贖回。
3、剛兌是中國特殊發展時期的產物,不打破剛兌的話風險會轉嫁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很可能會爆發系統性風險,打破剛兌本質上是為了我們國家金融系統安全,表明國民經濟正在朝著更健康高效持續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從現實看,有些金融機構已經無力承擔剛兌,比如有的金融機構違約被政府接管就反映出這個殘酷的事實,因此打破剛兌總體來說是順應時代的需要,即便投資者在短期內會承受一點虧損,但從長期來看,可以讓投資者更加清楚清楚投資風險,學會更多的投資常識,學會選擇與自己風險相匹配的產品,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4、選擇凈值型產品既能順應監管需要,又能緩解自身投資風險,提升產品差異化程度,推動銀行良性發展,而從投資者來說,可以增強自身理財意識,幫助投資者更清晰了解產品資產變化情況和風險狀態,改變投資習慣,豐富投資者投資組合。
2. 理財產品凈值型和收益型的區別
首先,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預期收益率的,銀行不會承諾固定收益。一般是在產品到期後,根據產品的實際市場投資報價來計算客戶的收益的,這一點和普通的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同。一般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贖回日凈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
其次,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一般也要高於普通的收益型理財產品,因為通常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到期是無法贖回的。但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沒有投資期限的,像那些開放式的產品在每周或每月有開放日,申購贖回就相對會靈活一些。
拓展資料
凈值型理財和收益型理財投資期限不同,收益不同,風險也不相同。
一、投資期限
收益型理財有明確的投資期限,到期投資人贖回,拿到收益;而凈值型理財沒有投資期限,在開放期隨時可贖回。凈值型理財產品可以隨時贖回,靈活性比收益型理財高。收益型理財一般不允許提前贖回,即使能夠提前贖回,也要扣除手續費,不太劃算。投資期限不同:收益型理財產品會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只有在到期後才能贖回。而凈值型理財產品沒有固定的投資期限,可隨時贖回。
二、收益
收益型理財有預期的收益率,收益有一定保障;而凈值型理財不知道有多少收益,收益按照凈值增減來計算,每天浮動。收益計算方式不同:收益型理財產品到期的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凈值型理財產品到期的收益=贖回日凈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率)。
三、風險
凈值型理財屬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而收益型理財有「預期收益」保障,容易讓投資人忽視理財風險。風險的透明程度不同: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風險不透明,只會顯示預估收益。而凈值型的理財產品透明,每天都會顯示具體的收益情況。凈值型理財產品類似開放式基金,在開放期內可隨時申購、贖回,凈值類產品收益與產品凈值有關。【舉例:購買時產品凈值為1,下一個交易日,如果產品凈值變為1.2,則每份收益為1.2-1=0.2
關於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區別?
在實踐中,收益率上,「凈值型理財」也要低於「銀行預期收益理財」。
因為對銀行來說,雖然負債型產品型的「銀行預期收益理財」所超額實現的收益,會被銀行沒收作為浮動管理費。但凈值型理財,卻使用了「前端扣費」,以收取更高的「銷售費+管理費+託管費」來變相地把超額收益也收取掉了(個別銀行還要加收申購費和贖回費)。而後者的收費形式可謂是旱澇保收。
3. 理財收益型和凈值型區別
首先,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預期收益率的,銀行不會承諾固定收益。一般是在產品到期後,根據產品的實際市場投資報價來計算客戶的收益的,這一點和普通的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同。一般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贖回日凈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
其次,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一般也要高於普通的收益型理財產品,因為通常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到期是無法贖回的。但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沒有投資期限的,像那些開放式的產品在每周或每月有開放日,申購贖回就相對會靈活一些。
4. 凈值型和收益型理財產品哪個好
1、從收益計算方式來看
收益型理財產品有預期收益率,對於投資者來說較為直觀,可通過預測來了解可能獲得的預期收益。計算公式為:到期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
凈值型理財產品不設預期收益率,以單位凈值標示價值,收益和產品凈值有關系。為了方便投資者理解,有些凈值型理財產品也會提供一個預估年化收益率。計算公式為:到期收益=贖回日凈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
2、從流動性來看
收益型理財產品會有投資期限,一般最短為為一個月,在產品沒有到期前無法贖回資金。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相對更靈活一些,會約定一個最短持有期,期滿後有固定的開放日,方便投資者進行申購和贖回。
3、從信息透明度來看
凈值型理財產品類似公募基金,其信息相對更加透明化,需定期發布該產品的當前凈值,公開投資的盈虧情況,投資者也可以根據當前凈值來計算逾期年化收益率。
5. 封閉式,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有啥區別
封閉的我想是有個定期時間,比如一年或者半年,不到時間不能取出,開放式的也就是可以贖回,利率按你存的時間算,凈值型不是很了解,我買了個人民幣凈值型的,每天不顯示利息多少,只顯示每份多少錢,供參考!
6. 理財產品凈值型和預期收益型有什麼區別
區別的含義
區別是一個漢語詞彙,有區分;辨別的意思。
更多詳情
7. 凈值型理財和收益型理財的區別
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區別在於收益現在展示的形態不一樣。收益性理財就是直觀表達出收益率為多少。凈值型理財,就是將收益轉化為數值,你要自己計算才能知道利息多少。
8. 封閉式,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有啥區別
發行機構不同,風險大小不同。開放式、封閉式理財產品由基金公司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由銀行發行。
1、開放型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流動性比較好,還可以進行提前贖回,更能方便臨時的資金需求。
2、封閉型理財產品就根據理財產品所堅守高收益原則,一般而言封閉型理財產品其收益都比較高,流動性也比較差,更不能夠進行提前贖回或者是提前贖回等限制。
3、凈值型理財產品是銀行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與基金類似,沒有投資期限和預期收益的本息浮動型理財產品。凈值型理財產品可流動性強,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凈值查詢、申購贖回等,銀行根據協議書在固定日期進行開放。
(8)封閉式理財凈值型和收益型的區別擴展閱讀: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9. 凈值型和預期收益型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1、收益計算方式不同。
凈值型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預期收益率的,銀行不會承諾固定收益。一般是在產品到期後,根據產品的實際市場投資資產估值來計算客戶的收益,這一點和普通的收益型理財產品不同。一般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本金×理財天數×年化收益率/365天,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贖回日凈值×贖回份額×(1-贖回費)。
2、流動性不同。
以往的收益型產品一般為封閉式產品,而資管新規要求封閉式產品最短期限為90天,封閉期客戶不能申購或贖回產品,產品到期日,客戶收回本金和收益。而凈值型產品多為開放式產品,在開放期內客戶可以根據自身資金安排申購或贖回產品份額,目前市場上的凈值型產品開放期較多:每日開放、每周開放、雙周開放、每月開放、每季開放、半年開放、1年開放等等。客戶選擇較多,利於客戶資金合理安排,實現收益最大化和流動性最優的安排。
(9)封閉式理財凈值型和收益型的區別擴展閱讀:
凈值型理財是以單位凈值標示價值,並以該凈值來申購、贖回和計算收益,。它沒有預期收益的概念,產品根據運作情況享受到期或贖回損益,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凈值型理財的特點呢
(1)產品初始凈值為1,有盈虧時就會變動。客戶根據產品到期日或贖回日凈值自負盈虧。
(2)凈值不是實時變動的,而是根據產品說明書,選擇固定周期公布。
(3)一般會設置業績比較基準,超額收益部分也會在產品說明書里進行說明,如何分層後端收益。
需要說明的是,在投資組合中,可能會有個別資產的收益率小於0,這說明,這項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會小於無風險利率。一般來講,要避免這樣的投資項目,除非你已經很好到做到分散化。下面一個問題是單個資產的收益率:一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其β值線形相關:資產i的預期收益率E(Ri)=Rf+βi[E(Rm)-Rf]其中: Rf:無風險收益率E(Rm):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βi: 投資i的β值。E(Rm)-Rf為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整個投資組合的β值是投資組合中各資產β值的加權平均數,在不存在套利的情況下,資產收益率。對於多要素的情況:E(R)=Rf+∑βi[E(Ri)-Rf]其中,E(Ri): 要素i的β值為1而其它要素的β均為0的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首先確定一個可接受的收益率,即風險溢酬。風險溢酬衡量了一個投資者將其資產從無風險投資轉移到一個平均的風險投資時所需要的額外收益。風險溢酬是你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減去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的差額。這個數字一般情況下要大於1才有意義,否則說明你的投資組合選擇是有問題的。風險越高,所期望的風險溢酬就應該越大。風險收益性在美國等發達市場,有完善的股票市場作為參考依據。就目前我國的情況,從股票市場尚難得出一個合適的結論,結合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來估計風險溢酬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10.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型和凈值型有什麼區別
你好,收益型理財產品以預期收益來表示產品到期收益,類似於貨幣型基金和余額寶之類;凈值型理財產品以單位凈值來表示產品價格,收益浮動且不保本,類似於開放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