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交所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都是相對的,銀行的可能相對好點,年化率低的把穩一點,年化率高的就不一定了,所謂高回報必然有高風險。
㈡ 黃金投資:投資黃金靠譜么
可靠,「存金寶」是支付寶與博時基金聯合推出的互聯網的黃金存取業務,於2014年12月18日上線運行,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黃金買賣、投資服務,投資者可登錄淘寶理財進行存金寶的買賣交易。
存金寶對接的是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黃金ETF 基金,主要投資於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等品種,其中投資於黃金現貨合約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90%。
(2)黃金看漲理財產品安全嗎擴展閱讀
存金寶包括積存金、金生金、理財金、質押貸款、存金戴、黃金貸5種類型的產品。
積存金」是以黃金為標的的「黃金活期存款」,目前的年化收益為2.8%,這意味著存100g黃金在該產品,一年後即可收獲102.8g黃金。「金生金」與「積存金」概念相似,可以解釋為「黃金定期存款」,最高年化收益達6.8%。
存金寶」目標是打造以黃金為標的的生態圈。黃金是實打實的硬通貨,抗膨脹、抗貶值,雖然不能說倡導國民都買黃金,但我們希望可以為每個人都提供一個可靠、優秀的黃金金融平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金寶
㈢ 農業銀行看漲黃金理財產品怎麼樣
一、中國農業銀行理財產品,即由中國農業銀行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二、理財主要是兩個方面,儲蓄和風險投資。
1、儲蓄。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七日存款、購買國債等。其中國債收益最高,時間越久,獲利越多。可以考慮買一部分國債和定期存款,作為長期投資和基本的生活保障。
2、風險投資。包括,實物投資和金融理財產品投資。
3、實物投資:房地產、藝術品、郵票、古玩等,這方面不僅需要有好的投資眼光,還要有資深的鑒賞分辨能力,如果沒有這方面建議不要投資。
4、 金融理財產品:股票、基金、外匯、期貨、基金定投、分紅保險、現貨。股票風險較高,加上最近股市一直低迷,經濟發展有點通貨膨脹,建議去找有實力的證券公司,少投或者不投。基金定投比股票風險低,屬於成長性投資,可以每月定投,收益可觀,但由於股市盤整決定基金行情好壞,建議適量投資。分紅保險,屬於穩健型,風險較小,一般是按年分紅,收益一般,周期時間較長,如果不急著用錢可以適量投一些。
5、短期投資主要是外匯、期貨、現貨。外匯和期貨高風險高收入,杠桿比例較大,有的甚至超過1:500,短期收益顯著,缺點是風險不容易控制,小資金很容易爆倉,建議盡量少投或者不投。現貨可以分為黃金現貨和農副產品、能源類現貨。
㈣ 在支付寶上購買黃金理財靠譜麽
你在支付寶上購買的一些理財產品包括黃金理財,實際上支付寶只是第三方平台,他只不過是一個中介機構,所以你要確認這個理財產品靠不靠譜,比如說可以買正規的基金產品,可以買正規的期貨產品,等等等等。
㈤ 我買的看跌黃金人民幣181天的理財產品風險大嗎
這個是對賭產品。
而且今年黃金強勢,看漲概率大於看跌。
如果下跌,收益4.5%。
如果上漲,收益4%。
所以收益4%的可能大,風險就是損失了部分收益。
㈥ 在銀行買黃金理財真的穩賺不賠嗎
這個理財產品不是存錢,存錢是有保障性的,收益在50萬以內是百分百安全可靠的!黃金理財也是理財,理財就有風險,不是只賺不賠的,要有心理准備!
㈦ 黃金理財產品值得買嗎
說到投資黃金,「中國大媽」是避不開的話題。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黃金價格一路跳水,全年金價下跌幅度在28%左右,當時的這一跌幅創下了1981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2014年4月份,由於黃金被做空等多重原因,國際金價在短時間內出現暴跌,於是「中國大媽」開始瘋狂買入黃金「抄底」,並一戰成名。
不幸的是,在「中國大媽」抄底之後,黃金依然繼續下跌,導致大媽們到現在依然被套。而近期一些商業銀行推出的所謂創新型實物黃金理財產品,卻使用了「存金條生金豆」、黃金版「余額寶」等宣傳語,充滿了誘惑。
對比「中國大媽」的遭遇,姚太太對這些理財產品的看法是:「黃金理財產品目前收益率並不高,而且畢竟是創新型的產品,一旦看錯方向,將只獲得最低收益。還不如直接存平常的人民幣理財產品。」
相比姚太太的冷靜,小劉卻對這些黃金理財產品充滿了興趣。尤其是某些產品介紹中提到「盈虧兼顧」,表示客戶在享受金價上漲帶來的收益的同時,即使市場不好,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不會有任何損失。
真的會有包賺不賠的理財嗎?姚太太對此一番研究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如果金價上升到一定幅度,上述黃金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十分可觀,但如果金價下跌,投資者同樣要遭受損失。而且,黃金價格浮動較大,雖然銀行產品杠桿小,但是風險不可小覷。如果在高位買進黃金,即便有銀行固定收益做補充,投資者仍然損失慘重。」
認真查一下數據,還真是這樣。2012年起,黃金理財產品整體表現不佳。如某商業銀行發行的黃金掛鉤保本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為6%,到期後實際收益僅有0.35%。數據還顯示,收益低於1%的掛鉤黃金的銀行理財產品後21款產品中,19款為2012年後開始銷售的產品。
和普通理財產品收益進行一番比較後,小劉終於擺脫了黃金的誘惑。畢竟,黃金生息產品面臨著黃金貶值,以及黃金贖回等風險,並非是一本萬利的保本理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