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沒有虧損的
我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註明保本的產品屬於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由中國銀行明確承諾保本,但不承諾保證收益。
註明非保本的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本金和收益均不承諾保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按照產品說明書的約定,本著盡職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投資者的理財資金,但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對投資者的理財本金和收益進行保證,理財計劃相關的投資風險和收益均由投資者承擔。
請您以說明書中顯示的信息為准。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2. 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哪些
銀行理財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收益與風險承擔方式,為客戶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按照是否保證產品本金兌付,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您可以通過閱讀理財產品銷售文件了解詳細的產品信息,同時可登錄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理財產品登記信息。目前該產品僅部分客戶可見,入口:【京東金融App首頁】-【精選】-【京東行家】-【銀行行家】-【興業銀行】。
3.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業務的概念,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3)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出現與國內客戶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狹義的表外業務包括:
(1)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2)擔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
(4)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表外業務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4. 商業銀行發行產品屬什麼業務,為什麼近年來,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理財產品的發展
首先,老百姓手中有錢,其次,絕大部份的理財產品都是龐氏騙局,都用於歸還舊的債務
5. 中國銀行理財,有風險嗎
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率、風險等級、投資期限等方面均有差異,需根據您的理財規劃以及風險偏好確定。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您詳詢中行當地網點。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6.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怎麼樣
購買中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也有風險。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因為不少人一味地信任中國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的理財產品,在不了解中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情況下就購買,也容易加大個人理財的風險。因為客戶經理推薦的中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未必就是中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本產品,沒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拓展資料:
一、折疊儲蓄
儲蓄或者說存款,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歡迎的投資行為,也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投資方式。儲蓄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具有安全可靠、手續方便、形式靈活、還具有繼承性。儲蓄是銀行通過信用形式,動員和吸收居民的節余貨幣資金的一種業務。
銀行吸收儲蓄存款以後,再把這些錢以各種方式投入到社會生產過程,並取得利潤。因此,對儲戶來說,參與儲蓄不僅支援了國家建設,也使自己節余的貨幣資金得以增值或保值。
二、折疊基金
自1997年首批封閉式基金成功發行,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截至2012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今國內基金凈值已在2000億元以上。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三、折疊炒股
有專家分析,今後資金供求形勢相對樂觀,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計算、融資額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這將給投資者帶來贏利的機會。但不管怎麼樣,股市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因此,投資者應繼續保持謹慎態度,看準時機再進行投資。利息稅的徵收范圍雖然也包括個人股票賬戶利息,但對股票轉讓所得,因此,利息征稅後,謹慎進入股市,是一條有效的理財途徑。
7. 國內和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主要包括什麼謝謝!
一般來說有以下問題:
1、國外個人理財業務有哪些?個人理財業務中哪些屬於金融衍生產品?
2、某種業務的條件、優勢、劣勢?
3、你認為這些業務中哪個品種的風險最大,為什麼?如何規避?
4、你認為從我國的實際來說國外的哪些品種在我國未來是可以發展的?
祝你答辯順利!
8.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1.根據幣種不同分類 根據幣種不同分為人民幣、外幣、雙幣理財產品:
人民幣理財產品,是指銀行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為投資標的,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外幣理財產品首先要求投資者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然後以外幣的形式投資於國際市場上的外匯及衍生品市場。
雙幣理財產品是人民幣和外幣理財產品的簡單組合,其突出的特點是在預期收益率上,劃定了一個收益率的浮動空間。
2.根據投資期限分類
按照投資期限的長短,把銀行理財產品分為1個月以內、1至3個月、3至6個月、6個月至1年、1年以上幾個期限。
3.根據收益類型分類
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4.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分類
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Ⅱ型產品
債券型理財產品的資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從風險角度來講債券型理財產品屬於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信託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信託產品,因信託產品目前在國內執行剛性兌付的行業規則,因此屬於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掛鉤型理財產品也稱為結構性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各種金融工具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金融產品。為了滿足投資人的需要,這類產品大多通過優先、劣後的構架設計成保本產品,屬於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QDⅡ型理財產品,簡單地說就是投資人委託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把資金用於境外投資,一般投資於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有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也有代銷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比如代銷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發行的理財等,投資者在購買理財時可以仔細查看理財合同,理財合同中有發行機構、投資期限、產品屬性、風險等級、到賬時間、預期收益等情況。
目前理財根據投資標的分為5個風險等級,風險等級從小到大為R1到R5,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產品,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時,可以選擇風險等級R3及以上的理財,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高時,可以選擇風險等級R2及以下的理財。
9. 為什麼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要重視發展和創意
因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大同小異,對客戶來說更像存款替代品,除了更高的收益率和更靈活度期限,沒有其他方面的理財特色。而且每家銀行的產品都差不多,客戶只靠預期收益率高低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