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大好還是小好
這種說不好的,一般都是中等規模的理財較好,因為這種理財金額數量較小,理財經理容易把控,盤子太多的理財經理也不好把控的。
基金的規模是我們擇基時要重點考慮的因素。有人說基金規模大好,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就越低。有人說基金規模小好,因為規模小操作靈活。
那麼,基金的規模到底多大最為合適?
一、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規模越大越好
由於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僅擬合指數,並不進行主動操作,所以基金經理首先要考慮的是申購贖回對凈值的沖擊。毫無疑問,規模越大對凈值的沖擊越小。比如,同為1000萬的贖回,如果基金規模只有1億的話,這1000萬的贖回將占基金凈資產的10%,被動賣股票的話沖擊是相當大的。而基金的規模有100億的話,佔比就只有0.1%,基本沒啥沖擊。像ETF的話,還有流動性的問題,規模越大流動性相應也會越好。
所以指數基金規模越大越好。挑選指數基金很簡單,選好指數後,先看費率,然後看跟蹤誤差。如果跟蹤誤差相差不大的話,那就挑選規模最大的那個就行了。
增強指數基金不適用這一規則。增強型指數基金使用量化模型對指數進行增強操作,本質上是屬於主動管理型基金。基金規模過大的話,可能會導致某些增強因子的鈍化甚至失效,增強型指數基金要按主動管理型基金來對待。基金規模小的優點
基金規模小,方便基金經理進行調倉,其操作比較靈活。
基金規模小的缺點
在基金運作當中,規模小的基金,其固定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律師費等費用被分攤到基金上,會抬高其單位份額的成本,投資者在購買時,需要交納更多的手續費用;規模較小的基金存在贖回風險,容易被清算。
基金規模大的優點
在基金運作當中,其固定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律師費等費用被分攤到基金上,因其規模較大,投資者購買時,手續費相對性要低一些;被清算的風險性要低一些。
基金規模大的缺點
基金規模大,其運作更加比較困難。因其規模較大,需要配置更多的股票,可能會導致基金經理難以集中精力跟蹤每隻股票;不利於基金經理調倉,影響操作的靈活性,同時大基金一般在一些流通盤較好的大盤股進行配置,其超額預期收益性相對要低一些。
Ⅱ 某理財產品申購規模5億是什麼意思
理財產品申購規模5億:以基金為例,比如說現在有個新農村建設基金,申購規模5億,就是預計發售基金額5個億,發完為止。如果你買的時候5個億已經售完,那麼你就購買不了這個基金了。如果你買的時候已經發售額度沒有達到5億,就是你還可以購買!一般這種理財產品收益都不會特別高。關鍵是穩定,危險度低!當然現在的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太厲害,現這種銀行存款,理財產品,雖然都會有收益,但是收益難以抵消通貨膨脹的貶值。所以錢最好還是搞投資。錢生錢,才能不賠。希望能幫到你
Ⅲ 哪裡可以查到理財產品資產配置規模
樓主可以去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中的信息公示里去查看產品,裡面可以看到產品類型,規模,期限等信息,鑫風口回答
Ⅳ 理財產品的總募集規模為0元什麼意思
它的意思是該理財產品暫時無人購買或者說該理財產品的預售額度為0。一句話,該理財產品一份都沒賣出去,才說總募集規模為0元。
Ⅳ 2019年四月末郵政儲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約為多少億元
2019年四月末郵政儲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
不掛網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詢問郵政儲蓄銀行客服。
立馬就知道了。
Ⅵ 保險理財產品市場現狀
2008年以來,我國盡管面臨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境內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不安的局面,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樣式種類、發行款數與資金規模都在急劇膨脹。2008年各主要商業銀行累計發售7799期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約合人民幣為23055億元。同期保險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新募集資金分別約為6243億元、5637億元、1827億元和226億元。無疑,銀行理財產品已穩居理財市場的第一位,規模超過其他類別理財產品的總和,成為推動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數量累計為7850款。進入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快速增長的步伐未有減慢跡象,截至9月29日,共有102家商業銀行發行了8051款銀行理財產品,超越2009年的全年發行數量。中國理財市場目前還是個新興市場,以前都是照搬別人的模式,國內銀行只獲取微薄的代銷費用,真正管理產品的是研發該產品的國外銀行,巨額利潤也被他們獲取。然而,金融危機使國外銀行產品的設計和運作能力受到質疑。因此金融危機之後,國內銀行逐漸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對產品進行自主研發、自主投資和自主管理,自主研發產品將成為今後理財市場的主流。面對來自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銀行在理財產品業務創新方面將不得不越來越謹慎。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財的需求已經被釋放出來。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未來十年間,將會以超過中國GDP的增長速度而高速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金融領域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理財機構類型多樣,產品種類繁多,投資渠道逐步擴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機構合作日趨緊密。綜合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如下特點:
1.理財機構類型多樣。我國開展理財業務的既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有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具體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此外,還有部分帶有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財務管理性質的企業、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和個人也涉足理財業務,我國理財機構類型多種多樣。
2.理財產品種類繁多。2004年開始,我國各家金融機構陸續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信託公司作為專業化的信託業務經營機構,開展面向特定客戶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和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從1995年開始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面向特定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產管理和針對特定資產的專項資產管理三類。2005年年初我國出現了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2005年年底,銀監會允許獲得衍生品業務許可證的銀行發行股票類掛鉤產品和商品掛鉤產品,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銀行理財產品從此得到較快發展,權益掛鉤、項目融資、新股申購、QDII等類別的新產品不斷涌現,我國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3.監管制度,內控制度不完善。我國現在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也已形成了票據、債券、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同時還出現了債券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交易、權證等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風險程度上升。理財產品售後糾紛一再發生。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和內控制度還有待完善。
4.缺乏高素質理財業務人員。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股票、基金、保險、國債、信託、外匯等多個領域,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資格一般都有具體要求,已明確從業人員的資質條件、職業操守、相關限制及違法責任。保證相關理財人員具備必要的知識、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從事業務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理解所推介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遵守職業道德。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還缺少這樣的理財業務人才。
5.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低。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在投資過程中,如果願意承受的風險越大,那麼投資的潛在收益率也就高。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是成正比例的。而很多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風險的,或者認為風險是很低的,只看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往往忽視風險的存在,風險意識較低。由於每一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銀行理財從業人員一般都要通過風險測試以及根據客戶的年齡與資產狀況進行判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哪裡能查詢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市場整體規模需要資金量月度數據,不是理財產品數量。
這個有點行業機密行為,這樣的數據不敢恭維
Ⅷ 求04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數據,非常感謝!
這種數據要花錢買的
Ⅸ 理財產品風險是什麼
1、本金風險: 本金風險就是投資理財產品的本金可能會出現虧損的風險,通常理財產品都會有對應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越低產品的本金就越安全;
2、收益風險:收益風險就是投資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任何理財產品都存在一定的收益風險,投資理財產品沒有獲得預期收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
拓展資料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有哪些?
【1】信用風險: 大部分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銀行名義上是不承擔保證本金或預期收益責任的。而且理財產品在銀行負債項中的地位在法律上沒有明確,一旦出現極端情況,理財產品投資者的權利很難得到保證。
【2】投資風險: 對掛鉤性、結構性產品而言,掛鉤標的的表現直接影響理財產品收益。非結構性產品中,投向股票等方向產品的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其收益與證券市場波動密切相關。
【3】匯率風險: 對人民幣持有者來說,外幣產品的匯率風險不可小覷,特別是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景下。在外匯市場動盪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考慮暫時迴避外幣理財產品。
【4】利率風險: 因為利率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而且,利率風險和期限正相關,期限越長,利率風險越大,因為利率變動的可能性和可能波動的幅度更大。
【5】政策風險: 銀監會的政策導向給理財產品的發展帶來很大不確定性,最近監管力度在逐漸加強,預計資產池投資模式將逐漸轉向單獨核算、類似一對多專戶的運作模式,整體收益率可能會受到影響。
【6】系統風險: 單個產品的投資風險無法單獨測算與控制,因此部分資產出現的問題很可能殃及其他理財產品。如果理財產品市場總規模過於龐大,銀行互相持有的資金規模過大,風險將可能傳導到整個銀行體系。
總的來說,信用風險,投資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政策風險已經系統風險都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會遇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