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去存錢,銀行辦了個人理財產品協議書,怎麼回事
去銀行存錢也屬於一種理財方式,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雖然很小很小。因此需要有個理財產品協議書,以保證雙方的權益。
個人理財產品
是指甲方將人民幣資金委託在乙方,乙方為甲方進行組合投資,並在到期日按約定的理財單位凈值計算向甲方支付收益的產品。本產品的投向為信託投資理財計劃,具體投資比例以本協議書中記載編號的產品說明書為准。
交易日:指甲方和乙方簽署本協議且甲方將理財資金存入本協議指定理財交易賬戶所綁定的儲蓄結算賬戶,並由乙方系統做止付的日期。
產品成立日:理財產品正式成立,銀行開始進行委託投資信託計劃的日期。
到期日:指協議中若無提前終止權的情況下,結束理財計劃,計算本金和相應收益的日期。入賬日:指甲方在理財計劃實際終止,將甲方按照產品說明書約定,將應計本金和收益存入本協議指定理財交易賬戶所綁定的儲蓄結算賬戶的日期。
支取日:指甲方在產品實際到期日(含)後辦理支取本金和收益手續的日期。
② 理財產品的合同上可以不可以寫保本
不能寫保本字樣,這是有相關監管條例規定的。剛寫保本的理財產品必須在投資品種抵押擔保等方面有嚴苛規定才行
③ 幾個好友想湊錢買點信託理財產品,大家共同出資委託一個人辦理,請問我們之間的協議如何簽訂,有沒有範本
你們可以通過律師事務所來簽訂一份法律有效協議。
④ 理財產品保險擔保合同
有些保險理財有一個星期左右的猶豫期,在猶豫期內可以撤銷,但要收取10-20元左右的手續費。你可以看看你的合同書里應該有說明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貸款是否可以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有什麼文件明文規定
原則上是不可以的。但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往往沒有貸款利率高,如果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高過貸款利率,往往隱含著較大的風險,否則銀行為什麼自己不去購買?而要把錢貸給你?
⑥ 買理財產品有什麼憑據
櫃台購買有確認書及購買協議。
自助渠道購買可以列印購買憑證。
⑦ 想理財買什麼產品好
手上有點小錢的時候,我的建議是買短期定期保本理財。 首先,買任何理財之前,先買1000試水。 放上一個月,看收益。年利率超12%的不買,定期超一年的不買。 原因有下, 你這手頭的錢,沒事的時候,是活的,有事兒的時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計劃春節小長假陪女朋友去旅遊,預算5000怎麼說? 是我的建議,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
⑧ 理財產品選擇什麼好
保本比定期利息高, 那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銀行 比如說建設銀行和中信銀行不是經常有那個什麼債券的理財的產品~ 收益率大概在4%-5%左右吧~ 不過進入門檻比較高~ 好像是5萬起步。因為我自己是操盤人士~ 不會給銀行理財。以前去銀行拿錢的時候好像看到過。期限是1年 還不是2年 我忘記了 你去銀行看看吧。
不過個人不建議這種理財產品。
建議你可以在大盤1500點 用30% 或者50%的錢購入指數型基金。 比如上證的指數型基金~ 在2000點在購入一部分~ 放個1-3年 大概有100%的收益 ~ 保本的話 80%保本~。 收益率也還行。 僅供參考~ 你上述所說的還有一個品種就是債券型基金, 不過債券型基金一般是在股市大跌的時候才會有比較高的收益。
一般情況 債券型的收益比定期一年略高~ 3%-5% 根據利率浮動 此產品也屬於屬於低風險 中低收益品種 還有1樓說的國債, 個人不推薦這個, 因為國債周期太長 3年 5年很正常。 有的還超過5年~ 國債被40歲以上人士喜歡 ,我才25歲 那就算了吧。。。
股份制銀行的收益較四大行一般會高一些。可以重點關注一下招商,浦發,民生,華夏銀行近期發的理財產品。
⑨ 理財的投資方法
理財的成功要素之一,其實就是看你有沒有使上巧勁兒。一大部分人,在年輕時付出很多時間與努力,最後才得以在退休後,有足夠的財力以保證往後的穩定生活,然而,另一些人未必需要付出這么大的心思和努力,也同樣可以得到退休後安穩生活的回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它並不關乎你幸運與否,而是看你對於金錢的預先規劃及實踐能力。
因此,我們所說的巧勁兒,就是在為自己的理財大計訂下目標之前,先真正地了解了自身的財政狀況。這樣,才能夠增加理財成功的幾率。
所謂了解,就是要清楚列明個人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及浮動資產,然後再計算支出等,並請專門的理財專家依據你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最後才能訂立出一個你可達到的目標。所以,目標不是隨隨便便寫就,訂得太遠太高,只能增加個人負擔和壓力。應該按個人的資產負債及損益情況而制定一個踏實的財政預算。
自身財務診斷方式——損益表的制定:
A、資產負債表:應把你的所有資產都計算在內,比如現金、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其他投資產品,以及一些固定的資產,如汽車、物業等。
B、列出所有負債:包括長期及短期負債,比如供樓款項、汽車貸款、分期付款,甚至是信用卡簽賬等。
C、計算凈值:這是最後一個步驟,即將所有資產減去負債額,得出凈值。
這個時候,一個清楚的資產負債表便可以給你診斷出一個較明確的財務健康狀況,支出便可得出余額。
有了損益表,就能對自己的財政狀況及能力一目瞭然。 一般來說,目標的訂立通常會根據計劃者的年齡而大致分短期、中期及長期3個類別。
理財目標應該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生活環境。因此,根據每個人的年齡以及不同的人生階段,從而制定個人化的財政目標才是正確的方法。 風險,同每個人的年齡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最理想的風險評估法是隨著年紀的增長,
把可承受的風險遞減。因為風險和回報大致上是成正比的,故年輕人所能承受的風險較高,在計劃投資時亦可選擇波動較大的投資產品,當然,我在這里所說的,不是投機而是投資。相對地,年紀越大的話,就應該選取一些相應比較保守的投資項目。
除此之外,風險亦與婚姻及家庭狀況密不可分。一個未婚的女性,她可以全權去分配自己的錢財,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因此,不少獨身女性都會選擇較高回報的財富增值方案。
但是,當一個女性已婚的話,她所考慮的,就會牽涉到丈夫以及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樣,她們就應該先尋求穩定,風險系數也需要略微調低。
理財風險等級劃分由低到高依次是儲蓄、貨幣型基金、國債、人民幣理財產品、基金、股票。 應對通脹巧理財跑贏CPI
眼下,房市調控風聲正緊,黃金價格居高不下,股市震盪波動,CPI不斷創出新高,那些手裡握著現金,到處尋找投資渠道的普通百姓最為苦惱的就是,如何投資理財,跑贏CPI,守住財富?而理財專業人士的建議是,注意資產的組合,選擇更為靈活的方式,長、短期投資相結合,同時基金定投及黃金仍是較好選擇,能有效對抗通脹。
利息跑不贏CPI
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年內新高。與此同時,居民一年期存款的利息只有2.5%,CPI將利息遠遠拋在後面,負利率已達2.6%,1萬元的存款,一年後實際「縮水」260元。
警惕理財風險
1. 產品等級不一也有虧本風險;
2. 理財產品力拚高收益,實際風險仍存;
3. 預期收益不是實際收益;
10月初,銀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進一步要求商業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銷售必須明示風險。2008年底,銀行發行的4827隻理財產品中有500隻浮虧,佔10.35%。
4. 要詳細閱讀投資合同;
建議市民在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時,不但要詳細詢問產品情況,而且要仔細閱讀投資合同,其中對於產品收益會有明確表述。 潛規則之一:免費薦股有陷阱
【潛規則表現】
市民趙女士反映,她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免費推薦股票的熱線電話,於是打了過去,接線員為她熱情推薦了幾只股票,還建議她交納會員服務費,可以享受更全面的理財服務,她匯款3680元後,獲得了一隻據說可以「保證賺錢」的股票,她買了5000股,沒想到一周時間賠了1萬多元。
【專家提醒】
許多網站、電視上都有類似的薦股熱線電話,背後都有理財咨詢公司在操縱,僱傭一批證券分析師,名義上是免費推薦股票,實際上是誘騙股民入伙,成為會員,按期交納服務費。普通消費者不應輕信專家,不迷信漲停股,不要輕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的電話、身份號碼、銀行賬戶、證券密碼等信息,不要輕信網站上的各種信息,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潛規則之二:預期收益莫輕信
【潛規則表現】
市民章先生反映:他2007年底在銀行買了一款投資股市的基金理財產品,花了10萬元。沒想到現在只有6萬多元了。當時銀行推銷人員說得可好了,該基金歷史業績排名靠前,年收益曾高達一倍以上,預期將來年收益30%,比銀行存款強多了。結果購買一年後就賠了近一半。最令人氣憤的是,銀行銷售完理財產品,就不再和他聯系了,連個簡訊和電話都沒有,而且基金公司每年還照收管理費。
【專家提醒】
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都會選擇歷史業績作為亮點來宣傳,預期收益率只是用於宣傳的一個數字,它並不等於實際收益率。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要有正確的判斷,投資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資對象,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潛規則三:銷戶必須到開戶行辦存摺就得開張卡
【潛規則表現】
投訴人陳先生:我在長春上學時辦了一張銀行卡,想銷戶,可銀行卻表示銷戶必須到開戶行。此外,銀行要求「一卡一折」,辦存摺必須開銀行卡,這合理嗎?
⑩ 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合同中到底能不能寫「保本」或「保證」或「固定收益」等字樣
您好,目前各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以及理財產品風險揭示書上,都會明確告知您,該產品的性質是如何的。比如「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等等。
告知書還會有:重要提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有投資風險,只能保證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有投資風險,只保障理財資金本金,不保證理財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和收益,您可能因市場變動而損失全部本金且無法取得任何收益。
甚至還會有「在最不利情況下,理財本金及收益全部損失。」
補充: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書(合同)都是明確表明的,有的銀行甚至會用加粗黑體字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