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業務調研報告

銀行理財業務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2-04-08 18:44:06

① 市場營銷社會調查實踐報告

調查報告是把調查得來的情況用書面形式向有關領導部門匯報的一種公文。調查報告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典型經驗的調查、揭露問題的調查、歷史沿革的調查,新情況新事物的調查,以及基本情況的調查等。
調查報告格式為
一、封面
按照教務處下發的《東北財經大學本科學生專業社會調查報告》和學生處下發的《東北財經大學本科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得格式填寫,包括:
(1)、報告完成人
(2)、專業: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不填寫專業方向
(3)、年級:XXXX年級X班
(4)、調查報告題目:
(5)、教師評語
二、封二(封面背面)
教務處下發的《東北財經大學本科學生專業社會調查報告》背面格式。學生不填寫任何內容。
三、第1頁
包括以下內容:
(1)、調查性質:農村調查/城市調查/專業調查
(2)、專業、社會調查的參加者:XXX
(3)、調查的主題:不是報告的題目,而是調查針對的目標,例如,主題為商業銀行歷次啊市場潛力及存在問題,對應的報告題目可以是《XX市XX銀行理財市場調查報告》。再如主題為人壽保險公司客戶服務部門業務流程與管理,對應的報告題目可以是《XX市XX人壽保險公司客戶服務質量調查報告》。
(4)、時間: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5)、地點:
調查對象:XX省XX市XX公司,可以不是一個單位
地址:XX省XX市XX區XX街XX號,可以不是一個地址
四、第二頁及以後正文的各頁
是報告的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應該包括:活動內容。寫明調查者從事的全部活動。
例如,「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我在XX省XX市XX公司就商業銀行理財市場潛力及存在得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採取調查問卷、走訪專業人士、XXX等方式。調查期間收集了XXX、XXX等數據和資料。調查期間
,我對數據和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並就統計結果的說服力徵求了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部分應該包括:理性思考。(1)寫明調查者對所收集的數據合資聊的分析過程(包括統計表格、同行業或各時期比較結果,統計分析方法);(2)分析的結論;(3)專業人士對該結論的評價。
第三部分應該包括:問題和建議。闡述調查者根據結論提出的問題和建議,例如「上述分析的結論,反映出XX街道載下崗職工在就業安排與幫助上存在著下列長處。。。。。這說明。。。。。不足之處表現在。。。這說明。。。我們認為,應該在以下X個方面採取。。。」
第四部分應包括:本次調查活動的意思,包括對調查對象所在單位的指導意義、社會意義。例如「我們本次活動,可以形成(或者已經形成)對該社區管理的建議,對於該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選舉程序合理性的提高提供支持,從而保證公正、公開和公平。。。」
第五部分應包括:經驗和體會。寫明你對本次調查中得獲得的經驗和體會。包括你對某項工作、責任和意義的認識,對人際關系、工作態度、如何訓練或體現自身綜合素質的認識,對如何從事嚴謹科學研究的認識,從此引發的就業選擇、生涯設計的思考。
五、調查對象所在單位對調查者的評語
如有該評語,請附上。
六、封底空白頁
七、字體
標題四號字,加粗,宋體;正文,小四,宋體

② 銀行有哪些頭痛的事情

據了解,本次調查的問卷調查部分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不包括港澳台)平行展開,基本覆蓋了各類中國銀行業機構,共回收有效問卷2380份,調查緊跟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著重對行業熱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專題調研,獲取了大量真實、准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在這份多達300多頁的報告中,調查結果涵蓋宏觀環境、發展戰略、業務發展、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監管評價、專題研討等共計十二個部分。券商中國記者從中選取較為有看點的內容以饗讀者:
看點一:貨幣政策效果評價最高
銀行家對宏觀經濟政策整體評價,是每年報告都會例行調查的內容。與往年的調查結果相比,銀行家對2018年以來宏觀經濟政策效果的總體評價得分有所下降。
銀行家所評價的宏觀政策類型分為四大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就單項政策效果而言,貨幣政策效果的評價最高。報告認為,這表明,央行以「穩杠桿」和「防風險」為目標的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仍受大部分銀行家認可。
對於央行下一步應該如何開展貨幣政策操作?超八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超七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完善利率走廊機制,疏通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此外,由於面臨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也成為銀行家關注的方向,超五成銀行家認為央行應該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調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財政政策的評分在四類政策評分中最低,且較2017年下降幅度高於整體平均降幅。報告稱,銀行家期待未來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未來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當前中國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局勢,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關於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調查結果顯示,銀行家最為擔心的兩類風險分別是地方政府債務偏高和資產價格泡沫,佔比高達41%和37%。
看點二:銀行家最「頭疼」的經營壓力top 3
銀行家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也會影響到銀行的日常經營決策,可以說,銀行體系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我國的融資體系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佔主導,所以銀行體系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相比於股市的高波動性,銀行經營行為的變化,對中國經濟真實情況的反映才更加確切。「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稱。
那麼,銀行家最」頭疼「的經營壓力有哪些呢?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銀行家將」不良貸款增長「(32.4%)列為銀行經營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受訪銀行家表示,宏觀經濟不確定性風險加大,經濟金融領域結構性矛盾突出,給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了壓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制定發展戰略仍將重點圍繞信用風險管控,持續關注資產質量變化。
同樣的,在對2018年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的調查中,60.8%的銀行家認為不良貸款集中爆發的風險將會是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超五成銀行家還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在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走勢的調查中,超六成銀行家認為不良貸款率在未來存在上升的可能性。
此外,除了對不良貸款增長的擔憂,「負債增長乏力「(19.6%)也成為2018年銀行家倍感壓力的重要方面。「風險合規管理壓力較大「(19.2%)同樣受到關注,報告稱,隨著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監管當局進一步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加強反洗錢監管、嚴管交叉性金融風險,銀行違規成本升高,銀行合規壓力倍增。
看點三:十年來,銀行家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不斷變化
近十年來,銀行家對未來房地產走勢的看法發生了顯著變化。報告總結10年來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超過四分之三的銀行家認為各線城市的房地產無論是銷量還是價格都不會上升。2015-2016年,多數銀行認為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將量價齊升。到了2017年,近九成銀行家則認為二線城市房地產發展潛力較大。
然而,2018年的調查結果呢?總結起來,就是銀行家對房地產的態度更為審慎,對房地產信貸投放的控制力度也在加大。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銀行家預期不良率上升的行業中,房地產業超過冶金業,位列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領域的信貸風險關注度方面,關注房地產開發性貸款的銀行家比例為36.8%,比2017年大幅上升8個百分點。報告稱,房地產開發貸體量巨大,據央行統計2018年房地產開發貸余額高達11萬億元。當前諸多因素致使房企經營壓力顯著加大,從而使得銀行家對其關注度上升。
看點四:過半銀行家認為其所在機構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資本短缺已經成為懸在銀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52.8%)銀行家表示其所在機構已面臨資本補充壓力。從具體原因看,近七成銀行家認為銀行自身的規模擴張需求對資本造成了一定壓力,也有近四成銀行家認為是由於待消化的不良貸款增加,使得撥備消耗不斷上升,超越了資本補充速度。
這一結果也反映在銀行家對資本充足率監管指標的態度上。在針對銀行家認為哪些監管指標對經營壓力有影響的調查中,資本充足率指標位列第一,成為銀行最為「緊張」要應對的監管指標。其後依次還有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存款偏離度、流動性覆蓋率等。

從資本的不同類型看,對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成為壓力集中所在。報告稱,通過內生機制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會使得資產收益率(ROA)與凈資產收益率(ROE)下降,影響銀行業績指標,而增資的程序也相對復雜,因此,近八成銀行家認為目前資本真正的壓力主要集中在核心一級資本。
此外,在對中國銀行業資本補充難點的調查中,認為自我積累、自我補充能力差的銀行已過半數,可見內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已難以滿足資本補充需求。但部分欲利用外源性補充渠道的銀行也出現了上市難度大或發債成本高的困難。
看點五:「縮表」最可能來自股份制銀行
2017年以來,金融監管不斷加強,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管理也面臨多重壓力。特別是對於銀行理財業務來說,資管新規對於非標投資的嚴格約束,將會使得大量的存量表外資產或增量需求回到表內,從而對銀行自身資產負債管理產生重大影響。
在針對未來一年受訪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監管壓力主要來源的調查中,資管新規位列榜首。而央行MPA考核、流動性監管政策為僅次於資管新規的壓力來源。
因此,在多重壓力下,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方向也出現分化。股份制銀行的受訪者中,認為所在銀行「縮表」的佔比最高,這可能與股份制銀行出於同業業務整治階段且監管壓力較大有關。而大型銀行受政策影響較小,表示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將繼續擴張的銀行家佔比最高。其他類型商業銀行表示維持現狀的銀行家佔多數。
銀行家對資產負債表管理的看法,也反映在對業務轉型的看法中。大型商業銀行由於各項業務發展較為均衡,傳統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被認為是未來三年的核心業務。多數銀行家則認為股份制銀行的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將是其未來競爭力提升最快的兩類業務。
看點六:理財業務轉型,不同類型銀行缺不同能力
資管新規的落地,讓銀行未來理財業務面臨著凈值化、打破剛兌、期限匹配等一系列轉型壓力,銀行是否做好了准備呢?
在對未來理財業務轉型過程中需要重點提升的能力調查中,分銀行類型看,在對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銀行家調查中,銀行家最關注投資研究能力。投資研究能力直接影響產品業績表現,成為大型商業銀行競爭焦點。
城商行和民營銀行最關注產品研發能力,在資管業務轉型過程中,許多理財規模體量較小的銀行投資能力相對較弱,往往選擇通過委外投資、系統外包等模式,並不直接參與產品的投資,因此經營的重點在負債端的產品研發上。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調查中,風險管理能力成為關注的首要重點。在這些機構中,投研能力更弱,產品研發能力也欠缺,往往選擇通過代銷他行理財模式開展理財業務,因此更注重控制理財業務風險、穩健經營。
此外,在非標投資方面,不少受訪銀行家預計非標投資規模將下滑。報告稱,一方面,在新設的流動性匹配率指標計量方式下,表內非標投資過多的銀行將面臨更大的流動性匹配率指標壓力。另一方面,資管新規對非標投資進行了重新界定,加強了監管強度。因此,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可能將逐步壓縮非標投資規模。

③ 個人理財總結極調研報告

銀行個人理財中心建設可行性報告
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趨勢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以自然人為服務對象,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運用各種理財工具,以幫助個人客戶達成生活目標或投資目標而提供的綜合理財服務。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商業銀行研究並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度身定製理財產品與方案,不斷滿足、引導、培養特定客戶群體需求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相互信賴關系,個人理財還更多地體現銀行服務差異性、價值性的特質,具有為個人優質客戶提供整體服務和附加服務的功能。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體現了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商業銀行自二十世紀 70年代以來,在金融創新浪潮的沖擊下,個人理財業務獲得了快速發展。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每年的平均利潤率已高達 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 12%-15%。比如,花旗銀行自 20世紀 90年代以來業務總收入的 40%來自個人理財業務。從發達國家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趨勢看,個人理財業務以其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益穩定等優勢,在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於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在 90年代開始出現。

④ 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趨勢是什麼

從商業銀行的發展來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英國模式,商業銀行主要融通短期商業資金,具有放貸期限短,流動性高的特點。此種經營模式對銀行來說比較安全可靠。另一種是德國式,其業務是綜合式。商業銀行不僅融通短期商業資金,而且還融通長期固定資本,即從事投資銀行業務。我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模式。為了適應我國分業經營的現時特點和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新《商業銀行法》對原來商業銀行法不得混業經營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紹了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市場發展環境、中國商業銀行整體運行態勢等,接著分析了中國商業銀行行業市場運行的現狀,然後介紹了中國商業銀行市場競爭格局。隨後,報告對中國商業銀行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後分析了中國商業銀行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商業銀行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商業銀行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採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採集數據等資料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於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資料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於各類市場監測資料庫。

第一章 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增大了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
二、增大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
三、是商業銀行的發展機遇
第二節 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授信業務的影響
二、對外匯資金業務及存貸款流動性管理的影響
三、對國際貿易結算業務的影響
第三節 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
一、影子銀行的發展是對商業銀行發展的有益補充
二、影子銀行的發展對商業銀行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擠出
第四節 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影響
一、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受到影響
二、使商業銀行潛在客戶減少
三、對銀行存貸款具有分流效應
第五節 我國銀行監管框架的變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第六節 杠桿率監管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影響
一、短期影響
二、長期影響
第七節 「十二五」時期我國融資結構發展趨勢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融資結構發展趨勢展望
二、未來融資結構變化對銀行業的影響
第八節 直接融資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直接融資影響下的銀行業市場環境變化
二、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面臨「去中介化」的挑戰
三、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盈利增長面臨利差收窄的挑戰
四、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營銷方式面臨金融需求急劇變化的挑戰
五、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組織體系面臨市場深化的挑戰
六、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面臨客戶結構變化和風險疊加的挑戰

第二章 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國內商業銀行經濟環境分析
一、GDP歷史變動軌跡分析
二、固定資產投資歷史變動軌跡分析
三、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經濟發展預測分析
第二節 中國商業銀行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第三章 中國商業銀行運行態勢分析
第一節 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運行動態分析
一、2011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規模穩定增長
二、2011年商業銀行盈利水平持續向好
三、2011年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穩步上升
四、2011年商業銀行流動性趨緊狀況有所緩解
五、2011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第二節 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整體發展形勢分析
一、2012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保持基本穩定
二、2012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將在規范中穩步發展
三、2012年商業銀行社會融資規模和結構將呈現顯著變化
四、2012年商業銀行新監管框架將搭建成型
第三節 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盈利預測
一、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盈利增速將降至20%左右
二、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生息資產增速將小幅下降到14%左右
三、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基本保持穩定
四、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信用成本基本穩定,部分銀行有增提撥備的壓力
五、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速將有所回落
第四節 2012年中國商業銀行存貸款規模預測
一、2012年信貸投放規模有所擴大,貸款收益率趨於下行
二、2012年存款增長有所回升,存款成本率有所下降

第四章 中國商業銀行市場細分分析
第一節 2011-2012年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發展分析
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
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負債規模
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四、國有商業銀行助力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
五、國有大銀行加快產品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第二節 2011-2012年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分析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規模
三、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四、當前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特點
五、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和障礙
六、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實力大增
七、近50%股份制銀行有民間資本介入
八、股份制銀行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九、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邁上新起點
十、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新挑戰
第三節 2011-2012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分析
一、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規模
二、城市商業銀行負債規模
三、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四、城商行上市重啟如箭在弦
五、城商行在同業競爭中的策略選擇
六、「十二五」時期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預測
第四節 2011-2012年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分析
一、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二、農村商業銀行的成長與發展
三、加快發展農村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四、農商行經營管理要實現全方位轉變
第五節 2011-2012年中國外資銀行發展分析
一、外資銀行資產負債表
二、外資銀行不良貸款情況
三、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
三、外資銀行紛紛涉足第三方支付
四、入世十年外資銀行利潤年均復合增長26%

第五章 中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分析
第一節 客戶需求和金融環境變化力促商業銀行業務轉型
一、客戶金融需求多樣化
二、資本監管標准提高
三、金融脫媒現象深化
四、貨幣政策轉向與信貸投向引導
第二節 2011-2012年商業銀行業務轉型進展分析
一、信貸結構調整符合政策預期
二、同業資產增幅出現回落
三、中間業務增速繼續提升
四、綜合經營效應逐漸顯現
第三節 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經營環境和社會環境尚存限制因素
二、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內生動力仍顯不足
三、商業銀行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存在現實困難
第四節 2012-2016年商業銀行業務轉型展望
一、小微企業貸款比重將明顯上升
二、傳統中間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三、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有所減少
四、託管業務受到更多關注
五、理財業務發展速度放緩
六、綜合經營試點繼續審慎推進

第六章 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分析
第一節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分類及特徵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分類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特徵
第二節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概況
一、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較低
二、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較高
三、中間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第三節 我國商業銀行各細分中間業務收入
一、結算、清算類業務
二、代理業務
三、銀行卡業務
四、咨詢顧問類業務
五、擔保及承諾類業務
六、其他業務
第四節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分業經營體制制約發展
二、市場惡性競爭,產品服務收費無序
三、缺乏合理的定價機制
四、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結構需要調整
五、資源投入有限,高素質科技人員不足
六、中間業務的產品品種較多,但覆蓋范圍相對狹窄
七、中間業務的市場營銷不到位
第五節 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策略
一、逐漸松動金融業的分業經營體制
二、規范同業競爭
三、提高銀行自身的綜合定價能力
四、加大中間業務產品創新力度
五、引進高素質人才、加大投入力度
六、加大營銷力度來培養品牌

第七章 中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分析
第一節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供給行為分析
一、規模至上邏輯下商業銀行業務擴張的激勵
二、利率管制下商業銀行競爭准則的演化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經營模式轉型的趨勢推動
四、金融產品同質化約束下銀行品牌的價值創造
第二節 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概況及2012年展望
一、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概況
二、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展望
第三節 中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
一、QDII市場份額銳減,人民幣理財產品成為市場主導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基礎資產逐漸豐富,結構日益復雜
三、宏觀經濟走勢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狀況的影響逐漸增大
第四節 中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受銀信合作模式的制約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營銷盲點
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揭示不到位,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
五、投訴處理機制不完善
第五節 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二、個人理財服務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六節 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分析
一、商業銀行加大個人理財產品營銷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目前的狀況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營銷策略選擇
第七節 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的建議
一、推進金融混業經營,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二、以市場細分為基礎,建立個人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創新機制,實行產品差異策略
三、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四、加強理財人員的培養,形成有效的客戶經理制度

第八章 中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分析
第一節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概述
一、表外業務的概念、分類
二、表外業務的特徵
第二節 商業銀行發展表外業務的重要性
一、發展表外業務為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發展表外業務可降低經營成本,增加經營利潤
三、發展表外業務可實現商業銀行經營多元化
第三節 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現狀
一、起步較晚,發展較慢
二、近幾年發展較快
第四節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
一、信用風險
二、市場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四、操作風險
第五節 加快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建議
一、關注客戶感受,樹立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二、打破傳統經營理念,倡導多元化經營理念
三、完善表外業務制度,加強風險防範
四、提高表外業務創新能力
五、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持力度

第九章 中國商業銀行營銷策略分析
第一節 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策略
一、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市場營銷策略的重要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在市場營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所採取的策略
第二節 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策略
一、國內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現狀
二、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的問題及原因
三、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的策略分析
第三節 我國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營銷策略
一、關系營銷理論概述
二、我國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營銷誤區
三、、提升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營銷的策略
第四節 提升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品質的策略
一、商業銀行營銷品質的內涵
二、提升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品質的路徑
(一)創新營銷理念
(二)提升營銷能力
(三)加強營銷管理
第五節 商業銀行渠道交叉營銷管理模式分析
一、渠道交叉營銷管理相關理論
二、商業銀行渠道交叉營銷管理實踐與趨勢判斷
三、我國大型商業銀行渠道交叉營銷管理現狀分析
四、構建中國商業銀行渠道交叉營銷管理模式的策略和路徑
第六節 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營銷競爭策略
一、加快產品創新,通過全行的內外整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二、提高服務人員素質,重建營銷考核架構,告別傳統營銷觀念
三、客戶獲取渠道

第十章 「十二五」時期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分析
第一節 「十二五」期間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一、國內金融市場競爭加劇
二、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面臨挑戰
三、利率逐步市場化帶來的挑戰
四、金融脫媒現象給銀行帶來的挑戰
第二節 「十二五」時期中國銀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當前銀行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挑戰
1、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
2、如何應對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挑戰
二、十二五」時期中國銀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第三節 低碳經濟時代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低碳經濟下商業銀行的機遇
二、低碳經濟下商業銀行的挑戰
第四節 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銀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一、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
二、人民幣國際化全方位推進
三、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蓬勃發展
四、人民幣國際化市場潛力巨大
五、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
第五節 產業轉移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產業轉移產生巨大金融需求
二、產業轉移過程中伴生的風險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協同效應分析
第一節 管理協同原理
一、序參量選擇原理
二、管理役使原理
三、管理漲落導向原理
四、管理互動性原理
五、管理協同功能倍增原理
第二節 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系統符合管理協同的充要條件
一、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是一個復雜系統
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系統符合管理協同的必要條件
三、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系統符合管理協同的充分條件
第三節 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協同效應分析
一、不同定位目標的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協同優勢
二、不同定位目標的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協同成本
第四節 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形成過程及協同體系模型
一、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形成過程
二、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協同體系模型
第五節 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定位的協同可行性分析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第一節 我國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及其管理
一、當前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的主要特徵
二、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現狀
三、市場風險管理應關注的問題
第二節 全球化背景下商業銀行戰略性風險分析
一、戰略性風險的概念與銀行戰略性風險
二、銀行風險、銀行戰略性風險與銀行危機的關系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戰略性風險
第三節 中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分析
一、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現狀
二、我國銀行業流動性風險突出的原因分析
三、防範流動性風險的必要性
四、穩健貨幣政策下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建議
第四節 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及防範措施
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成因分析
二、防範和化解銀行風險的對策
第五節 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二、後危機時代商業銀行面臨新的信貸風險因素
三、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四、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五、提高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水平的對策
第六節 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一、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現狀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三、完善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第七節 防範商業銀行碳金融風險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碳金融風險
二、國外應對商業銀行碳金融風險的策略
三、我國應對商業銀行碳金融風險的對策建議

第十三章 「十二五」時期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策略分析
第一節 「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國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立法,為銀行發展創造良好法規環境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打造多層次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四、加強徵信體系建設,創造良好信用環境
五、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提高其公信力
六、推進新資本協議實施,促進商業銀行更加穩健發展
七、優化銀行公司治理機制,提升內部管理能力
八、推進業務轉型,走差異化經營之路
九、推進產品創新,提高銀行服務水平和競爭力
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
十一、適應金融國際化趨勢,審慎推進國際化戰略
第二節 「十二五」時期我國商業銀行加快差異化經營的途徑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商業銀行加快推進差異化經營勢在必行
二、「十二五」時期國內商業銀行加快推進差異化經營的途徑
第三節 「十二五」時期經濟轉型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策略
一、銀行信貸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分析
二、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的驅動因素分析
三、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策略
第四節 加快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對策及建議
一、加快不良資產處置立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二、完善處置機制建設,形成資產處置合力
三、綜合運用多種處置手段,加快資產處置進度
四、創新處置方式,提升資產價值回報率
五、建立科學評估體系,提高資產處置定價精度
六、強隊伍建設,增強資產處置人員履職能力
第五節 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制定體系化的制度,建立內部控制體系
二、改革落後的風險管理觀念和方法,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三、以內控體系建設為契機,推動銀行隊伍建設和風險文化培育
四、建立、完善內部稽查和監督核查制度
五、實現適度控制,提高控制效率
第六節 穩健貨幣政策下基層商業銀行經營策略選擇
一、轉換經營重點
二、轉變盈利模式
三、提升貸款利率水平
四、調整信貸結構
五、創新信貸產品

圖表目錄(部分):
圖表:2005-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
圖表:2005-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
圖表: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圖表:2005-2011年國家外匯儲備
圖表:2005-2011年財政收入
圖表:2005-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圖表:2011年分行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億元)
圖表: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圖表:……
更多圖表詳見正文……

通過《2012-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行情動態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生產企業及投資機構將充分了解產品市場、原材料供應、銷售方式、市場供需、有效客戶、潛在客戶等詳實信息,為研究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產品特徵、產品定價、營銷模式、銷售網路和企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文章來源: http://www.chinairr.org/report/R13/R1301/201204/19-97307.html您還可以到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上找,有相當權威的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到您。

⑤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影響多大

一、資金募集
(一)過渡期新老劃斷問題
為確保平穩過渡,《意見》充分考慮存量資管產品期限、市場規模及其所投資資產的期限和 規模,兼顧增量資管產品的合理發行,提出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過渡期設置為「自 《意見》發布之日起至 2020 年底」,相比《徵求意見稿》而言,延長了一年半的時間,給予金融 機構更為充足的整改和轉型時間。過渡期內,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應當符合《意見》的規定;為 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 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對於什麼是老產品和新產品,基於《意見》中「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的精神,我 們認為,並非單獨指產品自身的新與舊,而必須通過與產品投資標的物的新舊來理解。老產品是 指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如銀行此前用短期限的封閉式產品投資長期限資產)而 發行的與存量產品形式一致的產品,因此老產品可以是預期收益型產品;若所發行產品對接的是 新資產而非原有未到期資產,則應認定為新產品,須為凈值型產品。
但針對過渡期新老劃斷問題,監管並未進一步明確,為維持市場穩定,還需有進一步的配套 政策說明。
(二)保本理財逐步消亡
明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管業務;針對銀行發行 的資產管理產品,特指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
《意見》明確,在《意見》發布之日起至 2020 年底的過渡期內,金融機構發行的新產品需符 合《意見》相關規定,意味銀行新發行的保本理財正式壽終正寢。關於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 未到期資產情況,《意見》明確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以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 但必須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
針對市場保本需求,大額存單或結構化存款可作為保本理財替代方式。為有序引導,此前央 行已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步伐,多家銀行先後上浮大額存單利率。經市場調研,已有多家銀行會 在 5 月發售大額存單,且大額存單利率相較基準利率上浮 50%以上。
2018 年前 4 月結構化存款規模迅速攀升,已引發金融監管部門擔憂,並放緩或暫定部分地方 性銀行的結構化存款資質申請。未來,具備衍生品交易資質的銀行會加大結構性存款發行,部分 中小銀行承壓進一步加大。
(三)合格投資者認定
合格投資者認定標准進一步趨嚴。相對於《徵求意見稿》,《意見》對於合格投資者認定, 新增「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 300 萬元」要求,且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行債券等籌集的非 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產品」,堵住靠借貸加杠桿等方式變為合格投資者的政策漏洞。
《意見》對合格投資者的數量並未做進一步表述,暗含大概率會放鬆或淡化私募資管產品尤 其是私募銀行理財的 200 人投資者人數限制條件。針對產品類型和投資者要求,私募產品需面向 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第 87 條規定,非公開募集 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且合格投資者累計不得超過 200 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 10 條規定,滿足以下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①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的;②向特定對象發行證 券累計超過 200 人的;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 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主要規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開展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行為,第 5 條規定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者人數累計不超過 200 人。
證券法中對非公開發行設定 200 人的上限,是基於私募證券的發行對象多為機構投資者和擁 有巨額財富的少數個人投資者,而銀行理財的發行對象多為普通老百姓,適用同樣的認定標准明 顯不妥。我們認為《意見》之所以不對合格投資者人數進行限制,主要是考慮到市場實際:雖然 私募信息披露要求低、風險較大,但限定風險完全可通過合格投資者認定標准來予以控制(如新 增家庭凈資產要求);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等資管業務成熟市場對私募合格投資者人數並無限 制,滿足特定條件的資管機構可以向任意數量的合格投資者進行不受金額限制的私募發行。
但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在執行中依然存在問題。《意見》並無明確如何認定合格投資者,是投 資者自己開具證明亦或聲明?還是由資管機構根據自身標准劃線認定?監管機構並未給出明確的 可行性意見。若無統一的認定流程,未來區分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將為合格投資者認定和現場 檢查造成很多現實的困難。
(四)投資者教育及凈值化轉型引導
雖然攤余成本法使用環境相對寬松,對銀行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的推進有一定助力,但考慮 到目前銀行理財客戶的風險偏好程度較低,剛性兌付的打破,即使只從形式層面的調整來看,投 資者過低的接受程度也令各家銀行極為頭疼。如何增強投資者層面的凈值型產品教育及引導投資 者購買理財產品將成為銀行理財銷售端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在當前監管環境調整的壓力下,推動投資者對於凈值型產品的認知又有其必要性,即使不能 馬上實現投資者對於凈值產品的認可,但也要在時機成熟時,有迅速提升凈值型產品在市場中的 認可度。目前,商業銀行可從兩個層面增強投資者對於凈值化銀行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首先, 從理財產品層面,分客戶類型逐步推出相應的凈值型產品是相對可行的方式。也即是通過對機構 客戶、高凈值客戶、普通個人投資者分步驟,由上及下地推出相應的凈值型產品,避免在過渡期 結束後集中推出,被動面臨比較明顯的客戶流失和流動性風險。其次,供給側環境的變化將倒逼 投資者需求分化更為明顯,單一理財產品或將較難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未來商業銀 行必須增強客戶需求的挖掘及定位,並整合存款業務、理財業務、代銷業務等打造完善的產品池, 並以標准化、專業化、綜合化的財富管理流程輔以先進的財富管理系統實現產品組合與客戶需求 的完美匹配,從而留住客戶。
另外,雖然政策層面大力推動行業打破剛兌,並提出對於優先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一定的監 管激勵。但對於銀行而言,率先打破剛性兌付,並出現產品不能按時兌付的銀行必然遭受到巨大 的聲譽損失,導致客戶的流失,進而傳導至傳統業務,對銀行的整體發展造成沖擊。也即是說, 監管激勵的強弱或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時間范圍內影響凈值化轉型的進度,尤其是在轉型初 始階段,監管激勵對於凈值化的影響程度偏弱。推動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可能更多的需要依靠商 業銀行提交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預計對於不同發展程度的銀行,資管業務整改計劃的時間 點將有明顯差異。監管或將給予大中型銀行更大轉型壓力,對其時間安排提出更高要求。在大中 型銀行率先打破剛兌後,中小型銀行能更容易的實行投資者教育,整體行業轉型進度將加快。
(五)合規銷售、誠信經營、勤勉盡責
《意見》明確,金融機構發行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需堅持「了解產品」和「了解客戶」的 經營理念;禁止欺詐或者誤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擔能力不匹配的資產管理產品;具備與資產 管理業務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公司治理良好,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問責機制健 全;對於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意見》規定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從業人員,依法採取處罰 措施直至取消從業資格,禁止其在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從事資產管理業務。
以上要求是對監管層整治金融市場亂象、維護市場秩序、保障金融穩定的具體體現。事實上, 相比《徵求意見稿》,《意見》在多處新增「誠信經營」字樣表述,對金融機構合規銷售、誠信 經營、勤勉盡責的重視可見一斑。
未來,監管層大概率會加大對資管業務中的違規經營懲治力度,銀行機構尤其是中小型銀行 機構,必須重視銀行理財發展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加強內部治理和相關制度建設,提升業務人員 的專業素質和合規意識。
(六)資管產品代理銷售
隨著平等准入市場機制的逐步建立,中小型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基於 代銷業務而發展財富管理正成為較多銀行的現實選擇。
但《意見》明確,代銷機構需持牌照代銷資管產品,沒有牌照的相關機構一律不得銷售資管 產品。金融機構需建立資管產品的銷售授權管理體系,明確代理銷售機構的准入標准和程序,明確界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確相關風險的承擔責任和轉移方式。目前的情況是,公募基金等產 品的代銷需要監管機構頒發許可牌照,而對於銀行理財產品的代理銷售,監管機構並未頒發牌照, 持牌非銀機構是否可以代理銷售銀行理財產品尚未明確。
因此,銀行機構在代理銷售相關資管產品時,也必須合規經營。針對違規銷售問題,《關於 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做了重點性描述,即不允許代銷金融監管機構監管范圍 外的、不持有金融牌照的機構發行的產品;不得將代銷產品與存款或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混淆銷 售,或允許非本行人員在營業網點從事產品宣傳推介、銷售等活動;不得假借所屬機構名義私自 推介、銷售未經審批產品的私售「飛單」行為等。
合規代銷依賴相關的制度建設、培訓體系建設、財富管理系統建設等。從源頭把控代銷類產 品、分析客群特徵。一方面通過產品設計和創新匹配不同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做好品牌建設, 真正將財富管理業務做起來,形成品牌與特色,創造銀行發展新的競爭力。
二、運營管理
(一)多層嵌套與法律地位問題
《意見》對於資產管理產品多層嵌套問題的處理方式與《徵求意見稿》基本類似,允許資產 管理產品再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外 的資產管理產品。另外《意見》強調了私募基金能對接私募資產管理產品,給予私募資管市場競 合的入口。
在多層嵌套問題上銀行理財可謂是重災區,究其原因,多層嵌套模式的興盛是在不同監管體 系下金融機構在市場進入和投資許可權不一致的背景下產生的,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賦予各類型 資產管理產品相同的市場待遇。
《意見》根據募集方式和投資性質不同對資管產品進行分類,對同類產品適用統一的監管規 則。這意味著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和國家有關部門會對各類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實行平等准 入、給予公平待遇;同一性質的資管產品在賬戶開立、產權登記、法律訴訟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地 位。解決了此前銀行理財開展業務時面臨不公平的法律限制問題,預計緊隨其後的配套細則或法 律法規的完善會明確給予銀行理財產品獨立的法律主體地位,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理財投資權益類 資產、衍生類資產面臨的開戶問題或工商登記等問題。此次新規後理財產品或可開立股票投資賬 戶等各類賬戶,同時還能進行工商登記以直接投資有限合夥產品等。
另外由於監管層並未限制資產管理產品對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進行兩層嵌套,因此公募 FOF 及 MOM 模式仍可以正常延續。在非標資產受限,銀行理財將投資重心轉回標准化資產的大前提下,通過 FOF 及 MOM 模式,商業銀行可以增強投資效率,降低投資成本,同時對於經濟周期變化帶 來的影響也能更快地做出調整。從目前 FOF 及 MOM 的參與程度而言,理財業務發展程度較高的 銀行都更加偏愛 MOM 模式。相對更為標准化的 FOF 模式,在 MOM 模式中,銀行能更好且更靈 活的對投資方向及投資經理做出調控,具有更強的掌控度。
(二)信息披露安排
《意見》明確,金融機構應當向投資者主動、真實、准確、完整、及時披露資產管理產品募 集信息、資金投向、杠桿水平、收益分配、託管安排、投資賬戶信息和主要投資風險等內容;特 別地,針對不同形式的資管產品,其信息披露內容具有差異性。
完備的信息披露有助於強化投資者、監管者、市場第三方機構對資管產品運營過程中相關風 險的把控,進而能夠更為公正客觀評判資管機構的經營管理能力。加強信息披露不僅是有效識別 潛在風險的重要途徑,而且有助於加強投資者教育,利於引導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轉型,最終實現 「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經營理念。
(三)資管子公司與獨立託管
《意見》明確,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 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 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意見》針對銀行理財的意見要求,如風險隔離、業務分離等都是基於資管子公司而言。另外,《意見》明確,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資產應當由具有託管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獨立托 管,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過渡期內,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可 以託管本行理財產品,但應當為每隻產品單獨開立託管賬戶,確保資產隔離。過渡期後,具有證 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該 商業銀行可以託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但應當實現實質性的獨立託管。獨立託管有名無 實的,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糾正和處罰。
在《意見》發布後,預計具有基金託管資質的銀行將會加快成立資管子公司的步伐,一方面 是爭取將可觀的理財產品託管收入留在本行內部;另一方面是本行託管的效率和溝通難題易於解 決,這對於部分產品來說十分必要。
(四)實施穿透監管並擴大報送范圍
此次《意見》中,在凈值管理、剛兌審核、人工智慧應用、統一報告制度等多個方面增加了 關於流程或信息的報送要求。凸顯監管層希望增大資管業務全流程監控的意圖,增強穿透監管力 度,避免監管盲點。考慮到目前銀行在月末、季末時點的報送壓力,新增的報送要求或增大時點報送的壓力。
另一方面,在資產管理產品統一報送部分,《意見》相對於《徵求意見稿》仍未給出具體的 資產管理產品統計制度,在目前多類型產品共存的情況下,統一標準的制定較為困難。預計資產 管理產品統計制度將在調整期後半程給出具體意見。
三、投資配置
(一)非標准化債權資產去留問題
相對《徵求意見稿》,《意見》新增對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標准,即標准化債權類資產 應當具備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記、獨立託管、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 在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上交易等條件。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之外的債權類資產均為非標, 但具體認定規則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實質上為非標轉標留了口子。 針對在相關市場如銀登中心、北交所、中信登等流通交易的資產,監管層很可能會適時另行制定 規則予以確認,在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記、獨立託管、公允定價、流動性機 制完善等方面滿足要求後,很可能會認定其為標准化資產。
《意見》明確,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資產管理產品並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但應當遵守 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有關限額管理、流動性管理等監管標准。表明銀行理財依然可以投資非 標准化資產,但總量規模或限額管理的要求會提高,此前 35%或 4%的要求會進一步調整,而針對 流動性管理要求會另發文明確。
針對資管產品投資非標的期限要求,《意見》明確,資管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 債權類資產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 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由於有近三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存量 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給予銀行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若過渡期結束後仍有未到期的非標 等存量資產,監管層亦或作出妥善安排,比如有序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確保市場穩定。
針對資管產品投資非標帶來的投資者之間不公平問題(非標期限錯配,在非標違約時會導致 後來持有的投資者承擔全部風險,導致收益分配的不公平),此問題本質是非標資產的估值問題, 可以通過對非標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來解決。針對這一問題,《意見》相對《徵求意見稿》對凈值生成方式做了調整表述,由「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修改為「凈值生成應當符合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理財非標由於缺乏流動性,根據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 8 號》的規定,可按照攤余成本法估值,並計提減值准備。非標資產計提減值後,其風險就可以通過凈值變化向投資者傳遞。例如,初始投資時,會根據模型計提資產減值,存續期內,若出現繼續減值的 跡象,將繼續增提減值,產品凈值下降,投資者此時贖回份額時會承受相應的損失,其它投資者 此時購買時,會承擔後續風險,但也會獲得相應的回報。減值的計提要在產品合同中明確,讓投 資人認可,並做好持續的信息披露。該方法在銀行實施時,已通過第三方審計,符合會計准則要 求。
綜合來看,《意見》並非全部限制非標投資,而是從非標轉標、非標監管標准、過渡期安排、 凈值生成原則等維度做了總體安排。另外,《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商業可持續的前 提下,通過發行資管產品募集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要求、符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政策要求的領域;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資管產品募集資金支持經濟結構轉型,支持市場化、 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率。在規范非標投資的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監管層會鼓勵發展直接融資,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 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這又會形成新的業務機會。
(二)公募與私募產品的投資范圍限制
公募型銀行理財投資限制趨於放鬆。此前的《徵求意見稿》認為,銀行的公募產品應當以固 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如發行權益類產品和其他產品,須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但《意見》將此 條件刪除,明確公募型銀行理財除投資標准化債權類資產和上市交易股票之外,還可投資商品和 金融衍生品,只要符合法律法規以及金融管理部門相關規定即可。這表明各性質銀行開展理財業 務,大概率不會因分類管理(基礎類理財業務與綜合類理財業務)限制而不能投資權益類資產; 對於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投資,若法律法規和金融管理部門作出許可規定(如央行根據實際情況予 以調整),公募型銀行理財也可以參投,體現一定的靈活性。以上限制條件的放鬆或淡化對各類 銀行尤其是中小型銀行構成利好。
私募型銀行理財前景看好。針對私募型產品,相對《徵求意見稿》,《意見》特新增一段論 述「私募產品的投資范圍由合同約定,可以投資債權類資產、上市或掛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 業股權(含債轉股)和受(收)益權以及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資產,並嚴格遵守投資者適當 性管理要求。鼓勵充分運用私募產品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這對擁有較多私人銀行客戶 的大中型銀行構成實質性利好,可進一步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股權性質的產業基金等。
相比《徵求意見稿》,《意見》放開私募分級限制。私募分級限制的放寬符合監管對於公募 資產管理產品及私募資產管理產品的不同定位,也即是公募產品面向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偏弱的 社會公眾發行,整體要求更為嚴格;私募資產管理產品主要面向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強的合格 投資者,監管要求相對寬松。
(三)估值方法與委外需求
《意見》對於銀行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轉型的要求沒有放鬆,並且針對市場最為關心的凈值 估值方式給出了市值法與攤余成本法兩種模式。其中市值法是基於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原則 估值,受到了監管層的推崇。而攤余成本法由於存在隱性剛兌的可能,因此監管層從使用條件及 兌付表現與實際資產價值偏離度限制兩個方面嚴控剛性兌付滋生的可能性。在監管層大力打擊剛 性兌付的環境中,商業銀行希望以凈值的外衣實現剛兌本質的可能性偏小。
對於銀行理財業務而言,攤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能較大程度的降低產品在運行期限的波動表現,更為符合銀行理財產品的低風險的認知及定位。因此,攤余成本法使用的環境,對於銀行理 財業務推動產品凈值化轉型的難度有較大影響。此次新規中,從攤余成本法使用的前提條件來看, 整體限制相對合理,可採用此方法估值的資產包含了所有持有至到期的債權類資產及部分流動性 過差的資產。目前銀行理財主要投資對象中,「債券+貨幣市場工具+非標債權」高達 72.32%(2017 年全年數據),而這部分資產基本上均可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這對於資產收益具有更高穩定型 的商業銀行屬於利好消息。
關於「攤余成本法」的應用范圍,貨幣基金等傳統使用成本法但設計成開放式產品,其是否 也面臨著緊迫的估值方法調整難題?資管新規發布之後,監管層表示貨幣基金的管理規定不變, 是否也意味著銀行也可以創設類貨幣基金產品並使用成本法估值?這些疑問需要監管層進一步解答。
不過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 一步增強。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 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 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 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總體來看,產品凈值化轉型的壓力倒逼銀行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未來銀行理財行業集中度 將更高,部分無法適應新環境的中小銀行在處理完現存資產管理產品後,或將轉型做純粹的代銷業務。

⑥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調研報告大綱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調研報告大綱我幫您做吧。

⑦ 中國農業銀行投資理財的調查報告

這個是銀行內部的東西,一般可見理財你可以 在普益財富周報可以看到

⑧ 理財經理工作業績怎麼寫

今天,我很榮幸參加行里舉行的客戶經理競聘大會。這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提高自己的機會。我叫於崴,現年28歲,大專文化程度,中級理財師職稱。2007年加入建設銀行工作。先後曾在興盛儲蓄所、城區支行、渾江大街支行,從事櫃員崗、個人業務顧問、個人客戶經理崗位。現擔任翠柏路支行對私個人客戶經理一職。7年的工作實踐,讓我精通了銀行的各項業務,也積累了許多從事客戶經理的經驗和關系,曾被評為優秀櫃員、巾幗建工標兵。今天,我競聘對私客戶經理一職。
第一、我先來談一談對客戶經理一職的認識。
我國加入WTO以後,銀行業首當其沖,迅速和國際接軌。目前正進入以利率市場化為起點的銀行業市場化階段。銀行客戶經理制也同時應運而生。這是現實的客觀需要和激烈競爭的要求。可以說,客戶經營的好,銀行的貸款回收就能得到保證,銀行的效益也就能隨之提高;客戶經營失敗,銀行的效益也就沒有了來源。 誰贏得了客戶,誰就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效益。所以客戶資源現已成為各大銀行必爭的蛋糕。建立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的各種金融服務需求,提高服務質量,推行客戶經理制是目前銀行業的首要任務。它是一種以市場為先導,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多元化、層次化金融需求,追求更加直接、明確的效益和風險控制目標的新型營銷服務體制。客戶經理作為聯系銀行和客戶、溝通信貸業務和市場需求的橋梁,擔負著全面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
綜合性、全方位優質服務,為銀行拓展信貸營銷,為經營管理決策和金融創新提供准確、有效的信息的重要職責。我願意在這一崗位上為建行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如果組織和領導聘任我擔任客戶經理一職,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認真學習,與時俱進,樹立市場觀念、客戶觀念、營銷觀念,為全方位對客戶服務打定堅實的基礎。我計劃這一年加強六項內容的學習。
二是強化對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學習,為依法開展客戶的經營管理業務。銀行客戶經理年終總結三是認真學習行里的工作安排,按行領導的工作思路,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二、認真履行客戶經理的職責,積極拓展產品營銷,發展客戶。廣泛宣傳建行的金融服務政策、內容、特色,熱情向客戶介紹、推薦行里的業務,使客戶在了解我行的金融政策和服務的基礎上優先考慮採用;並運用一切手段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圓滿完成各類基本業務的交易;挖掘客戶潛在金融需求和潛在市場,為客戶提供咨詢和理財服務,行使金融顧問的職責,密切與客戶的關系,更好地把銀行產品營銷和為客戶服務兩方面職責緊密結合起來。 三、分析研究市場,加強對客戶的研究,建立客戶資料檔案,根據客戶的實際狀況,客觀、公正地評價客戶等級,不斷調整服務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廣泛搜集客戶資金、財務信息,捕捉金融需求信息和金融風險變化情況、收集、掌握同業對客戶的競爭動
態,及時反饋客戶對銀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等,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深入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掌握轄區客戶特點和結構,進行市場細分;比較分析各類客戶市場的特點,對確定和調整全行的目標市場提出意見和建議;研究本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佔有率、同業競爭能力、獲利能力及市場滲透能力,提出改進本行產品和服務的詳細意見。
四、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內部溝通與業務協調,提高服務效率。客戶經理一方面代表整個銀行與客戶建立和發展關系,同時也積極協調銀行內部的相關業務部門,共同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或解決方案,督促業務部門在規定時間內答復客戶要求,提高服務效率。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易事快辦,難事妥辦,靠特色服務贏得客戶。
五、監控客戶風險,注重對客戶的日常管理,主動掌握客戶的思想動態、經營行為等,切實防範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六、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對工作不拖、不等、不靠、不推,不但用力去做工作,而且用心去做工作。在對客戶服務的同時,大力弘揚信用風氣,幫助客戶樹立良好的信用理念。在具體工作中,既熱情洋溢,又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在社會上在客戶中樹立良好的「建行人」形象。靠誠信守諾留住客戶,靠特色服務贏得客戶,靠良好形象和優質服務拓展客戶。
以上報告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事批評指正。之,如果這次競聘成功,我將嚴格履行自己的諾言,以優良的工作作風開
創新的工作局面。如果不能,說明我的工作能力還有待提高,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倍學習,與其他員工一道為建行的其它事業努力工作。

⑨ 畢業設計:光大銀行理財產品現狀調研報告大綱

一: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⑩ 還房貸等於理財是理性投資還是瞎扯淡

還房貸等於理財?是理性投資還是瞎扯淡?

——無憂精英網發布職場投資理財調研報告

2017已然接近尾聲,這一年,存款、理財、投資一直是職場人密切關注的話題。日前,各地統計部門與銀行發布了2017年中國各大城市存款報告,無憂精英網也順勢開展了職場人士理財投資方面的調研。

本次調查共有6341名職場精英(工作2年以上,年薪10萬以上)參與其中,受訪者中高層管理人員佔比20.8%,中層管理人員佔比49.3%,男性佔比52.4%,女性佔比47.6%。

白領投資理財意識強,貸款買房最主流

本次調研6341名職場精英中,6.1%精英年收入30萬以上,25.6%精英年收入10-20萬,年收入在20-30萬之間的佔比68.3%。收入是投資理財的首要條件,極大程度影響了白領家庭投資理財的可能性與投資比例。調研中僅有4.5%精英一年沒有進行投資理財,高達六成(62.1%)精英利用少於一半的年收入進行投資,33.4%精英甚至利用超過一半的年收入進行理財投資。隨著投資產品的增多與年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意識到投資理財是未來生活的重要保障。相比存款,投資理財無疑是增加個人財富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

除了利用自身收入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預支未來進行投資,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貸款買房。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白領普遍存在房貸壓力,除了極少數的奢侈品和電子產品的信用卡分期貸,貸款投資住房成為了最主要的投資方式。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12日報道:截至今年9月底,工薪家庭平均實際信貸額為12.5萬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貸。職場精英們意識到通過購買房產所產生的財產增值收益大大高於傳統模式下的存款,也能覆蓋掉貸款的資金成本,通過支付本息可以讓自己的資產(主要是房產)增值保值。還房貸成為當下最主流的投資。

一線城市愛買房,收入、性別影響風險意識

在過去的一年,盡管大部分精英都有投資動作,但受城市與收入影響,其投資方向也存在明顯差異。一線城市房產升值空間大,房產投資成了最主要的投資方式,66.3%精英有房產投資。其他城市則更傾向股票基金期貨與銀行理財產品投資,兩者的佔比分別為47.1%和41.8%。

年收入30萬以上人群,在投資的種類上最為豐富,60.3%精英表示自己在股票基金期貨、房產、銀行理財、P2P(網貸平台理財產品)、保險等方面均有投資。年收入在20-30萬區間的精英中,僅有23.8%精英在上述所有方向均有投資,6成(59.3%)只投資股票基金,銀行理財、與P2P產品。而年收入在10-15萬的精英則投資種類更貧乏。

高收益投資意味著高風險,收入的高低影響著職場精英對於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年收入30萬以上的人群,抗風險能力明顯高於年收入30萬以下的人群,在投資品類上願意嘗試更多。究其原由,其一,收入越高,用於投資的資金越多;其二,高收入可以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同時,性別與年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抗風險能力。女性有更強的風險規避意識,更偏好低風險的投資產品。調查顯示,女性更多的關注點在於避免損失,男性更多關注點在於獲取收益,男性投資者普遍更為大膽。

年齡影響投資理念 婚否改變投資意願

本次調研發現,年齡是影響投資理念的重要因素, 25歲以下精英人群中51%認為投資可有可無,40%認為有多餘錢才考慮投資。26-30歲精英中72%認為投資很有必要,20%認為投資可有可無。31-40歲精英中85%認為投資很有必要,41歲及以上精英中66%認為有多餘錢才考慮投資。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一方面厭惡風險,一方面也會增加對投資的重要性的認知。25歲以下精英屬於剛剛踏入社會的人群,更多關注個人成長,收入低、積蓄少,普遍著眼現在,更多把投資自己當作人生的第一目標。26-40歲精英處於職業上升,收入高有積蓄,在意識到投資的重要性同時,對於投資也較為大膽,一方面,他們渴望實現資產增值,一方面,為家庭生活做好未來投資。所以這個階段的精英投資方向更多,即有激進產品,又有保守理財產品,理財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0歲以上人群見多識廣,經過前半生的積累,收入高積蓄多,普遍會規避高風險的投資,選擇穩健的資產增值方式,因此房產成為這個年齡段最主要的投資產品。

無憂精英網首席職業顧問趙爭女士指出:

合理的投資理財可以讓職場人士的資產支配更具規劃性,投資理財已成為支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應具備投資意識,根據自己的收入與消費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切勿人雲亦雲,盲目投資。

關於無憂精英網

無憂精英網是「前程無憂」(NASDAQ:JOBS)整合多重優勢資源為職場精英打造的職業發展平台。

無憂精英網資深職業顧問和獵頭匯集行業知名企業高薪職位,為精英提供職業發展建議和更好的工作機會。同時,基於名片和海量數據的企業組織架構搜索為精英提供准確有效的商務人脈地圖,通過線上遞名片的全新模式,快速建立關系、挖掘機遇、拓展社交圈。

秉承「遇見更好機會,成就極致人生」的核心理念,整合最前沿的移動互聯網技術,無憂精英網為職場精英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職業發展服務。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業務調研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查新三板公司股東信息的軟體 瀏覽:648
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區別 瀏覽:704
理財基金做大漲幅 瀏覽:929
拓普集團做什麼的 瀏覽:971
最近一周台幣匯率 瀏覽:856
理財產品被騙500億 瀏覽:800
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26
深圳華富同勝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920
沃爾沃集團營收 瀏覽:244
橫琴華通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郵箱 瀏覽:666
掛單分筆交易 瀏覽:467
安碩股份 瀏覽:229
分時主圖指標取日線數據 瀏覽:644
金融端盤子服務 瀏覽:784
上海有多少金融公司 瀏覽:168
善果金融機構 瀏覽:481
老風祥今日鉑金價格 瀏覽:455
襄陽平安金融公司 瀏覽:434
金融服務在服務貿易中 瀏覽:748
理財年收益怎麼計算公式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