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安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活動建議
平安銀行有推出多種理財產品以滿足投資者需求,不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投資方向和風險會有所不同,按是否保本分為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財。您可以登錄平安口袋銀行APP-首頁-理財,搜索理財產品名稱或代碼查看詳細的產品說明書進行了解及購買。
溫馨提示:建議您在購買前詳細了解理財產品的資金投資方向、風險類型等基本情況,自行決定購買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資產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
應答時間:2021-03-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②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如何開展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工作
個人覺得可以到社區里的大爺與大媽哪兒去宣傳,收入比在銀行高,對他們可能有點點吸引力。
③ 銀行代售的理財可靠嗎
被投資者譽為「安全的銀行理財」,最近露出其凶險的一面。近來多家銀行理財產品爆出虧損消息,其中既有外資行,也有國有銀行,這不禁讓投資者憂心忡忡。另一方面,年後理財產品市場在經歷了短暫冷卻之後,如今又開始風起雲涌,進入2月份,各家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升」,讓投資者難以忽視這個價值窪地。
在「高調」的理財市場上,究竟如何避免被忽悠?
理財產品為何會虧損?
走出兩大誤區
投資者對產品收益的關注度往往較高,而忽視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一面,盡管目前很少有銀行未兌現承諾的理財產品收益,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定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銷售有著嚴格的規定,無論是風險評估還是理財說明書,每一步驟都是為了保證投資者對投資的產品能有充分的認識,切不可忽視。
數字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2011年以前成立並仍在運行的164隻理財產品年平均收益率為-17.28%,27隻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更是沒有一隻年收益率為正。在所有這些產品當中,東海證券的「東風5號」集合理財產品更是憑借-34.79%的年收益率在同類型產品中排名墊底。
警惕銀行「代售」產品
近日興業銀行理財產品被指成「吸金黑洞」的新聞可謂非常轟動,興業銀行代理客戶理財,結果虧了個大窟窿。據相關媒體報道,有湖南的客戶聽信興業銀行工作人員的「虛假介紹」,花23萬元購買的一款名為「東風5號」的銀行代銷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沒想到非但沒有獲得銀行標榜的25%的最高年化收益率,反而在短短9個月時間內虧損了8萬元,虧損幅度將近35%。還有投資者輕信銀行的信用和虛假宣傳,被帶了「籠子」,6個月時間,投入的10萬元虧了近4萬。
那麼,所謂代售理財產品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投資者為何容易上當?其中的風險又在哪裡?根據這位投資者的描述,銀行工作人員在推薦此款產品時宣稱,其主要投資於證券、實業、基金、股票,而股票只佔當中一小部分,並且做了風險控制,跌到5%銀行就會平倉止損。而投資者知道自己巨虧後親自前往銀行去咨詢,才得知自己的錢90%被用來買了股票。正當投資者欲向銀行討個說法時,銀行卻聲稱,「東風5號」這款產品是銀行代理銷售的,銀行提供的介紹資料只是一種參考,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為何說是銀行代售?因為「東風5號」的性質相當於基金,屬於一種由券商發起、銀行代理的高風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而受2011年A股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券商集合理財集體遭遇寒冬,虧損甚至清盤的消息並不鮮見,其中風險可見一斑。而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則是銀行投資部門拿著客戶的錢去投資,投資部門一般是指總行投資部門,下面分支機構一般沒有許可權,所以說的網點營銷與證券公司等無關。因此一般銀行正式的理財產品,風險是很小的。
提醒:雖然銀監會新規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準再像「天書」一樣看得投資者雲里霧里,對風險提示也有了一定的規定。但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協議仍然有很多竅門,如特意列入很多條款、很多文字,客戶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逐字逐句去研究。而一些對客戶不利的信息都淹沒在「浩瀚」的文字里,客戶不認真讀,一時還難以發現。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看清協議,不要輕信理財師的游說,並保存好證據,一旦發現上當可以訴諸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高收益理財產品多數不保本
除了這類銀行本身的銷售陷阱之外,其實在很多時候,風險正是出自投資者本身對市場的不了解。目前國內理財市場處於「爆發性」增長階段,在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投資者往往只單純關注收益,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的設計缺陷所造成的虧損風險。
根據銀率網資料庫的統計,今年2月以來,各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000多款,產品規模超過1萬億元,但預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產品卻只有不到一百款,佔比為7%左右。而目前在售的高預期收益率產品更是只有不到20款,供不應求的情況使得該類產品遭到秒殺的情況頻頻出現。
④ 如何推銷銀行理財產品
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推銷話術比較簡單,有以下幾個關鍵點需要投資者重點關註:
1.購買日離銷售日有多遠?如果一個產品期限一個月,但是你購買日離起息日還有5天,那這個產品所公布的收益率基本就沒什麼意義,收益率需要打個折才行。
2.分清楚工作人員說的收益率是他估計的收益率還是寫到產品說明書里的收益率。
3.區分清楚到底買的是不是銀行理財產品,有些銀行從業人員會將保險當銀行理財賣。
4.區分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比如中行的理財風險評級分為五級,前三級都不需要擔心本金安全,但是第四和第五類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保險理財
以某保險公司的富貴人生保險理財項目為例,產品宣傳如下:
分五年儲蓄,每年儲蓄5萬元,就能馬上享有六大利益:
(一)從儲蓄的第二年開始即可獲得9000元的固定收益,此後每隔一年都會固定有9000元打到您的帳戶上,直至終身。
(二)與此同時每一年約5000元的浮動收益也將准時打入您的帳戶,讓您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機構理財帶給您的豐厚收益。
(三)當然這兩筆錢如果您暫時不用,我們還可以以每年4%的利息讓它們以復利形式不斷生息,只按3%計算的話到80歲可累積到114萬元,相當於本金的4.6倍,為您贏取更多財富。
(四)除此之外,在獲得收益期間,如您急需用錢,還可以在完全不影響收益的同時即刻取出30萬元急用,以確保資金超高的靈活性。
(五)以上說的都是收益,更重要的是您的本金始終安全,並且有兩種方式供您靈活選擇,1、您可以將本金安全的轉移給您的受益人;2、也可以選擇在年老時隨時提前贖回,用來補充養老。
(六)更加人性化的是上述所有利益全部免稅,使您在享有機構理財安全、穩定收益的同時更完整的保全了資產。
看似一份完美的產品,那麼收益和風險是否真如產品宣傳中所描述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1. 保險的現金價值隨著時間累積,在一定年限後確實會看起來很高。但是你只能死了轉讓給受益人,而不能直接給自己——除非是申請退保贖回,這樣就比那個值要虧很多。因此,保險基本上是一個遺產轉讓的渠道,但對你自己的生活享樂不是很大的幫助。用年老時賬號里的總價值去暗示你這都是你的,而不提醒你這個錢其實是給受益人的,是不合適的。
2. 比較時,往往會拿存銀行去對比,說放在銀行一年利率才多少多少。但其實如果放在銀行連續存N年,如果利率穩定的話,復利計算下來也很可怕。拿自己幾十年後的復利加總,去PK 銀行一年利息才多少多少的說法,是不合適的。
3. 為了修補第1條帶來的疑慮,往往會給你生存獎勵金和每年的紅利計息等等。但獎勵金的來源就等於是你這筆錢的利息預支給你(別忘記,你可是要在這個庫里放幾十年的復利計算呢),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紅利計息最大的問題,是她和你描述的是該保險公司每年的盈利率X%,但這個是指該保險公司的業績情況,和你計算年度紅利用的是Y%。但Y%此時此刻是不知道的!包括銷售自己都說不清楚如何制訂,只能說精算師會根據每年的X%而定出一個Y%。所以,用整個保險公司的盈利率,讓你錯誤映射以為你的分紅計息也是這個,是不合適的。
4.在最後一步說服的時候,往往會說,這個是保本的,而且還有紅利這些增值。其實國家政策看好,前途看好,最不濟您肯定是保本的,您擔心個啥?錯。每年通貨膨脹3%都說少了(我09年11月寫的),現在吉野家一個牛肉飯套餐都小30了親,09年才1x元吧!沒能跑贏銀行利率,就是失誤!用「這個理財項目至少是保本的」,來讓你放開警惕,也是不合適的。
⑤ 銀行理財產品營銷策略方面存在什麼問題
1、銷售誤導,急於求成向客戶推薦不揭示風險。
2、產品錯配,不能給客戶需要的產品。
3、產品導向。為了銷售任務完成,不能以市場為導向。
⑥ 誰有關於銀行理財的經典新聞報道
那就跟你分享一個經典的理財報道。具體大意是這樣的,畢竟我看過沒有記熟。是這樣的,一個去銀行出款的人,要存180萬。結果銀行的理財經理知道了,叫他做銀行理財產品。好,180萬做了。他出國了,結果一年後回國。他的理財賬戶只有10萬了。一開始銀行的理財經理跟他說的很好,收收益好。一看只有10萬了,客戶大怒。要行長給出解釋。結果查出來是這樣的,銀行的理財經理做私單,把客戶的錢,拿去做現貨黃金了,你看那個高風險的東西,這理財經理都敢去做,就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因為180萬的客戶,這個理財經理的提成是很高的。比較經典吧~~~~銀行也有一些理財產品,但是那些理財產品都達不到預期收益。上一次的一個報道,說銀行的90%理財產品都達不到預期。幾是因為你相信銀行的老牌子~~~~
⑦ 關於理財產品營銷的總結(300字以上)
開創理財產品營銷新模式——網路營銷
業內人士稱,此次中信銀行推出的「穩健財富計劃」,其產品投資范圍基本上都是票據資產、銀行間市場債券、信貸資產和信託貸款等收益比較穩健的各種理財產品,且投資期限都在90天之內,使產品風險具有可控性,可以說,該產品的順利上線,意味著理財產品無論風險等級,「一刀切」的強制要求已經松動,一些穩健類的保本產品有望實現一次簽約、多次銷售。
同時該人士也指出,現在銀行銷售理財產品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上銷售,但這種渠道上的創新肯定會成為銀行下步關注的重點,而網路營銷或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新模式。
銀行理財產品在銷售渠道上的創新,不僅免去了投資者跑腿之勞,節省時間,還有其他諸多好處,可謂亮點多多。據中信銀行青島分行相關人士介紹,客戶選擇「一次簽約,滾動投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戶的資金使用效率,在理財產品「空檔期」,客戶可享受通知存款的利率,有了新產品推出,可以及時買進,使資金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客戶辦理一張借記卡後,有閑錢就可存進去,在先期產品達到5萬元購買起點後,以後購買其他產品不再有資金額度的限制,這樣就可充分實現閑錢理財的目的。
據稱,正是基於這些亮點,「穩健財富計劃」推出後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目前,該計劃的首期「信貸資產理財產品」上市後銷售情況不錯,說明投資者對這種銷售模式非常認可。
SEMtime COM 專業的網路營銷服務商 幫您搜集的理財產品網路營銷案例。希望能幫到你。
⑧ 銀行理財產品成功營銷案例
銀行理財產品在銷售渠道上的創新,不僅免去了投資者跑腿之勞,節省時間,還有...幫您搜集的理財產品網路營銷案例。希望能幫到你。 ...
⑨ 銀行理財產品營銷方案該怎麼寫
應基於產品定位、目標客戶具體情況、競品分析分析,再具體寫時間、地點、營銷手段等實施手段。
1、產品定位:你這塊產品是入門門檻,風險大小,投資收益,這些決定了你面相不同層次的客戶群。
2、目標客戶:你要向那些客戶營銷。活期存款是全社會都參與,高端理財需要5萬以上,銀行私募需要100萬以上,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客戶群。這些目標客戶都有什麼特點。
3、競品分析:你的同行競爭對手都有什麼產品,優點是啥,缺點是啥,你這個產品能提供什麼更完善的。
4、營銷手段等實施方案:就是什麼時間地點,通過什麼方式傳達到客戶,切中客戶的需求促成交易。
⑩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發展史
個人理財產品憑著市場容量大、風險低、業務范圍廣、經營收入穩定的特點,已經成為外國大型商業銀行的主導產品和重要的收益來源及利潤增長點。隨著近些年來批發業務發展減緩和外資銀行的步伐逼近,各商業銀行迫於形勢都爭先恐後地推出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和專有品牌。因此,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目前銀行業的一個熱點,積極進行理財產品的營銷對於銀行和客戶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系統研究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面臨的新形勢及新的監管要求,並對國外商行個人理財產品營銷進行分析和借鑒,同時結合運用SWOT分析方法,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例解析商行如何進行營銷戰略構建。最後,基於以上分析的基礎,為商行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營銷策略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建議。這些研究可以為政府金融監理機構在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監管方面提供一些政策參考,同時對商業銀行有效的進行個人理財產品的開發與營銷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有利於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與完善,提高國內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上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