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覺得對理財新手來說理財產品買哪種好
如果是理財新手的話,我推薦的理財產品就是基金。畢竟基金不需要自己操作,只需要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來就可以了。另外基金的風險非常低,風險和收益往往都是成正比的。
拓展資料: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
購買理財產品的途徑有很多,如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正規靠譜的互聯網理財平台(支付寶、微信)等,不過,理財作為一種投資是有風險的,購買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了解理財產品,包括風險、收益、預估其未來發展,並結合自己的理財實際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選擇;
2、各理財產品的對比,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需要對產品的性質、投資領域等進行綜合對比;
3、指定自己的理財計劃,合理安排資金。
Ⅱ 哪一種理財產品風險小,賺的錢也多
我覺得這種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只要是理財產品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風險和收入也是成正比的,不要貪圖低風險和高收益並存,長期堅持這種想法,你一定會進入傳銷騙局,或者賠的血本無歸。
如果想要賺得多,首先推薦你股票,高收益和高風險,但是如果你剛剛開始理財,不建議你入坑,風險太高,大家都輸不起。
其次如果你想要風險小的,推薦你銀行存款和銀行定期理財,銀行存款沒有風險,但是收益特別低。定期理財收益率百分之五,風險小。
還是擺正心態吧,得與失總是平衡的,要麼兩樣都接著,要麼一樣也得不到。
Ⅲ 每月工資余額都不多,也就幾百塊錢吧 想找那種風險較小 收益穩定的理財方式
一個月僅有xxxx元的收入,該如何選擇理財方式?做理財咨詢以來,這是最多人提問的一類問題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理財方面的自製力欠佳,知識儲備還不夠,或者想要更進階的提升關於在理財方面的知識,開頭就先給大家推薦一個靠譜的《理財訓練營》課程:報名《理財訓練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高效學理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薪人士腳踏實地且高效的理財方式。
一、讓存款變得更多
那麼,事實上理財的第一就是存款,先攢下自己的第一筆錢而後利用這筆錢去投資,這才是理財的正確方式。
我現在帶你了解一種能夠使你一年之內最少存下13780元的方法,它就是52周存錢法。
52周存錢法解釋起來就是存錢的人必須在一年52周內,每周存款10元,之後每周遞存10元,在第52周的時候,則是存下520元。
這樣算下來,一年總共會有多少呢?
10+20+30+40+50+…………+520=13780
起始金額雖然只有10元,一年下來竟然能存下13780元,資金的積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當然,很多人覺得第一周存下10元確實太輕鬆了,你能夠從100元開始,你也可以直接索性從1000元啟動。
大家憑自己的情況決定存多少錢,剩的多多存,剩的少少存。
在存錢過程中,金額目標要適當,不要中途斷檔,也不要中途拿這筆錢拿出來使用。
大約你感覺這樣子省錢太艱苦,那每個月你可以從這部分存款中拿一個你想要的金額,讓自己一個比較奢侈的願望能得到滿足,做到不費力、開心地理財。
假設擔心自己的存錢計劃會有始無終,或者是對存完錢後應該投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而感到迷茫,那麼推薦你來加入理財訓練營:僅限50個名額!點擊參加《理財訓練營》提升自己業余賺錢的能力
二、錢少也能理財的方法
我們都明白,基金定投或是投資銀行存款, 一般而言最好是使用閑錢,在急需用錢時,這筆錢用不了,就會很尷尬。
可要是你手裡的錢不多,沒有閑錢可供支配,該用什麼方法投資呢?
在這里,我教大家一個投資方法——十二投資法。
每個月拿出一筆錢來投資一個固定期限的投資產品,被稱作」十二投資法」,以獲得最優化利率,並持續每月投入。
每個月按照這樣的方式堅持下去,強制性存一筆錢,而且都用在正常理財上,一年後,每個月除了能收到利息外,還會有一筆本金到賬。
這個時候,若你要用大量資金,都可以拿已到賬或者將要到賬的本金達到你的目的。
假如沒有必須用錢的情況,就可以將到賬的本金和利息,以及這個月准備的投資資金繼續用於投資。
無論是做基金定投,還是投資了銀行的理財產品,這種方式都是非常實用的。
三、應該怎麼理財?
目前理財產品多種多樣,但根本原則和技巧上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如果小夥伴們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那麼可以從下面的這幾方面入手。
第一步先要保證自己生活上的花銷,也就是說在進行理財之前要把自己的生活備用金預留出來。建議大家還是留下3個月的周轉資金比較保險。
而且這筆錢可以放在任何貨幣基金中,例如現在比較實用的支付寶或者微信零錢通等等。
在保證基本開支夠用的情況下,結余的資金就可以用來投資了。
盡管不同的人們在理財成本上不盡相同,但工薪階層的選擇卻並沒有多大的差別。人們在選擇理財方式上比較趨向於銀行理財、基金、股票和黃金。
每個人抗風險能力的不同會影響每種理財方式的具體配置,風險排序如下:
股票>股票基金>黃金>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其中,股票基金是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都很高,與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是沒有辦法去比較的,降低風險的方式還可以選擇基金定投。
黃金可以作為規避投資風險的理財方式,股票和股權投資這種高風險的理財方式可以用來博取收益。
理論知識講完了,理財重點要靠實操,不然資料收藏再多也沒用,福利來襲!《理財訓練營》手把手帶你輕松穩健掘金,點擊報名
以上是我對《每月工資余額都不多,也就幾百塊錢吧 想找那種風險較小 收益穩定的理財方式》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Ⅳ 哪些低風險理財收益相對較高
那麼低風險,(相對)高收益的產品類型有哪些呢?這里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1)銀行存款銀行存款確定性是相對最高的,但年化收益率也就比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高了沒多少。
關於這類產品,有幾個要點:
安全性:50萬以內,耳熟能詳的大行=沒聽過的中小行,有國家法律保障;
利息:一般而言,中小行更高;
哪裡買:各大銀行APP都有賣,要買小銀行的高收益產品,上京東和支付寶等互聯網平台,也是可以買的。小銀行的產品目前京東比較多,支付寶剛開始試水,最高的差不多是4.8%左右。
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是兩個概念,銀行理財分為保本和非保本兩類。但銀行存款是絕對保本的。
(2)結構性理財門檻:一般是,1萬元起。
收益率:浮動的,下有保底線,上線一般會比較高。
投資期限:鎖定期限,不能提前取出,從一個月到幾個月的都有。
適用人群:既要又要的人。(股票市場好,賺錢不能少了我;股票市場差的時候,虧錢不能有我。最差最差,也要拿到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
投資邏輯:跟蹤不同標的,根據不同標的在未來的漲跌情況,給出不同的收益率。
打個比方,客戶有100元錢交給銀行。銀行把98塊錢買到自己一年到期的資產上,到期收益率5%。剩下2元錢給證券公司,買了證券公司給銀行的承諾,股市虧了,算證券公司的;股市賺了,賺的都算銀行的。這個時候你的收益,就是保底的。收益率=98元*(1+5%)/100元-1=2.9%。保底的收益率目前一般定在2.5%左右,跟貨基的收益率差不多。上浮水平就根據對未來行情的預判,一般是6%-10%。
(3)券商收益憑證這類收益憑證風險都相對低,基本跟銀行理財差不多。
但是收益率一般會更高,特別是為了吸引客戶,券商還會補貼,有些新人理財性質的券商收益憑證可以到6%-7%,但是額度也是比較稀缺的。
(4)債券基金債券基金的風險比貨幣基金,但比股票基金可低多了。
(5)公募量化對沖基金雖說是追求絕對收益的,但是這個賽道近幾年比較擁擠。並不是每年都能實現絕對收益的。
(6)ABS資管計劃產品比如我之前說的,螞蟻借唄/花唄的ABS,因為有阿里大數據的支持,以及阿里大平台的信用背書,這類產品的風險系數是很低的。
收益率優先部分超過4%,劣後部分8%左右。不過好產品不怕賣,額度太稀缺了,經常被大資金或者機構搶完。
(7)螞蟻尊享專區針對支付寶平台的高凈值客戶開的理財專區。30萬起,三個月的收益率5%起,一年期的收益率6%起。(這個收益率是基金公司的業績計提標准,一般會努力做到這個收益率,甚至更高。畢竟要抱緊螞蟻大腿,給搞砸了以後就別玩了)還有一些別的特色產品,比如指數增強,收益率=中證500指數的漲幅+8%。這個產品起買金額是100萬。
(8)薅羊毛套利玩法 比如可轉債打新、A股打新、港股打新、ETF套利。這些操作相當復雜,不建議新手操作。
(9)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這個可以到辨險識財APP上面看一下風險評價報告進行參照。
Ⅳ 想理財買什麼產品好
手上有點小錢的時候,我的建議是買短期定期保本理財。 首先,買任何理財之前,先買1000試水。 放上一個月,看收益。年利率超12%的不買,定期超一年的不買。 原因有下, 你這手頭的錢,沒事的時候,是活的,有事兒的時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計劃春節小長假陪女朋友去旅遊,預算5000怎麼說? 是我的建議,拿出30%左右放余額寶,吃2.6%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
Ⅵ 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最高、風險最小
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方式,銀行存款和一些兒童基金的回報會少一些,但存款沒有風險,取款方便,銀行也是很多銀行的網點。如果把錢放在第三方金融平台上,回報會比銀行高。存取款的本質是購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交易風險、第三方平台風險、基金平台風險等。
因為銀行有很多的投資經驗,事實上,他們一般都知道財務管理的具體回報率,回報率最高,風險最小。如果銀行賺得少了,他們會為客戶設定更高的預期回報率。銀行想賺更多的錢,就會設定較低的預期回報率。與存款類似,小銀行的競爭力普遍弱於大銀行。一般而言,小銀行為了獲得客戶,其預期收益率略高於大銀行。以2017年為例,銀行業金融產品數量已達9.35萬種,發行機構數百家。金融產品分期發行,各期收益率略有變化。雖然沒有統計數據,但小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略高於大銀行。當然,同樣的條件,大銀行更可靠,因為它們在投資團隊、投資經驗和投資平台上都比小銀行好得多。如果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則取決於產品的風險水平。風險水平越低,越可靠。
Ⅶ 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
首先要講的是中國銀行,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很多而且雜,它的主流產品有中銀日積月累、中銀穩富、中銀債負等四個系列,投資門檻在5萬-30萬,收益率適中,地區差異不大各省分行都有銷售中行的大部分產品。
接下來是中國農業銀行,主流的有安心得利、本利豐、匯利豐、安心快線這四個系列,投資門檻5萬元起。其實,農行的理財產品以穩健為主,風險低,多為保本型。
然後是中國工商銀行,主要為保本型和工銀財富專享系列,工銀財富專享系列針對50萬元以上高凈值客戶會不定時推出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產品。而另外的靈通快線產品,安全性佳,流動性強,適合短期理財。
第四是中國建設銀行,類型相對較多,大部分產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銷售。產品主要是非保本的乾元系列,投資門檻最低5萬元,但是它的收益率高。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大銀行隨時可贖回的產品系列中,中國建設銀行的日薪月溢(按日)型收益率最高。
最後是交通銀行,理財產品類型很多,投資門檻為5萬元左右,收益率適中。只是對於50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有收益較高的至尊系列,比較適合有大量閑置資金的投資者。
五大銀行哪個理財最好
1.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比較雜。主流產品有中銀日積月累、中銀穩富、中銀債負等四個系列。地區差異較小,大部分產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銷售。投資門檻一般為5萬元、10萬元、30萬元,收益率適中,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不適合此類理財產品。
2.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相對較少,主流產品只有保本型和工銀財富專享系列。產品地區差異不大,但是工銀財富系列會額外推出只針對某些地區客戶的理財產品,如浙江、山東等地。
3.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產品類型相對較多,主流產品是非保本的乾元系列。沒有地區差異,大部分菜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銷售。投資門檻最低5萬元,收益率相對較高。
4.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理財產品種類較多,主要有安心得利、本利豐、匯利豐、安心快線等四個系列,保本型產品傻逼其主流產品。地區差異較小,大部分產品在各省市分行都有銷售。不同產品投資門檻基本沒有區別,一般為5萬元,其產品預期收益率較低,且不同投資途徑收益率差異不大。
5、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理財產品類型較多,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產品比較均勻。沒有地區差異,投資門檻一般在5萬元左右,收益率適中,但是對於50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有收益較高的至尊系列。不同投資途徑收益率有差異,適合有大星閑置資金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