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盤點銀行理財糾紛案例
案例1: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假理財案
2017年4月中旬,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被爆出“假理財”案,涉案金額約16.5億元。該案系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使用偽造的理財合同和銀行印章,騙取客戶的理財資金。張穎通過控制他人賬戶作為資金歸集賬戶,編造虛假投資理財產品和理財轉讓產品,其本人或指使支行個別員工尋找目標客戶,非法募集客戶資金用於個人支配,有一部分用於投資房產、文物、珠寶等領域,所募集資金未進入民生銀行賬務體系。
案例2:招商銀行代銷10億理財產品違約
2013年9月,招行售賣一款理財產品據宣稱投向聯想旗下基金項目,收益在11-13%左右。2016年9月到期未能退出,展期一年後2017年9月仍未兌付。
這款產品共投資了6個項目,其中,3個項目已經實現退出;但對融眾小貸(二期)、中聯重機、上海譽豐的投資,則未能實現退出,到2018年年初仍未退出,此事被各大媒體曝光後招商銀行稱不存在報道中提及的違約情況,他們在向投資者推介該產品時就產品的投資風險進行了充分的揭示,所有投資者對此亦進行了書面確認。
案例3:浦發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違約
2018年10月,浦發銀行代銷的一款理財產品被曝違約。該產品源於2016年9月至11月飛馬投資先後發行的4期私募可交換債,票面利率3%,債券期限3年。西部利得基金隨之設立了“西部利得-飛馬分級資產管理計劃”1至5號基金專戶產品投資了其中三期可交換債,合計規模15億元,產品A級份額均由浦發銀行代銷,總代銷規模約為11.25億元。後該可交換債違約,西部利得基金設立的5個基金專戶產品踩雷,浦發銀行代銷部分違約規模超過6億元。有投資者表示,浦發銀行客戶經理在向其銷售時違規將之稱為保本產品。還有投資者稱,浦發銀行在銷售時並未按照有關規定實施金融類產品銷售過程的同步錄音錄像(簡稱“雙錄”),直到違約事件發生後才緊急補錄。”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糾紛案例的相關分享,送給想要理財的小夥伴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哦!
⑵ 個人投資理財案例分析。
首先看收入:(5000+1800+600)X12+6000=94800元(家庭年收入)
支出(3000+1000)*12+5000=53000
家庭盈餘41800元~
已知存款10萬,我建議做定期存款5年以上(5萬)5.5%,5萬做銀行理財(1年期左右的)5-6%~公積金每年3.5W收入,10W余額。。。
每年我個人意見做3000元基金定投,大約也是年化利息6%。
剩餘每年11800~先放T+0的貨幣基金吧~年化也4-5%收益。
這樣年利息大約在8000元左右~
這是穩健型的~如果偏激進的話,我個人認為可以就留5W存款除外,剩餘全部做股票或者股指類期貨~
而且可以用公積金(2-3年後,大約17-20W)投資周邊地市不限購的個人住房,另外多一套房屋增加固定資產。。。。
⑶ 投資與理財案例分析 :
我是個助理理財師,就為了20分來回答這個問題?值嗎?要寫幾百一千字,怎麼也要半個小時吧!家庭財務狀況是良好的,沒有貸款,問題是沒有列出每月開銷。資產方面:就逐個累加。支出沒有說明。理財目標:要實現小孩讀大學,買房。這里應該在國內讀大學。6年後預計每年要3萬元至4萬元。買房自己按理財計算器。
沒有說每年支出,怎麼給建議,有了支出才知道每年有多少結余!買房又沒有說要多大面積?100平米?還是140平米?
⑷ 個人理財案件分析:為張先生制定理財計劃(包括:一,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二,理財目標分析三,家庭理財建議
【目前狀況】
一家三口,有16周歲孩子讀高一。家庭月收入188000元,太太有保險,張先生沒有保險。現有存款35萬元,基金60000元,自有住房60平,現價72萬元。
【理財目標】
1.給孩子准備教育基金。
2.一人有社保,但沒有商業保險。
3.換套100平左右的房子。
【理財分析】
家庭正處在財產積累期,這一時期是家庭收入穩定期。從家庭資產負債上可看出,家庭月收入除去開支有不少結余。
從現在起,每月必須將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強制儲蓄,同時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合理運用結余資本則是第二步,將每個月的結余資金投資於貨幣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投資風險低,但是通常情況下,收益高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利息率收益。
拿出年收入10%買商業險
由於一人有社保,沒購買其它保險,保障程度低。應購買商業保險增加風險保障,可防範未來的家庭風險。運用保險「雙十原則」,即用年收入的10%購買10倍保額的保險。
根據這項原則,每年可追加18000元保費,即每月1500元保費,通過購買保險組合,如主險年金險,附加意外險、意外重大疾病險等,這樣保費相對劃算,同時也可以滿足家庭保障需求。
為孩子購買返還型教育險或基金定投
目前國內一般高中的教育金開支在每年3000元至5000元。大學教育是教育投資的大項。如果是公立大學本科,一般每年的學費大致在5000元至6000元,另外算上生活費等其他費用,教育金開銷至少在每年2萬元。
按照讀到碩士來算,保守預計3年後至讀完碩士每年開支需要30000元。(參照6%的通貨膨脹率,不考慮收入成長率)。根據目前家庭實際情況,現在如果每年能夠拿出20000元,來提前准備小孩教育金的話,可通過提前為孩子購買一份返還型教育險,或實行基金定投,即每月定投1700元進行合理安排。按照投資收益率6%(保守估計,跑贏通脹)計算,大概3年後可以提供的教育金為6萬元,孩子讀大學期間堅持定投准備以後的教育金。
10年後,換新房,費用控制在150萬元以內,按照投資收益率6%(保守估計,跑贏通脹及房價增長率),到時現有住房可折價稱房款60%,故到時需另有60萬左右的購房款,現在每月需投資3600元。假如到時不賣掉現有住房,另外買套100平的住房,那應每月投資10000元。
綜上所述,要實現所有理財規劃,每月堅持定存或定投6800元(如十年後另購房需投13200元),方能完成理財目標。
⑸ 求2019年銀行理財市場年度分析報告
2019年銀行理財市場年度分析報告在網路里搜行。有很多
⑹ 個人投資理財案例分析:90後如何做好理財規劃
90後理財選擇正規大平台很重要,獲得安心收益同時能更好的保障資金安全。度小滿理財版就是原網路權理財,度小滿理財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專業化理財平台,提供基金投資、活期理財和銀行定期理財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度小滿理財幫助用戶安心實現財富增長,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產品也均完成了本息兌付。
此條答案是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信貸服務品牌,點擊測額最高可借20萬。有錢花大品牌靠譜利率低,滿易貸最低日息0.02%起,借款1萬元利息最低每天2元,息費透明,最快30秒審批,最快3分鍾放款,支持提前還款。手機端點擊下方馬上測額。
⑺ 理財規劃案例分析怎麼寫啊,主要是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的
本期客戶資料:
李女士,今年30歲,某股份制私營企業中層幹部,其夫大學教師,有一個2歲的女兒,家庭年收100200元(年終獎約30000元),居住在重慶。目前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按揭房貸款10.5萬元(貸款年限10年),每月支付1130元,已付5年。另有學校分配住房一套,50平方米,現出租年租金1萬元。到目前只有存款4萬元。 平時家庭開支(含房屋按揭):4500元,個人開支1500元。先生單位有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無商業保險;李女士有養老保險,另購有重大疾病商業保險7萬元(保額),年繳費2700元;女兒有重大疾病保險5萬元(保額),年繳費1500元。
經過對李女士家庭的分析,我們認為李女士的家庭的經濟狀況還是良好的,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但是王先生的單項理財目標時間較短,對風險應迴避。現階段王先生應該選擇風險比較小,比較穩健,收益水平比較好的短期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待這些目標實現後,對以後的長遠目標可以選擇風險較高收益較大的投資產品進行投資。
損益分析財務現狀
(一)負債比率: 17.5%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李女士家庭的負債比率為17.5%,處於健康的水平.
(二)凈資產比率:00.49 凈資產比率為=生息資產/凈資產
李女士家庭的生息資產為分配的出租房,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但變現能力差,銀行存款抽資報酬率太低需要進行調整和搭配。
綜合指標
流動性比率 6.67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總額/家庭每月支出總額
李女士家的流動性比率比較高,一般來講,像李女士收入穩定的家庭流動性資產總額能夠保證3個月開支即可,這樣既可以保證資金的靈活性,又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假如生活中出現急需用錢的狀況,會很從容的應對過去,流動性比率過高,說明把大量的資金放在了變現性好的資產上,而這部分資產的收益性是比較低的,這就給資產的增值帶來的壓力。所以這個比率不宜過高。
家庭財務狀況綜合評論
1、李女士的家庭處於成長期。這個時期家庭的最大開支是生活基本支出,李女士家庭投資能力由於資料有限無法判斷。
2、 李女士家庭負債比較小,沒有什麼壓力。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下自己的信用額度,來更好的實現生活目標。
3、李女士家庭的資產變現能力不強,靈活性也不高,但增值和保值作用明顯,現在雙方工資又都十分穩定,且通貨膨脹率也處於較高的情況下,暫時維持現有的資產狀況。
⑻ 個人理財規劃案例分析
摘要 王女士,今年35歲,今年的上半年結束,長達七年的婚姻,有一個五歲的兒子,由自己撫養,她的丈夫每個月給他支付了4000元的撫養費,而王女士本身也有車,也有房,稅後的收入頗豐富的有15000元,月消費在一萬元左右,最近前夫將歸還母親手中借走的,100萬元,王女士父母打算將這筆錢交給女兒打理財,目前王女士存款30萬,,其中20萬在銀行理財,十萬元投資於股市,王女士目前再沒有結婚的計劃,他用這筆錢保障自己和女兒未來的生活,並提高生活素質,我給他以下規劃
⑼ 我們應該怎麼看銀行理財的風險與效益呢
買理財產品,是信任售賣機構,還是要獨立分析?就如同哈姆雷特的生還是死的問題一樣,讓我們煩擾不休。那我們看看最讓人信任的銀行理財產品吧。
印度名言「無知和瞎子一樣」。說的殘酷發人深省。
現在時常出現有銀行客戶去銀行進行維權,說存款變沒了,存款變保險理財產品了,存款變成理財產品了,為什麼會差異這么大?
理財產品怎麼會虧沒有了?這可是銀行賣出來的,不是應該保本保收益的嗎?
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風險而不是僅僅看收益
因為銀行是強信用的金融機構,所以給予了投資者充分的信心,一般銀行售賣的非標理財產品,投資者認購積極且踴躍,但是從上述案例分析,我要提醒投資者,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否則可能也會虧的很慘。在確認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建議到辨險識財去查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可以讓你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
現在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投向非標資產越來越多,非標資產一般是指給企業借款、政府債,票據融資等等,現在的非標資產主要掛鉤的信託公司的信託計劃,券商發行的資管計劃(背後通常是企業的信用債),這些產品因為信託和券商本省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所以安全性確實較高,歷史上基本以剛性兌付為主。如果你購買的銀行理財掛鉤的這些資產,基本可以放心。
你也可以選擇直接購買信託或資管計劃,投資起點為100萬,目前市場平均年化收益約為8-9%,這也是為什麼近10年來信託與資管計劃成為高凈值客戶的投資盛宴。如果你的投資資金低於100萬,你可以通過銀行理財來購買這些產品,只是原本可能為年化9%的產品通過銀行的總行,分行,支行的層層通道費後,客戶到手的收益通常為4%左右,但對於資金量較小的客戶,銀行理財的低門檻(通常5萬起)也能分享到一些羹。
而對於一些凈值類產品,通常掛鉤的是股票型基金或一些貴金屬衍生品,有可能收益率高,但同樣風險大,這跟我們一直說的高風險高溢價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不論是買銀行理財,還是信託等類固定收益產品,也需要我們像買股票一樣去分析資產,可別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