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市公司共賣理財產品需要公告嗎
准備買賣理財產品前,該公司會公告使用多少資金買賣什麼理財產品,並且通過董事會表決,資金巨大到一定程度需要股東大會表決
如果上述通過了,在具體某天某價格買賣理財產品就不需要公告了,因為之前已經批准了不需要再公告
『貳』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少股民,往往認為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其實,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這類操作,屬於一種相對中性的行為。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都能及時收回理財產品的本金、獲得相應的利息。這類利息收入,最終會被納入上市公司的利潤累積當中。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相應理財行為,對股民是件好事。
不過,上市公司的理財操作不應當過於頻繁。如果一家公司頻繁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就說明該公司的生產效率不高,資金大量閑置,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個長期的利好。
『叄』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公告嗎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要求,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公告。
『肆』 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必須披露嗎
需要,具體的在上交所或者深交所的募集資金管理辦法均有規定。
第十四條 使用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產品的,應當經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獨立董事、監事會、保薦機構發表明確同意意見。上市公司應當在董事會會議後2個交易日內公告下列內容:
(一)本次募集資金的基本情況,包括募集時間、募集資金金額、募集資金凈額及投資計劃等;
(二)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三)閑置募集資金投資產品的額度及期限,是否存在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行為和保證不影響募集資金項目正常進行的措施;
(四)投資產品的收益分配方式、投資范圍及安全性;
(五)獨立董事、監事會、保薦機構出具的意見。
『伍』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一般由什麼部門負責對接
1、購買理財產品前的審議程序
上市公司《公司章程》或內部相關投資理財制度中,都規定了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審議標准。
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的標準是:委託理財金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在投資之前要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並公告;如果佔比達到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0萬元的,或者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應當提交股東大會的,在投資之前還應當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2、購買理財產品
上市公司進行委託理財,出於資金安全性的考慮,都是選擇資信狀況良好、無不良誠信記錄及盈利能力強的合格專業理財機構或銀行作為受託方,明確委託理財的金額、期限、投資品種、雙方的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等。
選擇什麼品種,購買後上市公司都是需要及時發布公告的。
3、內部監管
一般是由上市公司財務部門,直接對接銀行,辦理購買理財產品事宜,並定期評估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與收益性,並定期向董事會或經營管理層匯報;由內部審計部門進行每月或每季度的審計監察,防範可能的風險;由董事會辦公室負責每次購買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兌付的公告事宜。
『陸』 上市公司買理財需要公告嗎
說是公司買的菜需要廣告嗎?這個不需要火鍋不需要。
『柒』 證券時報上市公司一定要登報公告嗎要怎麼公告登報
是的,可以通過打電話進行預約,然後帶著公司的營業執照,法人身份,公司公章然後進行登報即可。
證券時報是由人民日報主辦的全國性財經證券類日報,是受到中國證監會監管的。
不僅僅可以通過網站和影視來了解當下經濟的具體情況,還可以通過訂購專門的刊物來進行了解,因為不同年齡段的人,習慣有所不同,年紀大一點的人,更加喜歡看書或者看報紙來了解資訊,所以證券時報還是比較為大眾考慮的。
『捌』 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簽訂投資意向書有何程序,金額超過多少就要進入公告之類的程序
一般董事會決議通過即可,披露的要求這個得看公司是在哪個板上市。
如果是主板、中小板的話: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1000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10%以上,就要公告披露了。如果是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0萬元,除披露外,還要股東大會審議。
如果是創業板的話就,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10%以上,就要公告披露了。如果是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3000萬元,除披露外,還要股東大會審議。
這是一般規定,程序方面,具體是董事會還是股東大會批准,還要看公司章程,此外公司法還規定,對外投資超過總資產30%的,要股東大會批。
『玖』 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否必須公告
都需要進行公告.
『拾』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版節攀升,不但吸權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