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貳』 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國內現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的很快
樓主是想從事這行嗎
『叄』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分析
2018年資管新規頒布開始,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就是盈虧自負,不再剛性兌付本金及收益,鼓勵銀行理財投資資本市場,也就是投資股票債券等,近期各大銀行也是發售了多款新的符合國家標準的理財,但是很明顯,風險都提高了,產品的投資模式和基金基本很像了,這以後是常態,市場化,風險化,這也是我國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肆』 理財業務的現狀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總體發展特點
據統計,2005年我國人民幣產品才121隻,外幣產品566隻;2006年理財產品實現了幾 345隻,外幣產品744隻;2007年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各大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劇增,可以說見證了我國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的全面繁榮,充分體現了我國居民經濟活動的活躍。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呈現了三個方面的整體特點:第一,人民幣產品的投資價值顯著高於外幣產品;第二,股票、混合類產品的投資價值高於其他類別產品;第三,中資銀行的人民幣股票、混合類產品全面超過了外資銀行,但是中資銀行以數量取勝,外資銀行更注重產品設計和適銷對路,中資銀行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指標明顯落後於外資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不足之處
據近期數據顯示,受次貸危機影響,國內理財市場面臨的難題日益顯現:理財產品出現了大面積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現象,不僅中資銀行暴露出產品設計方面的缺陷,外資銀行的產品也表現出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產品的投資價值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具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以下問題:
1.銀行理財產品多為較為初級的重復性產品,設計缺乏差異化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同質性很強,且真正適合理財服務的品種不多。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把握市場脈搏能力相對較弱,尚未成立一支專業化的團隊系統深入地研究整個資本市場、理財市場和客戶的產品需求,因此缺乏設計差異化並富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在許多理財產品開發中,銀行只是運用網路優勢、營銷優勢和政策優勢,與合作方進行對接,是理財產品業務鏈中下游的關系,只是一個管道和平台,產品附加值極低,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方,而銀行只從中獲得極低的代理費。
2.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由於國內銀行市場化運作的時間較短,加之市場上金融工具相對缺乏,使得現階段商業銀行對復雜金融產品的對沖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銀行在發售自己的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將產品結構拆開,自己到金融市場中獨立操作,獲取更大的利潤,而是連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結構產品打包一起與外資交易對手平盤。結果,不論我國商業銀行推出何種理財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只相當於外資銀行的零售終端而已。由於我們商業銀行未能直接參與市場,組合衍生產品的能力與外資銀行相比較弱,因此只能被動的接受外資行的報價。
3.理財產品的信息不對稱,對產品風險的提示不夠
雖然產品說明書中均對可能面臨的風險作了比較詳細的揭示,然而銀行許多營業網點沒有在明顯的位置張貼風險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營銷人員只強調收益不強調風險的行為更會導致客戶的不滿,引發許多糾紛,對銀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依舊不到位,產品售後服務跟不上,無法定期給客戶發送理財產品對賬單和公布理財產品凈值,缺乏相應專業人士對產品進行分析,因此,當理財產品收益低於儲蓄存款稅後收益時,投資者存在普遍的不滿情緒,投訴等情況經常出現。所以在鼓勵銀行產品創新的同時,也要做好投資者風險教育,投資者應當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理性選擇相應產品。
『伍』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陸』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
第一,個人理財所募集的資金不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受存貸比限制,投資監管較少。第二,個人理財可以增加客戶對銀行的粘性,符合未來資產管理的發展趨勢。第三,理財資金成本和銀行的投資項目的報價存在一定價差,是銀行增加中間業務的重要手段
『柒』 商業銀行金融理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平安銀行為例的選題背景及要求
『捌』 我國投資理財市場發展現狀
1.4.1投資理財市場的現狀
從2006年開始,中國投資理財市場的發展已邁入黃金10年,投資理財業務將是國內金融業最具成長性的業務。投資理財熱潮越來越高,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1.由於投資理財市場需求而產生的動力
我國持續增長的個人金融資產,為發展投資理財業務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內在動力。由於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2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國民財富也持續增長,積累已經相當可觀,造就了一個「有財可理」的階層。我國居民財富發展至今呈現出鮮明的「高增長、高積累、高分化」的特徵。同時,普通百姓面對眾多的投資理財果道,面對當今各種風險,尤其金融風險的增加和專業性極強的金融產品,由於缺乏足夠的時間和專業知識,無論中高收入還是低收入階層,渴望理財保值、增值的願望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構成了潛在的、持久而旺盛的投資理財需求。我國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體制改革,更加激發了居民的理財需求,人們開始著眼於長遠的規劃,大眾投資理財意識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
2.投資理財市場供給方的推動力
投資理財業務已成為金融業拓寬業務的戰略重點和創造新利潤的重要來源。目前,我國投資理財業務已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和信託等領域
在西方發達國家,投資理財業務收入已佔到銀行總收入的30%以上,而我國銀行現在的主要業務是存貸款業務,該項業務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0%以上,利息收入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業已進行的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已威脅到存貸款利差這一穩固的利潤源。在銀行傳統的利差不斷縮小、利潤空間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勢必通過理財等其他中間業務追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證券公司憑借強大的研究實力和豐富的投行經驗,以及其他資源優勢,也成為理財市場的新生投資理財服務機構,主要提供證券買賣服務,部分提供委託理財服務。證券業的受託理財業務有了迅速的發展,相繼推出了集合理財產品和投資組合指導等。
基金公司專業理財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基金在理財業務上起步較早,發展迅速,初具規模,一批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也已開始運行。基金業已形成了較為完整和成熟的產品群,能更廣泛地滿足客戶理財需求。
保險公司也在爭搶理財市場,隨著競爭加劇,承保業務利潤不斷下降,資產管理成為現代保險亞的重要利潤來源。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向綜合理財平台過渡,具有保險特徵的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
信託業抓住了投資理財這一巨大市場啟動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正在向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專業理財金融機構轉型。信託公司開發的信託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成為投資理財市場上的一個亮點。
總之,目前發展投資理財業務已成為金融機構擴大業務經營范圍,增加利潤來源,改善資產、客戶和收益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完善服務功能的戰略重點。
3.投資理財業務成為中外金融機構爭奪市場的焦點
國內許多金融機構紛紛制定投資理財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推出各自的理財產品和理財套餐。各家銀行都試圖以自己的優勢和經營特色,在市場中塑造自己的服務品牌形象。數家國際大銀行的市場戰略,也將未來市場拓展重點定位於投資理財服務,並制定了相關策略,推出各種理財服務。隨著投資理財市場的日漸成熟,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最終必然會呈現優勝劣汰的局面
4.外部環境產生的持續拉力
當前,我國政治、經濟、法律、金融、對外經濟和社會文化為投資理財市場的發展,提供和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注入了新的動力。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理財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理財的信息化進程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互聯網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機制等金融領域改革的深化,為投資理財提供了寬松的政策。與此同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等更加突出。這些都增強了理財主體與客體規避風險的動力和需求,拓展了各種理財工具和產品創新與發展的空間。
總之,我國投資理財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10年我國投資理財市場將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中國的投資理財市場將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後極具潛力的國家。投資理財業務是一項朝陽業務,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和創造利潤的空間。
1.4.2投資理財市場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投資理財市場發展迅猛,但從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投資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制約著這一市場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投資理財服務實質性內容少。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投資理財業務基本上還停留在品種介紹、咨詢建議和辦理簡單的中間業務等方面。業務范圍更多的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一個重新整合,而沒有針對人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和理財服務,尚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投資理財。一些金融機構缺乏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的需求,採取差異化的投資理財模式的意識
2.我國銀行投資理財產品附加值低,產品有同質化趨向
金融機構過於注重產品的營銷,忽視了對業務本身的多樣化、專業化追求,以及產品本身的創新。分業管理體制限制了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和財富管理業務上的跨度。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造成了目前金融產品的單一
3.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我國投資理財發展的最大瓶頸
投資理財業務是一項專業性、操作性和技術性很強的高智力的服務業務,大眾呼喚專業的投資理財服務,金融機構需要拓寬金融服務的空間。然而,目前國內由於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限制,理財從業人員缺乏理財專業技能和全面系統的金融與投資知識,復合型的理財人員十分短缺,理財專業教育和培訓滯後。同時,還未形成一支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投資理財隊伍,特別是具備綜合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具備理財各領域知識與技能的全能型的理財規劃師嚴重不足,存在很大的供需缺口。
1.4.3投資理財市場發展的趨勢
我國投資理財市場出現了以下發展趨勢。
1.客戶的金融需求呈多樣化、個性化和層次性趨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客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不再僅僅停留在傳統
的資金融通層次上,而是同時注重價值組合、風險控制、信息咨詢等更高層次的金融需求。例如,客戶要求理財機構在資產和負債之間尋找平衡點,兼顧風險和收益。理財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隨著社會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由大批量、統一生產,以及服務標准、產品和結構雷同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逐步向崇尚個性化消費的生產和服務個性化、差別化的模式進行著根本性轉變,理財需求呈現出個性化趨勢。
隨著大眾理財觀念的深入,人們逐漸將理財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由於背景、收入、學歷、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差異,不同消費者的理財需求也會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年齡階段中,會提出不同的理財要求,理財需求呈現出層次性趨勢
2.細分市場,實行人性化、個性化、差別化、分層次的理財服務
提升服務理念,確立人性化理財服務的理念。投資理財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消費生活方式,如今已被更多地賦予了便捷、舒適、品位等人性化的內容,在滿足金融消費者現實理財需求的同時,要盡力關照他們精神領域的內在需求。在此基礎上,建立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相互信賴關系,將投資理財業務由以往隨意性的服務便利,轉向有目的、專業化、長期性的理財規劃;提升經營理念,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現代經營理念理財服務趨向於個性化、差別化和分層次的態勢,這也是投資理財的精髓和主要方向。
3.加強金融帆構之間跨行業的合作,豐富理財業務內涵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加速,混業經營將是必然趨勢。在我國金融分業監管的環境下,也出現了混業經營的態勢。混業經營體制漸行漸近,商業銀行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了跨行業的合作,從互相業務代理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接觸。我國銀保合作、銀證合作都有很大發展。金融領域出現了證券公司、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信託公司參股設立證券公司,並出現了大量的跨行業投資的企業集團等。目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混合產品,如投資連結保險產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業務等。
投資理財產品歸類整合,目前推出的新產品幾乎都選擇了產品整合的方式,以各種套餐的名義將不同的金融產品打包呈現給客戶。
中外資金融機構合作也在發展,如中外合資基金的入市、財險公司參股設立合資壽險公司等。同時,商業銀行與一些社會中介機構開展合作,通過合作整合現有產品,提升服務層次,為客戶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達到綜合的效益。
『玖』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