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白求問,銀行理財產品現在持續走高的背景原因是什麼,還有什麼是所謂的「去杠桿」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B. 現在有好多理財產品,為啥還有很多人存定期
近期銀行理財市場平均收益率僅在4.2%左右,而相比較銀行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上浮後的最高年化利率也可以達到4.2%以上,最主要的是本金安全,保證利息收入。因此銀行定期儲蓄存款仍然是「香餑餑」。
3、理財產品門檻依然較高。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申購起點須達到5萬元以上,雖然去年以來,部分銀行推出了部分低起點的理財產品,但是大部分仍需要萬元以上起購。
而銀行定期存款50元即可起存,對於當今大部分群體而言,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可能還背負著父母養老和孩子教育問題,沒有多少人能輕易拿出1萬元甚至5萬元的閑置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4、很多人在銀行存款,看中的並不一定是利息收入。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雖然快捷支付已成為日常最便捷的支付手段,但是我們所使用的資金並不是憑空而來。都是需要以銀行作為依託,最根本的儲蓄還是存在銀行賬戶里的。並且很多人將錢存在銀行,更多的是為了心裡踏實,戶上有錢,心裡有底。想花就花,想存就存,非常便捷。
5、流動性考慮。對於理財產品而言,一旦買入,就會進入到一定期限的封閉期,到期之前很難提前支取。即使提前支取,又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費用,給本金造成損失。定期存款存取自願,提前支取頂多損失點利息,本金絕對安全。
綜上所述,市場上理財產品雖多,但不一定滿足大眾的訴求。大部分人買的是省心、放心,最好放那不要考慮會不會虧損,收益率高雖好,一旦發生風險也是得不償失。理財收益高,不如存款安心。
C. 保險理財產品市場現狀
2008年以來,我國盡管面臨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境內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不安的局面,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樣式種類、發行款數與資金規模都在急劇膨脹。2008年各主要商業銀行累計發售7799期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約合人民幣為23055億元。同期保險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新募集資金分別約為6243億元、5637億元、1827億元和226億元。無疑,銀行理財產品已穩居理財市場的第一位,規模超過其他類別理財產品的總和,成為推動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數量累計為7850款。進入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快速增長的步伐未有減慢跡象,截至9月29日,共有102家商業銀行發行了8051款銀行理財產品,超越2009年的全年發行數量。中國理財市場目前還是個新興市場,以前都是照搬別人的模式,國內銀行只獲取微薄的代銷費用,真正管理產品的是研發該產品的國外銀行,巨額利潤也被他們獲取。然而,金融危機使國外銀行產品的設計和運作能力受到質疑。因此金融危機之後,國內銀行逐漸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對產品進行自主研發、自主投資和自主管理,自主研發產品將成為今後理財市場的主流。面對來自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銀行在理財產品業務創新方面將不得不越來越謹慎。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財的需求已經被釋放出來。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未來十年間,將會以超過中國GDP的增長速度而高速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金融領域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理財機構類型多樣,產品種類繁多,投資渠道逐步擴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機構合作日趨緊密。綜合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如下特點:
1.理財機構類型多樣。我國開展理財業務的既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有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具體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此外,還有部分帶有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財務管理性質的企業、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和個人也涉足理財業務,我國理財機構類型多種多樣。
2.理財產品種類繁多。2004年開始,我國各家金融機構陸續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信託公司作為專業化的信託業務經營機構,開展面向特定客戶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和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從1995年開始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面向特定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產管理和針對特定資產的專項資產管理三類。2005年年初我國出現了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2005年年底,銀監會允許獲得衍生品業務許可證的銀行發行股票類掛鉤產品和商品掛鉤產品,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銀行理財產品從此得到較快發展,權益掛鉤、項目融資、新股申購、QDII等類別的新產品不斷涌現,我國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3.監管制度,內控制度不完善。我國現在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也已形成了票據、債券、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同時還出現了債券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交易、權證等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風險程度上升。理財產品售後糾紛一再發生。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和內控制度還有待完善。
4.缺乏高素質理財業務人員。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股票、基金、保險、國債、信託、外匯等多個領域,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資格一般都有具體要求,已明確從業人員的資質條件、職業操守、相關限制及違法責任。保證相關理財人員具備必要的知識、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從事業務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理解所推介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遵守職業道德。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還缺少這樣的理財業務人才。
5.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低。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在投資過程中,如果願意承受的風險越大,那麼投資的潛在收益率也就高。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是成正比例的。而很多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風險的,或者認為風險是很低的,只看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往往忽視風險的存在,風險意識較低。由於每一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銀行理財從業人員一般都要通過風險測試以及根據客戶的年齡與資產狀況進行判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為何創2018年最低水平
目前網上的很多解釋都沒說明白,或者不願意說明白。一個拿得出手的解釋是國內貨幣政策轉向,資金充裕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額寶收益率可以發現是4月初開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桿是在7月23號實際上結束,顯然在時間上不能很好解釋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現象。
實際上,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資管新規(包括2016年底開始的去杠桿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桿政策,導致大規模的表外資產回表,確實化解了金融風險,規范了金融秩序,不過也導致非信貸領域的融資渠道和平台(即廣義的影子銀行)不能給無法獲得貸款的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而4月資管新規給了表外業務致命一擊,導致底層質量較差但收益率高的產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長10.1%,是2003年以來最低的,表明大量資金需求方已經得不到融資了。雖資管新規被暫停,給融資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業務已經被規范,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不再包含高收益產品。所以說,理財產品的底層產品結構變化決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實體經濟變差,質押不斷爆倉、P2P不斷跑路,整體上約束越來越多,激勵越來越少。理財產品收益率沒有上升的動力啊。
E. 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季度統計分析報告,至少應包括的內容有( )等。
A,B,C,D,E
答案解析:
[解析]
ABCDE都為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季度統計分析報告應當包含的內容。
F. 目前,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發展現狀,以及有什麼問題風險
資管新規實施滿月。在「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等要求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量、收益率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向凈值化轉型效果還未充分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凈值化轉型仍存在資產估值、投資者教育等諸多障礙待突破。當前,一些銀行已開始在產品方面作出嘗試性准備,但市場仍在等待理財產品監管細則落地,作為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適時發布。
銀行理財市場的變與不變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上周(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周減少317款。
資管新規下保本理財將逐漸淡出市場,目前保本理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4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為33.15%,與之前相比差別不大,但5月以來保本理財發行量有所收縮,佔比持續下滑。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我們會向客戶強調整改期截至2020年底,在此期間保本理財仍會繼續發售,但在銷售過程中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約定收益給予客戶。但與去年相比,預期收益率下降得明顯,產品並不是特別好賣。
2017-2018年4月中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購買理財的渠道也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手機銀行和網銀正成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的主要渠道,佔比達到62.46%。在和銀行業內人士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加大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資源的投入。
G. 2016年各種理財產品優劣勢,你都懂了嗎
2016年各種理財產品優劣勢,你都懂了嗎?
幾年下來,百姓的理財意識已經生成,但如何理財又成了當下很艱難的問題。今年,理財市場似乎並不被業內人士看好。更有無界財富資深理財師坦言,保值才是今年理財的硬道理。近年來股市有點讓人看不懂,著實讓人著急,不知道還有什麼好的理財方式?
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是國內老百姓最熟悉的財富管理方式。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種被看作是風險極低的理財方式,在一輪輪降息、降准政策的刺激下,收益率也急劇下降。大部分的人認為,國內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今年難有起色。有數據顯示,上周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25%,較前一周下降0.08個百分點。分析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未來平均預期收益率可能再次破4入3。從2014年11月至今,央行6次下調存貸款利率。當前,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僅有1.5%。銀行存款,已經無法抵禦通脹。
展望2016年,不少機構給出的預判是仍有降息可能。瑞銀報告稱,預計2016~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為了防範金融風險,預計2016年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年初可能再次降息。另一種觀點認為,貨幣將繼續寬松,負利率時代來臨,預計2016年還有1次降息、5次降准。因此對投資者來說,當前的銀行理財策略應是宜長不宜短。如果投資者對於資金的靈活性需求一般,首選1年期產品為宜,這樣能夠省去一年中產品到期轉換的收益空白期,也防止年內繼續降息帶來的收益影響。
點評:期限宜長不宜短
P2P網貸理財:分散風險是關鍵
受金融環境的影響,P2P的高收益在2016年可能也無法延續,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目標最好降低至10%以內,對於那些繼續給出20%甚至更高收益率的平台,小心為上。
對投資者而言,選擇p2p投資理財平台,最關鍵的是選擇靠譜的平台。盡管大平台在收益率上可能低於小平台,但安全性較高。同時要做好資金的分散,而這部分資金的總量,應該只佔你金融資產的一小部分。
點評:P2P機構目前沒有被監管,也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完全靠P2P平台老闆們的道德約束保證業務的合規性,因此,道德風險是存在的。近年來,關閉或跑路的P2P平台不是惡意欺詐就是缺少基本的謹慎負責態度。特別是對於一些整體業務組合已經超越個人借貸范疇的P2P集團,單靠道德約束顯然是不夠的。交易風險主要是在支付結算環節存在的風險。
買QDII基金:
曾經在2008年將不少中國投資者坑得血本無歸的QDII,如今再度受到熱捧。QDII其實是在資本可兌換項目暫未完全開放的條件下設立的,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安排。目前,投資香港、美國股市的QDII基金居多,但隨著美國、香港成為全球熱門投資地後,QDII額度也變得十分緊俏。
點評:從可操作性上看,購買QDII基金與購買國內任何基金並無差異,極易操作。且通過專業機構代持與操作,投資QDII的風險相對直接投資美股較小。不過,由於QDII贖回時間較長、匯率變動不確定,投資者最終是否能夠得到收益也很難說。
換美元:
最近人民幣匯率出現巨幅波動,將手裡的人民幣換成美元也成了投資者用來保值資產的途徑之一。此前有分析稱,人民幣可能將貶值到7左右,也推動了人民幣換匯的熱潮。不過,人民幣匯率近日出現了雙邊波動趨勢,現在換匯還值不值呢?匯豐銀行某主管認為,如果沒有留學、旅遊、做生意等必須用到美元的地方,現在換匯大可不必。
點評: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其實是理財師們最不建議的方式。除了國家外匯局規定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的換匯限額外,將人民幣換成美元還不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回報。首先美元升值可能已經見頂,投資者要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其次,換成美元如果閑置,相當於並無投資,如果放入銀行,收益率也相對較低。
投資國內房產:
對於一線城市而言,國內房地產市場從去年開始出現了零星回暖。加上銀行貸款政策的放款,房地產市場又回歸了往日的熱鬧。但二三四線城市仍面臨去庫存的難題,出手還要謹慎。
點評:對於國內一線城市而言,投資房地產仍是限購,且價格不菲,但保值並不成問題
炒美股:
都說海外市場不錯,尤其是美國市場的興起,也讓不少國內投資者憑借著多年A股投資的經驗,躍躍欲試著想在美國股市大賺一筆。而近年來隨著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推進,以及互聯網的發展,炒美股已經不是不可實現的事情了。有不少外資行分析建議可以多配海外股票市場。
點評:「如果不是專業金融領域人員,個人投資者投資海外股市並不建議。」幾乎理財師的結論都是一致的。不僅因為時差導致操作性不高,也因為在海外市場散戶較少,專業機構代持較多,如果貿然進軍海外市場,風險性極高。
投資海外房地產:
投資海外房產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了,加拿大、美國、澳洲都遍布著中國投資者的足跡。而美國地產也被看做是仍在復甦的市場。某資深理財師建議,對於高凈值客戶的海外置業而言,可購買核心城市酒店公寓,或是養老公寓、學生公寓等,仍有升值空間。同時也可購買固定類收益的房地產產品,如房地產貸款基金等。
點評:個人投資海外資產並不適合所有普通百姓,需要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且最低也要符合私募的合格投資人資格: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近三年年個人收入不低於50萬元。同時還要尋找專業的機構幫助,以免因為法律、稅務等規定不同,投資失敗或虧損。
投資現貨交易的優勢:
1、機制進出自由。 一筆資金當天可以買賣N次。2、機動靈活,資金使用效率高,獲利機會多。不象股票 T+1 機制 , 第二天才能賣出,經常錯失獲利良機。3、雙向交易,即可做多也可做空 。 可以在價格低時買進, 等價格上漲後賣出; 也可以在價格高時先賣出, 價格下跌後再買進,雙向獲利。不象股票單邊交易,只能買漲,不能買跌。4、以小搏大, 4倍財富杠桿。5、實行 20% 保證金制度,即只 用 20 元就可以對 100元的商品進行買賣, 5倍資金杠桿效應, 賺取更多利潤。6、 資金安全,自由轉換 。 與股票、期貨一樣,交易資金進 出實行「銀商通」,交易商在自己的交易下單系統憑密碼隨時轉 進轉出,快捷方便,銀行第三方監管,資金安全透明。7、投資價值高,收益豐厚 。 價格變化活躍,每天通常有 10元左右的漲跌幅度,並且價格變化規律性強,行情容易把握, 具有普遍盈利效應,收益率高,正常情況下每月收益10%-30% 。
點評:現貨杠桿交易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型投資品種,不適合經濟不寬裕的保值投資者,想保值可買入實物。
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這種才能的,即始終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這樣的才能。他們尋找和精選世界上被錯誤定價的賭注。當世界提供這種機會時,聰明人會敏銳地看到這種賭注。當他們有機會時,他們就投下大賭注。其餘時間不下注。事情就這么簡單。
如需投資或以投資的朋友,想了更多理財知識和理財技巧可長期關注筆者。
H. 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嗎
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多位理財經理表示,與往年月末、季末、年中理財收益率顯著沖高的現象不同,受資管新規影響,當下銀行理財收益普降。此外,市場流動性較充足,也拉低了理財收益率。
近期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預計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變化主要取決於市場利率走勢,大概率穩中趨降。
發行理財產品是銀行拉存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往年,在月末、季末、年中等關鍵時點,銀行都傾向於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量等方式以應對貸存比等考核壓力,從而使得這些時點發行的理財產品利率較高。
「理財產品利率中樞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穩定供給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此外,嚴監管環境下,金融去杠桿繼續,銀行等金融機構杠桿降低後流動性壓力減小,也會對利率形成壓制。」西澤資本首席經濟學家趙建說。
強監管使得非標、通道類業務得到有效規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認為,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下,隨著強監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非標、通道類業務的有效規范和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現象。
強監管政策之一就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出台,其對理財產品收益率影響顯著。興業研究分析師孔祥表示,非標資產目前不能錯配,因此新理財產品不能配置傳統高收益資產,導致收益率下滑。
如果不發生極端事件,預計銀行理財整個利率中樞穩中下移,但空間不大。同時,要警惕由於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流動性環境再緊張。
I. 在投資銀行做數據分析需要什麼知識或是什麼專業
做數據分析,需要學習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
(1)數據管理。
a、數據獲取。
企業需求:資料庫訪問、外部數據文件讀入
案例分析:使用產品信息文件演示spss的數據讀入共能。
b、數據管理。
企業需求:對大型數據進行編碼、清理、轉換。
案例分析:使用銀行信用違約信息文件spss相應過程。
1)數據的選擇、合並與拆分、檢查異常值。
2)新變數生成,SPSS函數。
3)使用SPSS變換數據結構——轉置和重組。
4)常用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功能。頻率過程、描述過程、探索過程。
c、數據探索和報表呈現。
企業需求:對企業級數據進行探索,主要涉及圖形的使用。spss報表輸出。
案例分析:企業績效文件,如何生成美觀清晰的報告。
1)製作報表前對變數的檢查
2)製作報表的中對不同類型的數據處理
3) 報表生成功能與其他選項的區別
(2)數據處理
a、相關與差異分析。
案例分析:產品合格率的相關與差異分析。
b、線性預測。
企業需求: 探索影響企業效率的因素,並進一步預測企業效率。
案例分析: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因素及其預測分析。
c、因子分析。
企業需求: 需要抽取影響企業效率的主要因素,進行重點投資
案例分析:客戶購買力信息研究。
d、聚類分析。
企業需求: 需要了解購買產品的客戶信息
案例分析:客戶購買力信息研究
e、bootstrap。
案例分析: bootstrap抽樣。
(3)SPSS代碼
SPSS代碼應用
J. 對金融理財發展趨勢的幾點探討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