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迫切性

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迫切性

發布時間:2022-04-30 16:55:22

❶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如何發展轉型

長期以來,銀行面向廣大中小客戶銷售的理財產品,以預期收益率型產品為主,涉嫌剛性兌付,成為此次監管整治的重點。而投資者也已經適應了這種預期收益率型產品,已形成較為牢固的投資習慣。扭轉客戶習慣,讓客戶群體慢慢接受凈值型產品,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宣傳了很久的打破剛兌,很難以違約的形式來實現投資者教育,主要是顧忌於社會影響。可能的路徑,或將是慢慢增加凈值型產品面市,同時逐步收縮預期收益率型產品發行,到期不再續做。同時,凈值型產品的推出,也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起先以低風險品種為主,減少凈值波動,讓傳統理財客戶容易適應。在新規的過渡期內,《意見》允許發行老產品接續資產,則可以讓老產品慢慢變成「過渡型產品」,即雖不完全符合《意見》要求,仍然持有部分非標債權,且期限錯配,但在持倉中漸漸增加標准化證券的比例,逐步達到新規要求。
通過這種方法,剛兌的預期收益率型產品逐步退出市場,以此來實現打破剛兌。同時,讓客戶逐步接受凈值型產品,最終逐步實現新老產品平穩過渡。

❷ 中小銀行理財 「路」在何方

現狀:機遇與挑戰並存

1.機遇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有限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理財資金賬面余額已到達26.28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規模217萬億的12%,是金融體系中重要的資金來源,預計2016年理財余額同比增速20%左右。

國有股份銀行上半年理財余額合計20.80萬億,約占總余額的79.15%,但是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等中小銀行的理財余額亦不可忽視,余額也達到5.18萬億(19.71%),大有空間可為。

2.挑戰

(1)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理財資金規模加速增長,自1月份的4.20萬億元增加到上半年的5.18萬億元,增幅近23.34%,資金余額增量占總余額增量的36.85%,但自身投資團隊建設和成長無法與之快速匹配;

(2)受制於當地銀監系統的保守監管,理財資金多以債券持有到期為主。此外7月份發布的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也表明,監管部門可能對理財業務實施分級管理;受資本凈額限制,大多數農商行和部分城商行很可能只能從事基礎類理財,不能開展綜合類理財業務,無法進行非標投資;

(3)此外,中小銀行業務主要依賴於已有的地域性業務資源,缺乏跨區域,跨市場的展業能力和意識,投資收益也面臨較大的地域性或單一市場風險、較難通過跨區域、跨市場分散投資的方式來維持收益穩定。

發展方向:低風險、低增長、規范化

1.重回低風險,低增長道路

2012年以來,理財成為銀行主動擴張負債和表外風險資產的重要工具,尤其對於中小銀行,更是依靠理財的迅猛擴張來競爭存款,搶佔地盤,並對銀行的資產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理財產品基本上都託管在本行,成為銀行進行信貸出表、不良出表、監管套利、變相投資資本市場甚至表外加杠桿的重要工具。隨著監管政策趨於嚴格和理財業務的轉型要求,銀行很難再通過上述運作方式擴張資產負債表,相應的投資標的也將回歸到債券為主,重回低風險,低增長將會是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大趨勢。

2.理財業務規范化

從中小銀行理財投資的標的來看,多數機構處於起步階段,基本採取最基本的「一期理財產品明確對應某一個或某幾個資產標的」的方式;然而對於建制齊全、業務成熟的大中型銀行而言,理財業務更多採取產品滾動發行、資產集中交易、產品單獨記賬的系統化運作模式,這與傳統資金池模式的重要差異,就是通過系統內部記賬的方式,建立了單一產品資產負債表。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快速擴張的階段中,由於業務成熟度和系統建設完備程度的不足,業務部門出於貪多求快的業績沖動,非常容易採取不被監管部門認可的資金池模式,這實際上是銀行承擔了期限錯配、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等風險,同時在目前理財客戶「理財剛兌」的預期下,還要承擔新老產品接續期間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理財業務規范化是未來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重中之重。

轉型道路:多方合作,積極尋求新業務模式

1.內部培養與委外相結合

在市場環境以及監管環境都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自身資產管理能力較為薄弱的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委外來幫助實現收益;而大部分銀行亟需培養自主的投資決策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業績評估能力,將自營與委外相結合,對比分析。

2.加入資管平台,積極尋求新業務模式

委外業務通常採取了一對一的簽訂機構協議的方式確立委託投資關系,委託方受制於市場熟悉度、業務理解程度以及信息獲取的匱乏,較難客觀評估受託方的投資能力和歷史業績情況。由於中小銀行普遍理財規模較小,合作的受託機構數也較少,機構風險集中度較高。若發生一筆委外業務發生較大損失,將會影響理財業務的整體盈利,嚴重的還會影響全行業績。因此,中小銀行可藉助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資產管理功能,嘗試採取基金中的基金模式(或者投資人中的投資模式),讓資金快速配置到各個市場上的最有投資能力的機構/產品上。

❸ 如何看待銀行理財業務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迅速成為國內財富管理業務中的中流砥柱,也充當著商業銀行轉型的急先鋒。但是,隨著社會融資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業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激發銀行理財的活力,未來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承擔穩定存款、騰挪信貸額度的角色,再加上分業經營格局和剛性兌付的約束,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難有差異化的動力,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從產品類型看,銀行理財主流模式還主要是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期限、風險特徵描述都高度相同;在類基金產品和結構化產品方面,國內各家銀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從資產配置看,投資品種主要集中在債券、信貸資產等,甚至連規避監管的路徑也都高度一致。

理財業務高度同質化,必然引發激烈的價格戰,目前國內銀行理財市場上的硝煙四起便是明證。造成理財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質原因是,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技術含量不高,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運作模式容易復制。

從2012年央行非對稱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態來看,利率市場化已是離弦之箭,存貸款利率的完全放開已漸行漸近。一旦存貸利率徹底市場化,銀行理財業務反過來就面臨存貸款的更直接沖擊,不得不改弦易轍,向結構化、基金會和證券化方向轉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來,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一輪監管放鬆、業務創新的浪潮。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權益類和另類投資領域處於優勢地位,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成熟和依託其上的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在收益方面較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力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形成巨大沖擊。

所謂「核心」,就是指銀行要緊緊圍繞「固定收益」核心業務領域,開展理財業務。在固定收益領域,國內市場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一是債券市場擴容,二是資產證券化。在債券市場,銀行具有傳統優勢,無論是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債券,還是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債券,銀行都是最具市場影響力的參與主體。對於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在貸款提供、資產支持債券發行、會計清算、資產支持債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廣泛的參與主體,同時,銀行還具有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這一切均為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復雜、涉及面廣、風險點多等特點,易於監管、可緊可松、具有「試驗田」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載體。目前商業銀行推出了一些「類證券化」的理財產品,其主要體現為銀信、銀證等通道類業務,未來將逐步向真正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轉變,體現為風險的結構分層、現金流的結構重組等多種形式。

❹ 銀行理財如何走好轉型之路

未來銀行理財主要應從四個方面轉型,:
一是投研轉型。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對宏觀經濟、各類政策的研究優勢,提升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核心的投研能力,構建以研究為基礎、多個專業投資團隊並行的「宏觀+中觀+微觀」全方位投研聯動體系,加強對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
二是風控轉型。堅持前中後台分離,優化調整部門的組織架構,重塑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獨立的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中台,強化獨立風控中台的機製作用,築牢理財投資業務風險管理的投資事前、事中和事後三道防線。
三是產品轉型。要打造凈值型產品體系,使之順應監管、業內領先、客戶滿意、收益穩定、具備工行特色。要把「類基金」產品作為長期轉型目標,部署固收類、混合類和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四大產品線,樹立行業轉型標桿。
四是銷售轉型。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為導向,重塑理財產品銷售體系以適應凈值化轉型要求。同時加快合格投資者培育,夯實客戶基礎,堅持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投資者,多層次做好市場與投資者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❺ 銀行理財監管細則落地轉型迎來陣痛嗎

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但對投資者來說,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可能會不得不承擔投資產品表現不佳導致的虧損,需要盡快適應理財市場新的變化。

中國工商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高翀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新規和資管新規細則「出爐」,明確了相關監管要求,尤其是細化了過渡期的安排,消除了市場不確定性,也為業務轉型指明了方向。在他看來,銀行業要在保持相關業務規模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相關業務和產品的成功轉型。

顯然這並不容易。北京高華證券公司近日發布的一份研報指出,在過去兩個月里,由於監管新規細則不明,一些銀行在發行合規的新理財產品或清理現有理財產品時遇到了困難。因而,債市和股市都在短期內經歷了擠出壓力。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驍認為,嚴監管切中了銀行理財業務整改的3大焦點——資金池、非標和凈值化管理,在相關業務調整真正取得成效前,表外業務收縮的陣痛期仍將延續。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趨勢看,非標產品規模下降趨勢不可逆轉。不過由於開放了公募理財產品渠道,使得非標調整的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對銀行理財業務轉型起到正面作用。此外,理財產品的分級問題得到進一步確定,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產品,相關業務會進一步規范。

❻ 我國商業銀行為什麼要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第一,個人理財所募集的資金不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不受存貸比限制,投資監管較少。
第二,個人理財可以增加客戶對銀行的粘性,符合未來資產管理的發展趨勢。
第三,理財資金成本和銀行的投資項目的報價存在一定價差,是銀行增加中間業務的重要手段

❼ 銀行理財業務將迎來哪些變化

投資門檻降至1萬元

作為一項重要調整,辦法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專家表示,投資者門檻降低,意味著銀行理財的客戶范圍擴大,有利於增強資金募集能力,做大行業規模。為加強投資者保護,辦法規定,理財產品銷售前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切實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面簽。

打破剛兌 產品凈值化管理

與資管新規的要求保持一致,辦法要求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得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意味著打破剛兌在銀行理財領域將成為現實。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現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通過凈值波動及時反映產品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在清楚知曉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的原則在資管新規中已經明確,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對產品進行調整,投資者對此也要有心理准備,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規范管理現有保本理財產品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在打破剛兌的要求下,現有保本型理財產品該如何管理?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本型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鉤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分別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管理。該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法律關系、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差異,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過渡期自主制定整改計劃

辦法的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到2020年12月31日。辦法規定,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來源:
新華網

❽ 如何推進全面轉型促進銀行全面發展

幾個轉型方向
面對傳統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受到的種種挑戰,我認為,積極推動銀行業的綜合化經營,將成為我國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其中,發展各類資產管理業務是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是進一步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工銀瑞信是首批試點的三家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基金管理規模已達到五百多億,躋身中國十大基金公司行列,成為資本市場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次是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和企業理財等投資銀行業務,推動相應的衍生產品創新。目前全球私募基金規模已非常巨大,幾乎所有的國際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私募基金。2006年,全球並購交易的總值在3.79萬億美元,其中通過私募基金方式主導的交易占並購交易總量20%,美國2006年十大並購案中有五宗由私募基金經手。中國有很多並購通過直接投資的辦法來完成,將來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也可進行國際投資。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私募基金還沒有非常好的法規,包括銀行業如何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還不夠明晰;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流動性相對過剩,但同時企業資本金嚴重短缺,不僅使得銀行的一些貸款資本化,而且造成國內一些優質的項目大量引進國際私募基金。這就導致了兩方面後果:一是國內金融機構難以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超額利潤,二是進一步加劇中國流動性過剩。所以我們建議,應逐步擴大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穩妥推進中國金融機構的私募基金業務,有效緩解上述矛盾。
企業理財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部分,也是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實際上是有很多產品可以做成理財產品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我看將來會有一個幾千億、幾萬億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銀行大量的信貸資產完全可以通過證券化賣掉,銷售給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並獲取較高收益的投資者。此外還有「信託加理財」產品,銀行設立專項的資產管理計劃,資金富裕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信託平台直接將資金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當然,這樣一些產品都需要做產品風險的隔離和信用增級,需要信託公司承接和管理更多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管理計劃。
近年來我們自主開發的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除各類固定收益產品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外,將來還會包括各類衍生產品,如基於信貸類固定收益產品的一些衍生產品、組合產品以及更有前途的一些利率、匯率的衍生產品等。
第三是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推動個人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富裕個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根據美林對中國私人財富的調查,資產凈值100萬美金以上的個人有25萬到50萬。中國商業銀行中100萬美元凈值的客戶數量不多。原因是發展私人銀行對服務、渠道和產品要求很高。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私人銀行客戶要求的主要是跟資本市場掛鉤的產品。如果要拓展此項業務,可能需要能夠直接投資到中國的股市、香港的股市甚至全球的股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非常好的專業團隊,能提供投資建議,也需要我們有完善的產品線。目前,我們已計劃積極嘗試拓展私人銀行業務,推動高端個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
第四是繼續拓展完善資產託管服務。資產託管是資產管理業務必須的重要服務環節。隨著基金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各類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資產託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最大規模的資產託管銀行紐約銀行在同梅隆銀行合並之後,託管資產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資產託管成為其最核心的業務。隨著我國基金等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資產託管業務量也相應增加,但絕對規模同國外相比來說仍然較小。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資產1.24萬億,今年託管資產增加7767億,增長率達168%。希望隨著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工商銀行託管資產規模能迅速縮小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
總之,資產管理業務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在法律層面加大對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支持;二是希望將來銀行在證券、投資銀行、股權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等領域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空間能夠進一步拓展,通過加快資產管理發展來疏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增強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

❾ 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意義

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對全行業務經營發展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全新的綜合性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體現了客戶集個人負債業務、個人資產業務、個人中間業務等個人銀行業務和保險業務、證券業務、信託業務等個人金融業務於一體的全面的金融服務需求,要求商業銀行利用「自營和代理」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因此,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有效實現了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有機融合,極大地拓展了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有力地促進了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的轉變,有效地提升了商業銀行與客戶的合作價值,以穩固的關系營銷替代了臨時性的交易營銷,達到了降低商業銀行經營成本,提升客戶價值回報、實現了商業銀行企業價值與客戶的個人價值最大化。同時,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可以為商業銀行帶來投資管理、信託、咨詢、收購、產品與服務組合等多元化經營,實現了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由傳統的獲取單一存貸利差向服務功能多元化和收益多元的轉變,已成為現代國際知名商業銀行利潤率最高、成長最快、具最有前景的戰略核心業務。個人理財業務作為一種新興起的業務,雖然目前還未能給全行帶來豐厚的收益,但個人理財業務所具有的對多種業務的整合功能及高收益的特性決定了隨著此項業務規模發展,一定會給全行帶來豐厚的回報。
(二)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的朝陽業務。中國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鄉居民財富的增長,造就了一批富有家庭群體。據一家權威機構研究,目前,0.5%的富有家庭擁有著中國60%以上的個人財富,其中,大約70%的財富掌握在資產超過50萬美元的家庭手中,同時,預計中國富有人士資產在未來幾年內將以13%的的速度增長。為高等級優良客戶提供專業性服務,以實現他們財富的保值增值,是個人理財業務的一個顯著特色。這些財富群體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重要對象。也正是這樣,我國商業銀行在4、5年前一經推個人理財業務,就受到這些財富群體的青睞,又進一步刺激了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目前,不少商業銀行選派人員培訓,報考AFP國內理財師和CFP國際理財師,人員越來越多。到2008年,通過AFP考試的人員己達1萬餘人,並且還呈逐年增加之勢。可以預見,今後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個人理財業務也一定有著廣闊的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空間。
(三)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長期適應和滿足客戶金融需求的過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具有極強的拓展性和衍生性,有助於業務創新。個人理財業務的目標客戶定位明確,便於加強客戶關系管理與營銷,有助於提升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個人理財業務既強調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服務的團隊管理與營銷,又強調服務的個性化、差異化、專業性與綜合性,這無疑又有利於商業銀行全面提高個人金融服務的品質,強化內部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與服務品牌建設,從而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創新,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經營行為,實現個人理財業務規范有序可持續發展。
(四)個人理財業務是我行經營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受金融脫媒、存貸利差的壓縮和金融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監管力度加大的影響,原來那種簡單的依靠經營規模擴張單一的利差盈利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商業銀行被迫探索一種資本佔用少、經營風險低、經濟附加值高的經營新模式,加快了業務經營轉型的步伐。個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向高等級客戶提供理財咨詢、理財分析、理財規劃方案賺取收益的一種中間業務,它不佔用經濟資本,沒有經營風險,是商業銀行極具發展潛力的業務品種,他適應了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需要。目前,發達地區的國內大中城市的商業銀行通過為本行高等級優良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取得的收益越來越多,個人理財收入佔比越來越高,已初步找到了一種新的利潤增長點。其它商業銀行的成功實踐,個人理財業務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是我行業務轉型的必由之路。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迫切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保基金屬於金融機構嗎 瀏覽:649
前海理財公司 瀏覽:93
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服務 瀏覽:701
重慶證券營業部有哪些 瀏覽:696
愛立信內部金融服務 瀏覽:678
股票友聯 瀏覽:631
停牌質押融資 瀏覽:942
5分鍾動量交易法 瀏覽:297
下周開盤黃金開盤預測最新消息 瀏覽:378
2016石油價格 瀏覽:559
理財產品顯示已質押 瀏覽:472
火鍋類的股票 瀏覽:22
產業政策與公司融資 瀏覽:412
石家莊榮盛廣場附近金融公司 瀏覽:397
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客戶 瀏覽:600
小小金融公司主要 瀏覽:267
陰低的股票 瀏覽:530
政府怎麼打擊網上貸款 瀏覽:880
高佣聯盟邀請好有傭金嗎 瀏覽:829
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可作為融資融券標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