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資管新規」正式施行,那銀行的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執行了新規後理財產品可能還能買!只是,你需要更加理性,同時也需要你貯備更多的投資理財相關知識,避免盲目的投資,這對我們個人以及國家來說都算是一件好事。不過,最後,對於風險實在是敏感的人,個人建議還是直接搞儲蓄為好!
目前,整個市場上7成都是R2級風險用戶,R1大概佔比11%多點,兩者合計超過80%。不過,這兩年隨著新規的慢慢執行,R1級用戶在慢慢縮水,購買中高風險理財產品的用戶在逐步增加。這顯然和投資者不斷成熟,以及新規逐步的實施相關。
保本產品只有定期儲蓄:最後,如果你實在需要保本的產品,那就回歸到儲蓄吧!可以直接去銀行存定期,或者是購買儲蓄國債。
這兩個都能保證百分百的保本,不過存款現在存在50W這個限額,超過了這個數字按照相關條例一旦銀行破產有可能不予賠償。
儲蓄國債的話,我覺得還是可以的,收益高於儲蓄,當中也能拿出來(會給予一定的收益),只是每期都需要搶。
㈡ 銀行理財不保本新規哪年開始
銀行理財有保本的和不保本的。有規定期限的,有活期的。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一定要讀產品說明書,看好風險等級。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㈢ 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兩年之後銀行存款不一定保本,為什麼要這樣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風險,是因為風險已經被銀行承擔了,是銀行把理財的損失給我們剛性兌付了。長久以往,當銀行也兜不住這部分風險的時候,就會發生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到時我們的損失會更大。
所資管新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最終結果來看,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銀行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正確的決定,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的認識。
㈣ 銀行理財不保本,還有什麼辦法能保住我們的錢
㈤ 銀行理財新規1萬起什麼時候開始
7月20日,備受矚目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實施。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實施。從那個時候開始,資管業便「翹首期盼」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
中國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辦法》全文共85條細則,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范。《辦法》與「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十大要求。
一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二是規范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
㈥ 銀行理財現在不保本了嗎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例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
可以關注一下「銀行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當然「存款」並不是說直接就去銀行存活期、或定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發行的智能存款產品或者大額存單,收益率都能在4%-5%左右。
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例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㈦ 銀行理財不保本新規
簡單來說以後在銀行,再也不會聽到說某款產品是年收益5%的保本型這種話了,理財經理要明確地告訴我們購買的風險,以及確實會存在不保本的情況。
一、其實我們之前的投資本金,銀行都投到了貨幣基金、債券等低風險的產品上,所以本金損失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在以後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可以去購買股票型基金了,其實也就等同於把錢投到了股市裡面,這裡面的風險系數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其實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還是可以買到和以前差不多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比如說存款、債券、以及最近非常火爆的結構性存款,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可以保本的。但大家都知道,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風險低了,收益也不會太高。至於之前購買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還是會按照當時簽訂的合同執行,知道合同到期為止。
三、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從購買的理財產品的屬性來分析,風險性低、穩健型的產品,出現虧損的概率極低。比如我們熟知的余額寶這類活期理財貨幣基金產品,從未出現過虧本的情況。因此,雖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投資求穩的投資人仍舊是可以購買銀行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四、銀行理財分為5個風險等級,PR1級到PR5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風險等級的劃分,是由銀行理財的資金投向決定的。過去保本型理財都是PR1級,以後保本理財退出,PR1級將都是活期理財產品。活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一些安全性和流動性都比較高的產品,比如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這些資產非常安全,基本不存在虧損的可能,所以購買PR1級理財產品是非常安全的,跟貨幣基金差不多。PR2級理財產品的債券配置比例很高,超過50%,除了國債、政府債之外,還會配置一些企業債,風險會略高一些。如果踩雷,投資的債券違約了,就會造成一定損失。但是銀行的債券配置是很分散的,不會因某一個債券踩雷就會對產品造成很大影響。整體來看,PR2級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風險也很低。
㈧ 2022年1月銀行理財不保本
在大眾心裡,銀行賣的理財產品一定能夠保本,不會出問題。這話說得不嚴謹,銀行賣的產品很安全,但也有可能會出問題,而且下面幾個誤區可能很多朋友自己都沒有想過!
銀行自營產品也就是銀行自己發售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有銀行自身信用作保障,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銀行是很多資管產品的代銷渠道,保險、基金、信託,這些東西很多本身就是不保本的,到了兌付的時候,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到本金!
銀行理財產品按收益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你有沒有仔細看過自己買的到底是哪一種,如果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話,即使虧了,也只能自己承擔!
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下發並明確規定:所有資管產品需實行凈值化管理,金融機構不得再對投資者進行任何「保本保收益」的相關承諾,標志著銀行理財的保本時代正式落幕。而打破剛性兌付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可能意味著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挑選」理財產品了,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同公募基金一樣會存在著收益波動。
1. 銀行理財產品為何不能保本保息
資管產品的剛性兌付會產生很多問題,比如:投資者享受著更高收益的同時並沒有承擔與之相匹配的風險,從而吸引了大批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導致投資者過度追逐高收益,倒逼金融機構惡性競爭提高收益率,扭曲市場風險定價,增加了實體經濟獲取資金的成本;同時,剛性兌付的預期也提升了無風險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提升了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一旦發生違約,金融機構兜底,風險積聚在金融體系中,很容易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常年保持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一直阻礙著大資管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是影響著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之一。
2. 凈值化轉型或提高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此次一來,如果投資成功,投資者將會獲得所有收益,包括超過逾期收益之外的部分。與之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大部分要留存給銀行,只給投資者預期收益部分的做法相比,投資者的收益將可能大幅提高。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收益提高同時,銀行理財的投資風險也將隨之提高。凈值化轉型後,銀行理財可能將不再是穩賺不賠的安全產品,也可能不會再成為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首選。
㈨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的政策
銀行取消保本理財,意味著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已經不是絕對安全的了,需要投資人自己承擔一部分的風險。
【拓展資料】
一、理財概念:
理財是指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理財可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理財途徑有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保險理財、投資公司理財等,投資渠道有炒金、基金、股票等。
二、理財起源:
「理財」一詞,最早見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三、理財方法:
到銀行、證券公司理財需開立相應理財賬戶。一般而言,通過銀行開通的理財賬戶可以辦理儲蓄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類產品,大型銀行還可通過銀行系統購買。由於銀行網點分布較廣,通過銀行渠道開立的投資理財賬戶可到銀行櫃台辦理。
證券公司開立的理財賬戶可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商品期貨如黃金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投資理財工具的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投資公司的手續比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公司也會為客戶定製專屬理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