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咸豐壹百真嗎
不真,鐿造的,歷史上沒有這個版本,
㈡ 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是2004-05-11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咸豐縣高樂山鎮楚蜀大道。
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2826760674374H,企業法人翁小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電力、礦業、建築工程、環保、能源開發、農產品開發、旅遊開發項目的投資;農作物種植及銷售;水力發電。(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在湖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80508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43家。
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咸豐縣華鑫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是2017-04-1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咸豐縣高樂山鎮楚蜀大道184號(交警大隊四樓)。
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2826MA48YJHE1B,企業法人陳君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營管理縣國有資產(資本);國有土地開發、經營;不動產租賃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基礎產業等項目建設投融資服務;建設和管理重點基礎設施、公益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和重要產業項目;代表縣人民政府持有對外投資國有股權等;在政府授權范圍內負責安置房及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房地產開發;商品房銷售;物業管理。(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9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咸豐縣國有資本運營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本人想回咸豐創業不知投資什麼行業
想要創業,建議您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項目,看自身是否具備相關項目的資質,找對項目之後腳踏實地努力。當然創業過程中資金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您啟動資金有限,可以通過小額貸款的方式來解決。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消費類貸款,日息低至0.02%起,年化利率低至7.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㈤ 幾個月前做理財被騙的傾家盪產還欠了銀行不少錢,為了還債賣掉了家裡收藏的一道清咸豐聖旨。可是不到一個
交易已經完成就不存在詐騙。交易完成代表買方已經認可物品以及其價值。一個月再回來找你說是假的你可以不認。因為之前交易已經完成。
㈥ 19世紀末上海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19世紀60~90年代,是上海租界體系基本定型、上海大城市特點逐漸凸顯、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時期。其間,清咸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3次進攻上海,戰事主要發生在外圍地區,對上海地區產生不小影響,對上海縣城和租界影響不大。
租界體系方面,清同治二年,英租界與美租界合並為英美公共租界,吳淞江兩岸的租界連為一體,上海4家2方的市政格局變成3家2方。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租界又改稱國際公共租界。同治八年會審公廨的建立,確立租界當局對華人的司,法管理權,使得租界更像「國中之國」。租界面積逐步擴展,到光緒二十五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面積分別達33503畝和2135畝。
會審公廨的設置,對上海政、治、社會發展影響巨大。同治四年,會審公廨的前身洋涇浜北首理事衙門設立。同治八年會審公廨成立,確立了外國領事觀審會審制度。此後,法租界也設立會審公廨,陪審官權力更大於英美租界。英、美領事乘機奪取中國官員在租界的司、法權, 在領事法庭上審訊租界內的中國居民。
經濟方面,最大的變化是以國內埠際貿易為主而變為以國際貿易為主。進出口貿易,清道光二十四年,上海僅為廣州的七分之一,到咸豐二年和廣州相當,到咸豐五年是廣州的兩倍,取代了廣州的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同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年,進出口貿易年均佔全國一半以上,其中進口佔六成以上。近代金融業開始出現。同治四年匯豐銀行開設分行,後成為上海最大的外資銀行。光緒二十三年,第一家中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開辦。
19世紀中後期,工業發展,特別是船舶修造業、軍事工業、紡織業,在全國均居領先地位。同治四年,江南製造局創辦,其槍,炮製造水平、金工技術,在全國堪稱一流。光緒二十五年,工部局電氣處安裝東方最大的新型水管式鍋爐。
航運業發展,五六十年代美商旗昌洋行,英商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的輪船進入上海,競爭激烈。同治六年,進入上海港的外輪有34條,噸位在570~1040噸,在遠東港口城市中居首位。同治十一年,輪船招商局創辦,標志中資輪船公司創辦並加入航運競爭。
新式文化事業發展迅速。40年代創辦墨海書館,60~90年代先後出現美華書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土山灣印書館、廣學會等新式出版機構,翻譯出版數以百計的西書,佔全國譯書八成以上。學科涉及數學、化學、天文、地質、生物、法學、兵工等多方面。50年代,《北華捷報》、《六合叢談》等報刊創辦,後出現《上海新報》、《萬國公報》、《申報》、《新聞報》等報刊,數量之多、影響之大均為全國之最。廣方言館、聖約翰書院、中西書院、格致書院、梅溪書院等國內著名新式學院創辦。清光緒二十三年,上海第一所中國人創辦的大學南洋公學開辦。任伯年、吳友如等創作的文人畫,開一代新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以海上畫派獨立於國內畫壇。
人口、市政發展迅速。長達10多年的太平軍與清軍的對峙,上海周圍地區戰火不斷,大批江浙難民流入上海,帶來豐裕的資金、眾多的廉價勞力和消費者。上海經濟與社會發展,商業繁榮,加上江南製造局、輪船招商局、機器織布局等大型企業的建成,加大了上海對外地人口的吸引力。上海開埠時有人口54萬人,同治四年近70萬人,光緒二十六年已超過100萬人。市政建設方面,碎石路、石庫門房屋和較完備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出現,煤氣、電燈、電報、電話、自來水、灑水車、垃圾車、大自鳴鍾、馬車、自行車的使用,跑馬、跑人(田徑)、劃艇、球類等運動的開展,外灘公園、跑馬場及愚園、張園、徐園等私家花園對外開放,林林總總的煙館與賭,場,使上海五光十色,形成與國內其他城市迥然不同的風格,上海始被稱為東方巴黎。
甲午戰爭後根據《馬關條約》,日本和其他各國取得了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的特權。上海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理想之地。光緒二十一年後,各國在上海投資猛增。至宣統三年(1911年),外商在中國共投資開辦91家企業,41家在上海,開辦資本占總額43%。外國資本在上海的投入及迅速擴大,既拓展了西方列強對上海的掠奪范圍,也刺激了上海的經濟發展。另外,對增強上海的經濟實力,密切上海與國際的聯系,提高上海的國際地位,對城市的發展,都帶來了重要和多方面的影響。
光緒二十一至光緒二十四年維新運動中,上海成為全國輿、論宣、傳中心。上海《時務報》風行一時,為戊戌時期影響最大的報紙。出現不纏足會、農學會等新式社團並影響全國。戊戌政變之後,上海成為維新人士的避難所,反對清廷倒行逆施的重要城市。光緒二十六年初,1000多名上海士紳通電反對慈禧擬通過預立皇儲而廢除光緒帝,反對緝捕通電為首之人,均取得成功。上海在全國的特殊地位越發明顯。
光緒二十五、二十六年,發生庚子事變,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 ,華北嚴重戰亂。為免戰火波及上海等長江流域,在上海官紳策劃下,清廷官員與英國駐滬領事等,議定《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實行東南互保。實施結果,既阻止了英國等帝國主義對長江流域的佔領,也抗拒了清廷對外宣戰的命令。這一舉動,對上海城市發展關系甚大。阻止了北方戰火向南方蔓延,上海避免可能發生的一場兵燹,對穩定上海、凸顯上海城市的獨特性、增強上海對內和對外吸引力,都有重大作用。
清末10年,文化事業有很大發展。清廷廢除科舉以前,上海新式學校已蓬勃興起,科舉廢除以後發展更為迅速,澄衷學堂、文明學堂、愛國女學、震旦學院、復旦公學、中國公學等學校相繼興辦,到宣統三年有新式學校百餘所。學校教育水準得到提高。光緒三十二年聖約翰大學學位與美國有關大學具有同等性質。出版事業發展迅猛,繼光緒二十三年商務印書館創辦後,20世紀初10年成立文明書局、廣智書局、會文學社、中國圖書公司等50多家出版機構,與眾多的報社、雜志社一起,大多集中在福州路、棋盤街一帶。出版書籍絕大部分是譯自日文的西學書籍和一些西方社會科學和文學著作。商務印書館、文明書局等新式教科書,成為全國學校的主要教材。
市政和社會方面,租界越顯繁榮,華界建設和管理以租界為學習目標,大事舉辦各項事業。光緒三十一年至宣統三年,地方士紳開展頗有聲勢的地方自,治運動,先城廂內外總工程局,後城廂內外自治公所,推進租界以外上海市區的市政近代化進程。闢建、修築道路100多條,修理、拆建橋梁60餘座,新辟、改建城門9座,建築駁岸10處,修造碼頭6個,每年裁決民刑訴訟及違警事件1700多起。以向租界市政看齊為主要內容的市政近代化運動,對於改變華界舊貌,縮小華界與租界差距,提高整個上海城市近代化水平,都有積極作用。
上海開埠後上海經濟迅速發展,至20世紀初基本確立上海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其間:(1)為適應進出口貿易發展需要,首先形成外商加工工業。外國資本勢力以上海為中心在華進行大規模的商業貿易活動,上海出現大批洋行,港口、航運業迅速發展,外商在上海形成船舶修造工業和繅絲、軋花、製革、打包等出口加工工業。甲午戰爭後,外資勢力繼續把上海作為對華傾銷商品和收購原料並用以出口的主要基地,同時開始大規模輸出資本,廣泛投資各行業,棉紡工業和卷煙工業發展成為上海最大的產業。(2)外商銀行進入上海,錢庄等傳統金融機構經營活動活躍。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首家外商銀行英商麗如銀行成立,至同治四年(1865年)上海有11家外商銀行,其中10家為英商銀行。銀行業務以經營國際匯兌為主,有的還利用東西方金銀差價經營金銀套做等業務。19世紀90年代,美、日、法、俄、德、荷、比等國銀行進入上海,銀行對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的影響進一步擴大,英國人攫取清廷關稅存管權,壟斷中國國際匯差,擅自發行鈔票,擴大經營范圍。(3)官辦軍用工業、官督商辦工業和華商工業迅速崛起。19世紀60年代起仿製生產洋式武器。同治元年設立洋炮局,四年創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出現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近代企業。19世紀80年代開始,華商工業投資活躍,投資領域從船舶與機器修造、印刷、木材加工等3大行業,擴大到繅絲、棉紡織(包括軋花)、造紙、麵粉、玻璃、製革、火柴、製冰及冶煉等行業。華商工業規模小,又受到國內外勢力雙重壓迫,發展困難,為求得生存和發展,注重改革生產技術,靈活經營。
㈦ 道光一生節儉卻只留下22萬兩存銀,咸豐繼位後是怎麼熬過來的呢
清代十二帝中,道光的節儉幾乎到了極限,他在位三十年個人所花的銀子估計還不到乾隆一年的開銷。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推算的話,咸豐繼位時國庫應該是很充盈的了。然而,道光駕崩後留給咸豐的卻是一個滿目瘡痍的江山,而堂堂的大清國庫,存銀僅為22萬兩。
徵收商業稅,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財政改制,反映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狀況。如果執行得當,是國家經濟的新財源,是良法美則,可造福國家民眾。而如執行不當,則無異是殺雞取卵,禍害無窮。不過話又說回來,咸豐時期,能將眼前的困難對付過去已屬不易,至於這些後遺症也就讓後世子孫去收拾了。
㈧ 鄭觀應的人物生平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1842年7月24日)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鄭觀應的家境並不富裕,祖父鄭鳴岐是一位「不屑以尋章摘句為能」的普通文人 ,父親鄭文瑞終身未獲科名,長期作鄉村塾師。鴉片戰爭以後,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買辦成了時髦的職業,成為發財致富的捷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鄭觀應的叔父鄭廷江、同宗兄鄭濟東都作了上海外國洋行的買辦。咸豐八年(1858年),鄭觀應應童子試未中,即奉父命遠游上海,棄學從商,在任上海新德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供走奔之勞。
初至上海,鄭觀應先寄居在任新德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邊聽差,邊習英文。咸豐九年(1859年),由親友介紹進入上海一流的英商寶順洋行任職。同年冬,被派赴天津考察商務。在公餘之暇,他與廣東鄉友梁綸卿入英國傳教士傅蘭雅開辦的英華書館夜課學習英文。在寶順期間,他為洋行開辟了江西、福州等處攬載行,還投資加入中外商人合辦的公正輪船公司。咸豐十年(1860年)返回上海後掌管洋行的絲樓,並兼管輪船攬載事項。同時進入英國人傅蘭雅所辦的英華書館夜校學習英語,並對西方政治、經濟方面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同治七年(1868年),寶順洋行停業,鄭觀應轉任生祥茶棧的通事,並出資合夥經營公正輪船公司。同治八年(1869年),他在皖營報捐員外郎,次年捐升郎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和生祥茶棧停業後,他又當上揚州寶記鹽務總理。這時的鄭觀應不僅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富商,而且是一位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企業經營家了。
同治十二年(1873年),鄭觀應參與創辦太古輪船公司。並且同年中國大型近代企業輪船招商局成立,鄭觀應投資入股。
同治十三年(1874年),鄭觀應受聘為太古輪船公司總理之職並兼管帳房、棧房等事,鄭觀應著手在長江各主要口岸開設了商務機構和金融機構,太古船運生意頗為紅火。鄭觀應同時還投資於實業,先後參股於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並納資捐得郎中、道員銜,與李鴻章等洋務派大員也交納日深。 自光緒初年始,鄭觀應投資於清廷所辦的洋務企業,在上海機器織布局、津滬電報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局、山東登、萊、青、莒四府和東北錦州的五金礦等企業中都有他的投資或股份。此外,他還聯絡同人集股開辦造紙公司和開墾公司。
光緒三年(1877年),鄭觀應與經元善、謝家福、嚴作霖等創辦籌賑公所,賑濟山西災荒。光緒四年(1878年),鄭觀應又與徐潤、盛宣懷等人辦義賑公所,捐資賑濟河南、直隸、陝西等省災荒,獲得侯補道銜。同年,開平礦務局設立,他投資入股。又在當年設立的上海機器織布局任襄辦,投資1萬兩,兩年後,再認股5萬兩。
光緒六年(1880年),正式委派鄭觀應為織布局總辦,旋又委鄭觀應為上海電報局總辦。同年,鄭觀應編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義思想的《易言》一書,書中提出了一系列以國富為中心的內政改革措施,主張向西方學習,組織人員將西方國富強兵的書籍翻譯過來,廣泛傳播於天下,使人人得而學之。並主張採用機器生產,加快工商業發展,鼓勵商民投資實業,鼓勵民辦開礦、造船、鐵路。對華洋商稅賦不平等的關稅政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主張「我國所有者輕稅以廣去路,我國所無者重稅以遏來源」的保護性關稅政策。鄭觀應在《易言》中還大力宣揚了西方議會制度,力主中國應實行政治制度的變革,實行君主立憲制。
光緒七年(1881年)任上海電報局總辦。光緒八年(1882年),鄭觀應與太古洋行聘期屆滿以後,正式脫離太古,接受李鴻章之聘,出任當時幾至不能維持的輪船招商局幫辦。上任伊始,即擬救弊大綱十六條上呈李鴻章,從得人用人、職責相符、賞罰分明、增加盈利、降低消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並付諸實施。對外為制止太古、怡和洋行的削價競爭,鄭觀應親與二洋行交涉簽訂了齊價合同。由於他的內外治理,輪船招商局的營業額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
光緒九年(1883年)十月,李鴻章擢升鄭觀應為輪船招商局總辦。 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鄭觀應自薦並經王之春推薦,粵東防務大臣彭玉麟調鄭觀應前往廣東,總辦湘軍營務處事宜。彭玉麟與兩廣總督張之洞籌劃襲擊法軍糧草儲存地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派鄭觀應潛往越南西貢、柬埔寨金邊等地偵察敵情, 並謀聯絡南洋各地人士襲擊法軍。回到廣州後不久,法國艦隊進攻台灣,鄭觀應建議與法軍決戰,並條陳作戰建議七條。旋被委任辦理援台事宜,鄭觀應隨即去香港租船,向台灣運送軍隊和糧草彈葯。
與此同時,鄭觀應被織布局案和太古輪船公司追賠案所纏繞。前一案是由於中法戰爭期間上海市面銀根抽緊,股票大跌,使織布局外放之款收不回而出現虧損,經元善等受清政府委派來清理局務,發現總辦龔壽圖有挪用公款的行為,而龔壽圖卻攀誣鄭觀應經營不善,鄭觀應只得墊出兩萬金了結此案。後一案由於鄭觀應離開太古時所推薦的繼任者楊桂軒經營不善,挪用公司款項,致使太古公司損失十萬余元,太古援引保人虧欠有償還義務的法律,將鄭觀應扣留於香港追索賠款。經過這兩件案子,鄭觀應已是心力交瘁。
光緒十年(1884年)十三日,他在給盛宣懷的信中感慨道:「我這些年來命運坎坷,大多事與願違。以致於在外有上司朋友的譴責,在家裡還有父兄妻子的怨恨,可謂是進退維谷,申訴無門啊。如今我身敗名裂,不足以被別人驅使了,我雖到處去求別人,也始終沒有稱心如意。」於是退隱澳門,寄情山水,將全幅精力用於修訂重寫《易言》,直至1894年,一部體現他成熟而完整維新體系的《盛世危言》終於殺青。 光緒十七年(1891年)三月,鄭觀應蟄久思動,自請盛宣懷舉薦,由李鴻章委任為開平煤礦粵局總辦,負責購地建廠,填築碼頭。
光緒十九年(1893年),李鴻章再度委任鄭觀應為招商局幫辦,整頓經營不景氣的招商局,入局伊始,鄭觀應即與最大競爭對手太古、怡和洋行再簽齊價合同。並擬出《整頓招商局十條》,旋又作《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稟陳招商局情形並整頓條陳》十四條,內容涉及到開源節流及具體經營方略。
同年,鄭觀應微服尋視長江各口,了解各分局利弊情形,調查怡和、太古在各地的經營情況,後又巡視汕頭、廈門、福州、浙江、天津各分局。中日甲午戰爭前夕,鄭觀應上書清廷說日本人將偷襲清軍。光緒二十年(1894年)開戰後,又多次上書提請防備日本奸細、採取不準日本人使用電報密碼等措施,報告日軍運送軍械的情況,決定將招商局部分船隻撥作軍用以運送人員軍械。日軍攻佔東北後,鄭觀應等將招商局輪船20艘「明賣暗托」於德、英等國洋行,掛外國旗照常行駛,並上《條陳中日戰事》,反對向日本乞和。甲午戰爭結束後,鄭觀應將輪船全部收回,並堅決反對《馬關條約》。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張之洞委任鄭觀應為漢陽鐵廠總辦。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鄭觀應兼任粵漢鐵路總董。五月,由輪船招商局幫辦改稱為會同辦理。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又兼任吉林礦務公司駐滬總董,廣招股份。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死後,鄭觀應繼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將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奪為己有。鄭觀應離開招商局,應廣西巡撫王之春之邀去桂,署理左江道,同時兼辦粵漢鐵路工程局務並粵漢鐵路購地局總辦,旋因王之春被革職而去職赴粵,參與收回粵漢鐵路路權的活動。任廣州商務總會協理。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鄭觀應被廣東商民推舉為廣東商辦粵漢鐵路有限公司總辦,主持募股集資工作,不久因「守制」去職。
宣統元年(1909年),鄭觀應三入招商局任董事,負責招商局商辦去商部注冊之事。次年,盛宣懷任命鄭觀應為會辦,全權委託鄭觀應整頓商辦以後的輪船招商局,再度出巡長江各口岸局務。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鄭觀應自川回滬。 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篡奪了革命勝利的成果,建立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共和國名存實亡。嚴酷的社會現實,使鄭觀應的改良思想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為了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求仙信道。他聲稱「名利二字久已看破,等諸過眼之浮雲矣」, 表示今後「凡入世出世之方,治家治國之道,均不敢再談,當學金人之三緘其口,敬謝親友,覓地潛修」。 鄭觀應不再從昔日的改良思想中找救世良方,而是乞求神靈,「由仙佛法力,懾服亂世魔王,消滅各種火器,務使五大洲生民安居樂業」。
民國以後,鄭觀應傾主要精力辦教育,並兼招商局公學住校董事、主任、上海商務中學名譽董事等職。 民國三年(1914年),他因年邁多病,向招商局提出辭呈,並於冬月寫好遺囑,准備修身靜養,安度晚年。晚年的鄭觀應對教育事業傾注了很大熱情,曾長期擔任招商局公學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務中學的名譽董事。由於他在商界深孚眾望,民國八年(1919年)六月招商局股東常會改選董事時,他仍繼續當選。民國十年(1921年)四月,鄭觀應致書招商局董事會,請求辭職退休。
民國十一年(1922年)五月,鄭觀應病逝於上海提籃橋招商公學宿舍。 第二年,他的靈柩移葬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