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買理財產品股價會上漲嗎
一般是不會的,從正常的角度思維,上市公司買理財產品有兩種可能性:1、公司超募了許多資金,無處使用,只好買點理財產品增加點利潤;2、公司的實體經營並不健康,大量現金閑置,沒有更好的投資項目可投,長期發展堪憂。
②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上市公司里有閑置資金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在這不見得是個好事情,因為一個上市公司什麼情況下他會去購買理財產品的,就是他把這些錢放在自己現有公司的主要業務方面去進行業務的拓展以及研發所帶來的利潤不能超過把這些錢放在金融業投資上面獲得的利潤的時候才會去做。
上市公司本身所做的研發投入過高,這有可能會導致公司短期內的利潤水平受到影響,市場上的反響可能會不太好,但這個無所謂,因為一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的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不投入,前期研發怎麼可能形成,恰恰相反如果這個企業科研投入非常少,那證明這企業基本上就到頭了,早晚會被行業所淘汰,因為行業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不投入前去研發就不會有新的成果,就會逐漸被拋棄。
③ 上市公司是怎麼理財的
上市公司買理財有多種方式,主要的方式有銀行理財、股票、基金,有些上市公司還會購買私募基金。下面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上市公司理財有哪些特點
與個人理財相比,像上市公司這種大佬級理財在投資范圍、金額、目的等等都與前者不一樣。
1、資金量。這是最直觀的指標,上市公司用來買理財的金額少則千萬,多的都是以億為單位,而個人幾千幾萬的理財金額與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有小夥伴會問,A股中很多上市公司利潤少得可憐,幾百家小上市公司利潤還不夠京滬深一套房,哪來幾億的錢來理財呢?
這就需要涉及到一些財務知識了。上市公司買理財的錢都是來自閑置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募集資金是上市公司向股票市場借來的錢(只是不需要還),相當於你向銀行貸款買理財;自有資金是他們自己的家底,相當於你的個人存款。
你可以賺得不多,但家底豐厚也是可以的,好比你月薪3000,但向銀行貸款了10000,自己存款又有10000,那麼你可用於理財的資金就有20000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利潤很少,但理財的錢一大把的原因。
2、投資范圍。上市公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個體,業務眾多,因此投資需求也很多,可能它買了股票還不夠,還需要一些固收產品均衡一下配置,或者搞點ABS、期貨啥的拉高收益等。而個人理財往往比較單一,往往就是定投、貨基或者混合型基金等,這主要也因為個人用於投研的精力有限,投資范圍太廣不利於小資金量的投資者。
3、投資目的。越窮的人賭性越強,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往往不滿足年化個位數的理財,抱著搏一搏的心態,希望手頭的幾千變幾萬。可上市公司不會這么想,幾億的資金可能關繫到公司未來幾年的營運,不值得冒高風險博取高收益。穩,是上市公司理財的首要目的,在穩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比如像上市銀行買理財,年化5%就滿足了,並要求私募嚴控回撤,不要過度care收益,在不收認購費的私募排排網上就有不少類似的私募基金產品。
當然,大資金理財與個人理財在申贖、手續費等很多方面也有不同之處,但這不是主要方面,因此也不贅述。
為何上市公司要買理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理財無非就是為了賺錢,上市公司理財的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一個就是收益率高。
另一個原因,是「提高資金利用率,利用閑置資金提高收益」。其中閑置資金主要指的是上文剛剛說的閑置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
一般情況下,主營業務強、毛利高的上市公司是完全看不上理財那點收益的,如果你每月的薪水是1w,那你還會花心思整天倒騰只能盈利幾百的理財嗎?當然不會。但如果遇到公司賬上有短期的閑置資金的話,出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會進行短期理財投資。當然,更多的上市公司會將大資金投資私募,而這種投資更多的是出於公司戰略考量。
上市公司聯姻私募,真的只是理財嗎?
上市公司買私募產品也很積極,這是有道理的。尤其是私募股權基金,它可以投資很多獨角獸和新經濟項目,上市公司通過購買私募產品的方式可以在發展主營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興產業,以較低成本參與某些優質項目,發展成熟後最終可能被其他上市公司收購,實現產業整合,增強公司實力,為未來的轉型鋪路,最為重要的一點,還可以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而對於私募機構而言,與上市公司合作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同時可以大幅提高品牌影響力。
綜上,上市公司與私募「聯姻」是一件水到渠成、皆大歡喜的事,而這種模式也將在未來成為推動私募行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力量。
④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對股民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少股民,往往認為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其實,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這類操作,屬於一種相對中性的行為。
正常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都能及時收回理財產品的本金、獲得相應的利息。這類利息收入,最終會被納入上市公司的利潤累積當中。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相應理財行為,對股民是件好事。
不過,上市公司的理財操作不應當過於頻繁。如果一家公司頻繁利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就說明該公司的生產效率不高,資金大量閑置,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個長期的利好。
⑤ 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還是比較多的,而且上市公司一般都會經歷很多的事情才可以處於上市,但是上市公司也會購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因為購買理財產品相當於是對自己投資到時候所收獲的利益和發型的量也會提高的。
一、理財產品
就目前理財產品來看,一般是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一般銀保監會會發布相應的條件來強化理財產品銷售流程管理,明確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多項禁止性行為,將來能夠確保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⑥ 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有哪些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有哪些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上市公司的理財產品購買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其中包括發起設立私募基金,直接購買私募基金產品,都是上市公司直接購買相應理財產品的重要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包括的內容有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以及相映的醫療領域的個人基金,只要能夠給公司賺錢,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會選擇去這樣做的。
⑦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⑧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有哪些
最近,銀行理財收益率超5%已成常態,甚至超7%的產品再現「江湖」。這種理財產品收益的節版節攀升,不但吸權引了個人投資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錢味」。據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資629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不過今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已經開始不淡定了,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將募集資金投向理財等財務投資領域。對於廣大股民和實體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資者還要留意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比例情況,留意相關公告信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占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絕對值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上市公司應該及時披露。
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定,相信監管層後續會繼續完善相關規定內容,更有效的發揮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用投資者的錢或者自有閑置資金用於財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