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已支付收益為0,未支付收益為1.01是何意
因為該產品是工行的一家基金在執行,該基金產生收益,但還未轉到你賬上,一般會延遲數日,所以你看見的是未支付的,這其實就是實際收益
⑵ 理財產品預期未分配收益是什麼意思
就是您投資應該獲得的收益,但是還沒到期,不能給你,理財可以找我們中資聯,我是理財四部的
⑶ 為什麼理財產品一直沒有收益
投入+收益率是關鍵,比如現在的很多寶投100都可能沒有1分,這是基數小了的問題,還有種就是要結束後計算的理財產品,估計你買的就是這種,不是日結的
⑷ 貨幣基金收益怎樣查看
是的。貨幣基金是按天計算收益的,每天公布前一工作日的每萬份單位收益,每月分紅一次,一般是增加你的基金份額,相當於是復利,所以你要看自己的收益只要將買了基金後每天公布的收益相加,或者根據該基金公布的七天折算的利率,估計一個大概值。
貨幣基金贖回一般T+2個工作日到帳,其中T為贖回貨幣基金的交易日。供參考。
⑸ 朋友賣了理財產品,客戶沒有獲得預期收益,請問損失由誰來付
這個問題很好處理的,主要看兩個方面:首先,銀行的人員在介紹這款理財產品的時候時候隱瞞的相關的風險,是否對客戶進行了承諾或者保證,如果有這種情況,銀行人員在銷售的時候就違規了~~做理財經理的都知道基本規矩!!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看合同是否明確了相關的風險,如果有,也是客戶本人簽字,即使客戶區法院也沒有辦法~~~如果出現上面的情況的話,只要銀行人員不承認,客戶是沒有辦法的~~不過會為此損失一個客戶!!
⑹ 如何看待理財產品零收益
目前國內理財產品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其中,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又可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前者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零收益」有其客觀因素
此次銀行系理財產品零收益或負收益危機有其正常因素或者說客觀因素在裡面,當然也有一些來自包括銀行自身在內的非正常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這些產品類型來看,由於這些產品屬於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對投資者購買這款理財產品是否會獲利在原則上是不承擔責任的。因此,投資者在質疑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同時也應該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零收益或負收益」現象。
其次,由於這些理財產品大多與股市掛鉤,因此,其收益率的高低與當前股市的走勢有著很大的關系。而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出現轉變,以及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股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常波動。而這些理財產品在前期設計時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當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出現收益偏差也就難免了。
再次,從市場經濟發展角度來看,投資產品有盈利有虧損,不可能出現通漲或通跌。目前,國內已發行的人民幣或外幣理財產品共有3000多隻。部分產品出現「零收益或負收益」現象也是市場運行中的正常現象。
非正常因素亦需正視
筆者認為,雖然事情的發生確實是有客觀原因,但其中不乏一些非正常因素在裡面助長了「零收益或負收益」問題的產生。
首先,從商業銀行自身來看,由於理財產品在中國發展時間較短,因此,中資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是由國際大投行所設計並引進。而中資銀行理財產品設計人才的缺失導致了其自身對這些產品設計的不了解,從而在購買合同中針對該產品所蘊藏的風險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識別,最終發生虧損也只能自己一身承擔。同時,銀行在引進理財產品設計時過度迷信於國際大投行而不對該產品是否適合國內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但國際大投行也並非萬能,從這次美國次級債危機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叱吒風雲的摩根斯坦利等大投行同樣也會出現投資失誤導致巨額虧損。
其次,由於國內理財市場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出於營銷業績壓力,銀行在推銷自身理財產品時往往會陷入「報喜不報憂」的誤區,對於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往往僅用「收益率」來替代,更有甚者把產品的收益率說得天花亂墜而故意弱化或忽視風險提示。
第三,作為市場的看門人,監管者在這次「零收益」事件中也出現了缺位現象。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尤其是在目前國內存款利率負值狀態以及股市、樓市風險較大的情況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便成為了廣大投資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國內理財市場得到了井噴式增長。但是在理財市場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相應的市場秩序未能有效建立。在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導致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從而加大了市場風險。同時,理財市場作為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市場,投資者幾乎無法知道銀行對其理財產品的具體操作,而監管層在增加理財市場信息透明度方面幾乎無所作為。因此,金融市場中的「用腳投票」機制在理財市場消失,顯然不利於投資者監督銀行的投資行為,缺乏懲罰機制下的投資發生虧損的概率大大增加。
多方著手防範投資風險
為了改善目前國內理財市場中的非正常行為以及防範潛在的風險進一步暴露,需要從商業銀行、投資者以及監管者三方著手。
首先,商業銀行應該提高對理財產品的風險預測能力,對從國外購買的理財產品一定要認真研究,准確判斷其風險和收益,判斷是否適合國內市場,更重要的是培養理財產品設計人才以此提高創新能力。同時商業銀行要真正樹立「顧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對自身產品做宣傳銷售時不能故意隱瞞潛在風險,做好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工作。
其次,監管層應該順應理財市場高速發展潮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市場秩序。針對目前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宣傳過程中通常對其產品冠以誇張名稱的現象,監管層應該制定理財產品宣傳制度,禁止誘導性廣告宣傳。同時規章制度的形式強制商業銀行定期披露其理財產品信息,增加市場透明度,對銀行道德風險進行相應懲罰,充分發揮理財市場中的「用腳投票」機制,切實做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再次,投資者自身也應該樹立起成熟的投資理念,充分認識銀行理財產品所存在的風險。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並對理財產品投資標的進行仔細研究分析,認清風險,仔細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應產品。
⑺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怎麼算的
通常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金以及實際理財天數來計算的。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除此之外,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分清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