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和代銷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很多年輕的投資者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的感覺。原因非常簡單,銀行的理財產品非常的多,而且還分為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以及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很多人對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是根本不清楚的,下面就給大傢具體的分析一下。
團隊和投資方向是不一樣的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的團隊在組成,一般都是一些富有經驗的投資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們的投資方向大都是證券債券或者是風險比較低的基金,所以購買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還是那句話風險性比較小,因為本身投資的領域風險就比較小。
而銀行所代銷的理財產品,他們的投資方向和他們的團隊幾乎和銀行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所以在這一方面也是銀行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最大的一個區別,另外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要自己先去了解各個產品的特性以及類型,然後再去決定是不是該進行投資。
Ⅱ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當5%
當7%
當10%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
Ⅲ 理財產品買自營還是代銷
如果是在國有銀行購買為了資金安全考慮那就選擇自營的。
Ⅳ 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代銷產品有什麼區別,如何分辨好壞
我們所說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指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由銀行資管部門(未來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產品。
銀行代銷產品一般是銀行「代理銷售」的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獲得中間手續費的一種營銷方式,例如銀行代銷公募基金、保險、信託產品等。銀行只是「代銷中介」,不承擔產品管理與兌付。
如何分辨銀行理財產品好壞:
1、問清產品種類,從類別上區分。從產品類別上看,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理財產品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而保險、基金、信託、資管類屬於代銷產品。
2、看清產品說明,尤其要注意從發行人區分。從產品說明書中找到理財產品管理人或者發行人信息,就能夠對是否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一目瞭然。
3、查看購買要求,從名稱和起點上區分。從產品名稱上區分,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通常會冠以「某某銀行某某理財產品」,按順序系列編號;而代銷的產品則不會以銀行名稱來作為產品的冠名。從購買起點上區分,比如目前代銷產品,如信託和專戶理財(不保證收益的)等,購買起點通常在100萬以上。
4、留意投資合同,從蓋章上區分。關注投資合同上的蓋章,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在產品的投資合同上蓋的是銀行公章;而銀行代銷產品,在產品投資合同上蓋的是理財發行機構的公章。
5、查閱信息公告,從分類上區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需要在中國銀行業協會進行報備,因此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網站上可以公開查詢到相關信息。還有部分銀行會在官網公布投資理財產品目錄,能清晰看到產品是銀行自己的產品還是代銷產品。
6、查詢銀行網銀,從板塊上區分。部分銀行網銀的理財產品界面中設置有轉讓板塊,如果是可轉讓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銀行自己的產品。
Ⅳ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嗎
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部分是銀行自己的,也有些只是銀行為其他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提供代銷平台。
要想區分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的還是代銷的,可以從產品名稱、產品管理人或發行人上區分,還可以看產品合同書上蓋的公章。另外,大部分銀行網銀或手機銀行里的產品都是銀行自營的,營業櫃台上會有代銷的理財產品。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10日從銀監會獲悉,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達7.61萬億元。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自2005年開辦以來發展迅速。2011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91萬款理財產品,201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59萬億元。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2》顯示,近八成銀行家對理財產品業務發展持支持態度。同時,理財產品市場高速發展背後的風險也引起關注。50.9%的銀行家認為理財產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資產,可能會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經營穩定性帶來影響。
銀行家認為,理財產品的發展是銀行從以產品為導向轉變為以客戶為導向的重要實踐,當前更是面臨多種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需要在平衡風險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Ⅵ 銀行為什麼會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之所以每次去銀行,工作人員都拚命的推薦我們購買理財產品,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銀行為了自身的發展,發展路線越來越向國外銀行看齊,除了存款業務以外,其餘中間業務也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曾經的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收入,將近占據了銀行收入的90% 現在的佔比依舊很高。但銀行發現,發達國家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總收入將近50%
銀行之所以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也是業務所迫,但是大家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如果不需要的話,可以明確拒絕,明確拒絕以後,工作人員就不會上前打擾了。但大家如果想購買的話,也記得了解清楚產品內容,自己是否需要以後再簽合同。
Ⅶ 銀行代銷理財和自營理財的區別
一般代銷理財代銷人不對產品的品質做保障而自營理財需要品質保障
1.發行的主體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毫無疑問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通常會有一個完整的系列,比如某銀行的理財是某某元共享等等,會有明確的標志,代銷的理財產品是代銷機構所發行的產品,比如某銀行代銷某保險公司產品,那就會說明是代銷某某保險公司產品,某某保險系列產品;
2、風險等級要求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固定預期收益類產品,相對而言,風險低,只要求投資者的風險測評是保守型投資者或以上等級即可,但是如果代銷的是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要求是穩健型投資者或以上才能參與;
3、參與門檻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相對參與門檻比較低,一般5萬起步,代銷的理財產品門檻就不確定,如果是保險產品,門檻不高,但如果是私募基金理財產品,要求就比較高,一般是要求單筆100萬以上起步;
4、風險承受能力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風險低,一般本金很少會發生虧損,流動性也比較好,但是代銷的理財產品,比如保險,流動性就比較差,如果是公募基金,就很有可能發生本金的虧損。
拓展資料:1.銀行產品代銷是指通過銀行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渠道,向客戶銷售該行合作機構的相關投資產品。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通常有:基金、信託產品、保險產品、黃金等。其中,基金和保險產品需要代銷資格,沒有取得代銷資格的商業銀行,不能代理銷售基金和保險業務。
2.銀行代銷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品牌的投資理財產品,一般銀行代銷產品需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經過行內規范的審批流程,才能面向銀行客戶銷售。很多商業銀行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對代銷產品設立嚴格的准入機制,篩選符合標準的產品發行方合作。代銷產品應由總行統一引入、審批和渠道管理,未經總行審批或授權,分行不得自行組織代銷產品。
3.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銀行代銷的產品,所以銀行不負責代銷產品的管理,需要發行機構自身信用作保障。也就是說如果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麼責任由發行機構或者投資者承擔。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客戶經理在代理銷售行為中存在違規行為,比如銷售誤導、刻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銷售監管都門禁止的產品等(也就是所謂的「飛單」),則銀行及其客戶經理要承擔相應的違規銷售責任,賠償客戶的部分或全部損失。
Ⅷ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區別
1、一般代銷理財代銷人不對產品的品質做保障而自營理財需要品質保障;
2、拿銀行舉例子,銀行代銷的產品有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產品、信託產品、保險產品等等,這裡面的風險和收益差別很大,需要投資者自己去甄別和篩選,自負盈虧和資金風險;
3、銀行自營理財產品一般是屬於固定,風險較低收益的產品,比如銀行的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保本理財、非保本理財,這類產品一般來講都是銀行自營產品,需要銀行做出產品質量保證。
拓展資料:
到銀行、證券公司理財需開立相應理財賬戶。一般而言,通過銀行開通的理財賬戶可以辦理儲蓄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類產品,大型銀行還可通過銀行系統購買。由於銀行網點分布較廣,通過銀行渠道開立的投資理財賬戶可到銀行櫃台辦理。
證券公司開立的理財賬戶可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商品期貨如黃金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投資理財工具的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
投資公司的手續比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公司也會為客戶定製專屬理財計劃。
1.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
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收入的預期,知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2.設定理財目標
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3.明確風險類型
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裡,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4.資產分配戰略性
在所有的資產里做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投放價值的選擇。
理財投資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新手可以看看以下幾點建議控制風險:
第一,投資者不是經紀人,一定不要胡亂進場,否則只會賠多賺少。
第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一個目標價位,而不能心中沒有價位。
第三,一定要設置止損點,達到止損點,迅速止損,離場。
第四,不要把杠桿的放大比率放得太大。
第五,入市前,多作分析,要看兩面的新聞,看看圖表;入市後,要和市場保持接觸,不要因為自己做好倉,而只看對自己有利的新聞。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平倉為上。
第六,不要做頑固分子。炒匯有時要看風使舵,千萬不要做老頑固。萬種行情歸於市,即是說,有時有利好的消息入市,市況不但沒有做好,反而下跌,即是您先前的分析錯了,請即當機立斷,不要做老頑固。如果你本人是理財新手,可以先到環球金匯去申請一個外匯模擬賬戶,體驗一下模擬炒外匯的基本步驟,慢慢你就會得到學習,最後就能了解更多的理財知識。
Ⅸ 銀行理財產品與銀行代銷理財產品的區別
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通常包括有基金、信託、保險、黃金等;與銀行自己的產品不同的是,在銀行代銷產品中,銀行承擔的只是銷售渠道作用,而不承擔理財產品的設計、管理、擔保等角色,也不對產品的風險負責,需要發行者自身的信用作保障。如果投資者由於對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缺乏了解,有可能會承擔預期之外的收益風險,甚至遭遇銀行「飛單」事件風險。
如何分辨銀行理財產品好壞:
一、問清產品種類,從類別上區分。從產品類別上看,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理財產品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而保險、基金、信託、資管類屬於代銷產品。
二、看清產品說明,尤其要注意從發行人區分。從產品說明書中找到理財產品管理人或者發行人信息,就能夠對是否屬於銀行自己的產品一目瞭然。
三、查看購買要求,從名稱和起點上區分。從產品名稱上區分,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通常會冠以「某某銀行某某理財產品」,按順序系列編號;而代銷的產品則不會以銀行名稱來作為產品的冠名。從購買起點上區分,比如目前代銷產品,如信託和專戶理財(不保證收益的)等,購買起點通常在100萬以上。
四、留意投資合同,從蓋章上區分。關注投資合同上的蓋章,如果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在產品的投資合同上蓋的是銀行公章;而銀行代銷產品,在產品投資合同上蓋的是理財發行機構的公章。
五、查閱信息公告,從分類上區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需要在中國銀行業協會進行報備,因此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網站上可以公開查詢到相關信息。還有部分銀行會在官網公布投資理財產品目錄,能清晰看到產品是銀行自己的產品還是代銷產品。
六、查詢銀行網銀,從板塊上區分。部分銀行網銀的理財產品界面中設置有轉讓板塊,如果是可轉讓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銀行自己的產品。
Ⅹ 理財產品自營和代銷區別
一、發行的主體不同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毫無疑問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通常會有一個完整的系列,比如某銀行的理財是某某元共享等等,會有明確的標志,代銷的理財產品是代銷機構所發行的產品,比如某銀行代銷某保險公司產品,那就會說明是代銷某某保險公司產品,某某保險系列產品。
二、風險等級要求不同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固定預期收益類產品,相對而言,風險低,只要求投資者的風險測評是保守型投資者或以上等級即可,但是如果代銷的是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要求是穩健型投資者或以上才能參與。
三、參與門檻不同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相對參與門檻比較低,一般5萬起步,代銷的理財產品門檻就不確定,如果是保險產品,門檻不高,但如果是私募基金理財產品,要求就比較高,一般是要求單筆100萬以上起步。
四、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風險低,一般本金很少會發生虧損,流動性也比較好,但是代銷的理財產品,比如保險,流動性就比較差,如果是公募基金,就很有可能發生本金的虧損。
【拓展資料】
相關知識補充:
1.銀行產品代銷是指通過銀行營業網點或網上銀行等渠道,向客戶銷售該行合作機構的相關投資產品。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通常有:基金、信託產品、保險產品、黃金等。其中,基金和保險產品需要代銷資格,沒有取得代銷資格的商業銀行,不能代理銷售基金和保險業務。
2.銀行代銷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品牌的投資理財產品,一般銀行代銷產品需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經過行內規范的審批流程,才能面向銀行客戶銷售。很多商業銀行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對代銷產品設立嚴格的准入機制,篩選符合標準的產品發行方合作。代銷產品應由總行統一引入、審批和渠道管理,未經總行審批或授權,分行不得自行組織代銷產品。
3.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銀行代銷的產品,所以銀行不負責代銷產品的管理,需要發行機構自身信用作保障。也就是說如果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麼責任由發行機構或者投資者承擔。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客戶經理在代理銷售行為中存在違規行為,比如銷售誤導、刻意隱瞞產品風險、未經授權銷售產品、銷售監管都門禁止的產品等(也就是所謂的「飛單」),則銀行及其客戶經理要承擔相應的違規銷售責任,賠償客戶的部分或全部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