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威爾遜區塊鏈理財基金

威爾遜區塊鏈理財基金

發布時間:2022-05-31 16:36:50

1. 美國孤立主義是什麼時候結束的(確切的時間和內容)

美國的孤立主義最早以華盛頓發表的《中立宣言》和《告別演說》為起始,它的形式是中立主義。 1793年1月爆發英法戰爭,盡管美國早在1778年簽訂了同盟條約,可是美國總統華盛頓於1793年4月22日發布《中立宣言》,宣布對交戰雙方「誠心誠意地」採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政策,嚴禁美國人以任何形式參與、幫助和支持交戰雙方的活動。 三年後,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發表了著名的《告別演說》,告誡美國人:「我們對待外國的重大行為准則是,在擴大我們的商務關系時,盡可能少與它們發生政治關系。」他反對把美國的「命運與歐洲任何一部分的命運糾纏在一起,以至使我們的和平與繁榮捲入歐洲的野心爭奪、利益、情緒或反復無常的羅網中去」,他認為美國的正確政策是「避免與國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結盟」。他還認為,美國「可以穩妥地信託暫時的聯盟來應付非常緊急事件」。 可是最後這一點,從來不被孤立主義者所引用。這篇並非完全出自華盛頓手筆的個人文告,在美國政治生活中起了巨大作用。 從美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美國是否捲入問題上,華盛頓的遺訓起著他本人萬萬沒有料到的作用。國會在任何時候辯論外交政策時,華盛頓的幽靈就出來主宰辯論。參眾兩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60年中,每逢華盛頓誕辰日或此日前夕,都要朗讀《告別演說》以資紀念。 1793—1941年的約150年期間,美國孤立主義的含義已有所變化。最初的孤立主義有著地理因素:美國有與歐洲遠隔重洋的地理條件。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感到畫地為牢不利於自己的發展。隨著美國經濟生活中壟斷組織的迅猛發展,它迫切需要開辟更廣闊的海外市場。1898年的美、西戰爭,美國把西班牙逐出西半球,並在亞洲佔有了菲律賓這塊地盤,從而開始了跨洋過海、脫出原始的孤立主義的過程。 1916年大選,威爾遜嘩眾取寵地提出美國人不僅在行動上而且在思想上都要保持中立,威爾遜的競選班子還提出一個抓住人心的口號:「他使我們置身於戰爭之外。」 威爾遜在這個口號下獲勝連任。幾個月後,他又在「為世界拯救民主」的口號下使美國投入了戰爭。1918年的國會選舉,共和黨獲勝,孤立派控制了國會,而這正是威爾遜於1918年12月5日動身去歐洲參加巴黎和會的前夕。 當威爾遜1919年從巴黎帶回他以整個政治生命作為賭注而制定的國際聯盟盟約時,國會內等待他的是一個摩拳擦掌的反威爾遜聯盟——孤立派和以反英著稱的老亨利·洛奇為代表的強權均勢論者的奇怪的聯合。他們的共同論點是:威爾遜倡導的國際聯盟,包含了相互保證的條款,授予歐洲列強以干涉西半球事務的可能,從而背離了「門羅主義」,並違背華盛頓關於避免捲入與其他國家的聯盟的告誡。威爾遜苦心籌劃的國際聯盟計劃被參議院拒絕。 這之後,威爾遜拼出他最後一點精力進行全國巡迴演說,為國際聯盟辯護,期望人民在1920年的總統選舉中投民主黨的票,以表示他們對國際聯盟計劃的支持,但是這次他寄予莫大期望的「庄嚴的公民投票」中,廣大選民摒棄了他的國際聯盟和他的黨。威爾遜在臨終前不久,才真正意識到真正否決《凡爾賽和約》的不僅是參議院,還有美國人民。他對家人說:「美國不加入國際聯盟是對的……因為在美國人民內心深處根本不相信它。」 羅斯福雖然勝利地坐進了總統辦公室,但是在華盛頓有一些用懷疑的眼光注視著白宮新主人的議員們。雖然孤立派的喉舌赫斯特最後點了頭,認為羅斯福是合格的,但是許多老資格的議員還記得20年前威爾遜進入白宮的情景。威爾遜的保守觀點也是經過考察的,可是他一步一步地把美國拖進了戰爭,他本人甚至還設計了與華盛頓的告誡針鋒相對的國際聯盟,羅斯福承襲了威爾遜的某些教條,但他的背景,從政經歷和所處的國內外環境,都大大不同於威爾遜時代。參考資料: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cha/1110344537_luosifu/115.shtml

2. olly wilson是誰

威爾遜的奧利的作品,在一個主要參考來源地宣稱只說明,「威爾遜提請自由後,先鋒派,在他的音樂風格和技巧,表現出了非正統的正式程序和工具組合的偏好。」 What this doesn't point out is that Wilson's wide-ranging style and technique are the natural result of his diverse musical background: playing jazz and orchestra music professionally, working with electronic music ring a stimulating early phase of that movement, and studying African music ring a 1971 Guggenheim fellowship to West Africa.這是什麼並沒有指出的是,威爾遜的廣泛的風格和技巧是他的不同音樂背景的自然結果:演奏爵士樂及管弦樂音樂專業,電子音樂的過程中刺激運動的早期階段,研究非洲音樂1971年期間,古根海姆獎學金前往西非。

Born in St. Louis, Wilson played jazz piano in his home town, as well as bass in St. Louis orchestras.出生在聖路易斯,威爾遜發揮了他的家鄉爵士鋼琴,以及在聖路易斯交響樂團的低音。 He obtained his bachelor's in music fro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in 1959, his mast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1960, an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1964.他獲得了學士學位,從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音樂在1959年,他的碩士從1960年伊利諾伊大學,他從1964年愛荷華大學博士學位。 His composition teachers included Robert Wykes, Robert Kelley, and Phillip Bezanson.他的老師包括羅伯特組成韋基斯,羅伯特凱利,和菲利普貝贊森。 Wilson did postdoctoral study in electronic music in 1967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tudio for Experimental Music, and one year later his electronic composition Cetus garnered him a prize in the very first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Music Competition.威爾遜做博士後研究,1967年電子音樂在伊利諾伊大學實驗音樂工作室,一年後他的電子組成的鯨魚積累他在第一次國際電子音樂比賽大獎。

He went on to write not only electronic pieces, but works for chamber ensembles and orchestra as well.他接著寫,不僅電子件,但室內樂團和樂隊工程,以及。 Commissions came from the Black Music Repertory Ensemble, New York Philharmonic, Boston Symphony, Chicago Symphony, and Boston Musica Viva.傭金來自黑音樂匯編樂團,紐約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音樂萬歲。

In the 1960s Wilson taught at Florida A&M University and the 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but in 1970 he settled for the rest of his academic career in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威爾遜在20世紀60年代任教於佛羅里達州A&M大學和歐柏林音樂學院,但在1970年,他為他的學術生涯休息安頓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He received Guggenheim fellowships to West Africa in 1971 and the American Academy in Rome in 1977; the year 1991 found him in Italy again, thanks to a residency at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Center in Bellagio.他獲得古根海姆獎學金在1971年西非和美國科學院於1977年在羅馬,1991年的發現,他又在義大利,在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貝拉焦居住中心的感謝。 ~ James Reel, All Music Guide 〜詹姆斯排,所有音樂指南

3. 尼克威爾遜博士 人類救濟基金會 (HRF)是個什麼機構

您好!親愛的,尼克威爾遜博士人類救濟基金會,它是一個慈善救助機構哦~【回答】

4. 《知識大融通21世紀的科學與人文》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知識大融通》([美] 愛德華·威爾遜)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a4lPIzCqUrD8iIIIrtQjg

提取碼:bnvz

書名:知識大融通

作者:[美] 愛德華·威爾遜

譯者:梁錦鋆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出版年份:2016-10

頁數:480

內容簡介:融通,關乎人類歷史,更關乎人類未來。今天的文化積累已讓人類擁有可以改變自身生物本性的力量,以科學探究人性奧秘的新時代已到來。在一個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下,人性與文化、自我與社會都將被重新定義。威爾遜以無與倫比的雄心壯志提出融通計劃,堅信它將賦予未來人類一種分析和預測的強大力量,讓我們有能力應對即將到來的巨變。

這是一場浩大的知識歷險。從大腦中的化學反應,到文化的基因基礎,從顏色語言受到的遺傳學限制,到《洛麗塔》中蘊含的生物學原則…愛德華·威爾遜輕松跨越科學與人文的鴻溝,自如穿梭於物理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宗教、倫理與藝術等各領域間。這位殿堂級的科學大師用清晰、雄辯的文字, 將人類知識的新進展巧妙地編織到了一起,完成了這部博大精深又妙趣橫生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登上知識的巔峰,將今日破碎的知識風景盡收眼底。讀過此書,我們將以全新的方式理解知識。

這是一部我們時代里程碑式的著作,融通的構想也必將成為人類認識自身與世界的一個新起點。威爾遜對未來世代知識圖景的大膽想像,凝聚了他畢生對人類、知識和社會進化的深刻思考,極具獨創性和啟發性。每一位善於思考、關心未來的讀者都應該認真聆聽。

作者簡介:愛德華·威爾遜 Edward O. Wilson,生於1929年,當今國際生物學界翹楚,演化生物學先驅,螞蟻研究權威,殿堂級科學大師。《自然》雜志評價他為「既是世界級的科學家,也是偉大的寫作者」。《時代》雜志評選他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 25人之一」 「世紀人物」。目前任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昆蟲館的榮譽館長。

他以傑出的科學成就,引發了20世紀生物學的數次革命:提出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奠定現代物種保護的理論基礎;創建「社會生物學」這一全新學科,引發整個知識階層與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倡導「生物多樣性」概念,使其成為影響全球的環保理念。進入21世紀,他提出「知識大融通」,致力於搭建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梁,並對人類的歷史演化、當下處境和未來前景等終極問題做出深邃思考……獲有100多項大獎,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克拉福德獎、泰勒環境成就獎、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金質獎章等。

他同時非常擅長著述,可以說是極具文採的科學家。先後以《論人性》和《螞蟻》兩度榮獲普利策獎。此外,代表作還有《社會生物學》《繽紛的生命》《生命的未來》《知識大融通:21世紀的科學與人文》等。

譯者 梁錦鋆,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哈佛大學生物物理博士,舊金山藝術學院碩士許可。曾擔任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專業人員。開過幾次畫展。譯有《第三種文化》《科學並未終結》《藝術的意義》等書。


5. 美國孤立主義是什麼時候結束的(確切的時間和內容)拜託各位大神

美國的孤立主義最早以華盛頓發表的《中立宣言》和《告別演說》為起始,它的形式是中立主義。 1793年1月爆發英法戰爭,盡管美國早在1778年簽訂了同盟條約,可是美國總統華盛頓於1793年4月22日發布《中立宣言》,宣布對交戰雙方「誠心誠意地」採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政策,嚴禁美國人以任何形式參與、幫助和支持交戰雙方的活動。 三年後,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發表了著名的《告別演說》,告誡美國人:「我們對待外國的重大行為准則是,在擴大我們的商務關系時,盡可能少與它們發生政治關系。」他反對把美國的「命運與歐洲任何一部分的命運糾纏在一起,以至使我們的和平與繁榮捲入歐洲的野心爭奪、利益、情緒或反復無常的羅網中去」,他認為美國的正確政策是「避免與國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結盟」。他還認為,美國「可以穩妥地信託暫時的聯盟來應付非常緊急事件」。 可是最後這一點,從來不被孤立主義者所引用。這篇並非完全出自華盛頓手筆的個人文告,在美國政治生活中起了巨大作用。 從美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美國是否捲入問題上,華盛頓的遺訓起著他本人萬萬沒有料到的作用。國會在任何時候辯論外交政策時,華盛頓的幽靈就出來主宰辯論。參眾兩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60年中,每逢華盛頓誕辰日或此日前夕,都要朗讀《告別演說》以資紀念。 1793—1941年的約150年期間,美國孤立主義的含義已有所變化。最初的孤立主義有著地理因素:美國有與歐洲遠隔重洋的地理條件。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感到畫地為牢不利於自己的發展。隨著美國經濟生活中壟斷組織的迅猛發展,它迫切需要開辟更廣闊的海外市場。1898年的美、西戰爭,美國把西班牙逐出西半球,並在亞洲佔有了菲律賓這塊地盤,從而開始了跨洋過海、脫出原始的孤立主義的過程。 1916年大選,威爾遜嘩眾取寵地提出美國人不僅在行動上而且在思想上都要保持中立,威爾遜的競選班子還提出一個抓住人心的口號:「他使我們置身於戰爭之外。」 威爾遜在這個口號下獲勝連任。幾個月後,他又在「為世界拯救民主」的口號下使美國投入了戰爭。1918年的國會選舉,共和黨獲勝,孤立派控制了國會,而這正是威爾遜於1918年12月5日動身去歐洲參加巴黎和會的前夕。 當威爾遜1919年從巴黎帶回他以整個政治生命作為賭注而制定的國際聯盟盟約時,國會內等待他的是一個摩拳擦掌的反威爾遜聯盟——孤立派和以反英著稱的老亨利·洛奇為代表的強權均勢論者的奇怪的聯合。他們的共同論點是:威爾遜倡導的國際聯盟,包含了相互保證的條款,授予歐洲列強以干涉西半球事務的可能,從而背離了「門羅主義」,並違背華盛頓關於避免捲入與其他國家的聯盟的告誡。威爾遜苦心籌劃的國際聯盟計劃被參議院拒絕。 這之後,威爾遜拼出他最後一點精力進行全國巡迴演說,為國際聯盟辯護,期望人民在1920年的總統選舉中投民主黨的票,以表示他們對國際聯盟計劃的支持,但是這次他寄予莫大期望的「庄嚴的公民投票」中,廣大選民摒棄了他的國際聯盟和他的黨。威爾遜在臨終前不久,才真正意識到真正否決《凡爾賽和約》的不僅是參議院,還有美國人民。他對家人說:「美國不加入國際聯盟是對的……因為在美國人民內心深處根本不相信它。」 羅斯福雖然勝利地坐進了總統辦公室,但是在華盛頓有一些用懷疑的眼光注視著白宮新主人的議員們。雖然孤立派的喉舌赫斯特最後點了頭,認為羅斯福是合格的,但是許多老資格的議員還記得20年前威爾遜進入白宮的情景。威爾遜的保守觀點也是經過考察的,可是他一步一步地把美國拖進了戰爭,他本人甚至還設計了與華盛頓的告誡針鋒相對的國際聯盟,羅斯福承襲了威爾遜的某些教條,但他的背景,從政經歷和所處的國內外環境,都大大不同於威爾遜時代。參考資料: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cha/1110344537_luosifu/115.shtml

6. 威爾森:疫情對各區域市場的影響研究

(註:本文為廣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創,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如需進一步深入采訪,了解更多區域詳細疫情分析,歡迎與我們聯系,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尼克威爾遜博士 人類救濟基金會 (HRF)是個什麼機構

摘要 HRF

8. proselect籃球號稱是原Wilson中國團隊創立的,品質怎麼樣

ProSelect 總經理楊永灝先生 贊助姚基

9. 城鄉二元結構和行政區劃的關系

從歷史的層面說,自伍德羅?威爾遜(Wilson,1887)以來,公共管理作為一門擁有自身合法地位的社會科學,在其百多年的演進和流變歷程中,始終不乏各種爭奇斗妍的學術論爭和理論流派,甚至出現「理論叢林」的局面;而公共管理實踐作為一種「國家的藝術」,伴隨其紛繁雜蕪的氣候生態和波瀾壯闊的豐富實踐,也總會有治理安排上的結構轉型和制度創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適應國內外公共管理環境的權變需求,也為了更好地體認公共管理這門學科的社會性和應用性特色,本文作者在國內公共行政學界率先對「區域行政」和「區域公共管理」進行了探索性研究①。現在看來,伴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滾滾而至,我國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社會公共問題「區域化」和無界化的態勢更加明顯,一種有別於全球治理(國際公共管理)、國家公共管理、地方公共管理的區域公共管理,正在迅速凸顯和逐步成形。區域公共管理面對和要解決的是區域性公共問題,因而它區別於傳統的「行政區行政」②,對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結構和制度建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訴求。

一、 區域公共問題及其成因

(一)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滋生了大量宏觀和中觀的區域公共問題。自二戰結束以來,公共管理所面對的世界景象和社會生態發生了亘古未有的嬗變。當前,人類更是全面過渡到一個全球化和區域化齊頭並進又交相輝映的時代。在全球化和區域化浪潮突飛猛進的時代,諸多的因素和復雜的背景交織在一起,誘發甚至引爆了大量「宏觀區域性公共問題」和「中觀區域性公共問題」。一方面,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和世界新區域主義運動的興起,民族國家間的區域化已經由傳統的「淺表一體化」向「深度一體化」①、封閉式區域化向更具開放性的區域化模式轉變,加之作為政治目的的區域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洲際內跨國間的宏觀區域性公共問題明顯增加。諸如相互貿易與投資、國家安全、環境治理、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國際恐怖主義治理等跨國性公共問題,依靠民族國家的內部力量已經無法解決,必須尋求洲際區域內大部分國家甚至所有國家的集體決策和協調行動。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使得由若干毗鄰國家或地區結成的「次區域」變得更加相互依賴,由此滋生了更多難以迴避的中觀區域公共問題,如「新 柔 廖」次區域(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毗鄰區域)的合作供水問題,「圖門江流域」次區域(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毗鄰區域)的經貿關系、公共安全、政治合作問題,「瀾滄江 湄公河地區」(大湄公河流經的中、越、緬、老、柬、泰等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領域合作,「一國兩制」下粵、港、澳次區域的競爭力、經濟合作、環境治理、公共衛生和危機管理、政府協調等問題。

(二)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催生了諸多區域公共問題。1949~1978年的近30年間,中國長期實行高度集權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政府管理社會公共問題的惟一機制是自上而下的科層制,缺少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因此,社會公共問題往往被禁錮於行政區劃內部,通過內向型行政方式予以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我國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內的分權化改革和市場化進程在不斷推進,迫切要求有一個「全國一盤棋」的統一市場環境;而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更宣告中國的市場經濟必須與國際市場機制接軌,需要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從集權與分權的政治邏輯來看,市場經濟下中央政府實行經濟性分權政策是好事,它能夠誘發哈耶克所謂的自發秩序的慢慢形成,有利於調動地方行動主體(包括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和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性、積極性。然而,由於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進程的滯後,加之尚未順利實施行政性分權的配套改革,我國市場化改革的直接後果是催生了諸多新型的社會公共問題,比如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和政績主義、地方政府間的惡性競爭、地方保護主義、地區發展的馬太效應等。我國市場化進程中催生的這些問題,不僅突破了傳統行政區劃的剛性束縛,擴散和蔓延到由多個地區組成的某一經濟區域,而且還超越了計劃體制下那種由上至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域限,衍生為區域性公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行政區行政的僵化法則已經力不從心,迫切呼喚區域公共管理這種治理新機制的誕生。

(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產生了棘手的區域公共問題。近20多年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速度在迅速提升,由此引發了社會公共問題的空間重組和空間集聚,其結果也萌發了復雜的區域公共問題。主要表現在:1.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中國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農耕歷史的國家,目前占社會六成以上的人口是農民,因此,農村城市化的壓力巨大,解決城鄉二元結構也任重道遠。在我們看來,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城市與鄉村兩種不同政治行政區域之間存在著短期難以彌合的公共管理的制度差異,進而需要兩種功能區域之間進行制度協調、制度創新、制度重構的問題。從這一視角看,轉型時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非常值得區域公共管理開展長期的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探究,比如「假性城市化」現象、「城中村」問題、農民失地問題、村改居問題、社區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等等。2.行政區劃變革問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中國幾千年來,行政區劃的調整更迭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等多股動力的促動下,我國行政區劃的變革與調整尤為頻繁。從一定意義上說,行政區劃變革已經成為政治權力和治理許可權在區域空間上的較量和政府體系內部的再分配過程,其中隱藏著多維的利益博弈關系,牽涉到公共管理的深層次症結。因此,需要加強公共管理學科視野的研究。3.流域治理問題。從自然區域的角度看,流域是一種整體性極強的區域,流域內各自然要素的相互關聯極為密切,特別是上下游間的相互關系密不可分。但是,從行政區域的角度看,流域又是不完整的,它往往被不同的行政區域所分割。特別在市場化和工業化的雙重壓力下,地方政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儼然成為流域內利益獨立的博弈主體。因此,流域治理的公益要求(如環境保護、產業協調、城市規劃等)與地方政府的功利動機(主要是經濟發展、財稅指標、後發困境等)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甚至沖突。總之,流域治理引發的區域公共問題甚為棘手但又亟待解決。

(四)現代化進程中的區域公共問題日益加劇。從現代化進程和發展理論視角來看,從清末的「洋務運動」、「西學東漸」到建國後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區域非均衡協調發展,近代以來的百多年間,我國的現代化事業歷經艱辛,迄今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毋庸置疑,由於中國是一個後發趕超型現代化國家,因而與西方發達現代化諸強相比,我國的綜合現代化水平還很低,仍基本處於「經典現代化」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的「再現代化」甚至超現代化水平相比,更有天壤之別。尤為突出的是,中國是一個嚴重非均衡發展的國家,其內部的現代化程度和發展水平在空間區域上表現出巨大的落差,由此產生一系列事關國家或地區發展前途的區域公共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1.國內的東、中、西部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制度文明、社會發育、競爭優勢等方面差距明顯,形成發達區域、次發達區域和欠發達區域的發展鴻溝。2.東北老工業基地與中部一些工業基礎較好的省份出現滯脹和結構性蕭條的發展困境,已經凸顯出「問題區域」的態勢。3.老、少、邊、窮的地區現代化水平不容樂觀,與沿海先發區域間有差距擴大的「馬太效應」趨勢。4.沿海一些發達省份的內部區域發展差距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廣東、江蘇、山東、福建較為明顯。

筆者認為,從中國內部的區域發展與公共管理的互動邏輯來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21世紀中國公共管理面對的最大挑戰莫過於區域協調發展的挑戰,處理和解決好了上述一系列區域性公共問題,和諧社會的發展願景就不再遙遠。

二、我國區域公共問題管理中政府制度的缺失

就目前來看,對於區域公共問題的治理,無論是我國公共管理的理論界還是實務部門,都缺乏系統的理論思考和操作策略;而最為關鍵的是,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制度設計和制度鏈條中,還存在諸多的漏洞與缺失,難以勝任區域公共問題的合法、合理和高效治理。這些缺失主要是:

(一)行政區行政的治理思想根深蒂固。眾所周知,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官僚制度傳統和「大一統」治理意識,對於社會公共問題的管理,歷代統治者習慣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而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幾十年的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更是強化了「國家簡單化」的治理理念。如果從治理的技術層面來說,我國政府傳統的這些治理特質,可以概括為「行政區行政」。所謂行政區行政,簡單地說,就是基於單位行政區域界限的剛性約束,民族國家或地方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是在一種切割、閉合和有界的狀態下形成的政府治理形態。它有以下基本特徵:1.從政府治理的社會背景看,行政區行政適應了農業文明和工業社會的基本訴求,是封閉社會和自發秩序的產物。它發軔於農業社會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契合了政府專制統治的傳統。自工業社會以來,基於韋伯的「現代理性」而構建的穩態的「科層制」結構,更是使行政區行政模式的封閉性和機械性發揮到了極致。2.從政府治理的價值導向看,行政區行政的根本特徵在於,它是以民族國家或國內地方政府的、明確的單位行政區劃邊界作為管理出發點的。這種根據行政區劃的人為切割來治理國家和地方的模式,可以稱之為「內向型行政」或「閉合型行政」模式。內向型行政模式從根本上講是「畫地為牢」和「各自為政」的,甚少關注行政區劃邊界或跨行政區域的「區域公共問題」。3.從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主體上看,行政區行政是一種壟斷型統治行政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是管理國家和地方行政區域內部公共事務的惟一主體,政府成為萬靈和萬能的「全能」政府,可以預見和處理所有社會公共問題,制定各種公共政策並監督其執行,從而包辦和代辦了單位行政區域內部的大小公共事務。4.從公共權力運行的向度上看,行政區行政模式強調政府管理權力運行的單向性和閉合性。也就是說,根據「科層制」所內蘊的層級分設和層級節制的基本法則,政府公共管理權力在行政單元內部的日常運作是自上而下的和單向度的,由此形成一種單一權威中心的「金字塔」式閉合結構。特別是在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由於一貫堅持「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的政治原則,這使得按行政區劃切割的地方政府,必須嚴格遵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博弈規則,很難自覺生成一種「地方政府→區域公共管理共同體←地方政府」的談判協調的制度安排。5.從公共問題治理的層次設計看,自上而下的等級制層次設計是行政區行政的基本法則。具體來說,就是將國家內部的社會公共問題切割為若干層次,進而設計機構類同、職能重疊的等級治理架構。很明顯,那些跨越這些等級層次的外溢性區域公共問題,不在等級制治理的層次設計視野之內。

(二)現代區域政策框架尚未成形。區域公共問題的治理,特別是國內區域問題的治理,需要有組織完善、設計精細、有的放矢的一整套區域政策作為保障框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在不同歷史時期進行過多次區域范圍的劃分,也先後實行過區域均衡發展、區域非均衡協調發展和梯度發展等多種發展戰略,投入了大筆公共財政資源。但是,區域發展的公共績效一直較為低下,達不到政策設計時的理想目標。其中的症結何在?有學者認為,中國迄今為止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政策,是我國區域發展一直走不出惡性循環的主要根源[1](P540)。其理由是:1.中國沒有形成完善的區域政策制度基礎,比如區域政策實施機構不是立法的產物,沒有專門負責區域政策的職能部門。2.不存在可供區域政策利用的區域劃分框架,比如中國的區域劃分都是草率、籠統的,范圍太廣,不具有實施區域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區域政策工具殘缺不全,除扶貧政策外,缺乏針對問題區域的政策。4.缺乏有效的政策監督與評估機制。筆者認為,這種觀點較為實際地揭示了我國區域政策的誤區和問題。中國確實缺乏西方發達國家意義上的區域政策。這是因為,歐美國家的區域政策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礎(包括成熟的市場經濟、憲政法治、有限政府、公共治理的多元機制等),而中國的區域政策過程,由於長期受人治行政、集權體制、全能政府、扭曲市場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直難以有完善的制度基礎、設計精細的區域劃分框架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有效的區域政策監督與評估機制等。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的部門分割」、「政策的相互打架」症狀就成為中國區域政策過程中的普遍現象。

(三)區域公共管理的具體制度安排不健全。我國區域公共管理中政府制度的缺失,除了上述兩大問題外,在諸多具體的制度安排方面也很不健全。主要有:1.宏觀與中觀區域公共問題管理的制度安排有待完善。國際上「深度一體化」進程和宏觀區域治理最成功的典範當屬「歐盟」。與之相比,我國與亞太國家結成的宏觀區域或者與相鄰國家結成的次區域,其治理結構和制度框架仍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需要中國政府的積極參與並加以完善。2.解決我國普遍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政府間惡性競爭的制度安排非常脆弱,成為影響國家和區域整體經濟績效的病灶。3.我國黃河、長江、珠江、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制度弊端甚多,其中涉及的水權制度、生態補償機制、利益協調機制、政府間關系等問題尤為突出。4.區域公共協調機制並不健全,比如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區域公共基礎設施協調制度、「一國兩制」下粵-港-澳聯席會議制度、「泛珠三角」區域協調制度、省際區域公共協調制度,等等。5.行政區劃調整與空間規劃中的問題突出,政策隨意性和長官意志濃厚,尚未有建基於憲政制度和法治原則的制度約束機制。6.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突出,城市區域與農村區域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的制度融合機制。

三、區域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基本路徑

(一)治理理念的轉變:從行政區行政到區域公共管理。區域公共問題管理中的政府制度創新,首先要突破以單位行政區劃的剛性約束和政府統治為要義的行政區行政的缺失,確立區域公共管理的新思維。1.在政府治理的社會背景上,區域公共管理是開放社會和無縫隙社會的產物,它迎合了全球化和區域化浪潮的需要,因應了市場化、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大勢所趨。在這樣一種權變、風險、不確定性的復雜社會生態下,社會公共事務表現出高度滲透的趨勢,區域乃至全球社會間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狀態,區域性和區域化的「廣度」與「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倍增。2.在政府治理的價值導向上,區域公共管理以公共問題和公共事務為價值導向,而非以行政區劃的切割為出發點。它摒棄了傳統的「內向型行政」或單邊行政的弊病,奉行「區域性行政」和合作治理的哲學觀,把大量跨越國界和行政區劃的「外溢性」公共問題和「區域性」公共事務納入自身的管理范圍,由此實現社會公共事務的分層治理和細分治理。3.在社會公共事務治理的主體上,區域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多元化的。它既有代表官方的政府組織,也有非官方的民間組織和私營部門,涵蓋了區域內的民族國家間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聯合體,以及區域性的多樣化非政府組織、自願組織和經濟組織,形成了區域政府與公民社會、私營部門等多元主體共同治理區域公共事務的新格局。4.在公共權力的運行向度上,區域公共管理倚賴的是多元的、分散的、上下互動的權威,彼此間是合作網路和交叉重疊的關系。它主要通過合作、協調、談判、夥伴關系、確立集體行動的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區域公共事務的聯合治理。這種聯合治理的實質在於建立在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認同之上的相互合作。總之,根據區域涵蓋界域的大小,我們可以把現代區域公共管理劃分為國家間區域公共管理、次區域公共管理和國內區域公共管理3種類型(見表1)。

(二)治理機制的創新:從科層制到組織間網路制。在公共事務的治理機制上,區域公共管理觀認為,治理紛繁雜蕪的公共事務尤其是區域性公共事務,沒有絕對的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傳統的科層制面對區域公共問題的挑戰,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區域公共問題,必須藉助於科層制、市場機制、自組織制等混合機制來對其進行「多中心」治理,形成一種組織間網路的區域公共問題治理新機制。誠如著名學者約瑟夫?S.奈、約翰?D.唐納胡所指出的:「全球性的最大特點是網路性,因此,這些治理機制也應當是網路性的,而不是等級制的。」「治理仍將建立在民族國家為中心的基礎之上。國家權力、國家間的權力分布仍然十分重要……但是,『國家』的舊有形象或許將變得越來越與實際不符,因為國家機構與私人部門、第三部門的聯系越來越網路化而難分彼此。跨政府關系網路、跨國關系網路將變得越來越重要。」[2](P13)組織間網路治理最成功的典範莫過於歐盟的區域治理。歐盟區域公共管理的研究專家貝婭特?科勒—科赫認為:集體意願的組織原則和憲政的觀念是區分社會政治體系的兩個構成性要素,因此,根據兩者的不同方式組合,可以區分出4種不同種類的治理機制(見表2);在這4種治理類型中,法國一般被貼上「國家主義」的標簽,美國以「多元主義」而著稱,瑞士是「和諧主義」的典範,而歐盟則成為「交織主義」(即網路治理)的實例。在此基礎上,國內有學者對貝婭特?科勒—科赫的4種治理機製做了進一步的詮釋,歸納和概括出其中的主要特徵(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國家主義、多元主義、法團主義治理機制主要適用於某個民族國家或行政區政府,而網路主義治理機制則適合於特定的跨國或跨行政區的區域共同體。這些特徵也與上文分析的區域公共管理的主要特色並無二致。

(三)制度基礎的建構:從「國家簡單化」管理到「國家精密化」管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區域公共問題管理的制度基礎非常薄弱。由於尚未建構起適應區域公共問題管理需要的相應制度體系,政府對區域公共問題的管理仍沿襲「國家簡單化」的思維觀念和方式手段。所謂國家簡單化管理,是指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下,由於國家官僚的極度理性而設計的一種「假、大、空」式的公共問題管理制度,在這種制度邏輯下,政策具有隨意性,制度設計嚴重脫離實際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問題的針對性。簡而言之,國家簡單化管理,就是官僚在過分自信的情況下濫用國家權力,對復雜的社會公共問題做簡單化處理的一種治理安排[5](P3)。國家簡單化的管理制度,難以應對區域公共問題的治理訴求,因此,必須借鑒發達國家那種「國家精密化」的管理制度。所謂國家精密化管理,是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行政官僚,在有限理性驅使下設計的一種縝密、精細、法治的公共問題管理制度。

比如以區域發展的制度基礎為例,為了確定結構基金(StructuralFunds)以及其他區域政策工具的受益區域范圍,歐盟當局制定了通用的區域體系(NUTS區域)。整個歐盟的區域劃分為3個NUTS層次,每個成員國分為1個或多個NUTS-1區,每個NUTS-1區又分為1個或多個NUTS-2區,NUTS-2區又進一步分為幾個NUTS-3區。同時,對應落後病、蕭條病和膨脹病3類區域問題,至少有3類問題區域劃分,即落後區域、蕭條區域與膨脹區域。又如,具體到英國區域發展的制度基礎來看,英國把英倫三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英格蘭劃分為9個標准區域,分別成立9大區域發展局(RDAs)①,在9大RDAs下面又做次級甚至更多層級的區域劃分,從而使區域問題的治理變得更有針對性,工具和策略更有可操作性。反觀中國或國內的一些省份,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制度基礎尚較為薄弱,表現在:政策隨意性強,沒有一種一以貫之的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政策框架;區域的劃分非常簡單和籠統,而且變動很大,很難真正確定區域政策的受益范圍;尚未有相對獨立、具有憲政法治基礎的專門區域管理機構,等等。

(四)區域政策的創新:從內部政策到區域公共政策。傳統上我國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只有面向國內或地方的內部政策,缺乏面向國外和區域間的區域公共政策。要進行區域公共管理的政府制度創新,重要的內容還在於實現從內部政策到區域公共政策的轉變。

1.國家間政策一體化。政策一體化是指政府有意採取超出國民待遇范圍的措施,通過調整、協調或對國家政策和執行機制的相互認可來減少管理體制所帶來的市場分割的負面效應。目前,國際上的區域一體化安排()如歐盟(EU)、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密切經濟關系協定(CER),在國家間政策一體化方面堪稱典範。通過國內政策配合、國家標准和規章的協調,以及對外國管理體制和達標評定程序的認可3種模式,國家間政策一體化可以獲取豐厚的經濟收益,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擴大開放和增加國內市場的公平競爭、將外部溢出效應「內部化」、對實行自由貿易的成員方進行補償的機制等[6](P97)。因此,中國政府應積極參加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盡快實現與這些國家的政策一體化目標。

2.政治目的下的「次區域」一體化政策。由相鄰的若干民族國家或地區結成的「次區域」一體化安排,幾個成員國之間實行「俱樂部規則」,可以共同提供國家安全、和平環境、有助於某些社會的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價值觀的形成等區域性政治公共物品。這種「次區域」一體化政策可以減少鄰邦間的摩擦、減緩社會及政治壓力、鞏固民主與政治制度、提升「弱小政體」的談判和討價還價能力,比如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中亞幾個國家建成的「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結成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組織等。

3.實施區域功能政策。(1)競爭政策。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政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建設統一大市場、消除政府間惡性競爭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歐盟,競爭政策被奉為單一歐洲市場的第三根支柱,因為它的目的是通過消除一切阻礙、限制或扭曲歐盟范圍內自由競爭的行為,保證歐洲統一大市場中公平競爭的和諧有序進行[7](P13)。歐盟競爭政策有著雄厚的法律基礎。然而,我國目前的競爭政策的法律基礎很不完善,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第7、30條有相關限制不正當競爭的條款外,很少有其他法律涉及地方政府間競爭和地方保護的規定。因此,要規范我國地方政府間的合理競爭,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就必須建構競爭政策的法制基礎。(2)區域(地區)發展政策。這一政策旨在協調區域發展,減小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區域政策必須以堅實的制度基礎做保障,比如,歐盟的區域政策有3個必不可少的方面:歐洲地區發展基金(後又發展為包括發展基金、結構基金、凝聚力基金在內的豐富的資金體系)、涉及地區問題的政策機構(主要包括歐洲投資銀行、歐洲社會基金、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農業指導與保證基金)、對各類具有不同程度地區效應的政策予以協調[8](P159)。可以看出,獨立運作的基金、專門負責的職能機構和區域政策間的協調是保證區域發展政策有效落實的基礎。因此,在區域協調發展事業中,我國政府必須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10.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的獲得榮譽

在1995年由Littleton硬幣公司針對2,307名硬幣收藏者的民意調查中,里根是最受期待被鑄於美國硬幣上的人物。
在1988年2月6日,華盛頓國際機場重新命名為羅納德·里根華盛頓國際機場。2003年,以其為名的「里根號」航空母艦正式服役,這是美國首次以在世總統的名字來命名航母,可是當時瀕臨阿茲海默症末期的里根總統本人已無法知道這一切了。其他許多高速公路、學校和組織也都以里根為名。在2005年裡根又獲得兩項榮譽:
在1988年5月14日,有線電視新聞網和時代周刊將他譽為「最迷人的人物」。
在6月26日,在一場由美國在線和探索頻道發起的測驗節目中,里根被選為「最偉大的美國人」。
在2002年,國會授權將里根位於伊利諾伊州迪克森的老家作為歷史場所保存。 美國影視演員協會的終身「黃金」會員在1989年,里根獲得英國名譽上的爵位,巴斯勛位大十字勛章騎士(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使他能使用GCB的名義,不過因他非英國國民,並沒有賦予他「羅納德·里根爵士」的稱號。至今只有里根、艾森豪威爾、布希三名美國人取得這項榮耀。
大勛位菊花章,日本,1989年
總統自由勛章,美國,1993年 許多主張重新設計硬幣的人希望將里根圖像鑄於美元一角硬幣上,以取代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當初是為了紀念羅斯福創建出生缺陷基金會《March of Dimes》)。2003年國會中的共和黨員對此提案,但在南希·里根拒絕之後便撤回了案子。有一段時間支持者希望將他鑄於一美分硬幣上,但美分硬幣將在2005年重新設計且將會永遠使用亞伯拉罕·林肯的圖像。一角硬幣尚未重新設計,而且也尚未有計劃要重新設計,因此還沒有完全排除這個可能。支持者也希望將里根置於10美元鈔票或20美元鈔票上。20美元鈔票已經重新設計,而且也沒有計劃要更換先前使用的總統。10美元鈔票的設計則在2006年3月2日釋出,將繼續使用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圖像。里根將會於2016年出現於1美元硬幣上。
2010年,美國眾議員帕特里克·麥克亨利發表了一項提案,建議將面額50美元紙幣上的美國第18任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替換為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以紀念里根誕辰100周年。 Altered Statesman - Ronald Reagan(台灣中譯:「變樣的政治家:美國總統里根」,探索頻道,2005年)
True Grit(2005年)
Ronald Reagan - An American President(里根圖書館發布的正式影片,2005年1月25日)
Great Speeches(2004年10月19日)
Stand Up Reagan(2004年9月7日)
NBC News Presents - Ronald Reagan(2004年8月10日)
ABC News Presents - An American Legend(2004年7月13日)
Ronald Reagan - His Life and Legacy(2004年6月22日)
Ronald Reagan - His Life and Times(2004年5月11日)
Ronald Reagan - A Legacy Remembered(歷史頻道,2002年)
Ronald Reagan - The Great Communicator(2002年)
Salute to Reagan - A President's Greatest Moments(2001年)
American Experience - Reagan(1998年)
Tribute to Ronald Reagan(1996年)
The Reagan Legacy(探索頻道,1996年)

閱讀全文

與威爾遜區塊鏈理財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富祥金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854
以嶺葯業融資融券 瀏覽:562
京東錢包里的理財基金 瀏覽:15
基金發行理財產品流程 瀏覽:739
2019年3月6日鮁魚圈玉米價格 瀏覽:446
信威集團補償10股 瀏覽:317
深交所大宗交易規則 瀏覽:111
京運通今日價格 瀏覽:970
反彈式發展匯率 瀏覽:665
期貨大佬訪談 瀏覽:322
崑山平安綜合金融有限服務公司 瀏覽:447
開個期貨平台代理 瀏覽:136
濟寧理財公司 瀏覽:799
國泰君弘策略交易 瀏覽:444
哈根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28
金融平台投資被騙哪個公司 瀏覽:551
創業板正式交易前能申購 瀏覽:33
中國證監會管理哪些證券交易所 瀏覽:813
華建集團評級 瀏覽:123
東方證券五礦信託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