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公司理財怎麼做筆記

公司理財怎麼做筆記

發布時間:2022-06-07 05:52:19

① 請大家幫忙: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如何做分錄

借 交易性金融資
貸 銀行存款
如果你們沒執行新准則,
借 短期投資
貸 銀行存款

收回後
借 銀行存款
借 投資收益
貸 相關科目

②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讀書筆記怎麼寫

你按照下面的文章作為參考,然後自己思考,再大幅度簡化並修改一下,盡量把它寫成自己的東西。
財務管理假設問題的思考
財務管理假設問題是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一個比較滯後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從現有文獻來看,西方財務管理關於財務管理基本假設問題研究較少,而關於財務管理具體假設的研究較多。
在我國,最早研究財務基本假設的學者是王廣明與劉貴生同志。他們認為,財務基本假設是財務理論研究中對財務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提出的一些基本設想,是財務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的前提條件。財務的基本假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理財主體與自主理財假設;(2)資金市場健全假設;(3)連續經營假設
任何一門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都是以假設為邏輯起點的,因此,呼籲加強財務管理假設的研究,並提出了財務管理的五項基本假設:(1)財務主體假設;(2)理性財務行為假設;(3 )不確定性假設;(4)財務預期假設;(5)財務信息可靠性假設(陸建橋,1995)。

王棣華先生認為,財務假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獨立理財主體假設;(2)謀求價值增殖假設;(3)財務風險假設;(4 )財務關系客觀性假設;(5)利益平衡分配假設;(6)財務環境、財務文化決定假設;

在試圖構築財務假設體系的同時,列舉了每一假設衍生的重要財務概念,並指出:從總體上說,財務假設是財務概念和財務程序與方法的邏輯起點。其財務假設體系可以用下圖來表述:

┌財務資料可選擇性假設
┌—財務依據假設—│
│ └財務關系多重性假設

│ ┌—法人理財主體假設
財務假設┼— 財務主體假設—│
│ └—財務理性人假設
└—財務可控性假設

以上觀點都有一定道理,都有科學和合理的成份,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財務假設的提法欠准確。財務是關於錢財的事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范疇,它本身不存在假設問題,因此,在研究此問題時,只能使用「財務管理假設」和「理財假設」這樣的概念,而不能用「財務假設」。

其次,有些假設的提法值得商榷,一是不能將假設與目標相混淆,如謀求價值增值就是一個目標,而不是一種假設,筆者認為,將此項假設改為資金增值假設更好;二是不能將假設與原則相混淆,如利益平衡分配就是一項財務分配的原則,而不是一種假設;三是不能將假設與實際情況相混淆,如財務關系多重性、財務風險等都是客觀實際情況,不屬於假設的范疇。第三,假設應該有明確的體系關系。在以上提法中,除張家倫同志對財務假設的體系進行了研究以外,其他學者均沒有深入研究假設的體系問題。而張先生的劃分方法也不是十分合理,在財務依據假設的下面安排財務關系多重性假設;在財務主體下面安排財務理性人假設,均沒有科學道理。

筆者認為,財務管理假設可按財務管理的空間、時間、環境、對象和財務管理的行為分別安排五個一級假設:理財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有效市場假設、資金增值假設和理性理財假設。每個一級假設又可根據不同情況派生出一個或幾個二級或三級假設,形成一個有機的財務管理假設體系。其基本內容為:

一、理財主體假設

理財主體假設是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應限制在每一個在經濟上和經營上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它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間范圍,將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同另外一個主體的理財活動相區分。

理財主體應具備以下特點:(1 )理財主體必須有獨立的經濟利益;(2)理財主體必須有獨立的經營權和財權;(3)理財主體一定是法律實體,但法律實體並不一定是理財主體。與會計上的會計主體相比,理財主體的要求更嚴格。例如,某個主體雖然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但不是法律實體,則該主體只是會計主體,而不是理財主體,如一個企業的分廠。如果某主體雖然是法律實體,但沒有獨立的經營權和財權,則其也不是理財主體。當然,實際工作中,為了管理上的要求,會人為地確定一些理財主體。例如,對一個分廠實行承包經營,賦予它比較大的財權,這個分廠也就有了理財主體的性質。因此,筆者認為,考慮到實際情況,理財主體可以區分為完整意義上的理財主體(或稱真正的理財主體、自然的理財主體)和相對意義上的理財主體(或稱相對的理財主體、人為的理財主體)。一個真正的理財主體,必須具務上述三個條件。一個相對的理財主體,條件可適當放寬,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具體情況和一定單位權、責、利的大小,確定特定層次的理財主體。不過,在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所說的理財主體,一般都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主體。本文也是按此思路進行研究的。

由理財主體假設可以派生出自主理財假設。從上述理財主體的概念中可知,凡是成為理財主體的單位,都有財務管理上的自主權,即可以自主地從事籌資、投資和分配活動。當然,自主理財並不是說財權完全集中在財務人員手中,在現代企業制度情況下,財權是在所有者、經營者和財務管理人員之間進行分割的。兩權分離的推行,使財權回歸企業,經營者有權獨立地進行財務活動,包括籌資、投資和分配等重要決策。「經理革命」的出現,進一步為企業成為理財主體奠定了基礎(所謂經理革命是指領取薪水的經理人員在高層管理中逐漸取代傳統的所有者在企業中的支配地位,這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基本特徵)。筆者認為,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財權的逐漸回歸企業,所有競爭行業的國有企業均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理財主體。而一部分不能實行完全競爭的行業的國有企業,其理財主體的雙重身份可能會長期存在。但這種特殊情況的存在,並不否認理財主體假設的成立。

理財主體假設為正確建立財務管理目標,科學劃分權責關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指理財的主體是持續存在並且能執行其預計的經濟活動。在設定企業作為理財主體以後,就面臨一個問題,這個企業能存在多久。企業可能是持續經營的,也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發生變更甚至終止營業。在不同的條件下,所採用的財務管理原則和財務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由於絕大多數企業都能持續經營下去,破產、清算的畢竟是少數,即使可能發生破產,也難以預計發生的時間。因此,在財務管理上,除非有證據表明企業將破產、關閉,否則,都假定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持續經營下去。

持續經營假設可以派生出理財分期假設。按理財分期假設,可以把企業持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一定期間,以便分階段考核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持續經營假設,企業自創立之日起,直到解散停業為止,其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都猶如奔騰的長江一樣川流不息、持續不斷。企業在其存在期內的財務狀況是不斷變化的,一直到停業之日才停止變動。為了分階段地考核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必須將持續經營的企業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期間,這就是理財分期假設的現實基礎。

持續經營假設是財務管理上一個重要的基礎前提,我們說,在確定籌資方式時,要注意合理安排短期資金和長期資金的關系,在進行投資時,要合理確定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的關系,在進行收益分配時,要正確處理各個利益集團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都是建立在此項假設基礎之上的。

三、有效市場假設

有效市場假設是指財務管理所依據的資金市場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場上,財務管理才能正常進行,財務管理理論體系才能建立。最初提出有效市場假設的是美國財務管理學者法馬(Fama),他將有效市場劃分為弱式有效市場、次強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三類。

筆者認為,法馬的有效市場假設是建立在美國高度發達的證券市場和股份制佔主導地位的美國理財環境的基礎之上的,並不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理財環境和中國企業的特點來看,有效市場應具備以下特點:(1)當企業需要資金時,能以合理的價格在資金市場上籌集到資金。(2)當企業有閑置的資金時,能在市場上找到有效的投資方式。(3)企業理財上的任何成功和失誤,都能在資金市場上得到反映。

有效市場假設的派生假設是市場公平假設。它是指理財主體在資金市場籌資和投資等完全處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交易狀態。市場不會抹殺某一理財主體的優點,也不會無視某一理財主體的缺點。理財主體的成功和失敗,都會公平地在資金市場上得到反映。因此,每一個理財主體都會自覺地規范其理財行為,以便在資金市場上受到好評,以利於今後的財務管理工作。市場公平假設還暗含著另外一個假設,即市場是由眾多的理財主體在公平競爭中形成的,單一理財主體,無論其實力多強,都無法控制市場。
有效市場假設是建立財務管理原則,決定籌資方式、投資方式,安排資金結構、確定籌資組合的理論基礎。如果市場無效,很多理財方法和財務管理理論都無法建立。

四、資金增值假設

資金的增殖假設是指通過財務管理人員的合理營運,企業資金的價值可以不斷增加。這一假設實際上指明了財務管理存在的現實意義。因為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資金進行規劃和控制的一項管理活動,如果在資金運籌過程中不能實現資金的增值,財務管理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運籌資金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取得了資金的增值(有了盈餘);二是出現了資金的減值(有了虧損);三是資金價值不變(不盈不虧)。財務管理存在的意義絕不是後兩種情況,而是第一種情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從整個社會來看,資金的增值是一種規律,而且這種增值只能來源於生產過程。但從個別企業來考察,資金的增值並不是一種規律,也不一定來源於生產過程。例如,一家企業將其資金投資於股票,一年以後賣出,可能實現資金的增值,也可能會出現虧損,因此,我們說從個別企業進行考察,資金增值只能是一種假設,而不是一項規律。因為在財務管理中,在作出這種投資時,一定是假定這筆投資是增值的,如果假定出現虧損,這筆投資就不會發生了。

資金增值假設的派生假設是風險與報酬同增假設。此項假設是指風險越高,獲得的報酬也越高(指取得的增值越大或付出的成本越低)。資金的運籌方式不同,獲得的報酬就不一樣,例如,國庫券基本是無風險投資,而股票是風險很大的投資,為什麼還有人將巨額資金投向股市呢?這是因為他們假設股票投資取得的報酬要遠遠高於國庫券的報酬。同樣,有人將資金投向食品行業,有人卻投向房地產行業,有人投向衍生金融工具,他們也同樣是根據風險與報酬同增這一假設來進行決策的。風險與報酬同增假設實際上暗含著另外一項假設,即風險可計量假設。因為如果風險無法計量,財務管理人員不知道哪項投資風險大,哪項投資風險小,風險與報酬同增假設也就無從談起。

資金增值假設說明了財務管理存在的現實意義,風險與報酬同增假設又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不能盲目追求資金的增值,因為過高的報酬會帶來巨大的風險。此兩項假設為科學地確立財務管理目標、合理安排資金結構、不斷調整資金投向奠定了理論基礎。風險報酬原理、利息率的預測原理、投資組合原理也都是依據此項假設展開論述的。

五、理性理財假設

理性理財假設是指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是理性的理財人員,因而,他們的理財行為也是理性的。他們都會在眾多的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方案。盡管在實際上存在一部分盲目的理財人員,但從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來看,只能假設所有的理財行為都是理性的,因為盲目的理財行為是沒有規律的。沒有規律的事情無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理性理財的第一個表現就是理財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即企業的理財活動都有一定的目標。當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理財環境中,對理性理財行為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在過去計劃經濟的年代裡,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執行國家下達的總產值指標,企業領導人職位的升遷,職工個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產值指標的程度來決定,這時所做出的理財決策無疑是為了實現產值的最大化。今天看來,這種行為不是理性的,因為它造成了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抓生產,不抓銷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潛等種種對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有害的理財行為。但是,在當時,人們會認為這種理財行為是正確的,是理性的。可見理性理財假設中的理性是相對的,是相對具體理財環境而言的。無論事後證明這種理財行為正確與否,其行為的基本前提和出發點都認為是理性的。

理性理財的第二個表現是理財人員會在眾多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即表現為財務管理人員要通過比較、判斷、分析等手段,從若干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有利於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最佳方案。

理性理財的第三個表現是當理財人員發現正在執行的方案是錯誤的方案時,都會及時採取措施進行糾正,以便使損失降至最低。

理性理財的第四個表現是財務管理人員都能吸取以往工作的教訓,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合理應用新的方法,使得理財行為由不理性變為理性,由理性變得更加理性。

盡管上述四個方面為理性理財行為假設提供了理論依據,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有個別理財行為不是理性行為。另外,即使所有的理財行為都是理性行為,也不一定完全導致理性的結果。因此,理財的理性行為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事實。

理性理財假設可派生出資金再投資假設。這一假設是指當企業有了閑置的資金或產生了資金的增值,都會用於再投資。換句話說,企業的資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大量閑置。因為理財行為是理性的,因此,企業必然會為閑置的資金尋找投資途徑,因為市場是有效的,就能夠找到有效的投資方式。財務管理中的資金時間價值原理,凈現值和內部報酬率的計算等,都是建立在此項假設基礎之上的。

理性理財行為是確立財務管理目標,建立財務管理原則,優化財務管理方法的理論前提。例如,財務管理的優化原則,財務管理的決策、計劃和控制方法等都與此項假設有直接聯系。

你按照下面的文章,自己思考,再修改一下,盡量把它寫成自己的東西

③ 羅斯《公司理財》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pdf

閱讀全文

與公司理財怎麼做筆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安全上市公司 瀏覽:835
財政部金融機構市場化 瀏覽:858
外匯黃金現在沒開盤 瀏覽:686
北大荒幾號開始融資的 瀏覽:115
華泰證券開戶送流量 瀏覽:386
赤峰天山期貨開戶 瀏覽:350
金融機構延付薪酬 瀏覽:672
中國生產鋅的上市公司 瀏覽:344
李嘉誠家族信託稅收 瀏覽:393
招商銀行的理財是基金嗎 瀏覽:192
甘肅省普惠金融服務實施意見 瀏覽:494
期貨趨勢線和壓力線 瀏覽:923
烽火股票歷史 瀏覽:462
深圳外匯水軍 瀏覽:322
天津沛納海服務中心真誠國際金融中心30層 瀏覽:69
證券公司金融分析 瀏覽:560
期貨倉單與持倉量 瀏覽:973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