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託業發展前景
1、嚴監管將繼續,信託規模將進一步下降
2018年,受到嚴監管、去通道等因素影響,信託資產規模增速出現了近十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降幅達10%。雖然信託細則比預期的有所放鬆,但是仍難以扭轉嚴監管的大趨勢,可以預見2019年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還會延續2018年下降趨勢,信託通道業務規模將進一步縮小,「去通道」、「去杠桿」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出來。隨著前兩年信託項目到期的大規模清算及新增規模的減少,2019年預計降幅會較2018年有所擴大。
2、面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挑戰
2018年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堪稱「萬能牌照」,投資幾無禁地。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落地將深刻影響我國資管行業,大信託業的經營將更多元化。理財子公司使信託公司的「牌照紅利」減弱,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就購買渠道、投資門檻和投資的便利程度而言,銀行理財子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就資產端而言,信託在獲取優質非標資源和通道業務方面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單一資金信託規模將面臨大幅度下降。但信託在信託制度、非標投資管理經驗和放貸資質方面仍具有優勢,短期內不會對信託業造成巨大沖擊。
3、本源業務將繼續發展壯大
信託的本源就是受託服務,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投資組合的配置,從信託起源以及英美發達國家的實踐看,以服務客戶為導向的信託將成為主流。在我國實踐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通常是先確定信託投資項目後,再向合格投資者發行信託產品,未來新型的服務信託很可能是基於電子賬戶的發展和場景化金融的擴展,是電子版、低門檻的家族信託,更加有效地服務客戶、服務實體、服務同業,降低服務的資金門檻。
慈善信託和家族信託是業內公認的本源業務,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陣地,是獲得長期低成本資金的關鍵,也是信託業務部門的「自有資金」,擴寬了信託公司的業務方向。若是能上規模,將建立全新的資產配置業務模式,並且形成良性互動,為進一步對接高凈值人士的理財、傳承、保險和慈善創造信任基礎、合作條件和合作流程。
4、財富管理將繼續成為發展重點
相較於銀行、證券公司有自己的網點,產品營銷能力一直是信託公司的短板,銷售能力不足影響了信託產品的募集速度,以前資金來源大多是同業資金,許多信託公司並未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2017年後半年,在嚴監管態勢下,同業資金來源驟減,在市場和監管環境發展改變後,就非常被動。2018年多家信託公司都將財富中心建設作為轉型的目標。未來,隨著信託回歸本源業務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累積,以家族信託為代表的財富管理類信託業務發展空間巨大,將會為信託行業帶來穩定的利潤增長點,並持續注入轉型發展的創新動力。
5、轉型的配套發展需要跟上
信託業的很多創新業務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究其原因,多是受信託公司自身體制、思維的局限,需要自上而下,從戰略高度做出轉變,也需要前後台一起努力,需要共識、堅持和投入。一流的服務應對應一流的流程,業務流程應跟得上行業和公司的發展的需要,對於新的業務,風控標准和業務流程要持續進行優化,專業能力、專業的團隊和專業流程須持續深化發展。須轉變原來作為持牌金融機構的賣方心態,站在服務客戶的角度,梳理流程、改進標准,把服務客戶的流程優化、智能化,將是打破原來信託生態、融入新的信託生態的重要基礎支撐。
6、信託科技是重要風口
金融機構大多提供同質化的服務,金融業競爭必定是金融服務的競爭,誰的服務好、產品豐富、申贖方便,誰就在下一輪競爭中就搶佔先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金融服務都集成在手機APP上,對於信託公司而言,建立基於電子信託賬戶的綜合金融服務,是信託業轉型的重要利器,也是消費金融、現金管理等業務開展的基礎條件。
② 理財子公司投研崗怎麼樣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參與者,備受關注。到目前為止,包括全部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內,超過40家銀行提出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所以理財子公司投研崗還是有就業前途的。
2019年開始,銀行便成立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專門用來開發和管理銀行理財產品,然後將銀行現有的理財業務剝離到理財子公司,主要就是為了打破銀行的剛性兌付。
在新的資產管理條例和新的財務管理條例的政策要求下,理財子公司承擔著整頓和轉變銀行理財業務的重任,而保本型理財也已經不適用於現行的資產管理條例。
成立了子公司後需要了解的就是理財子公司與母行之間微妙的關系變化——理財業務過去作為總行的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對全行前中後台業務部門資源的整合,是典型的「買方部門」。
而公司化運營後,理財子公司與母行之間將會以更市場化的方式展開合作,逐步演化為「賣房部門」。
機構未立,人才先行。最近這一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廣撒英雄帖,這些以市場化方式選聘而來的人才,和原有銀行資管部門劃轉過來的人員,一道構成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人才隊伍。對於從母行遷徙至理財子公司的人員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轉型,所以子公司的壓力也還是有的。
但是子公司的能力也還是可以體現到的。理財這類專業的資產管理業務交由專門的理財子公司來操盤,可以將理財業務更加規范化,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更加有利於理財業務的發展。
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那麼理財子公司就是一個獨立法人,以前只是銀行的一個部門。那麼之前在銀行體系內,理財產品是不能投資股票市場的。
而現在的理財子公司,理財業務可以允許投資公募股票型基金,從而間接的投資股市,這也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渠道更加寬泛,替客戶多元化理財的渠道也會越來越多樣性。所以投研崗作為其中的一個崗位,在子公司發展前景好的情況下也還是能夠發展好的。
③ 銀行理財子公司銷售規范出爐,你對理財產品了解多少
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徵求意見稿終於出爐。
2020年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
針對此前市場廣泛討論的「互聯網機構能否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的問題,《徵求意見稿》暫時給予了否定的回答。
據《財新》報道,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理財子公司現階段只允許在互聯網平台上進行公司品牌宣傳,相關廣告視頻、圖片中不得展示某隻產品的詳細情況,例如名稱、投資范圍、業績比較基準等。
而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app內理財推薦主頁對青銀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投資期限、起投金額等要素均予以了詳細展示。
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撰文指出,暫時對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比如券商,螞蟻集團,理財通,京東金融等互聯網平台,以導流的形式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合作都可能面臨合規問題,具體代銷仍然需要銀行。
孫海波認為,《徵求意見稿》現階段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保持了現有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由於銀行理財子公司屬於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機構類型、產品屬性、品牌聲譽等處於起步培育階段,區分辨識度需要逐步提升。現有銷售機構范圍總體延續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成熟渠道模式,便於投資者識別。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情況,適時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范圍擴展至其他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銷售機構范圍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尚未能夠與公募基金站在同一起跑線,或在一定程度對短期內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規模與速度形成制約。
④ 銀行資管子公司布局競爭激烈嗎
在銀行理財業務回歸本源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增速下降趨勢將延續。同時,商業銀行資管子公司布局激戰正酣,凈值化轉型步伐不斷提速。專家及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任重道遠,資管子公司在設立過程中存在與母行「分家」帶來的各種挑戰。未來商業銀行需加強投資研究,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
作為中小型城商行,南京銀行此前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南京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助理張蘭表示,希望能夠成為第一批成立資管子公司的機構之一,借資管子公司以突破城商行地域限制,把理財業務推廣到更多區域。
「成立資管子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跟母行『分家』。」張蘭稱,未來如果各家資管機構的產品高度同質化,資管子公司獨立出來之後是否還能獲得母行的渠道支持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未來流動性管理方面對資管子公司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和募集金額同比增速放緩至個位數,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較2017年年初「雙降」。融360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1319款,環比減少778款,降幅為6.43%,較2017年6月減少3265款,降幅為22.39%。
華寶證券分析師楊宇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市場處於等待資管新規各類細則落地的空窗期,老產品逐漸壓縮,新產品推出緩慢,有的機構新業務甚至已基本停滯,理財規模正在緩慢下降。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表示,在資管新規影響下,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逐漸減少,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逐漸上升。未來隨著銀行理財細則落地,預計該趨勢還會更加明顯。另外,盡管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明顯增長,但總量依然偏少,銀行理財凈值化任重道遠。
資管新規發布後,銀行理財一方面將迎來資管新規出台所帶來的業務發展新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業務轉型升級的新挑戰。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應著重提升投研能力。
「為適應資管新規要求,銀行業財富管理應更加註重轉型發展,抓住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潘光偉強調,一是加強投資研究,提升資管業務核心競爭力;二是細化分層,提升客戶管理和綜合服務能力;三是需求為本,提升產品創新和研發定價能力;四是前瞻布局,推動資管業務專業化綜合化發展;五是藉助金融科技,積極推進跨界合作。
潘光偉表示,近年來,盡管理財規模高速增長,商業銀行在投資方面的主動管理能力卻沒有跟上,距離精細化、專業化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造就一批精通國際業務規則、知曉客戶、熟悉境內外資產配置的精英型財富管理師隊伍。
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提出,銀行資管應加強對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和行業發展的前瞻性預測,把握資產輪動機遇,結合經營實際提高大類資產的配置和組織能力。微觀層面上,銀行資管需進一步強化自身在固定收益和泛固定收益資產領域的優勢,並在債券投資方面從目前持有到期為主的投資模式逐漸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投資模式轉型。在此基礎上,銀行理財需要圍繞固定收益市場未來增長的重點領域,包括不良資產、資產證券化、PPP等打造相應的投資能力。此外,銀行理財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提升權益投資、委託投資和量化投資的投研能力迫在眉睫。
⑤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到底有多大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到底有多大?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並不好說。
因為理財產品這個東西終歸是有風險的,如果你要是找一些風險小的,那你的收益就低一些,如果你要是找一些收益大的,那麼風險就大一些,這都是成正比例的,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就看你如何選擇了,因為高風險也就意味著高回報,但是呢,也有可能會出現自己的本金受到很大損失的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點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討論。
⑥ 當前,商業銀行面臨著哪些挑戰
行業呈現出強者恆強、尾部偏弱的格局。具體來看,銀行業的競爭狀況表現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及若幹上市股份制銀行盈利相對穩定、資本充足率較高、客戶基礎也較為優越,總體而言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而與之相對的未上市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金融機構在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以及客戶基礎等方面的表現相形見絀,抗風險能力較弱。
銀行業未來利潤或被侵蝕且不良承壓較強。由於我國經濟、金融周期並非完全吻合,金融風險如不良貸款風險的暴露較為滯後,外加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的臨時性延期還本等政策安排,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2.04%,不良貸款余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未來銀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其中,在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下,以輕資產、服務型為特徵的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逾期現象加劇,甚至有部分企業因經營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選擇將已辦理的信用貸款斷貸,銀行面對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增大。同時,受疫情影響銀行業零售貸款的風險可能會比對公業務提早暴露。
銀行業存款市場壓力同步上升。自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來,央行採取降准、降息以及再貸款等多項措施擴大貨幣供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而與此同時,2020年以來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持續走高,多家上市企業爭相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引起業內對於息差套利、高息攬儲以及資金空轉的擔憂。從結構上看,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增加的規模與幅度均顯著高於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反映了疫情下中小銀行因存款攬儲能力弱引致存款荒,而不得不發行結構性存款緩解負債端壓力的困境。
部分銀行面臨客戶流失和產品規模萎縮的局面。在當前負債端壓力不減的前提下,藉助結構性存款來擴張規模的擴表方式,不僅與監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有可能長期持續的背景下,高息攬儲將持續壓縮銀行利差空間,影響盈利能力。加之監管新規對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金融資產分類、反洗錢工作、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貸款等管理日趨嚴厲,對銀行業高質量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良資產損失一直是銀行業的關注重點。此前歐洲及美國的銀行已採取一些前瞻性措施,在貸款違約率以及信用卡逾期率並未產生較大波動的背景下依舊加大計提壞賬准備的力度,並下調利潤目標,
⑦ 我國銀行理財投資能力有待提升嗎
自2004年我國首隻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以來,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依託渠道優勢獲得迅猛發展。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余額達29.54萬億元。
在業內看來,設立資管子公司將為銀行理財業務的獨立運作提供平台,一方面使得資管業務和傳統業務之間實現風險有效隔離,另一方面,也將促使銀行發力資管業務,在產品設計、風控、投研管理等方面更加專業化,資管業務的投資模式也將由被動投資管理向主動投資管理轉變。與此同時,客戶結構多元化趨勢也要求銀行理財業務更積極轉型。從理財客戶來看,投資者分層化趨勢正日益顯現。在資管產品配置上,也需要根據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特點和客戶個體的不同投資目標,設置差異化、定製化策略方案。
⑧ 銀行理財子公司出現,你還會儲蓄嗎為什麼
理財子公司的設立,無疑對社會有好處,對於銀行來說更可以使銀行業務與理財業務各自回歸本源,從而有效釐清責任,隔離風險,最終實現金融秩序的穩定。母公司可以對子公司實施行政管理,以及資源調配等,但是子公司仍然屬於一個獨立法人。
按照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自然也就與銀行無關,道理就在此。綜上所述,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究竟能否改變理財與儲蓄格局,或改變投資者選項?不僅需要時間來證明,還需要看投資者風險意識的強弱,以及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這些都會影響投資偏好。
⑨ 現代商業銀行面臨哪些挑戰
一、我國商業銀行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
(一)資本市場的發展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1.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資金分流,既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量,又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從總量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廣大的居民和機構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渠道。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他們紛紛從商業銀行提取存款購買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保險等資本市場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響著商業銀行對於存款的吸收。據有關專家統計,1991年我國證券存量占金融資產的比例為3.6%,到2000年,這一比例則上升到51%,10年之間增長了13.2倍;從證券投資基金來看,我國從1998年第一批5家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開始到2001年底,全國證券投資基金已有51隻,基金總額已超過800億元,而且基金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因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構成了潛在的嚴重的威脅。據中國建設銀行在12個城市進行的開放型基金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有47%的機構和55%的個人表示願意動用銀行存款購買開放式基金。另外,隨著人們風險意識和投資意識的增強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險公司尤其是投資類險種的出現(如分紅保險)對商業銀行存款的沖擊也不容忽視。到2001年底,我國保險資金已達4000億元。雖然從理論上說,這些投資中會有相當一部分最終以財政存款或企業存款的形式又迴流到商業銀行,但這其中總有一定的漏損。因此,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商業銀行現有存款的減少及存款增長速度的下降。從存款結構上看,投資者進行投資動用的是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且這些存款多為定期存款,而迴流的往往是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這就導致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下降,期限縮短,從而不利於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2.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首先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總量。一方面,由於存款規模的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減少,因而貸款規模相應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發展使企業直接融資比例上升,通過銀行間接融資的比重亦相應下降。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1995年我國直接融資(股票和企業債券)只有366億元,占當年全部融資額(金融機構貸款新增額加直接融資合計11307億元)的3.6%,到2000年直接融資額達到2176億元,占當年全部融資額的27.9%,從發展的勢頭和趨勢看,其所佔比重會進一步擴大,因此,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貸款間接融資比重會進一步縮小(張喜軍,2002)。其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影響了商業銀行貸款的結構。一方面,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業績好的企業紛紛到資本市場融資而不從銀行或少從銀行貸款,導致從銀行貸款的大多是效益不太好的企業,進而造成商業銀行貸款的客戶結構發生變化,風險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籌集的主要是長期或永久性資金,因此,商業銀行貸款的期限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比重增加,長期固定資產貸款比重下降,銀行利息收益受到影響。
3.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沖擊。由於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業務的上述影響,傳統的貸款收入減少,因而商業銀行的利潤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