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的管理制度和免稅資格
管理制度
實施年度財務報告和審計制度、項目管理制度,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組織的年度檢查,做到活動項目公開、資助過程公開、財務管理公開。
免稅資格
本基金會具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企業向本基金會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向本基金會的捐贈支出,按照現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准予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Ⅱ 投資基金收益要繳稅嗎
投資基金的收益不用繳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財稅字128號《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基金向投資者分配的基金收益,暫免徵收所得稅。
Ⅲ 慈善基金會 100%免稅是什麼意思能舉例說明嗎
舉例:假設企業當年扣除了慈善基金的10萬元捐贈利潤總額是90萬元,沒有其他納稅調整事項,如果是免稅的話則按利潤總額90萬元計企業所得稅90*25%=22.5萬元,屬於投資者的凈利潤為90-22.5=67.5萬元,如果不免稅的話,則10萬元的捐贈不能從利潤中扣除,要按100萬元討計企業所得稅100*25%=25萬元,屬於投資者的凈利潤為90-25=65萬元。
求採納
Ⅳ 志願者從基金會收到的服務費免稅嗎
志願者從基金會收到的服務費是免交稅的,這是一種特殊的規定。
Ⅳ 哪些收入屬於免稅收入
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有指定用途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不計入損益的補貼項目、技術轉讓收入、治理「廢渣、廢氣、廢水」收益等。下面具體闡述:
免稅收入包括:
(1)國債利息收入。
國債包括財政部發行的各種國庫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原國家計委發行的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及各種企業債券等,不包括在國債范圍之內。為鼓勵納稅人積極購買國債,稅法規定,納稅人購買國債所得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2)有指定用途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
稅法規定,對企業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含即征即退,先征後退等),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有指定用途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除此之外的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應納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對直接減免和即征即退的,應並入企業當年所得徵收所得稅;對先征稅後返還和先征後退的,應並入企業實際收到退稅或返還稅款年度的所得,徵收所得稅。
(3)不計入損益的補貼項目。
稅法規定,對企業取得的國家補貼收入和其他補貼收入,凡國務院、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的,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除此之外的補貼收入,應一律並入企業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計征企業所得稅。
(4)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各種基金、收費。
企業收取的各種價內外基金(資金、附加、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收取,並按規定納入同級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收取的各項收費,屬於國務院或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批准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按規定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內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5)技術轉讓收入。
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於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暫免徵收所得稅。
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所得稅;30萬元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
(6)治理「廢渣、廢氣、廢水」收益。
(7)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免稅項目。
主要包括:經財政部核准不上繳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用於事業發展的專項補助收入;事業單位從其所屬獨立核算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
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經營單位的稅後利潤中取得的收入;社會團體取得的各級政府資助;按照省級以上民政、財政部門規定收取的會費;社會各界的捐贈收入以及經國務院明確批準的其他項目。
(8)其他免稅收入。
指上述項目之外,經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的免稅項目。
免稅收入和不征稅收入區別:
1、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屬於不同的概念,不征稅收入不屬於稅收優惠,而免稅收入屬於稅收優惠。
2、不征稅收入是由於從根源和性質上,不屬於營利性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專門從事特定目的的收入,這些收入從企業所得稅原理上講應永久不列為征稅范圍的收入范疇。如政府預算撥款,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
而免稅收入是納稅人應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國家為了實現某些經濟和社會目標,在特定時期或對特定項目取得的經濟利益給予的稅收優惠照顧,而在一定時期又有可能恢復征稅的收入范圍。
如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收入,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收入,符合條件的非營利公益組織的收入等。
Ⅵ 基金會免稅比例是多少
根據中國目前的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准予免除。個人向慈善公益組織的捐贈,沒有超過應納稅額30%的部分,可以免除。
Ⅶ 中國哪些基金會開出的的發票 企業可以免稅
原則上應該都開具發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應該都開發票的。
不過,事實上,個人不要發票,你不開,問題也不大。但是收入還得放到賬上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
第四章發票的開具和保管
第二十條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第二十一條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取得發票時,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Ⅷ 企業互助基金會收的的理財利息是否交稅
以後助理在一起也是比較不錯的理財方式,所以可以投資沒有。
Ⅸ 做慈善基金會能避稅嗎
如果是公募的慈善基金會,是可以免稅的;
如果是私募的慈善基金會,惡意操作就可能有避稅或逃稅的可能;
基金會是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基金會的最大特點是隱秘性強,沒有成員或者股東。募捐者將資產的所有權、管理權和受益權全部轉移給基金會。
創立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公司實體。創立人的意願反映在基金會的章程和管理規定上,時間上可以規定期限或無期限。基金可以用於慈善、商業或家族目的。
慈善基金會的賬目是不公開的,富豪捐款到裡面的錢是可以逃避累進制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的,富豪子女在裡面擔任受薪顧問。
(9)基金會購買的理財免稅嗎擴展閱讀:
避稅產生原因:
1、利益的驅動。在利益驅動下,納稅人除了在成本費用上做文章外,也打稅收的主意,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2、稅收管轄權的選擇和運用、稅制要素、征稅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別,造成了稅務的不公平性,給避稅行為提供了便利的外在條件。
3、稅收法律、法規本身存在漏洞。由於納稅人定義的可變通性、課稅對象金額的可調整性、稅率的差別性、起征點與各稅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等,使納稅人的主觀避稅願望能夠通過對現有政策的不足之處的利用得以實現。
4、各國各地之間為了吸引外來投資,加快經濟發展,以改善投資環境為由,出台優惠政策,犧牲稅收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避稅提供了便利條件。
Ⅹ 關於企業像助學基金會捐款,享受免稅方面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六條第二款第四項規定:「納稅人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一旦捐贈金額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企業就得為所捐款項納稅。
具體程序是
《企業所得稅減免稅管理辦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有關規定,為加強企業所得稅減稅,免稅(以下簡稱減免稅)管理,促進納稅人和稅務機關更好地執行企業所得稅減免稅政策,充分發揮減免稅促進經濟發展和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特製定本辦法.
一, 減免稅的報批范圍
凡依據稅收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減征或免徵應繳稅款的,屬於減免稅的報批范圍.超出這個規定范圍的,不得報批減免稅.
對於符合規定報批范圍的減免稅,由納稅人提出減免稅申請,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執行.未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納稅人一律不準自行減免稅.
二, 減免稅申請 納稅人申請減免稅必須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如下書面資料:
(一)減免稅申請報告.包括減免稅的依據,范圍,年限,金額,企業的基本情況等;
(二)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報表;
(三)工商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復印件;
(四)根據不同的減免稅項目,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稅務機關應隨時受理納稅人的減免稅申請,但減免稅受理的截止日期為年度終了後2個月內,逾期減免稅申請不再辦理.
三, 減免稅審批要求
(一)必須以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為依據;
(二)政策性強,數額較大,涉及較廣的減免稅,堅持集體審批制度;
(三)審批減免稅要依法秉公辦理,不得越權行事,更不得以權謀私;
(四)納稅人申請減免稅的手續完備,所需的資料齊全;
(五)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申請和上級稅務機關接到下級稅務機關的報告後,要及時辦
理.對不符合規定或手續不全的,要及時通知納稅人或下級稅務機關;
(六)超過一年以上的減免稅原則上實行一次審批制度.
四, 減免稅審批許可權
審批減免稅,應當按照許可權要集中的原則辦理,不搞層層下放.具體是:
(一)地方級企業的減免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稅務局審批或確定;
(二)中央級企業的減免稅,屬於納稅人遇有"風,火,水,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及國
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企業,年度減免所得稅額達到或超過100萬元的,由國家稅務總局審批;其餘企業的減免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審批或確定.
五, 減免稅審批程序
(一)納稅人申請減免稅,必須通過主管稅務機關逐級上報,審批機關不直接受理納稅人的減免稅申請;
(二)主管稅務機關接到納稅人減免稅申請後,必須對申請內容逐項核實,提出具體的初審意見和報告,並按審批許可權逐級上報;
(三)上級稅務機關接到下級稅務機關的減免稅報告後,要按照審批許可權規定及時進行核報或審批.對金額較大或影響面廣的減免稅事項,要進行專題調查,核實情況後,再作出決定.
六, 減免稅的監督管理
減免稅稅款,必須按國家規定的用途和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要求使用,稅務機關要對其加強監督檢查.監督檢查包括:
(一)經批准減免稅的納稅人,在享受減免稅期間,必須按照統一規定報送納稅申報表和財務會計報表以及減免稅稅款的使用情況等資料,接受稅務機關的監督檢查;
(二)納稅人享受減免稅的條件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經稅務機關審核後,根據變化情況依法確定是否繼續給予減免稅;
(三)主管稅務機關要定期對納稅人減免稅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因納稅人情況發生變化不應繼續給予減免稅或者納稅人不按規定用途使用減免稅款等情況,稅務機關有權停止給予減免稅,情節嚴重的要追回相應已減免的稅款.減免稅期滿,應當自期滿次日起恢復征稅;
(四)納稅人以隱瞞,欺騙等手段騙取減免稅或未經稅務機關批准擅自比照有關規定自行減免稅的,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關規定處理;
(五)上級稅務機關對下級稅務機關減免稅管理情況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
七, 減免稅的統計上報
(一)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建立納稅人減免稅台帳,詳細登記減免稅的批准時間,年限,金額,用途;
(二)各地要建立減免稅統計制度,定期統計本地區的減免稅情況.具體格式,時間等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確定;
(三)每年5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要向國家稅務總局報送上年度減免稅情況.報表式樣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之附表二《企業減免項目表》.
各地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補充規定,以前規定凡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
各個地方有不少具體規定,手續煩得不得了,具體你可以向會計師事務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