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閉稅嗎
買保險可以避稅嗎?當問到朋友這個問題時,大家都用怪異的眼光看著我,覺得我剛從火星上下來。他們的回答斬釘截鐵:當然可以,許多保險從業人員和網上的文章 都這么說。我上網查了一下,的確是那樣。但是現實有點殘酷,買商業保險可以避稅的說法,套用網上的一句流行語,那隻是個傳說。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為了避免引起歧義,我們先界定一下涉及到的兩個關鍵的概念:保險和避稅。保險在這指的是商業個人保險,不是社會保險和團體保險,包括個 人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保險和財產保險;避稅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允許的辦法,作適當的稅收策劃,以獲得一定的稅收優惠。
保險單可能涉及稅收的地方主要有3個:購買保險,保險期間和保險金的支付。
在購買保險時,如果用於繳納保費的錢是稅前收入,保險避稅的目的就達到了。國外一些國家,比如美國,一些險種就是用投保人稅前收入購買的。作為一種吸引人的 福利,很多公司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計劃。如果員工參加醫療保險計劃,就要負擔部分保費,這部分支出就是從員工的稅前收入里扣除。這屬於團險,不是我們要討 論的范圍;如果雇員覺得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不夠或者不好,選擇自己購買個人商業醫療和牙科保險,他們支出的保費也可以從稅前收入中扣除。自由職業者購買醫 療和牙科保險也是一樣;人壽保險的保費一般來說沒有稅收優惠,但在某些國家有例外,如澳大利亞,Superannuation「超 級年金基金」可以包含一些人壽保險,如死亡,全殘等等,這部分的保費是從年金基金帳戶中直接扣減,而年金基金是由稅前收入組成,這樣就享有了稅收優惠。遺 憾的是,在我們國家目前的稅法制度下,這些稅收優惠暫時還不存在。如果大家不相信我的話,請閉上眼睛仔細想一想,您繳給保險公司的保費是稅前還是稅後收入 呢?
在保險期間,保單也有可能得到一些稅收優惠,那就是所謂的「稅收延遲」。即保單內投資收益在當年不必繳所得稅(「稅收延遲」),等到保險金支付時再繳納相應 的稅收。這種稅收優惠聽起來並不是很有吸引力,但實際上得到的實惠還是相當可觀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有一張保單現在的現金價值是1萬元,假定每年的投資收益是8%,稅率為25%。如果每年都繳納投資收益所得稅,40年後保單的賬戶價值是10.3萬,但如果採用稅收延遲,40年後一次繳清稅款,賬戶價值是21.7萬。 當然了,保險單延遲納稅在很多國家是有條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保險單必須是轉移風險的工具,而非變相的儲蓄或投資工具。也就是說,保單要符合壽險的定 義,必須通過一些測試標准。最常見的標準是保額與現金價值的比率。在加拿大和美國,這個比率是按被保險人年齡來定的,比如說,45歲的被保險人相對應的比率是1:2.5;換句話說,如果此人有一張保單,保額是10萬元,而現金價值為5萬元,則此保單不會被視為壽險保單,也就失去稅收上的優惠。我國目前還沒有對保單投資收益的「稅收延遲」。原因很簡單:我國對投資收益尚未徵收所得稅。因此說在國內買保險可以避保單投資收益稅是很荒謬的,不存在的稅收,為什麼要避?
最後在保險金支付的時候,也存在避稅的可能性。首先是個人所得稅。由於保險公司的賠款是對被保險人遭受保險事故的經濟補償,給付的保險金是按保險合同約定所 支付的款項,不是個人的收入,所以不存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其次是遺產稅。據我所知,沒有一個國家對保單受益人收到的純粹死亡保險金徵收遺產稅。如果 是具有賬戶價值的新型壽險保單,與上述的保單投資收益延稅一樣,在美國等國家,只有通過「壽險通道」的部分才能不計入遺產,避開遺產稅。在我國,人壽保險 金也有可能被計入遺產。按照《保險法》規定,在下列3種情況下,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
(一)沒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無法確定的;
(二)受益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
可以看出,在人壽保險金完全有可能被計入遺產,在我國開征遺產稅時,被徵收遺產稅。不過現在討論遺產稅還為時過早,我國遺產稅方案尚在醞釀之中,說買保險可以避開遺產稅也是在避根本不存在的稅!
總之,在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下,買保險可以避稅的說法就像是一個脆弱的肥皂泡,不用戳,輕輕一碰就破了。 如果非要「避」,那麼建議客戶做財產轉移來得更實際,香港有很多金融產品可以達到這些要求,如傳統型保險、離岸信託等,一旦轉移成功,真正達到財產安全保全的需求。
B. 如何合理避稅增值財富
利用增加可扣除項目金額,比如:工資薪金支出、業務招待費用、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採用折扣方式促銷。
是利用稅法規定的其他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虧損彌補政策等等,因為稅法具體規定了各種優惠政策。企業只需考慮是否滿足稅法規定的優惠項目,或者是否努力使自己符合稅法規定的優惠條件即可。在具體籌劃時,要從各方面詳細計算,以使得企業效益最大化。
C. 理財型保險收益能免稅嗎
保險是免稅的樂園。
1.保險可以合理合法的避債、避稅。
2.保險可以使資產保值、增值。抵制通貨膨脹。
3.保險是家庭的必須品,是家庭理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保險是家庭財務安全的保障。
5.保險可以真正的解決養老 醫療 子女教育問題。
6.保險理財可以隨時支取現金。
7.保險可以解決心理擔心的問題。
8.保險的錢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法律規定:保險的錢只有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才可以領取。
D. 個稅避稅方法有哪些
一、巧用公積金避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工薪階層個人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按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不用納稅的。同時,職工又是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的。所以,一般職工提高公積金繳存還是有一定空間的,工薪納稅人巧用公積金避稅是合理可行的。需要強調的是,利用個人繳納補充公積金進行避稅時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是納稅人要在所在單位開立個人補充公積金賬戶;二是納稅人每月繳納的補充公積金雖然避稅,但不能隨便支取,固化了個人資產。
二、利用捐贈進行稅前抵減實現避稅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規定
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金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這就是說,個人在捐贈時,必須在捐贈方式、捐贈款投向、捐贈額度上同時符合法規規定,才能使這部分捐贈款免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捐贈限額=應納稅所得額×30%,允許扣除的捐贈額=實際捐贈額(≤捐贈限額)。
(二)2008年5月23日國家稅務總局針對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發布了《關於個人向地震災區捐贈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8]55號)
通知規定,個人如果通過指定機構向災區捐助錢物,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可按規定標准在稅前扣除。具體規定如下:首先,個人通過扣繳單位統一向災區的捐贈,由扣繳單位憑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開具的匯總捐贈憑據、扣繳單位記載的個人捐贈明細表等,由扣繳單位在代扣代繳稅款時依法據實扣除。其次,個人直接通過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向災區的捐贈採取扣繳方式納稅的,捐贈人應及時向扣繳單位出示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開具的捐贈憑據,由扣繳單位在代扣代繳稅款時依法據實扣除;個人自行申報納稅的,稅務機關憑政府機關、非營利組織開具的接受捐贈憑據依法據實扣除。最後,扣繳單位在向稅務機關進行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時,應一並報送由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開具的匯總接受捐贈憑據(復印件)、所在單位每個納稅人的捐贈總額和當期扣除的捐贈額。
(三)對於地震「特殊黨費」
國稅發[2008]60號文件規定,廣大黨員響應黨組織的號召,以「特殊黨費」的形式積極向災區捐款。黨員個人通過黨組織交納的抗震救災「特殊黨費」,屬於對公益、救濟事業的捐贈。黨員個人的該項捐贈額,可以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依法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扣除,這是合理可行的。
三、理財可選擇的避稅產品的種類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斷推出了新的理財產品。其中很多理財產品不僅收益比儲蓄高,而且不用納稅。比如投資基金、購買國債、買保險、教育儲蓄等,不一而足。眾多的理財產品無疑給工薪階層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慎重思考再選擇便可做到:不僅能避稅,而且合理分散了資產,還增加了收益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這是現代人理財的智慧之舉。
(一)教育儲蓄的免稅和優惠利率
儲蓄存款在很多工薪階層的全部流動資產中佔到的份額多達80%,但是加上徵收利息、銀行收費等使存款利率壓縮到很低的水平,本來就很少的利息扣掉5%的稅金後所剩無幾,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實在不劃算。面對儲蓄存款利息收入高達兩成的稅收成本,利率優惠幅度在25%以上的教育儲蓄將是工薪階層很好的理財法寶。
(二)選擇免徵個人所得稅的債券投資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國債利息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免納個人所得稅。其中,國債利息是指個人持有我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即國庫券利息;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取得的利息所得。2007年12月,1年期記賬式國債的票面年利率為3.66%;10年期記賬式特別國債(八期)的票面年利率為4.41%;3月期的第十九期記賬式國債的票面利率為3.38%,均收益較好。選擇投資免徵20%個人所得稅的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和國債既遵守了稅法的條款,實現了避稅,還從中賺取了部分好處,因此,購買國債對大部分工薪階層實為一個很好的避稅增收渠道。
(三)選擇正確的保險項目獲得稅收優惠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時可享受三大稅收優惠:1.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於繳納個人所得稅;2.由於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免繳個人所得稅;3.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徵個人所得稅。
四、利用暫時免徵稅收優惠,積極利用國家給予的時間差避稅
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獲得的差價收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均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這是目前對個人財產轉讓所得中較少的幾種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項目之一。納稅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或者基金進行買賣,通過低買高賣獲得差價收入,間接實現避稅。但因為許多納稅人不是專業金融人員,不具備專業知識,所以採用此種方式時需向行家裡手請教,適時學習相關知識,謹慎行事。
E. 保險的理財產品避稅嗎
買保險所用的錢,都是稅後收入,既然已經完稅,就沒有避稅一說。即便你說買保險的錢並沒有完稅,那也是在你買保險前已經通過其他途徑避稅或者偷稅漏稅了,跟你買的保險沒有半毛錢關系。除非你買商業保險的保費能夠稅前列支,計算進免稅額裡面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投資理財收益如何實現合理避稅
比如投資股票怎樣合理避稅?
1、境外交易
個人在從事金融商品轉讓業務時,可以通過境外交易來免徵收入的增值稅費,常見的就有QFII,指的是合格境外投資者委託境內公司在我國從事證券買賣業務,當然香港合法居民在大陸證券市場進行A股交易也是能避免增值稅的。
2、股權登記日
喜愛短線操作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權登記日前賣出股票,再等股權登記日後買回,來合理的避免部分紅利所產生的稅費,如果該股持股期接近一個月或一年,則最好不要進行操作,避免造成持股損失。
3、積極分紅
一些公司在特定期間會通過積極派送分紅來進行合理避稅,比如沒10股派發1元的現金紅利,然後再送紅股5股,而這些派發的股利都是含稅的,如果公司正處於解禁階段時,那麼多派送的5股則無需繳稅。
G. 香港投資者投資者私募基金後取得的收益需要繳稅嗎可以避稅嗎
謝邀,您好,任何香港公司符合以下三項條件者,便需繳納利得稅:
1. 有在香港經營活動(包括行業、專業、業務)者;
2. 在香港經營活動有產生利潤者;
3. 所得利潤來源於香港。
根據香港法例,公司董事必須為香港有限公司准備相應年度的公司營運憑證,並委聘有資質的香港會計師(執業會計師)為公司帳目進行審計(核數),並填報稅表委託執業會計師遞交香港稅務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香港公司的做賬報稅的時間。
1、香港公司核數報稅周期若新成立公司第一次報稅是在18個月之後,以後每年1次(周期12個月);
註:建議選擇數年(香港有兩個財政年度,即12月31日——次年1月1日;4月1日——次年3月31日)稅務申報比較方便,一旦選定了埋數年度,每年都需在固定時間進行申報。
2、香港公司每年需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核數師報告、填寫稅表給香港稅務局,核數報稅時間是以稅務局發出的稅表計算,第一次報稅:稅表發出後的三個月內完成核數報告,多次報稅:稅表發出後的一個月內完成核數報告。
香港公司做賬報稅需要提交的資料如下(具體資料根據因公司不同而定):
1.香港銀行賬戶月結單:
是指以香港公司名義開立的所有香港本地銀行賬戶流水單,通常香港銀行每月都會將上月的賬戶流水單以郵件形式發送給客戶;就算香港銀行發送的香港銀行賬戶月結單郵件沒有保存,也沒有關系,香港本地銀行賬戶持有人,可以向香港銀行申請重新發送月結單,這也是香港公司補做審計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2.香港公司業務單據:
有了香港本地銀行賬戶月結單,就需要香港公司簽署的業務單據對每一筆資金的進出進行說明。
比如,某個香港本地銀行賬戶當月有3筆進賬,4筆出賬,那麼香港公司就應該有3份銷售合同對應3筆進賬;4份購貨合同對應4筆出賬;
3.收/付款憑證:
香港公司每一筆進出賬對應的發票、收據等資金簽收證明;值得說明的是,香港並不存在「發票」一說。因為香港稅務局並不會像大陸稅務局一樣,統一印發專用的發票。香港政府承認香港公司自行印製的樣式收據,但該香港公司收據必須是有香港公司簽名蓋章的收據,以證明是由該香港公司簽發。
4.賬本:
記錄香港公司所有收入支出,包括香港公司正常運營成本,如人員工資、購置辦公用品、繳納房租、香港公司正常貿易收付等。與國內公司賬本一致,也是判斷香港公司盈虧的重要依據。
5.裝箱單:
(提供服務的服務型企業則不需要這項),是香港公司貿易的最直接憑證,證明該香港公司進行的貿易活動真實有效,而這些商品存在運、物流活動的,還需要提供相關的物流合同/提單等文件。
為什麼香港公司要做賬報稅?
每一間香港公司均需要按要求出具核數師報告,核數報告是國際認可的注冊會計師出具的,政府在公司年審以及公司宣告結束時都會憑著這份報告考察,而且做好每年的核數審計報告,也可以提高香港公司在政府的信譽。對企業後續發展也會帶來極大的幫助:
1、想公司長期運營,需如實申報:每年理賬可保持良好的會計及核數記錄,利於日後反查賬目及管理使用。同時透過核數,提高公司管理素質;了解內部監控制度,保障股東之權益。一個正常運作的公司應按照當地的稅法規定依法納稅,這個是每個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想公司長期運營下去的話,則需要做實申報。
2、香港展位費減半的優惠:很多外商都會要求其合作夥伴提供過往的會計及審計記錄,以便了解公司的背景及實力,從而考慮是否進行合作或是提供商品。在香港參加展會,如有審計報告和交稅證明,可以申請香港貿易發展局給出的展位費減半的優惠。
3、虧損持續彌補下年度利潤:香港公司理賬報稅後,經香港稅局核定為虧損,可無限期彌補以後所產生的利潤。
4、企業資金盤活,利於銀行融資: 利用香港公司名下所持有的資產可以進行和銀行融資貸款,可以幫助企業進行資金盤活;公司需要有連續3年的「審計報告」,並且都是盈利的,這樣有利在香港銀行信貸審查。
5、利於開信用證:香港公司每年都做賬審計,有利於開信用證。銀行在給客戶開具信用證的時候會審查客戶歷年的審計報告,據此來決定給客戶開具信用額度。
6、完稅證明:目前天貓國際的續簽和入駐都需要香港公司提供的完稅證明,而完稅證明則是正常去香港報稅後的結果。
7、香港移民:後期申請香港移民,企業正常報稅也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之一。
8、香港上市:如果後期企業想要發展香港上市,那麼正規合理的稅務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關於香港公司做賬報稅事宜,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探討。
H. 保險金信託避稅避債
保障型的保險,裡面的賠付可以避稅避債,其他的保險理財收益不能避稅避債。同時保險公司如果破產只有保障還能有保證,其他的保險理財收益就沒有保證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I. 理財收益如何繳納稅款
1、按照國家規定,目前市場上很多投資品種,哪些是不需要納稅的?能否舉例說明?
國債:我國稅法規定,國債收入免稅。綜合免稅因素,其收益率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基金: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獲得收益時不扣繳個人所得稅,因為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以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已經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了20%的個人所得稅。
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形式出現,存款最高限額為2萬元。銀行理財產品:由於有關部門還沒有出台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因此,這類銀行理財產品暫時也是可以避稅的。
信託產品:暫無征稅規定。
保險:我國的稅法規定「保險賠款免徵個人所得稅」。
買賣股票:財政部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去年12月15日發布的《關於明確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口徑的通知》明確了股票轉讓所得的自行申報標准。
2、按照國家規定,目前市場上很多投資品種,哪些是需要納稅的?能否舉例說明?這些品種的稅收如何計算?
銀行存款:利息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由銀行代扣代繳。企業債券:利息所得,屬於「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應由兌付機構在兌付利息時適用20%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轉讓價差收入,應按「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所得:屬於「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由公司在發放時,按照應納稅所得額的50%適用20%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3、作為普通投資者,有哪些方式手段,可以合理避稅?可以舉例說明?
對於普通投資者,資產配置中低風險投資產品的選擇可以傾向於國家明文規定免稅的國債產品,或者暫無征稅規定的銀行理財產品及信託產品。
如:近期建行推出的2007年度第三期利得盈理財產品的年預期收益率為3.45%,期限一年。相比目前一年銀行普通存款利率為2.52%,扣除20% 所得稅後收益為2.016%,與理財產品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至於基金,沒有起到避稅的目的,因為其自身得到股票分紅、債券利息時候已經繳稅,但是由於其風險分散的產品性質,決定了其較高的投資價值。
4、假設一位本地居民,今年工資總收入6萬元,房屋租金年收入3萬元,房屋買賣今年初賺了20萬元,股市炒新股賺取5萬元,股市炒股票賺取3萬元,購買指數基金賬面營收3萬元(沒有贖回),企業債券到期盈收5000元,摸彩票共計中了5000元,銀行存款扣除利息稅之後的年利息為2萬元(依然存在銀行),銀行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年底收益1萬元。
請問這個居民今年如何繳納個稅?又如何合理的避稅,可以降低繳稅金額?
工資總收入6萬:如該居民每月4000,年終獎12000.
月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費用扣除標准每月1600元,應納稅所得額2400,適用15%稅率,125速算扣除數,得到每月納稅=(4000-1600)×15%-125=235.
年終獎所得:先除以12,據此確定適用稅率,再以這個稅率計算納稅,12000/12=1000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得到每月納稅=12000×10%-25=1175.
綜上所述,年總納稅=235×12+1175=3995.
租金年收入3萬元,平均每月2500元:
個人出租房屋以1個月取得的收入為1次,按照財產租賃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為收入減去費用扣除額後的余額,稅率為10%.費用扣除內容包括: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和教育費附加;租金收入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能夠提供有效、准確憑證,證明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可以從租賃收入中扣除。允許扣除的修繕費用以每次800元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繼續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個人出租房屋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當月取得的租金收入-繳納的各項稅金、教育費附加-每月最高800元的修繕費用-扣除費用。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10%.
營業稅=2500×3%×12=75×12=900
個人所得稅=(2500-75-800)×10%×12=1950
房屋買賣賺20萬:
個人轉讓住房,以其轉讓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若該居民轉讓住房滿足計稅要求,則個人所得稅=20×20%=4萬。
炒新股、炒股票、銀行理財產品、買基金均不納稅。
企業債券盈利5000元:
屬於「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20%=1000元。
中彩票5000元:
體育彩票中獎所得,屬於「偶然所得」項目。根據規定,一次中獎收入不超過1萬元的,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必須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申報其與納稅相關的個人基礎信息。這里指的「年收入」包括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11個應稅所得項目,即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因此,無論是應納稅所得還是免稅所得,只要總所得超過12萬,都應該將所有11項所得依法申報。
實行申報機制之後,有許多納稅人就開始關注起了避稅問題,以下幾點可作為該居民避稅考慮:
1.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免徵所得稅,可以將定期銀行存款轉換為國債或銀行理財產品來避稅以增加投資收益。
2.利用公積金:所得稅有關規定,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單位和個人住房公積金免稅比例確定為12%,即職工每月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只要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就可以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公積金、補充公積金來免稅。
3.均衡地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通常採用超額累進稅率,這時,納稅人的應稅所得越多,其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可能也就越高,所以,在納稅人一定時期內收入總額既定的情況下,其分攤到各個納稅期內的收入應盡量均衡,最好不要大起大落,如實施季度獎、半年獎、過節費等薪金,會增迦納稅人納稅負擔。
4.充分利用稅法中費用扣除的規定,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納稅義務。例如,該居民個人出租住房的房屋修繕費可以作為房租收入的扣除項目,每月以每次 800元為限扣除,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繼續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5.受近年來政府打壓房地產的影響,個人住房轉讓納稅不可避免,因此盡量不要讓這房產的增值部分變現,如果需要資金,可以考慮選擇用財產作抵押進行信貸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