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非保本浮動性理財收益需要每月確認做賬嗎
你好,可以根據自己自身的情況來確定確認做賬的時間,時間間隔可以自己選擇,可以每月確認做賬,而且非保本浮動性理財風險較大,所以最好密切關注。
拓展:
非保本浮動性理財收益
1.非保本,即沒有本金保證,也就是本金可能會損失。(對比:銀行的存款是保本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些是保本的,有些是不保本的,股票基金都是不保本的)
2.浮動收益是相對於固定收益來說的,說穿了,即收益不能保證。最低可以是0,無收益。對比:銀行的存款是保證收益的,因此是有固定收益的。
② 企業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 在審計報表中列示在哪個科目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會計處理小結 1. 保本並且收益固定,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存在活躍市場報價,且管理層有持有至到期的意圖,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如果1年內到期的,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不存在活躍市場報價,則符合貸款和應收款的定義(以固定金額收回),分類為貸款和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核算)2. 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的,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不掛鉤,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按成本(近似公允值)計量,也可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如果1年內到期的,在報表中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掛鉤,則該理財產品在屬於在債務合同中嵌入了衍生金融工具,屬於混合金融工具,應按如下處理 1)選擇分拆,將主合同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 2)如果不分拆,則整體指定為以公允計價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3. 保本但收益浮動,區分兩種情況 (1)如果收益與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不掛鉤,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按成本(近似公允值)計量,也可按預計收益率作為公允價值估值基礎。如果1年內到期的,在報表中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 (2)如果浮動收益與市場利率、匯率等基礎金融變數掛鉤,這種理財產品是在債務合同中嵌入了衍生金融工具,屬於混合金融工具,應按如下處理1)選擇分拆,將保本部分分類為貸款和應收款,分拆的衍生金融工具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③ 什麼叫非保本的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保本的理財產品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比較安全,承諾保本。
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投資方向寬泛,收益相對較高,但也具有一定的風險,不能保證成功購買理財產品且到期贖回後本金與利息返還,有可能本金虧損或者虧空。
④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什麼意思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就是不保證本金可以100%收回,收益也是不固定的的理財產品,也就是:這種理財產品可能虧錢,可能賺錢。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本金受該理財產品具體投資的項目的影響,如果該理財產品投資的項目賺錢了,那該理財產品就跟著賺錢,如果該理財產品投資的項目虧錢了,那該理財產品就跟著虧錢。每一個理財產品都有該理財產品的及具體投資組合說明,可在購買時詳細查看產品說明。
如果該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中有銀行定期理財等受國家銀行利率影響的部分,那他的收益就會受到銀行利率的影響。如果該理財產品的投資組合中有股票等受公司生意影響的部分,那他的收益就會受到公司盈利情況的影響。
(4)非保本理財產品報表披露擴展閱讀:
如果將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更新收益特徵分類,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兩種。
其中大家關心的非保本浮動收益有兩層含義,一方面這類型理財產品沒有本金保證,也就是本金可能會損失;另一方面,浮動收益是相對於固定收益來說的,簡單來說,即收益不能保證。最低可以是0,無收益。這種理財產品的風險完全由投資人承擔,而投資收益則按照合同約定在銀行和投資人之間進行分配。
相對於保本保息理財產品來說,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風險比較大。風險大,收益也可能大。而保本浮動收益相對來說可以保障本金的安全,這種理財產品的風險由銀行承擔,投資人的本金是安全的。
⑤ 定期非保本浮動理財公布「每日分紅後凈值是什麼意思」
每日基金份額凈值=(基金總資產-基金總負債)/基金總份額,您要看1萬元有多少收益的指標是每萬元收益。
⑥ 何為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何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就是這個產品是不保障本金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有虧損
一般這種產品的收益率會高一些
保本型理財產品就是說如果這個產品最後沒有拿到收益的話,你投入的本金還是可以拿到的
就是說不會虧損
這種相對保守一點,收益率會稍微低一點
⑦ 工商銀行保本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收益產品2021年募集金額分別是多少
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 歐陽劍環)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聯合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年報》)顯示,2019年為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全年業務總體穩健運行、健康發展。《年報》總結2019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穩健增長。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73萬只,存續余額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
二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幅67.49%。2019年末,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長68.61%。
三是理財產品募集形式以公募為主。從募集形式來看,2019年末,公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22.33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5.43%,體現了理財業務服務廣大個人投資者,促進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特點。
四是理財子公司初具規模。2019年末,共有17家理財子公司或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10家開業。5家國有大型銀行下設的理財子公司發行了理財產品,余額合計0.8萬億元,均為凈值型產品。
五是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持續「雙降」。2019年末,同業理財余額0.84萬億元,同比減少0.38萬億元,降幅為31%。占理財產品余額的3.59%,同比下降1.67個百分點,較2017年初的高點23%下降逾19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銀行同業間的風險傳遞。
六是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2019年,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6天,同比增加約25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累計募集資金2.43萬億元,同比下降53.36%。隨著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的增加,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進一步下降。
七是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2019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量為94.86萬億元,佔比85.02%。
八是債券等標准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2019年末,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18.27萬億元,佔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8.06%。從穿透後來看,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含同業存單,下同)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佔全部投資余額的71.75% 。其中,債券資產占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9.72%。
九是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更加透明。中國理財網·理財信息披露平台正式推出,銀行理財產品將擁有權威的第三方信息披露渠道。
⑧ 銀行理財產品的保本和非保本是什麼意思
1、保本浮動收益:保障本金安全,但是收益不固定,有浮動;
2、非保本浮動收益:不保障本金安全,且收益不固定,有浮動;
3、固定收益:規定銀行不可以有固定收益產品,所以一般字面上顯示為本金安全,收益穩定。
⑨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業務的概念,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9)非保本理財產品報表披露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狹義的表外業務包括:
(1)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2)擔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
(4)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表外業務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