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行理財產品怎麼樣
近日工行一理財產品被爆虧損44%,引發市場熱議。在持續爆炸式增長後,違規代售、不規范私售、巨額虧損等理財亂象浮出水面。投資者發現理財如「霧里看花」,越來越看不懂錢的去向。
對此,銀監會相關負責人29日表示,目前理財市場突出問題在於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銷售人員操作不規范。
「老百姓買理財一般只關心收益率,不過最近不少理財虧損的新聞讓我有些擔心。」28日,正在建行宣武門支行選購理財產品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的錢到底被拿去投資了些啥,理財說明書上看不出,客戶經理也講不清。」
目前,理財產品投資信息披露不夠詳細是普遍現象。記者發現,此次工行被爆巨虧的理財產品也僅簡單介紹,「投資於證券投資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進行新股申購、債券和其他貨幣市場投資工具等投資。」說明書對投資比例、投向等具體內容沒有披露。在虧損曝光後,工行雖沒有迴避虧損問題,但對於為何虧損也並未給出解釋,客戶的錢「蒸發」到哪裡去了無從考究。
其實,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只是泛泛地列出投資領域,如債券貨幣市場、存款、債務、信託貸款、股票等,信息披露透明度較低,投資者很難推斷資金去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指出,「理財客戶和投資者想去查詢、了解資金實際使用情況,往往遭遇銀行守口如瓶,或者以商業保密為由,不肯輕易對外公布,這使得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情況。」
「適當披露投資計劃對於銀行是好事,投資者充分掌握信息做出判斷能在一定程度為銀行分擔風險。」光大銀行[微博]零售業務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不過,在利率市場化的緊逼下,各家銀行忙於拼搶客戶,鮮少能做到高度透明。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預測,利率完全市場化將使銀行業凈息差縮減0.7%至1.2%,凈利潤減少約35%。
記者發現,盡管多數理財產品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但不少銷售人員卻避重就輕,推銷時多強調「該產品往期收益均能達到預期收益」,引導消費者放心購買。
對此,銀監會業務創新部主任王岩岫近日公開表示,「銀行應將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放在首位,並建立透明、科學的理財業務管理制度。」
「理財歸根結底是一種投資,而非儲蓄。投資者不應光有賺錢意識,還應有風險意識,不要被銷售人員『忽悠』。」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微博]建議。在理財市場風波頻傳的半年時間,銀監會接連下發自查、叫停代銷等通知。一時間,各家銀行紛紛收窄代銷陣地,私募、信託等產品在銀行網點已難覓蹤影。銀行理財產品監管日趨嚴格,或將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趙慶明表示,在金融脫媒、資產保值增值需求愈發旺盛的背景下,理財市場創新勢不可擋,監管不等同於簡單叫停,也應與時俱進,宜疏不宜堵。對此,監管部門正在著手改進,銀監會在2013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將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等措施。
② 光大理財客戶哪裡來的
光大理財客戶來源有上門客戶,就是客戶有需求自己找到公司,還有朋友和相關企業介紹的,還有業務員出去宣傳,對接新客戶。
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於2019年09月2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旭陽,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咨詢服務,經銀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等。
③ 光大理財添利月開2號扣錢
如果有明顯違反合同規定的事的話,完全可以投訴。或者先打電話找客服咨詢一下,這樣會比較好。設置了2號定投的話就會每個月按照設定自動扣錢。光大理財添利月開2號是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理財產品。
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Everbright Wealth Management Co., Ltd.,簡稱光大理財,Everbright Wealth)成立於2019年9月25日。總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香港東路195號4號樓16至19層。法定代表人張旭陽。 是中國光大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國有絕對控股)。
拓展資料:
基金基礎知識
1、什麼是基金
基金就是你投出的一部分錢交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操盤手再用你的錢去投資,一般都是股票的形式。也相當於你花錢請專業人士替你炒股。所以選擇好的基金公司非常重要。只有基金公司賺了錢,你才有錢賺。
基金是機構投資者的統稱,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單位信託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在現有的證券市場上的基金,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潛能的特點。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
2、關於盈利和虧損如何計算
就是說,基金公司賺了會按你買的股數、當天的單位凈值和贖回日期的凈值差給你相應的紅利。賠了,你同樣要以所購股數和凈值差分攤損失。
3、其他費用
購買的時候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一般是0.012每股,贖回的時候手續費是0.005,打個比方,如果你購買當天的單位凈值是1元,你買了10000股(一共是一萬元),你一共需要交170元的手續費。如果用網上銀行購買,會有相應的折價,大概手續費是110左右。各個銀行的手續費不一樣。
4、基金時期
一般分為認購期、運作期(封閉期)、申購期三個階段。剛開始的時候是認購期,一般是半個月左右,在這半個月里你只能購買不能贖回(賣出),買入價一般是1元。然後進入運作期(封閉期),在這段時間里基金公司拿你的錢去建倉,也可以說是一個准備期,一般不超過三個月。
④ 私募基金屬上海海歸引進單位嗎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發行正在進入冰封期。管理著逾兩百億規模私募基金的老張(化名),盡管去年的業績超過50%,他的一隻新發基金,卻在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發行失敗。
不是該銀行拒絕推他的產品,實際上銀行渠道很賣力地推,客戶卻熱情不高。這只產品面向全國銷售,最終只獲得了不到5000萬的認購。
經歷了從5000點到2000多點的「閃電熊」,尤其是屢遭千股跌停的A股市場,業績說話也不靈。這與去年相比已經是天堂地獄的差別。去年4月,老張每日在渠道間奔走,不停地路演,各渠道搶著幫他發產品,「錢像水一樣流過來。」因為是老牌私募,有良好的業績和口碑,2015年他發了近百隻產品。
在牛短熊長的市場環境下,私募似乎總是遇到一個怪圈——在行業大擴張之後,隨即進入行業洗牌和整頓。此次又是一場戛然而止的牛市,2016年也是最嚴監管年,這都意味著2016年私募進入一個艱難時刻。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牌私募因自身優勢可能會更加壯大。
猜想一:「馬太效應」加劇行業洗牌
老張雖然遭遇到了發行寒流,但是因為去年的業績較好,他的基金幾乎沒有遭遇贖回,只是新客戶較少。但是,北京另一家規模過200億的大型私募人士透露,在熊市中,銀行方非常害怕承擔責任。「當下發行對他們來說沒有半點好處。業績好了只有兩個月獎金,也沒有管理費分成,但是如果引進了一個差的產品則算重大失誤。」他說,「曾經有銀行就是因為產品出事,私募業務的負責人因此被開除,該銀行的私募業務被暫停多年。」
據悉,目前銀行渠道已經很少賣私募產品了,對於其不了解的草根私募,銀行更是高掛免戰牌。
在目前私募的發行格局中,銀行僅佔40%,另兩大渠道是券商和第三方機構,分別占據40%和20%的發行規模。然而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這兩個渠道的發行也不給力。據悉,券商資管平台如中信、國泰君安、華泰、招商等,雖然仍然在發行產品,但更加挑剔了。某券商私募業務負責人透露,目前其平台對私募產品要求有四:第一,已經在其平台上有半年以上的運行記錄;第二,私募自己找一個主力營業部進行推廣,該營業部需要承攬一定規模的發行量;第三,私募關鍵負責人背景必須過硬,或名校,或海歸,或有20億元資產規模的管理經驗。「草根私募想要發行基本沒戲。」
同樣,即使是券商力推的產品,銷售壓力也很大。上述另一家券商私募業務人士介紹,多隻正在發行的產品檔期延長。
在市場寒冬下,口碑好、規模大、老牌、股災中回撤小的私募,還可能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比如老張的產品雖然在銀行端門可羅雀,但是今年他依然拿到一家央企的資金,有望合作發行專戶。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認為,機構投資者大部分是成熟投資者,願意在市場低位入場,但是能爭取到這部分資金的必然是業績穩健的老牌私募。因此,馬太效應在中國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投資者結構在逐步改善,只是在熊市年份,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我們目前八成的收入,都來自於老牌私募。經歷了市場多年的考驗,在這次的艱難時刻,存活下來的還是老牌私募居多,他們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強。」一位券商PB業務人士透露。
猜想二:兩類產品悄然崛起
2016年A股很難再有系統性行情,「上有頂,下有底」的震盪局面已成共識。
上述券商PB業務部門的人士透露,其平台上多家量化對沖基金處於「渙散」狀態。「資金來了也做不了,有的產品甚至成立了,但因為做不了又解散了。」
深圳知方市投資總經理劉釗認為,目前股指期貨的高貼水和流動性不足,對量化對沖產品有較大影響,很多策略准備不足,就做不下去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
另一類產品卻有望在2016年崛起。管理期貨型產品,即所謂的CTA策略,有望成為私募規模發展的救命稻草。CTA基金作為一種主要投資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的私募,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相關性較小。其投資范圍也非常廣泛,投資品種遍及農產品、能源、金屬、外匯、股指和利率等多個領域,能夠有效分散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做空,但是與滬深300的相關性較小甚至為負相關。
國內一家知名券商介紹,CTA確實是當前渠道推銷的重點私募類產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受資金青睞的產品之一。
相比於CTA,一根更粗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保本型的私募產品。自從市場陷入低谷,保本型的產品在公募基金中強勢回歸,最近一個季度,公募保本基金發行成立規模逾660億,超過此前三年多成立的保本基金規模。素來保本型較少的私募基金,也開始逐漸增加對保本產品的重視。
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因此之前幾乎沒有私募發行保本型產品。但是目前部分私募正通過各種產品設計突破這一規定。記者獲悉,上海部分知名私募正與擔保公司簽訂保本協議,一旦虧損,由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承諾保本。這一結構與公募保本基金模式雷同,但不同的是,公募保本基金通常還與擔保公司簽訂反擔保協議,即擔保公司擔保後,可向公募基金公司追償。這也是過去私募基金未能發展出保本產品的原因——作為資本金較少的私募基金,沒法簽訂反擔保協議。
然而,記者了解到的私募保本基金,採用了特殊的產品結構,使得私募基金無需簽訂擔保協議。「我們旗下的投資公司與私募基金擔任產品的聯合投顧,只給予私募基金很小比例進行權益類投資,大部分資金由我們進行固定收益類投資,這樣風險較小,我們也能獲得一部分管理費,不再和他們簽訂反擔保協議。」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據悉,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正在打算發行這類產品。「因為權益類投資比例很小,很明顯這類產品做不出什麼收益,但是,至少能留住客戶,這是2016年我們的目標。」上海某規模近200億的私募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記者還獲悉另外一種產品模式打算採用另外的保本結構,即選取一些質量較高的非標產品,將其利息作為安全墊,去投資權益市場。不過,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較為難做,因為在經濟下行之時,優質標的稀缺。
不過,劉釗認為,目前彌補量化對沖的產品類型都有限制。「股指期貨的市場容量大,單家私募做個幾百億沒有問題,但是CTA策略全市場的保證金余額在活躍的時候也只有幾百億,完全比不上股票市場上萬億的日交易量。如果策略有效,一家CTA私募最多也只能做到10億的規模。」
猜想三:最嚴監管年增長將放緩
自2002年誕生第一隻證券類私募基金以來,我國證券類私募基金已經有13年的歷史。前幾年發展緩慢,但近年來,私募發展逐漸步入黃金時期。2013年中,新修訂的基金法頒布,私募基金納入監管。2014年2月私募登記備案制度實行,與此同時,投資工具也在增加,因此私募的數量越來越多。2014年-2015年,久違的股債牛市到來,私募數量開始井噴,產品發行也爆發式增長。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已登記的私募達到10965家,管理規模達到5.21萬億元。
不過,近期對於私募的監管開始趨於嚴格。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頒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規則。此外,還密集展開對失聯私募機構的排查,迄今為止已有三批。在登記備案方面,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表示,對於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相關字樣的機構,中國基金業協會將不予登記。原來「寬進」制度正悄然改變。記者獲悉,目前,基金業協會在審核登記資料時,重點排查經營范圍,對於一些不合規的經營范圍,直接將申請材料駁回,因此,業內感覺到登記的周期在變長。而且有市場傳言,對於一些遲遲不發產品的私募,已有的登記資格或將取消。一級市場方面,2016年初,北京停止對PE的注冊,新三板停止對PE機構的掛牌融資。
由此看來,2016年對私募的監管升級。1月21日,基金業協會表示其將繼續強化自律檢查,繼續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加強對非標債權業務的關注。對低質量、不合規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採取自律措施。還將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從事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辦法》,推動明確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投資顧問機構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相關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在蓬勃發展期之後,監管層正逐漸加大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旨在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監管升級,也意味著私募的准入門檻在提高,對於已登記但不規范的私募而言,私募牌照或成燙手山芋。記者發現,在互聯網上已經出現轉讓私募牌照的現象。預計2016年私募數量的增加將放緩,但行業質量將提高。
2016「大資管」新路徑
金融體系正經歷著結構性變化。與之相對應,一系列的分化在資產管理行業中悄然產生,而這種分化,在2016年將尤其突出。
一方面,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正在做出特色各異的配置選擇;而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金融機構跨界業務的態度變化,則讓不同的機構勾勒出截然不同的願景。
從2013年正式開啟的「混業」和「大資管」之門,使各類機構在資管領域座次重排。2015年,「後起之秀」基金子公司管理總規模逼近10萬億元大關,與發展多年的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體量相當。
但隨著規模的積累,一些問題也開始涌現,業務層面的重整提上日程。中國基金業協會一位監管層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2016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將是「落實資產管理業務中新制定的『底線』。」2015年,由於市場變化,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出現包括場外配資在內的一系列新問題,「監管機構對於新的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負面清單,亟待落實。」
此外,2016年,注冊制、深港通、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即將落地,這些都將帶給資產管理行業新的轉型升級空間。未來,「大資管」業務將如何發展?對此業內卻有截然不同的答復。
規模激增下的模式抉擇
在前不久舉辦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北京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和深圳一位量化投資機構負責人相互間爭論就頗為激烈。
前者正准備登陸新三板和進軍公募業務,為做大盤子而緊鑼密鼓籌備。後者則意在精品店,與「大而強」的思路截然相反。
雙方爭執的焦點正是資管行業面臨的模式選擇問題。過去的幾年裡,「大資管」規模突飛猛進邁向百萬億大關,同時監管層在「底線監管」原則下不斷推行金融領域市場化的改革,推動了混業經營趨勢的加速,這都促使資產管理機構走向了分叉路口。
國內主流的公、私募機構,乃至券商、信託和保險資管等,如何做出新的業務選擇?究竟要開展財富管理還是資產管理?要全方位混業還是小而精的專業化之路?
對於「全面發展」與「小而精」的提問,上海重陽投資一位負責人透露,「重陽計劃籌備公募,同時准備著手海外業務。」與發展思路相似的還有凱石投資陳繼武、鵬揚投資楊愛斌等「私募大佬」,也在私募業務之外鍾情拓展公募業務。富善投資總經理林成棟則表示:「我們目前更加專注於服務好高凈值客戶。」
券商資管中也呈現出同樣的分化現象。
面對統一監管趨勢下競爭加劇和以定向資管計劃為主的通道業務即將關閉的雙重壓力,有實力的大中券商已開始「去通道化」,回歸主動管理。而許多小型券商仍舊延續通道為主的戰略。最具代表性的是,華福證券前三季度總規模排名第五,主動管理業務佔比僅3%。
在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眼中,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正逐步走向融合,在「大資管」行業中,除了上市銀行、保險公司擁有大體量優勢外,其更看好管理精緻的私募或是科技類公司出身的機構。
「大資管」時代下,資管行業上下游間不斷融合,行業邊界逐步模糊,無論採取哪種模式都對機構自身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洗禮」下的反思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杠桿強化推動下的牛市,跌宕起伏,過往的發展思路再一次面臨轉型陣痛,監管細節也隨之做出新的調整,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來說可謂一次洗禮。
「證監體系積極修訂了新一年監管的底線,對於場外配資、杠桿匹配和投資顧問等業務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並且明確了合規范疇。」上述基金業協會人士指出。「比如在去年迅猛發展的私募,就出現了違反合同約定、內控制度差、法律意識淡薄等現象,因此證監會及其會管單位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聯合施力治理。」
目前,工商管理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對於私募類機構的工商登記、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均試行了最新的管理辦法。目前已叫停「中字頭」機構的工商注冊,深圳、上海相繼宣布暫停互聯網金融平台注冊,北京開始暫停「投資類」企業注冊登記等。
而另一個直觀的變化則是,全國股轉系統收緊了私募類機構掛牌新三板。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化、差異化在大波動中顯得更為重要。部分機構過於『散戶化』的思維和『同漲同跌』行為,對於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對公募基金而言,當下首要的是抓住投資能力這一核心,以產品為導向,做好投資。非公募業務則應當逐步改善風險控制、人才流失、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許義明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表示。
逐夢新制度藍海
2016年,即將落地的注冊制、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更將深刻影響機構的配置與策略。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注冊制帶來的不僅是供給側量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對市場價值理念以及結構的影響。資管機構將更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市場更加青睞相對安全、相對低風險的資產,行業龍頭的價值將逐步凸顯。
資產管理機構對於企業的關注由右側向左側轉移,即更多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這也意味著,資管行業的投資布局會更注重長端的突破,帶來並購、資產證券化、PE、REITS等投向比例的提升。
根據多位業內人士預測,由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帶來的新資產證券化路徑,或是2016年各類機構下大力追逐的業務領域。
「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例如財通基金等公募基金已經逐步形成了有序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業務模式;一級市場投資類機構,則在布局各類一級市場的產業鏈條進行資產證券化運作。部分債券類私募基金,除了為資產端提供融資之外,還從事類投行業務,幫助所投資企業進行後續的資產運作。」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⑤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對個人金融業務有哪些作用
中國股市的爆發性上漲激發了普通大眾對投資理財的極大熱情。2007年4月份滬深兩市新增A股賬戶總數高達478.7萬戶,一舉超過了2005、2006兩年的新增開戶數總和,兩市賬戶總數已逼近1億大關。然而在這樣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更需以豁然的心態堅持「理財是人生規劃,理財是財富保護,理財是長期投資,理財是資產配置」的基本理念。根據研究機構對美國91項大型退休計劃項目十年間的長期投資收益分析,證明「資產配置策略」是投資組合績效的決定性因素,對投資收益的貢獻度為91.4%,而「擇時操作」(1.9%)和「證券挑選」(4.6%)只起次要作用。而從金融計量學的原理簡單推論,如果我們只有風險資產與無風險資產兩種投資選擇,在兩種資產之間定期變化的轉換策略與投資期內在兩種資產之間平均分配投資的配置策略相比,盡管兩者可能有同樣的預期收益,但前者的方差(用來衡量收益的波動性)顯然要比後者大得多。因此,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在股票、各類基金、債券、存款以及其他固定收益產品中選擇合適品種,進行合理配置,構造相對穩定的長期投資組合是大眾投資者理財的根本之道。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因其豐富多彩的結構越來越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依託銀行間債券市場豐富的資源,商業銀行是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主要提供者。目前,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交易的品種除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外,還包括企業債、企業短期融資券、銀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等,並且隨著我國債券資本市場的加快發展,無擔保的企業債、企業中期票據以及更多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都將更多地出現在這個市場上。同時,商業銀行還利用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原理,不斷開發以貸款為基礎資產的理財產品,直接對接企業融資與個人投資需求,從而極大地推進了利率市場化的發展。
其次,隨綜合化經營的拓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更多更深地介入股票市場。目前,很多銀行都發行了境內新股申購的理財產品以及基金組合投資理財產品,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隨著銀監會放寬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投資范圍,銀行理財產品還將成為國際股票本市場的重要投資渠道。
第三,銀行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開辟新的投資方式與投資渠道。除債券、股票、信託等原生金融工具外,金融衍生品及內嵌金融衍生工具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是成熟市場上較為普遍的金融工具。其原因在於通過衍生金融工具能夠將原生金融產品各種固有的特質重組打包,構造出新的金融要素組合,從而滿足投資者在期限、流動性、收益、風險方面的個性需求。同時,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當他們的資金規模不足以進行組合投資以分散風險時,可以利用結構性產品實現本金保護的前提下對風險資產的投資。例如,光大銀行推出的與股票或基金關聯的同升系列結構性理財產品,在提供本金保證的同時,將投資者的理財收益與境外股票的表現相掛鉤,從而分享資本市場上升的空間。此外,通過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者還可以接觸到水資源指數等一些另類投資領域。
最後,商業銀行能夠接觸到的投資市場面最廣,可以利用的投資工具最多,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原生金融工具與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債券、股票、基金、信託、匯率、信用、商品等等,都可以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因此,銀行可以在更寬泛的范圍內為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方案與風險管理方案。僅以筆者所在的光大銀行為例,每月發行不同期限、不同幣種、不同投資方向、不同風險度的理財產品達十餘種,足以滿足大多數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總體上看,中國金融環境大變革的時代,理財業務將國內居民財富迅速擴張對金融服務在深度與廣度上的外在要求與銀行自身進行金融創新以實現戰略轉型與差異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經營後,其創新潛能與競爭意識被激發後,其創造力也是無限的。銀行理財產品設計已經融入了本外幣衍生產品交易與開發、債券集合交易、直接融資渠道擴展、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資產證券化、動態保本技術、資產配置等概念與機制,成為銀行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的集中反映。自光大銀行2004年9月推出銀行人民幣個人理財產品以來,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從小到大,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根據銀監會的數據,2005年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銷售額達2000億元人民幣,2006年境內中外資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額則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
當然,既然是一種投資工具,銀行理財產品也並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要了解產品的收益機制(投向或關聯標的)與風險點,選擇自己熟悉的投資領域;其次,要了解產品所隱含的市場趨勢觀點,權衡自己是否認同這種觀點。歷史表現永遠不能代表未來,理財產品實際提供的僅是一座橋,橋那邊的世界會是怎樣,是否會是產品結構所描述的,投資者自己要有個把握;最後,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仍是選擇理財產品的出發點。
中國資金市場、資本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金融市場化、自由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今後,我們將會看到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負債管理、內部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將不斷推陳出新。而商業銀行穩健的經營原則、完善的內控機制、強大的金融人才儲備、良好的信譽背景、暢通的內外交易渠道,都決定了在理財業務等金融創新領域,銀行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下一步,銀行理財業務在產品開發方面將以能力建設為導向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特別是在人民幣衍生產品交易方面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在客戶服務方面,將不斷擴大服務內涵,由單純的產品銷售過渡到客戶財富管理與財務規劃;在市場推廣方面,在進行電子化平台與渠道建設的同時,也將更多注重投資者保護與投資者教育,加強風險揭示與信息披露……
可以斷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腳步將會越來越快,產品的結構與層次也將是豐富多彩的,不論中國股市如何變換,這邊風景依舊。
⑥ 光大理財怎麼樣是不是要出新的養老理財產品了
通過網上查詢資料光大理財口碑不錯,11月會推出養老理財產品
產品定位「長期、穩健、普惠」
為推進養老金融改革發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已於9月15日正式啟動,光大理財作為四家試點機構之一,獲准在青島開展試點。
談及光大理財將如何設計養老理財產品,張旭陽提出,養老理財產品定位為長期、穩健、普惠理財。
所謂「長期」,養老理財是長期投資,投資者應提早進行養老規劃。「我們希望通過養老理財產品真正調動起投資者中長期的預防性投資需求,同時通過中長期的策略安排,發揮銀行理財多資產多策略配置的優勢,對接實體經濟發展,讓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獲得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他表示。
所謂「穩健」,在投資策略上,養老理財產品將採用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一方面,發揮銀行理財多資產、多策略優勢做投資組合,幫助投資者穿越周期、熨平波動。由於是長期投資,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保證投資策略的穩定和一致,以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真正地將投資者的生命周期和長期養老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在產品管理上,設計更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採取非母行第三方獨立託管等措施。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打破「剛性兌付」、推進凈值化轉型仍是試點的題中之義,在此基礎上將通過投資策略的安排和產品的精細化管理,滿足客戶的長期養老需求,同時保障投資者利益。
所謂「普惠」,養老理財要覆蓋更廣泛的投資者。張旭陽稱,「養老規劃要越早越好,即將發售的養老理財產品一元起投,但設有上限金額限制,以期惠及更多投資者,同時試點機構的管理費也會執行優惠費率。」
對於養老理財產品的發行計劃,張旭陽稱,爭取在11月推出養老理財產品。首發產品會相對簡單,未來在產品設計上將根據投資者需求逐步向更靈活、定製化的方向發展。光大理財計劃推出3-4款養老理財產品,其中包括封閉式、定開型等產品形式。
他強調,養老理財要為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投資回報,但不能因此放棄對權益資產的布局。養老理財作為中長期投資品種,最大的風險來自通脹對本金的侵蝕,而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在投資時間約束不一樣的情況下,對風險高低的判斷就會發生轉化。期限較短時,股票是風險較高的資產,但當期限逐漸拉長至5年以上時,權益資產反而變成了低風險資產。通過投資權益資產能夠增厚收益,抵抗通脹對本金的侵蝕。」
打造「小確幸」產品體驗
今年8月,光大理財管理的產品規模達到「里程碑」的萬億元。在此過程中,清晰的產品策略不可或缺。為使投資者對產品特徵產生清楚的認知並長期地持有產品,光大理財打造了「七彩陽光微笑曲線」的產品布局。
張旭陽介紹,光大理財用「紅橙金碧青藍紫」七種顏色來標識不同投向的產品體系,通過對金融三性(收益性、流動性、波動性)做出不同的匹配,最終效果呈現出一條「微笑的曲線」:曲線中間的「陽光碧」現金管理類產品和「陽光金」固收系列產品波動相對較小,期限更加靈活,收益空間相對較窄;曲線從中間往左邊是「陽光橙」混合系列產品和「陽光紅」權益系列產品,隨著權益倉位的增加,收益彈性也在增加;從中間往右邊「陽光青」「陽光藍」「陽光紫」等另類投資系列,可以增加收益彈性。
張旭陽重點介紹了「陽光橙」多資產、多策略型產品。去年「雙十一」至今年上半年末,光大理財連發四款「陽光橙」產品,累計銷量突破760億元。在今年9月,光大理財推出「陽光橙增盈抗通脹1號」,繼續採用多資產、多策略的投資邏輯,以期實現資產相對通脹的保值增值。
他介紹,所謂多資產、多策略型產品,實際上是將理財經理為投資者做動態配置的能力內化到產品當中,綜合運用打新、定增、量化、股票主動管理、被動投資等多種策略幫助投資者獲得收益。
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張旭陽稱,光大理財希望為客戶提供「小確幸」的產品體驗,即「符合預期,時有驚喜」。他說:「產品並不是沒有波動,而是將波動和回撤控製得稍微小一些。只有預期穩定,投資者才願意把資金長期地投資進來。」
五方面提升投研能力
除產品布局外,張旭陽表示,萬億目標的達成還得益於在團隊建設、文化融合、投資能力提升、風控和運營能力加強等多方面的努力。
據他介紹,作為「三新」(新團隊、新業務和新地點)起步的理財公司,企業文化融入、團隊融合是過去兩年最大的挑戰。為此,光大理財通過員工投票選出了《陽光公約》,包括「少說漂亮話、多做漂亮事」「是領導也是朋友、是同事更是戰友」等九條內容,希望通過同一鏈條將不同背景的同事團結起來。
與此同時,作為資管市場新勢力,理財公司在權益投資市場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過去兩年,光大理財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也做了不懈探索。
「光大理財從範式、程式、數據、因子和平台五個維度來加強投研能力建設,逐步建立『產投研一體化』的投資管理架構。」張旭陽介紹,範式指投資模型,包括戰略配置、戰術配置和風險因子定價模型等;程式指投資決策流程的固化,使投研過程成為工程化、可控的程序,而非靈機一動的拍腦袋決策;數據,即對數據的佔有、認知和處理,通過數據幫助光大理財更好地去全面判研其所處的經濟環境,微觀的資產類別驅動因素的變化情況等;因子,是指光大理財正在推動建立自己的因子庫和因子分析體系;平台則是把上述所有通過IT架構記錄、固化,將每天對市場的分析和研判結果都通過系統記錄下來,成為光大理財的財富。
在風控和合規管控方面,張旭陽認為,面對「潔凈起步」的監管要求,理財公司未來在競爭中要拼能力。在「組合+分散」的風控原則下,光大理財從「宏觀、行業/地區、企業/項目、模式」四個層次進行風險的全方位管控,並建立了自己的股票池和債券白名單,在提高投資能力的同時加強投資集中度管理,當單一投資主體出現違約風險時,可以通過組合的收益把風險覆蓋。
⑦ 支付寶光大理財安盈季開3號怎麼樣我父親買了差不多十天了怎麼沒收益呢
你好,這個理財收益是需要到期了,才會顯示出來,沒有到期或者沒有賣出,是沒辦法看到理財收益的。因此買了差不多十多天看不到收益
⑧ 李叫獸任百度副總裁,你怎麼看
12月29日,網路發布內部信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靖加入網路擔任副總裁,加盟後其團隊主要負責廣告創意業務,在營銷方法論和產品化上進行探索和研發,未來將直接向網路高級副總裁、網路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匯報。25歲的李靖此次出任網路副總裁,成為網路最年輕的副總裁。
千金買個「李叫獸」(李靖公眾號名),一時間在網路上激起千層浪。筆者恰巧和李叫獸同在一個微信群中。29日整天,群里媒體小夥伴刷屏不已,除了各種恭賀外,更多的則是對李叫獸履新的各種分析猜測:或拓展營銷新版圖、或網路對內容創業有另一番打算……
而在筆者看來,李叫獸其實是網路近來人才大布局中的「又一家」,而這或許也是在做大做強上陷入苦戰的一眾小創公司的新機遇。
引進外腦,網路向小創公司拋出橄欖枝
網路一直以來在引入人才上不遺餘力,其引入的重點,往往體現出了網路在某個領域拓展的決心。
比如今年6月,網路連續引入一男一女兩位高管。男的是原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任副總裁,分管網路金融體系下理財和資產管理業務;女的是在渣打銀行、陸金所多年任職經驗的黃爽,同樣是任副總裁,負責網路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的消費金融業務。兩人都向網路副總裁,網路金融服務事業群組總經理朱光匯報。
這其實就是網路為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的大棋局,引入強勢外腦,以藉助其豐富的業界經驗和金融才能,以期讓網路金融加速度上軌道。而兩個外腦也不負眾望,僅一個月後,張旭陽就在7月10日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上,詳細介紹了如何將網路的技術與金融結合助力財富管理;5天後,由網路發起並設立的西安百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宣布正式開業,全力進軍專業金融資產投融資;而黃爽也不遑多讓,網路有錢花等產品很快在消費金融領域找到了突破口,提供的教育信貸等產品在短期內就成為職業教育分期信貸的領跑者。
此次,25歲的李叫獸攜自己的創業公司整體打包進入網路,雖然一反過去網路更多在垂直領域大公司上進行投資、並購的布局,但若聯繫上早前的互聯網金融布局與人才引進,以及當下正在爆發的內容創業和網路營銷新生態的大市場來看,則不難理解此次人才引進的背後深意。
同時,此例一開,未來或許有更多在垂直領域有強勁潛力的小創公司,特別是一些在「雙創」中涌現出來的此類公司,一旦和網路的產品拓展、人才引進地圖對上眼,亦可能成為李叫獸第二。且其他互聯網大佬們亦可能效法網路,放下身段,把優秀創業者請進公司,「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空間延伸,看似並購實則是人才再孵化
網路引進和提拔創新人才、業界精英的新策略,一方面跳出了過去互聯網大佬通用的戰略投資的弊端,即只是對一些看好的公司和領域進行資金注入和流量引入,或採取並購的方式對成熟公司打包吸納,結果創業團隊集體出走,反而只是購了個殼回來;另一方面,對初創公司或跨界人才的吸納,不僅留住了團隊、留住了心,可以讓整個公司的戰略地圖的磨合難度減小,避免戰略性停頓,亦給予創業者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形成人才的二次孵化。
吳恩達(華裔美國人,英文名:Andrew Ng)的際遇就是一個絕好的參照系。作為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時代》雜志2013年度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的吳恩達,於2014年5月16日,吳恩達加入網路,擔任網路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網路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網路大腦計劃。
看似只是從一個科研所到了另一個科研所,但吳恩達和其操盤的、網路創始人李彥宏逢會必談的網路大腦,則從理論化的象牙塔中跳了出來,直接進入了商業化和實用化的實戰領域。短短2年多時間,就在12月21日,吳恩達已經很自豪地對媒體放言:網路有最頂尖AI團隊,有些領域谷歌也是跟著走。
這其實就是網路的人才二次孵化的一個典範,尤其是在網路龐大產品庫上,如搜索、輸入法、度秘乃至金融產品中,人工智慧的嵌入一開始就是走的實用化路數,而且恰恰是由於擁有大量的自有產品,才讓人工智慧從設計之初就奔著落地的方向飛奔。在象牙塔內,豈能有數量如此之多、類型分布之廣的「試驗田」來試種試收!
時至今日,1976年出生的吳恩達也不過40歲,剛剛進入一個科學家的黃金年齡段,其未來不可限量。
前述如金融體系的張旭陽、黃爽又何嘗不是如此,進入一個全新的平台,將自己的所長與互聯網進行跨界、混搭,進而形成更多互聯網業界人士想不到、傳統金融領域人士做不大的破壁,同時也讓自己的能力得以在更多的「試驗田」里種出夢想中的「超級稻」。
一直以撰寫營銷方法論為業界所矚目的李叫獸能夠做到什麼地步,目前尚未可知,然而比初創公司、小創平台更大的視野,尤其是在以網路營銷和網路廣告有極強依賴感、亟待找尋當下新媒體、自媒體大潮下廣告競爭新姿勢的網路之中,其理論可以實踐、實戰的空間,將更為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