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貸理財產品的定義
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這樣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通過信託的方式,專項用於替換商業銀行的存量貸款或向企業新發放貸款。
一般情況下,銀行推出的這類產品一般都是選擇了優良的信貸資產,到期收益率都能達到預期收益水平,因其按期兌付、收益高、安全性高等特點而備受歡迎。但是,信貸類理財產品與銀行的貸款利率密切相關。原信託合同中有利率保護約定的即借款企業的利率隨著央行利率下調而下調,如遇貸款利率大幅下調,會造成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另一種情況是信貸資產的借款方因利率下調而提前終止原有貸款,銀行就提前收回貸款進而清算收益並終止相關信貸理財產品。
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企業通過銀行向投資人借錢,並在到期後向投資人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一種類似企業債券的產品,目前這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7%之間。
② 山東省郵政儲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現狀
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方面作為渠道的作用越來越大,郵政在銀行里越來越強,2007年底銀保市佔率21%。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可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已有百年歷史。2007年3月,在改革原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012年1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引入十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2016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2019年12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圓滿完成「股改—引戰—A、H兩地上市」三步走改革目標。
③ 61 闡述怎樣進行銀行理財產品營銷的宏觀環境分析
是宏觀營銷環境分析【人口環境分析】人口是市場的第一要素。人口數量直接決定市場規模和潛在容量,人口的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分布等也對市場格局產生著深刻影響,從而影響著企業的營銷活動。企業應重視對人口環境的研究,密切關注人口特性及其發展動向,及時地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人口環境的變化。1、人口數量分析人口數量是決定市場規模的一個基本要素。如果收入水平不變,人口越多,對食物、衣著、日用品的需要量也越多,市場也就越大。企業營銷首先要關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及其變化,尤其對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內容和數量影響很大。2、人口結構分析(1)年齡結構。不同年齡的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不同年齡結構就形成了具有年齡特色的市場。企業了解不同年齡結構所具有的需求特點,就可以決定企業產品的投向,尋找目標市場。(2)性別結構。性別差異會給人們的消費需求帶來顯著的差別,反映到市場上就會出現男性用品市場和女性用品市場。企業可以針對不同性別的不同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開發更大的市場。(3)教育與職業結構。人口的教育程度與職業不同,對市場需求表現出不同的傾向。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收入水平也逐步增加。企業應關注人們對報刊、書籍、電腦這類商品的需求的變化。(4)家庭結構。家庭是商品購買和消費的基本單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家庭單位的多少以及家庭平均人員的多少,可以直接影響到某些消費品的需求數量。同時,不同類型的家庭往往有不同的消費需求。(5)社會結構。我國絕大部分人口為農業人口,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0%左右。這樣的社會結構要求企業營銷應充分考慮到農村這個大市場。(6)民族結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不同,其文化傳統、生活習性也不相同。具體表現在飲食、居住、服飾、禮儀等方面的消費需求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企業營銷要重視民族市場的特點,開發適合民族特性、受其歡迎的商品。3、人口分布分析人口有地理分布上的區別,人口在不同地區密集程度是不同的。各地人口的密度不同,則市場大小不同、消費需求特性不同。當前,我國有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或工礦地區流動,內地人口向沿海經濟開放地區流動。企業營銷應關注這些地區消費需求不僅在量上增加,在消費結構上也一定發生的變化,應該提供更多的適銷對路產品滿足這些流動人口的需求,這是潛力很大的市場。【經濟環境分析】經濟環境是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它包括收入因素、消費支出、產業結構、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銀行利率、政府支出等因素,其中收入因素、消費結構對企業營銷活動影響較大。1、消費者收入分析收入因素是構成市場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因為市場規模的大小,歸根結底取決於消費者的購買力大小,而消費者的購買力取決於他們收入的多少。企業必須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研究消費者收入,通常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1)國民生產總值。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越快,對商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人均國民收入。這是用國民收入總量除以總人口的比值。這個指標大體反映了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商品需求的構成。一般來說,人均收入增長,對商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大,反之就小。(3)個人可支配收入。指在個人收入中扣除消費者個人繳納的各種稅款和交給政府的非商業性開支後剩餘的部分,可用於消費或儲蓄的那部分個人收入,它構成實際購買力。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決定性因素。(4)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指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減去消費者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費用支出(如房租、水電、食物、衣著等項開支)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是消費需求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所要考慮的主要對象。這部分收入一般用於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娛樂、教育、旅遊等。(5)家庭收入。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很多產品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講,家庭收入高,對消費品需求大,購買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購買力也小。另外,要注意分析消費者實際收入的變化。注意區分貨幣收入和實際收入。2、消費者支出分析隨著消費者收入的變化,消費者支出會發生相應變化,繼而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結構也會發生變化。(1)消費結構。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於1857年發現了消費者收入變化與支出模式,即消費結構變化之間的規律性。(2)恩格爾系數。恩格爾所揭示的這種消費結構的變化通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表示,即: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金額/家庭消費支出總金額恩格爾系數越小,食品支出所佔比重越小,表明生活富裕,生活質量高;恩格爾系數越大,食品支出所佔比重越高,表明生活貧困,生活質量低。恩格爾系數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參數。企業從恩格爾系數可以了解目前市場的消費水平,也可以推知今後消費變化的趨勢及對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3、消費者儲蓄分析消費者的儲蓄行為直接制約著市場消費量購買的大小。當收入一定時,如果儲蓄增多,現實購買量就減少;反之,如果用於儲蓄的收入減少,現實購買量就增加。居民儲蓄傾向是受到利率、物價等因素變化所致。人們儲蓄目的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為了養老,有的是為未來的購買而積累,當然儲蓄的最終目的主要也是為了消費。企業應關注居民儲蓄的增減變化,了解居民儲蓄的不同動機,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獲取更多的商機。4、消費者信貸分析消費者信貸,也稱信用消費,指消費者憑信用先取得商品的使用權,然後按期歸還貸款,完成商品購買的一種方式。信用消費允許人們購買超過自己現實購買力的商品,創造了更多的消費需求。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日益發達,人們的消費觀念大為改變,信貸消費方式在我國逐步流行起來,值得企業去研究。【政治法律環境分析】法律政治環境是影響企業營銷的重要宏觀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政治環境引導著企業營銷活動的方向,法律環境則為企業規定經營活動的行為准則。政治與法律相互聯系,共同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產生影響和發揮作用。1、政治環境分析政治環境是指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外部政治形勢。一個國家的政局穩定與否,會給企業營銷活動帶來重大的影響。如果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就會給企業營銷造成良好的環境。相反,政局不穩,社會矛盾尖銳,秩序混亂,就會影響經濟發展和市場的穩定。企業在市場營銷中,特別是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一定要考慮東道國政局變動和社會穩定情況可能造成的影響。政治環境對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國家政府所制定的方針政策,如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物價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都會對企業營銷活動帶來影響。例如,國家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消費的增長;通過徵收個人收入所得稅調節消費者收入的差異,從而影響人們的購買:通過增加產品稅,對香煙、酒等商品的增稅來抑制人們的消費需求。在國際貿易中,不同的國家也會制定一些相應的政策來干預外國企業在本國的營銷活動。主要措施有:(1)進口限制;(2)稅收政策;(3)價格管制;(4)外匯管制;(5)國有化政策。2、法律環境分析法律環境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所頒布的各項法規、法令和條例等,它是企業營銷活動的准則,企業只有依法進行各種營銷活動,才能受到國家法律的有效保護。近年來,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國陸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企業法》、《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廣告法》、《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等等。企業的營銷管理者必須熟知有關的法律條文,才能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企業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從事國際營銷活動的企業來說,不僅要遵守本國的法律制度,還要了解和遵守國外的法律制度和有關的國際法規、慣例和准則。例如前一段時間歐洲國家規定禁止銷售不帶安全保護裝置的打火機,無疑限制了中國低價打火機的出口市場。日本政府也曾規定,任何外國公司進入日本市場,必須要找一個日本公司同它合夥,以此來限制外國資本的進入。只有了解掌握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貿易政策,才能制定有效的營銷對策,在國際營銷中爭取主動。【社會文化環境分析】社會文化環境是指在一種社會形態下已經形成價值觀念、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的總和。任何企業都處於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企業營銷活動必然受到所在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為此,企業應了解和分析社會文化環境,針對不同的文化環境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組織不同的營銷活動。企業營銷對社會文化環境的研究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教育狀況分析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到消費者對商品功能、款式、包裝和服務要求的差異性。通常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要求商品包裝典雅華貴、對附加功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企業營銷開展的市場開發、產品定價和促銷等活動都要考慮到消費者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採取不同的策略。2、宗教信仰分析宗教是構成社會文化的重要因素,宗教對人們消費需求和購買行為的影響很大。不同的宗教有自己獨特的對節日禮儀、商品使用的要求和禁忌。某些宗教組織甚至在教徒購買決策中有決定性的影響。為此,企業可以把影響大的宗教組織作為自己的重要公共關系對象,在營銷活動中也要注意到不同的宗教信仰,以避免由於矛盾和沖突給企業營銷活動帶來的損失。3、價值觀念分析價值觀念是指人們對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態度和看法。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往往有著很大的差異,消費者對商品的色彩、標識、式樣以及促銷方式都有自己褒貶不同的意見和態度。企業營銷必須根據消費者不同的價值觀念設計產品,提供服務。4、消費習俗分析消費習俗是指人們在長期經濟與社會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消費方式與習慣。不同的消費習俗,具有不同的商品要求。研究消費習俗,不但有利於組織好消費用品的生產與銷售,而且有利於正確、主動地引導健康的消費。了解目標市場消費者的禁忌、習慣、避諱等是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的重要前提。【自然環境分析】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提供給人類各種形式的物質資料,如陽光、空氣、水、森林、土地等。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世界各國都加速了工業化進程,這一方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面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從60年代起,世界各國開始關注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成立了許多環境保護組織,促使國家政府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這些問題都對企業營銷的挑戰。對營銷管理者來說,應該關注自然環境變化的趨勢,並從中分析企業營銷的機會和威脅,制定相應的對策。1、自然資源日益短缺分析自然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可再生資源,如森林、農作物等,這類資源是有限的,可以被再次生產出來,但必須防止過度採伐森林和侵佔耕地。另一類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煤炭、銀、錫、鈾等,這種資源蘊藏量有限,隨著人類的大量地開采,有的礦產已近處於枯竭的邊緣。自然資源短缺,使許多企業將面臨原材料價格大漲、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威脅;但另一方面又迫使企業研究更合理地利用資源的方法,開發新的資源和代用品,這些又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資源和營銷機會。2、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分析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許多地區的污染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自然生態平衡。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和公眾的密切關注,這對企業的發展是一種壓力和約束,要求企業為治理環境污染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營銷機會,促使企業研究控制污染技術,興建綠色工程,生產綠色產品,開發環保包裝。3、政府幹預不斷加強分析自然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加重的問題,使各國政府加強了對環境保護的干預,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環保的政策法規,這將制約一些企業的營銷活動。有些企業由於治理污染需要投資,影響擴大再生產,但企業必須以大局為重,要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加強環保意識,在營銷過程中自覺遵守環保法令,擔負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同時,企業也要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既要消化環境保護所支付的必要成本,還要在營銷活動中挖掘潛力,保證營銷目標的實現。【科技環境分析】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它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企業營銷活動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發展對企業營銷活動影響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科技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每一種新技術的發現、推廣都會給有些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機會,導致新行業的出現。同時,也會給某些行業、企業造成威脅,使這些行業、企業受到沖擊甚至被淘汰。例如,電腦的運用代替了傳統的打字機,復印機的發明排擠了復寫紙,數碼相機的出現將奪走膠卷的大部分市場等等。2、科技發展促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改變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電視購物」、「網上購物」等新型購買方式。人們還可以在家中通過「網路系統」訂購車票、飛機票、戲票和球票。工商企業也可以利用這種系統進行廣告宣傳、營銷調研和推銷商品。隨著新技術革命的進展,「在家便捷購買、享受服務」的方式還會繼續發展。3、科技發展影響企業營銷組合策略的創新科技發展使新產品不斷涌現,產品壽命周期明顯縮短,要求企業必須關注新產品的開發,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科技發展運用降低了產品成本,使產品價格下降,並能快速掌握價格信息,要求企業及時做好價格調整工作。科技發展促進流通方式的現代化,要求企業採用顧客自我服務和各種直銷方式。科技發展使廣告媒體的多樣化,信息傳播的快速化,市場范圍的廣闊性,促銷方式的靈活性。為此,要求企業不斷分析科技新發展,創新營銷組合策略,適應市場營銷的新變化。4、科技發展促進企業營銷管理的現代化科技發展為企業營銷管理現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裝備,如電腦、傳真機、電子掃描裝置、光纖通訊等設備的廣泛運用,對改善企業營銷管理,實現現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科技發展對企業營銷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更新觀念,掌握現代化管理理論和方法,不斷提高營銷管理水平。
打字不宜,請採納
④ 保險理財產品市場現狀
2008年以來,我國盡管面臨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境內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不安的局面,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樣式種類、發行款數與資金規模都在急劇膨脹。2008年各主要商業銀行累計發售7799期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約合人民幣為23055億元。同期保險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新募集資金分別約為6243億元、5637億元、1827億元和226億元。無疑,銀行理財產品已穩居理財市場的第一位,規模超過其他類別理財產品的總和,成為推動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數量累計為7850款。進入2010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快速增長的步伐未有減慢跡象,截至9月29日,共有102家商業銀行發行了8051款銀行理財產品,超越2009年的全年發行數量。中國理財市場目前還是個新興市場,以前都是照搬別人的模式,國內銀行只獲取微薄的代銷費用,真正管理產品的是研發該產品的國外銀行,巨額利潤也被他們獲取。然而,金融危機使國外銀行產品的設計和運作能力受到質疑。因此金融危機之後,國內銀行逐漸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對產品進行自主研發、自主投資和自主管理,自主研發產品將成為今後理財市場的主流。面對來自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銀行在理財產品業務創新方面將不得不越來越謹慎。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財的需求已經被釋放出來。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未來十年間,將會以超過中國GDP的增長速度而高速發展。近年來,在我國金融領域理財業務發展迅速,理財機構類型多樣,產品種類繁多,投資渠道逐步擴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機構合作日趨緊密。綜合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有如下特點:
1.理財機構類型多樣。我國開展理財業務的既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有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具體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此外,還有部分帶有投資咨詢、投資顧問、財務管理性質的企業、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和個人也涉足理財業務,我國理財機構類型多種多樣。
2.理財產品種類繁多。2004年開始,我國各家金融機構陸續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信託公司作為專業化的信託業務經營機構,開展面向特定客戶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和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從1995年開始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面向特定客戶的定向資產管理、面向非特定投資者的集合資產管理和針對特定資產的專項資產管理三類。2005年年初我國出現了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2005年年底,銀監會允許獲得衍生品業務許可證的銀行發行股票類掛鉤產品和商品掛鉤產品,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銀行理財產品從此得到較快發展,權益掛鉤、項目融資、新股申購、QDII等類別的新產品不斷涌現,我國理財產品種類繁多。
3.監管制度,內控制度不完善。我國現在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也已形成了票據、債券、股票、基金、期貨、黃金等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同時還出現了債券買斷式回購、債券遠期交易、利率互換、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掉期交易、權證等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下降,風險程度上升。理財產品售後糾紛一再發生。我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監管制度和內控制度還有待完善。
4.缺乏高素質理財業務人員。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股票、基金、保險、國債、信託、外匯等多個領域,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資格一般都有具體要求,已明確從業人員的資質條件、職業操守、相關限制及違法責任。保證相關理財人員具備必要的知識、行業經驗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所從事業務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理解所推介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遵守職業道德。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還缺少這樣的理財業務人才。
5.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低。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在投資過程中,如果願意承受的風險越大,那麼投資的潛在收益率也就高。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是成正比例的。而很多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風險的,或者認為風險是很低的,只看到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往往忽視風險的存在,風險意識較低。由於每一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銀行理財從業人員一般都要通過風險測試以及根據客戶的年齡與資產狀況進行判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貸款類銀行信託理財產品主要面臨什麼風險
(1) 市場風險這里主要指利率風險。人民幣理財產品相對於股票、期貨等投資來說風險比較小,但是還是會受到利率的影響。特別是信貸類理財產品與銀行的利率水平密切相關。如果銀行存款利率大幅提高,短期的信託類理財產品可能受到的影響有限,但是對於中長期的來說就可能失去利率提高的機會收益。
(2) 流動性風險根據經驗,金融產品收益率高的期限通常比較長。期限短收益率相對也短。相比其他的理財產品,信託類理財產品投資期限較長,而且客戶無權提前支取和贖回產品,投資者購買後只能持有到期。所以信託類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較高。
⑥ 什麼是信貸類理財產品
產品的一種,其運作原理是銀行將其信貸資產,通過信託公司轉化為理財產品向客戶發售。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這樣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通過信託的方式,專項用於替換商業銀行的存量貸款或向企業新發放貸款。 一般情況下,銀行推出的這類產品一般都是選擇了優良的信貸資產,到期收益率都能達到預期收益水平,因其按期兌付、收益高、安全性高等特點而備受歡迎。但是,信貸類理財產品與銀行的貸款利率密切相關。原信託合同中有利率保護約定的即借款企業的利率隨著央行利率下調而下調,如遇貸款利率大幅下調,會造成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另一種情況是信貸資產的借款方因利率下調而提前終止原有貸款,銀行就提前收回貸款進而清算收益並終止相關信貸理財產品。信貸類理財產品在銀行銷售時被定性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投資者勿將此產品認定為"隱性的保本保收益產品"。信貸類理財產品如提前終止,投資者將承擔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等多重風險,應謹慎防範。
⑦ 論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是未來的趨勢,國內現在金融衍生產品發展的很快
樓主是想從事這行嗎
⑧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發展趨勢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⑨ 理財業務的現狀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總體發展特點
據統計,2005年我國人民幣產品才121隻,外幣產品566隻;2006年理財產品實現了幾 345隻,外幣產品744隻;2007年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都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各大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劇增,可以說見證了我國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的全面繁榮,充分體現了我國居民經濟活動的活躍。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呈現了三個方面的整體特點:第一,人民幣產品的投資價值顯著高於外幣產品;第二,股票、混合類產品的投資價值高於其他類別產品;第三,中資銀行的人民幣股票、混合類產品全面超過了外資銀行,但是中資銀行以數量取勝,外資銀行更注重產品設計和適銷對路,中資銀行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指標明顯落後於外資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不足之處
據近期數據顯示,受次貸危機影響,國內理財市場面臨的難題日益顯現:理財產品出現了大面積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現象,不僅中資銀行暴露出產品設計方面的缺陷,外資銀行的產品也表現出結構設計越來越復雜,產品的投資價值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具體而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以下問題:
1.銀行理財產品多為較為初級的重復性產品,設計缺乏差異化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同質性很強,且真正適合理財服務的品種不多。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把握市場脈搏能力相對較弱,尚未成立一支專業化的團隊系統深入地研究整個資本市場、理財市場和客戶的產品需求,因此缺乏設計差異化並富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在許多理財產品開發中,銀行只是運用網路優勢、營銷優勢和政策優勢,與合作方進行對接,是理財產品業務鏈中下游的關系,只是一個管道和平台,產品附加值極低,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方,而銀行只從中獲得極低的代理費。
2.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由於國內銀行市場化運作的時間較短,加之市場上金融工具相對缺乏,使得現階段商業銀行對復雜金融產品的對沖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銀行在發售自己的理財產品時,並沒有將產品結構拆開,自己到金融市場中獨立操作,獲取更大的利潤,而是連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結構產品打包一起與外資交易對手平盤。結果,不論我國商業銀行推出何種理財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只相當於外資銀行的零售終端而已。由於我們商業銀行未能直接參與市場,組合衍生產品的能力與外資銀行相比較弱,因此只能被動的接受外資行的報價。
3.理財產品的信息不對稱,對產品風險的提示不夠
雖然產品說明書中均對可能面臨的風險作了比較詳細的揭示,然而銀行許多營業網點沒有在明顯的位置張貼風險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營銷人員只強調收益不強調風險的行為更會導致客戶的不滿,引發許多糾紛,對銀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許多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依舊不到位,產品售後服務跟不上,無法定期給客戶發送理財產品對賬單和公布理財產品凈值,缺乏相應專業人士對產品進行分析,因此,當理財產品收益低於儲蓄存款稅後收益時,投資者存在普遍的不滿情緒,投訴等情況經常出現。所以在鼓勵銀行產品創新的同時,也要做好投資者風險教育,投資者應當根據個人的風險偏好,理性選擇相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