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200萬理財產品被騙

200萬理財產品被騙

發布時間:2022-11-05 23:49:02

⑴ 四川男子「投資理財」被騙484萬,他的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的

4月7日,四川男子下載了該微信群里投資理財劉經理發來的「50etf上證」APP,並在該平台投入了幾十萬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幾十萬元很快就變成了100餘萬元。四川男子激動不已,於是又分幾次投入了200餘萬元,通過「專業老師」的一頓操作,四川男子的賬戶金額竟達到了900餘萬元。

這里還是建議大家理財規劃要合理,風險投資比例一定要小,高息千萬不能做。保險性比較高的比如國債和信託產品,風險性投資比例不能超過總投資的10%。這樣即使損失了,其他保收益的產品還能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⑵ 買保險有高額回報杭州23位大伯大媽被騙走270萬,他們是如何被騙的

買保險有高額回報?杭州23位大伯大媽被騙走270萬,這些大伯大媽們被詐騙,是因為騙子掌握了老人們的保單信息,並且還連基本信息都給了解到了,同時這些詐騙分子還利用了老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告訴老人是可以送禮送油,所以這些大伯大媽們就去到了這個保險公司,在獲得大伯大媽們的信任之後,所謂的銷售人員,就趁機給大伯大媽們來推銷理財產品,表示只要投資了理財產品就能夠獲得非常高額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大伯大媽們就相信了銷售人員所說的話來購買理財產品,卻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錢卻被這些詐騙分子用POS卡機給刷走了。而這些詐騙分子也都是編造了已贈送生活用品等理由,來讓大伯大媽們去購買理財產品,導致被騙。

最後現在的詐騙方式也是非常多的,對於老人來說一不留心就有可能被騙,所以還是要慎重一些。

⑶ 女子網上炒股被騙200萬,她為什麼輕易就相信對方了呢

菏澤的一個女士非常喜歡炒股,因此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炒股大師。大師給女子推薦了各種各樣的軟體,目的就是為了讓女子進入到自己精心設置好的圈套。大師告訴女子只要按照軟體上的流程去走,那麼股票肯定能夠賺大錢。聽著非常的靠譜,於是便選擇投資在軟體當中。一開始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裡面投資了幾千塊錢。可沒想到回收了幾百塊錢,利潤非常的高。因為虛榮心不斷的作祟,所以女子跟著大師買了幾只股票。

總的來說通過這個案件警方一共抓捕了犯罪嫌疑人31名,幫助女子追回了部分被騙取的資金。嫌疑人已經順利歸案,可想而知出了多大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要太過於輕信別人,否則的話自己終究會出現吃虧的現象。大家一定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國家反詐APP,要把裡面的案例都學習一遍。

⑷ 為何現在銀行存錢,確變成理財產品銀行是否值得信任

在銀行存錢,卻變成了理財產品,這種情況有過,但是很少很少,國有大銀行還是值得信賴的!

一、 在銀行存錢,可以在銀行的自助設備上進行,也可以在銀行的窗口櫃台辦理,在自助設備上是你自己辦理,不會有問題。在窗口櫃台辦理時,工作人員有可能向你推薦理財產品,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只要你說不做理財,我只是存錢,銀行工作人員就不會把錢辦理成理財的,在存錢過程中,還有簽字環節,你是可以核對存款信息的。

一般情況下,國有大銀行不會在窗口櫃台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只有一些地方商業銀行會這樣做。

二、 國有大銀行是可以信賴的,國有大銀行紀律嚴明,工作人員素質也比較高,都會按規定辦理業務,值得信任。

但是對於地方商業銀行還是應該有一定戒心的,曾經有人在興業銀行買銀行理財產品,理 財經 理推介的理財產品卻不是銀行的,最後這位客戶的50萬元無法拿回,客戶與銀行交涉,銀行卻說是這位理 財經 理的個人問題,與銀行無關。

每個人的錢都是血汗錢,小心是應該的!

銀行存款也好,購買理財產品也好,如果真的在櫃台辦理,會有一套個人確認的過程,這個確認過程或者在確認時留下的痕跡,就是個人與銀行建立的法律關系,事後如果發生違法行為,銀行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個人未按照這個正常程序去辦理存款或者購買理財產品,一旦發生財產損失,在法律上自己得不到保護,想要銀行賠償,確實很難。

不得不承認,以前確實出現過老百姓去銀行存錢,被銀行職員故意誘導購買理財產品,大多數是老人,因為老人大多對於銀行業務不清楚,而且有部分喜歡貪小便宜的心態,一聽到理財產品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就會同意購買理財產品,買了又不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風險高低也不清楚。

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鋪開,有部分小銀行已經出現了資金困難甚至倒閉的風險,但到了一家銀行是否能夠放心的去辦理業務或者投資,關鍵在於銀行的合規化業務流程,合規化流程是保護客戶的重要手段,也是銀行自己保護自己的依據。如果你去存款,連存款憑證都沒收到的話,完全可以去銀保監會進行投訴,相信你投訴完以後馬上就會收到銀行的致歉電話。

如果你碰到有銀行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直介面頭拒絕就可以了,不用多羅嗦。還要記住就是天上不會掉餡餅,理財產品確實比銀行存款收益高一些,但現在理財產品已經沒有保本型產品,另外就是已經有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無收益甚至虧損的現象。所以往往保護好自己比你獲得一些蠅頭小利要重要的多。

首先,銀行存款任務仍然是銀行員工最重要的任務,畢竟存款才是銀行業務和利潤的基礎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存款都是銀行最重要的任務,畢竟存款才是銀行各項業務的基礎。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銀行的存款錯過了開門紅從而導致存款的壓力更大,2020年2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202.35萬億元,同比增長8.1%。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9萬億元,同比少增6779億元;前兩個月外幣存款增加299億美元,同比少增89億美元。本外幣合計同比少增加7400億元人民幣。這對那些希望在一二月份實現存款開門紅的銀行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從銀行內部看,銀行員工的業績考核雖然不能進行單一的存款考核,但仍然是以銀行存款為主要指標,所以,無論是從銀行整體還是銀行員工個人來說,存款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為什麼去銀行存款時銀行員工會推薦購買理財產品呢?

雖然銀行的存款無論對銀行還是對員工都是最重要的,但是為什麼去銀行存款時銀行員工還會推薦購買理財呢?這不是消弱的吸收存款的能力嗎?當然銀行員工這樣做會有一定的原因。

一是銀行理財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仍然是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

理財業務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是銀行重要的收入來源。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發達銀行的最大差距在於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我國商業銀行存款貸款利差收入以前曾經佔90%,現在也仍然佔比在70%左右,但國外發達國家銀行有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40—50%,有的甚至高達70%。理財業務實現的收入屬於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這是銀行大力發展和推廣銀行理財的重要原因。

二是銀行員工賺取高額的代理手續費,這也是銀行員工推薦理財產品的利益原因

畢竟銀行員工也是利益動物,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銀行員工之所以會向去銀行存款的人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甚至是非銀行理財產品,其根本原因是非銀行理財的手續費比較高,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手續費收入高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手續費,非銀行理財手續費比銀行理財手續費收入更高,這才是銀行員工拚命推薦銀行代理的非銀行理財產品的原因。

三是銀行員工可以從銷售銀行理財產品中獲得銀行的獎勵和費用

銀行銷售代理理財產品有手續費收入,銀行員工銷售自己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一定的獎勵和費用,這些費用和獎勵有的時候會高於存款的獎勵和費用,所以,一些銀行的員工特別是銀行的理 財經 理和櫃台人員,更會對銷售理財產品充滿熱情。

銀行存款對銀行和員工都十分重要,但銷售理財產品同樣有利可圖。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員工會向你推薦理財產品的原因。對你來說,要明確是存款還是購買理財產品就好。(



您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會出現的,因為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和存款的辦理流程完全不同,這是其一。

其次,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存款,本質上都是銀行在對公眾募集資金,不過方式不同而已。

在成熟的經濟體,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是正常的,所以通過存款幾乎不可能確保資金的保值增值。

銀行如果都不值得信任,恐怕大家要用東西換東西了,貨幣是央行發行的,貸款是銀行在發放。存款存在銀行。

另外,如果你希望保持對金融的熟知程度,建議每次多看看金融產品合同啦。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在銀行櫃台買兩百萬理財被騙:經辦職員判15年,分文未要回

在銀行櫃台買兩百萬元理財產品,居然被銀行職員欺騙,錢進了私人賬戶,打了水漂。涉案的銀行職員被判刑了,顧客的錢卻一分都還沒要回來。

6日23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居民郭明(化名)等六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了前述遭遇,涉案金額共計約700萬元。

郭明稱,2018年,他先後四次在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牙克石免渡河分理處(現已更名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牙克石免渡河支行,簡稱「農行免渡河支行」)認購理財產品,共計200萬元。經辦人是農行免渡河分理處主任羅金國。一年後合同到期,他卻被告知認購資金沒有入賬農行賬戶,不能歸還其本金與利息。

這個題目有點 搞笑 ,大額存單儲蓄自己應該看明白存單存款是哪一種類型,這個不清楚最好把錢帶回家數著玩,實際上每存一次款一定要清楚存款類型存放時間存款年利息,最後一一定要求銀行出具紙質存款存單 這點最重要,如果再說自己被忽悠買了保險或理財產品那隻能說明你太弱智了。

⑸ 200萬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 本沒保錢砸光

一名於姓女士因花200萬買保本,查詢賬目時竟只剩下幾萬塊,悲憤之餘在銀行大廳失聲痛哭,引起人們關注。,這位於女士今年60歲,用省吃儉用一輩子的錢買了一款保本理財產品,以為至少能保本,到頭來卻發現錢砸光了,本也沒保住。錢,到底是怎麼不見了的?
全家湊200萬購買理財產品
2013年夏天,於女士接觸到這家銀行的一種理財產品。「保本,風險低。」她覺得,與其把錢存在銀行,不如買這種理財產品。她把想法跟家人說了,大夥都挺感興趣。於是,於女士的兒子、哥哥,還有其他一些親戚都把錢打給了她,「湊了150多萬,打算一起辦理這種理財,有錢一起賺。」於女士自然成了辦這件事的負責人。
2013年6月,於女士在這家銀行購買了這種保本理財產品,1年到期。「150多萬元,全都買了進去。」於女士說,一年後,銀行賬戶存款變成了155萬元。
2014年6月,理財產品到期前後,於大娘接到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是否繼續業務。
於女士的兒子劉先生說,當時大家都覺得這種保本理財還算靠譜,所以決定再買一年。
於女士手裡還有40萬元左右,也轉存進了那個銀行賬戶。「一共200萬左右,繼續買理財。」
查詢發現存款不翼而飛
幫於女士辦理財的是銀行的一位業務員。
該業務員向於女士介紹理財產品的內容。「我聽得迷迷糊糊的,也沒想別的,就想接著買之前那個保本的產品就行了。」於女士說,得知了她的想法,業務員開始幫她辦理。
「讓我簽字,讓我輸入銀行卡密碼,辦理程序我也不懂,對方讓我幹啥我就幹啥。」辦理程序跟之前差不多,於女士也沒多想,就簽了協議書。「後來,業務員把給我的一些材料拿走了,說要去上級銀行審查。」
買了理財之後,錢就動不了了。於女士就把這200萬元暫時放在了一邊。
今年1月24日,於女士去銀行辦理業務,順便查了一下理財賬戶的情況。看到5位數的余額,她還以為自己進錯了賬戶,一遍遍確認,發現確實無誤後,她整個人都傻了。
「200萬,怎麼可能只剩幾萬塊錢了!」於女士一邊聯系家人,一邊讓銀行把賬戶流水打出來。她發現,2014年6月辦了理財之後,「返了三四個月的利潤後,返利突然中止了,存款也不見了!」
質疑銀行的人私自挪用
「買保本理財,就是因為安全,能保證本金。」於女士覺得,200萬元不翼而飛,是銀行的人私自挪用了她的本金。
於女士的兒子、哥哥立即趕到了銀行。「問銀行怎麼回事,他們也不知道,找當時的業務員,已經聯系不上了。」於女士的兒子劉先生立即報警,長春市公安局朝陽區分局經偵大隊對此進行立案偵查。
接下來的幾天,劉先生一直聯系銀行,想要問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可銀行的回應並沒讓他滿意,「他們一直說在了解情況,相關負責人也沒有出面。」
昨天,於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來到銀行,「我這個理財是在你們銀行辦理的,是你們的業務員幫我辦的。我的錢沒了,我不找銀行要,找誰要?」於女士捶著前胸,哭到不能自已。
警方已控制當事業務員
昨天下午,銀行方和於女士的家人一直在溝通,民警也在現場調查此事。
銀行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初步調查,可以判斷是業務員所為。「2014年6月,業務員在銀行幫當事人辦理理財的過程中,為客戶辦理了一種與之前不同的另一種理財產品,而這種理財產品並不是我銀行的產品。相比較保本理財,這種理財產品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更高,但風險也極高。」銀行方也在積極配合警方調查。
據辦案民警透露,警方已控制了當事的業務員,此案正在近一步調查中。
警惕業務員狸貓換太子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昨天,一家銀行的投資理財顧問侯先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於女士在銀行里辦理理財項目,又是銀行業務員幫的忙,自然主觀地認為自己購買的就是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但對於業務員來說,極有可能把自己攬下的私活介紹給客戶。這種理財產品對客戶是高風險的,但對業務員卻是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打個比方,客戶投200萬元買保本理財,業務員能提成1萬元左右,如果買高風險理財,業務員能提成3至5萬元。因此造成了客戶的損失。」
如何能避免業務員在辦理理財過程中「狸貓換太子」?侯先生說,最重要的,就是在簽署協議的過程中擦亮眼睛,看清購買的是哪一種理財產品,是由哪一機構發出的。

⑹ 200萬放到銀行做理財有風險嗎安全嗎

在銀行做理財的時候有的人資金會比較多,存入的金額也會比較大,那麼200萬放到銀行做理財有風險嗎?安全嗎?為大家准備了相關內容,快來一起看看吧!
只要是理財產品都是會有一定風險的,銀行理財也是一樣,是會有風險的,而且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並不一定就是銀行發行的,有的理財產品銀行只是作為代銷平台。
但是從安全方面來看,無論是銀行之間本身發售理財產品,還是代銷發售其理財產品,都是安全度很高的,基本上是不會有騙錢的行為,平台是正規的,被盜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小的。
其次,200萬的金額是比較大,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的時候,首先要了解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可以劃分為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和激進型產品(R5)這五種,數字的增加代表風險的加大。
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是屬於低風險,低收益,基本上能保證本金不會損失,如果投資者想以安全為主,那麼投資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說是不保本、不保息,但基本虧損的可能性是十分小的,一般是不會虧錢,賺錢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如果投資者是想追求高收益或者高風險,那麼也可以考慮合理配置,不一定說200萬全部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可以用150萬購買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這樣保險一點的,剩下的50萬可以購買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和激進型產品(R5)這種高風險的,具體要根據投資者自身的需求去投資購買。

⑺ 理財買200萬剛買虧了幾千

正常現象。
理財一般指的都是一些有穩健收益的投資,如果虧損的風險大那就是風險投資了而不能稱之為理財。
出現了虧損的情況,說明選擇的理財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如果在不知道風險的情況下出現了虧損那麼以後就要注意了。
如果是風險性的投資理財那麼出現虧損就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了,比如股票類的理財,期貨,基金類的理財產品等都是有虧損風險的。調整好心態,總結虧損的原因並引以為鑒。

⑻ 廣州一對夫婦貸200萬去「炒股」,最終被騙,他們是否可以維權

這種騙局經常發生,可以通過報警來維權。事情是這樣的,這對夫婦在別人推薦下,加入了一個炒股群,這對夫婦看到群裡面一大堆人曬出各種賺錢的收益圖,自己也開始心動。於是按照著群主的流程,下載了一個對方推薦的APP,並且注冊了賬戶。之後又按照群主的指示,陸陸續續轉入了兩百多萬,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們自己借來的錢。本想著用這個方式,賺一筆錢,但很快就發現,自己買的股票不賺反虧,最後這對夫婦擔心虧損的太多,所以選擇直接套現。但此時群眾卻表示,這個軟體暫時不能套現。

⑼ 湖北女子聽網友推薦理財7天被騙220萬元,如何避免落入這樣的騙局中

要避免落入騙局,就要做到不輕信,不貪財。

不輕信

現在的騙子人手一本心理學,專門突破你的內心防線,而且手段多變,讓人防不勝防。

就好像這個理財項目,一般人在剛開始接觸一個新鮮事物的時候總是有些防備的。所以他們的手段是先讓你花幾千塊錢去嘗點甜頭,逐漸建立信任感,再哄你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進去。因為有了前車之鑒,你毫不猶豫把錢轉進去了,結果發現不僅沒賺錢,連之前的錢都無法提現了。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閱讀全文

與200萬理財產品被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卡幣交易 瀏覽:591
商品期貨保證金多少會強平 瀏覽:234
自動交易助手授權文件生成器 瀏覽:579
人民銀行貸款計算方式 瀏覽:495
理財子公司如何籌建 瀏覽:766
中國銀行11月1日中間匯率 瀏覽:616
壽光的金融投資公司 瀏覽:993
公司理財的案例 瀏覽:422
招商銀行買不了理財 瀏覽:286
開源證券十大股東 瀏覽:821
2015年山西上市公司資產凈利率 瀏覽:74
金融機構責任追究原則 瀏覽:711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
中美匯率影響因素 瀏覽:954
工行貴金屬定投特點 瀏覽:276
天元機電股票 瀏覽:302
湘財證券官網電話 瀏覽:349
假設總杠桿系數大於 瀏覽:418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