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分辨銀行里哪些理財產品是安全的
銀行理財主要分為了五個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
R1也就是常見到的低風險理財投資產品,主要投資渠道為國債、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等低風險投資;
R2也就是常見到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是市場銀行理財的主流產品,主要投資國債、逆回購、保險理財、大額存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信託等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產品;
R3等級,常見到的中等風險理財產品,增加了企業債券,還能夠投資一定比例的股票、商品、外匯等,投資高波動投資的資金比例要低於30%。因為有著高波動投資產品,所以本金可能受到一定的折損;
R4等級,常見到的中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在R3等級可投資產品之上,投資高波動產品的資金比例能夠超過30%。
R5等級,就是高風險等級理財產品,沒有任何的投資限制,甚至可以採用杠桿、分級、衍生品進行投資。
所以,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選擇「靠譜」有信用背書的平台。
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即50萬以內100%的保障;還有一些其他精選基金產品可供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進行選擇。
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貳』 如何辨別和購買正規銀行理財產品
可以通過過查閱「中國理財網」公布的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目錄清單,或者查閱銀行經營網點或銀行官方網站公布的銀行自營和銀行代理銷售的投資理財產品目錄清單。來確認是否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
購買的話你要問清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或可能導致的最大損失與商業銀行的法律責任。
最後一定做好這五件事:
一是要核對銀行公章,確認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的合同文件、業務憑證與交易行為一致(一般來講,銀行會在自營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銀行公章;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會在委託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公章,銀行則會在匯款等業務憑證上加蓋公章)。
二是要在銀行網點或銀行官方網站等正規途徑購買銀行銷售的投資理財產品。
三是要通過銀行系統直接購買投資理財產品,不能將資金轉入他人賬戶。
四是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銀行卡、密碼、網銀密鑰等,不能交給他人保管,也不能通過他人購買投資理財產品。
五是要配合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進行全程錄音錄像。
『叄』 分辨哪些銀行理財產品是安全的6個方法
分辨銀行理財產品方法:
方法一:登錄銀行官網查閱理財產品清單,就會一目瞭然。
方法二:購買理財產品前,不僅要了解清楚產品的風險等級,還要清楚可能導致的最大投資損失。通常,產品收益越高,風險越大。理財投資過程中,理財者不能片面追求高收益,忽視潛在的風險。理財風險無法規避,但我們可以規避或降低。
方法三:簽訂理財合同時,投資者還要查看公章。不管理財經理如何花言巧語,能說善辯,理財投資者都要以合同上的公章為據。公章代表了以公司名義進行的交易,即使日後有任何不妥,理財投資者都有證可查,有理可依。
方法四:在產品購買過程中,投資者要配合並支持銀行進行錄像,錄像是對投資者的保護。鑒於銀行對理財經理的行業約束,錄像可以避免理財經理對投資者進行誘導性購買,這是對理財投資者權益的保護。
方法五:貨比三家。不僅是各個銀行間進行對比,還需要與理財機構的產品進行比較,優中選優,不可單戀銀行理財產品。
方法六:學習理財知識。即使全部掌握這些技巧,建議投資者還要不斷深入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同時,了解銀行的法律責任也是可以有效維護自身權益的。
『肆』 怎麼查看國內所有銀行理財產品(保本的那種)
想要查詢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方法有三種:
1、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登記編碼
2、查看產品管理人或者發行人
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正常情況下產品說明書上會寫明理財產品管理人或發行人。如果是銀行自營產品,那麼管理人就是銀行;如果管理人是其他機構,那麼就屬於代銷。在查看說明書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向相關的工作人員確認。
3、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里的理財產品
如果我們在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裡面購買理財產品,那理財產品列表裡面的都是銀行的自營產品,這也是最簡單的辨別方法。當然,如果你不放心,還可以點擊進去具體產品詳情查看產品登記編碼,用我們的第一個方法查詢真偽
『伍』 如何辨別一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還是代銷其他機構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我們熟知的主要有自營類理財產品和代銷類理財產品兩種類型,其實還有一種叫做銀行託管理財產品。
以下著重分析一下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如何分辨。
「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己通過具備理財產品開發資質的獨立法人公司或者專業理財業務部門發行的理財產品,我們稱之為「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安全性較高,因為以銀行自身信用作為背書,合規性有保障。
一般來講,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會有風險評級,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為R1-R5級,分別對應著保守、穩健、成長、進取、激進五個類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
自營理財產品辨別方法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來甄別。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有理財產品發行人或者產品管理人的信息,如果這些主體是銀行,那麼就屬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比如下邊這幾類,就都屬於銀行發行的自營理財產品,也很好分辨:
相對於「自營類」理財產品,「代銷類」理財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發行,而是銀行代理銷售的,比如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銀行只負責銷售收取傭金,並不參與這類理財產品的管理。
所以「代銷類」理財產品一旦售出,無論出現何種風險,責任歸發行機構和投資者承擔,與銀行無關,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員工為了獲取高額傭金匯報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銀行「代銷類」理財產品如何辨別?
我們清楚了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如何判斷,「代銷類」理財產品的辨別自然是手到擒來。
如果產品說明書發行主體顯示的是XX保險公司、XX基金公司或者XX投資公司的字樣,必然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銀行代售;合同文本有非銀行的公章,也極有可能是銀行代售。
還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不是激進型投資者,屬於偏保守的,建議不要投資「代銷類」理財,更不要相信保本保收益,收益率特別高的理財產品,因為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的區分方式。預期收益來講,銀行代銷類產品會明顯高於自營類產品,但是風險系數來講,銀行自營理財更為安全一些。
但是任何投資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理性投資,獲取穩定的收益為主。
『陸』 儲戶如何辨別銀行產品是儲蓄還是理財
這是很多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老年人經常被忽悠,本來想辦的是定期存款,卻被工作人員忽悠辦了理財產品,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以前針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只能自認倒霉,沒權沒勢,也沒有人為我們做主。
現在互聯網發達,銀行不敢把事情鬧大,不敢再不管不顧了,一旦被媒體曝光,不僅會損失聲譽,還可能被罰,但我們日常去銀行存款時還需要六個心眼為好。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判斷自己購買的是儲蓄還是理財產品呢?
一般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1、看簽字材料
存款只需填一張存款單,只是薄薄的一張紙;而理財產品的簽字材料,除了簽名外,還要抄寫風險提示等材料。
2、看操作流程
普通存款在銀行櫃台就可以直接辦理,而理財產品需要去理 財經 理處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然後去櫃台或者在理 財經 理處直接購買,全程還要錄音錄像,相對更麻煩一些。
3、看回單
辦完業務後,銀行會給你回單。儲蓄給你的是存單,而理財列印的是業務受理憑證。
在收益方面,存單上寫明的「存款利率」;受理憑證上寫的是「預期收益」,這是玩群不同的兩個概念。
當然,盡量在前面兩步就確定,因為到這一步的話,相當於你已經完成了整個交易流程了。再要去改變,就會相對麻煩了,甚至工作人員會用各種借口不幫你處理。 因此,我們去銀行辦理業務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被利益忽悠。
其實,現在定期存款的業務,也完全不用去櫃台辦理的,直接在銀行手機APP端就可以把活期存款轉換為定期存款,很方便的,現在大多數銀行都支持手機操作。
這個問題很多儲戶都很關心,很怕自己的辛苦錢從存款莫名其妙的變成理財或者保險,那麼怎麼分辨呢?
按照我說的方法,很容易就能辨別。
手續簡單的是存款,手續復雜的是理財存款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無論是以存摺、存單還是卡的形式,手續相對無言都比較簡單,基本就是一個記賬的過程,只有大額存單可能要有一個協議給你簽,其他的都不用簽署任何協議和合同,辦理時間很快。
而理財產品,需要做風險評估,需要簽署一系列的協議和合同,現在按照規定還需要進行錄音錄像,手續相對復雜,這么說吧,讓你簽兩個字以上的,基本就不是存款而是理財了。
所以手續簡單的是存款,手續復雜的是理財。
存款沒有說明書,理財有產品說明書存款作為一種簡單的,為大眾所了解的投資產品,是沒有產品說明書的,只需表明存期和利率即可。
而理財產品,是由產品說明書的,無論你是在櫃面購買還是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購買,都會看到紙質版或者電子版產品說明書,對理財產品相關信息進行說明。
所以你看到產品說明書,基本上就可以斷定是理財產品了,當然大額存單也是有說明書的,但是會明確說明是存款。
以上兩個方法,我認為很容易就能判斷是存款還是理財。
這個很好區別,對於一般的用戶來說,也可以輕松的識別到底是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這里只有一個原則,做到了就可以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
1.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有起售限額,一般都是5萬元起
2.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固定的期限,在期限內不可進行贖回
3.理財產品採用的預期收益率
4.理財產品銷售需要進行客戶風險評級和雙錄(錄音錄像)
5.理財產品在同檔次的期限內收益率比較高
說完理財產品的特點,就可以分辨出和銀行存款的區別,具體有以下幾點:
1.理財產品有產品說明書,需要簽署協議,儲蓄存款沒有;理財產品需要做風險評級,儲蓄存款不需要
2.理財產品封閉期內不能贖回,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在購買一定詢問清楚,能不能贖回是區分的最大准則
3.看起點,你想區別是理財還是存款,只需要問一點,5萬以下能不能買就行了。
就這么簡單,只做好一點,所有簽署的文件都仔細閱讀,不要聽客戶經理說,只需要仔仔細細的看。
銀行理財產品和儲蓄產品很容易區分,主要看銀行工作人員、看利率、看辦理手續、資金流動性。
一、銀行工作人員的表現。辦理儲蓄存款,大堂經理會指導客戶填寫存款憑證,也可以直接幫助客戶在叫號機取號,由客戶自行去櫃台辦理;理財產品可不一樣,大堂經理會熱情引導客戶去理財產品業務區找理 財經 理,由理 財經 理跟客戶具體談產品,而且時間長,介紹產品品種眾多。
二、利率不同。每個網點都有存款利率定價表,每一個存款期限的存款利率明明白白地寫得很清楚,無需多問多講;理財產品利率除了保證收益型的產品其餘的產品都不固定,理 財經 理都會給客戶講一個「年化收益率」,只能給客戶估算預期收益多少。
三、辦理手續不一樣。存款就從櫃台上告訴櫃員存多少,客戶把銀行卡、存摺遞進去,或者開存單存款的憑證遞進去交給櫃員辦理即可,辦理完畢在存款憑條簽字確認;理財產品的客戶經理事先要給客戶各種理財產品的資料,讓客戶仔細了解熟知,客戶決定辦理購置理財產品時還要簽合同履約。
四、流動性不同。存款不管定期存款還是活期存款,客戶都可以取款自由,只不過定期存款不到期取了利息變活期,資金流動性強;理財產品流動性很差,購置期限內不到期不可以贖回,只能到期後取出。
存款的安全性大於理財產品,而理財產品的收益高於存款。兩者各有利弊,客戶在選擇銀行產品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慎重就好。
儲戶去銀行存款,被銀行人員一通忽悠,很容易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變成了理財。那麼怎樣辨別銀行產品是儲蓄還是理財呢?空谷來為大家歸納一下:
首先,看簽字材料。存款只需填一張存款單,只是薄薄的一張紙;而理財產品的簽字材料厚厚一疊,除了簽名外還要抄寫風險提示。
其次,看操作流程。存款在銀行櫃台可以直接辦理;而理財需要去理 財經 理處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 然後去櫃台或者在理 財經 理處直接購買,全程要錄音錄像。
再次,看回單。辦完業務後,銀行會給你回單。儲蓄給你的是存單,而理財列印的是業務受理憑證。在收益方面,存單上寫明的「存款利率」;受理憑證上寫的是「預期收益」。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知識。
儲戶如何辨別銀行產品是存款還是理財?說實話,真的很容易辨別,下面我將具體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活期存款首先,活期存款的利率很低,只有0.35%或者0.385%;
其次,活期存款只可以存在活期存摺或者銀行卡上面;
再者,活期存款可以隨時進行支取,不存在提前支取的說法,也不存在不讓支取的說法。
定期存款第一,定期存款的種類比較多,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四種;
第二,定期存款的期限一般分為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以及5年;
第三,定期存款利率要高於活期存款,一般在1.35%-4.2625%之間,期限越長、利率越高;
第四,定期存款本息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50萬元以下百分之百零風險;
最後,定期存款的介質有定期存款、銀行卡以及存單等。
理財產品首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偏高,多在4%-5.5%之間;
其次,理財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通俗點講就是既不保本也不保息;
再者,理財產品不可以提前支取,只能到期進行支取;
最後,理財產品只有回單,沒有憑證介質。
綜上所述,儲戶購買的銀行產品屬於存款還是理財,一般從存摺或者存單上面就有明確標記字樣,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再看利率水平和期限長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存款可以提前支取、而理財產品並不能!
朋友們好,俗話說得好:牽牛牽鼻子。認准存款儲蓄,投資理財不同的特徵,就相當有了一對,分辨的火眼金睛。其實存款儲蓄和投資理財,各有它的優勢和適用范圍,符合起來,更適合時代發展。
分辨是否存款儲蓄的,第一個特徵:是否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這是最基本的分辨方法和特徵)。
王阿姨來銀行存款,剛進門一個經理就迎了上來,存到我們這兒吧有好產品年息9%。啊,這么高好啊。 別急王大妹,是旁邊的老王說,銀行現在產品多,還是問清點好。於是老王問經理:這個產品,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嗎。經理說我們這個產品你放心就好了。老王嚴肅的問:我請你回答,
這個產品是否有存款保險保障。經理笑了一下說,到櫃台那邊存吧,都有保障。王阿姨大驚:老王,我衷心的,謝謝你,差點存差了。
小結:了解了存款保險制度,就抓住了,存款儲蓄分辨的牛鼻子。
分辨是否存款儲蓄的,第二個特徵:是否保本保息,有極高流動性。
存款儲蓄,不僅保本固定利息,還可以提前支取,支取有息。例:於是王阿姨到窗口存了定期。這回王阿姨多了個心眼,就問:我這個定期能提前取嗎,有沒有利息。銀行櫃員微笑的回答說:放心,定期利息,到期取,是固定不變的。還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也給活期利息(35%)。
小結:存款的提前支取,與理財產品的靈活贖回不同,不受工作日,贖回日,金額,費用等限制,有極高的流動性。定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不收任何費用,支取有息。
分辨存款儲蓄與投資理財的第三個特徵:是否有專用的,手續和印鑒。
存款單,折,印鑒等,是專用的。例:王阿姨還是有點不放心又喊到:老王來幫我看看。老王拿過這個存款單仔細看了起來:
存款儲蓄專用章,辦理人員印鑒,正規的存單,存款的金額,日期,利息,品種,是否轉存等各項,非常齊全。嗯放心吧大妹子,以後存款就這樣檢查沒錯。老王大哥,今天多虧了你,走,回去我好好謝謝你。老王爽朗的笑了。
小結:存款儲蓄,有他專用的手續,和印鑒。例如,存款,單折,存款儲蓄專用章,等等,而投資理財,則是:投資協議書,風險揭示書,合同,等等的手續。
綜上所述:牽牛,牽牛鼻子。分辨存款儲蓄也是這樣:是否有存款保險保障,是否保本,約定固定利率,是否可以提前支取並且有息,是否存款儲蓄專用合規手續,核對好這些,存款儲蓄,投資理財糞便起來一目瞭然。
時代發展,存款儲蓄,依然有它重要的意義,可以為我們提供,安全高流動性的,資產保護,而投資理財,財為財富滾雪球保值增值提供了機遇。
存款加理財,合理規劃統籌分派資金,保障更好,又增值,安心加開心。
一直都有一些投資者會誤把理財產品當作銀行存款辦理,因此而受到損失的事件,如何輕易辨別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1. 產品收益利率的高低
每個銀行都有存款利率定價表,每一個存款期限的存款利率都會在表格上寫的清楚明白。比如,中國銀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75%。
而當下銀行理財產品的年華收益率普遍在3.5%-5%左右,今年9月銀行理財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
因此大家在購買銀行產品時,可以從收益率輕松看出產品不同 。
2. 產品辦理人員
辦理銀行儲蓄存款時,大堂經理會指導客戶填寫存款憑證,或直接幫助大家在叫號機前取號,然後由大家自行去櫃台,讓櫃員辦理。
而理財產品則不同,大堂經理會引導大家去理財產品業務區找理 財經 理,由理 財經 理跟大家介紹具體理財產品,因為理財產品品種眾多,它們的收益、投資期限和安全性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的時間可能較長。
3. 資金流動性
銀行存款不管是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客戶都可以自由取款,只不過定期存款如果想提前贖回,可能會使定期存款利息收益變為活期,損失收益,但整體資金流動性還是較好的。
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較差,產品在購置期限不到期,不可贖回,只能到期後,大家才能贖回資金。
4. 產品辦理手續
若是銀行存款,在辦理過程中,櫃員就會告訴我們存多少錢、多長時間,利率是多少,如果我們接受就可以辦理,櫃員在辦理好後,會開據存款憑證,我們在存款憑條上簽字、確認即可。
而在購買理財產品時,理 財經 理會根據客戶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力,給客戶介紹各種理財產品詳情,再讓投資者仔細了解理財產品的起投金額、收益和風險性,最後在讓客戶決定是否辦理,最後我們還要簽理財合同,才算完成購買。
大家只要記住以上幾個方面,就完全可以讓我們學會區別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大家一定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或合同,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不要聽信理 財經 理的一面之詞,購買前一定弄清幾個問題,比如購買產品具體投向、風險等級、收益浮動、能否提前贖回等,另外大家也不要貪圖高收益,也不要被花言巧語和高額回報所蒙騙,要讓自己理智分析。
不請自來。其實要分別理財還是儲蓄並不難,只要認清以下幾點:
1.手續便捷。儲蓄的手續非常便捷,一張存款,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而理財是的手續是很麻煩的。正規的理財有一大堆的手續,光簽字都要好幾張,其實明眼一眼就能看出來了。
2.凡是有合同、風險提示書之類的一律不碰。正規儲蓄是沒有這些的,而理財是要提示風險的,還有還有合同什麼的,遇到這些你就要留個心眼了,這個並不是儲蓄。
3.看細節。寫著「存款利率」的是儲蓄,寫著「預期收益」的就是理財。
通過以上幾點,就能基本判斷出是理財還是儲蓄了,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主要注意一點就可以了:存款或說儲蓄,它屬於債權資產投資,即與銀行的關系是債務關系,那麼這就必然會存在固定利率,哪怕如今的智能存款中的靠檔計息,在一定期限內它的利率也是固定不變的。
而理財是權益資產投資,不存在債務關系也就沒有固定的利率,且不能說是利率,只能說是收益。而這種收益它是不穩定的,一般可分為兩種形式:預期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
預期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有什麼不同?預期收益時間跨度較長,波動性較小;而七日年化收益是對過往7日收益年化的結果,市場風險較大,並不代表未來的總體收益,波動性較大。
一般而言,銀行、保險和證券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為預期收益,盡管每日存在波動,但到期時不出什麼幺蛾子收益跟預期收益率是差不多的。
而7日年化收益通常出現在基金公司提供的貨幣基金,因為貨幣基金採用的計算方法與其他的基金計算方法不同,採用的是攤余成本法每日計提收益,那麼這個每日就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出現更替,那麼收益就可能大幅下降或上升。
比如余額寶對接的天弘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為了升級預備大量的現金資產以備人們隨時贖回,那麼就會導致收益較高的債券和其他資產投資比例減少,從而導致收益減少,也就導致7日年化收益率波動性較大。
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主要受市場無風險利率和基金經理的操作策略影響,與固定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比波動性更大,更不利於投資者對收益的把握。
除了區別固定利率和預期收益率與7日年化收益之外,還可以看相關說明,是存款一般都會標注存款,理財標注為理財,貨幣基金標注為貨幣基金。
當然也可以從起投門檻看是存款還是理財,銀行自產自銷的銀行理財按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第38條規定,最低等級的是5萬起投。而銀行代銷的固定理財產品由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提供,一般1千起投。也就是說,看到一千或5萬10萬20萬起投的,且期限不是固定的一個月、半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基本可以確定為理財。
一年以上的整年理財很少,基本可以排除2整年、3整年和5整年的理財產品。
而害怕是貨幣基金的話,那麼只要相信活期存款不可能達到百分之三四的利率就可以了,看到可以隨時存取且出現7日年化率百分之三四的基本可以確定為貨幣基金。
『柒』 什麼是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包括哪些種類
什麼是銀行理財?
所謂銀行理財,簡單說就是銀行為有錢人提供的理財工具。但實際上,不同的人所說的銀行理財,可能實質上完全不是一回事,這就涉及到銀行理財的概念和分類了。
銀行理財包括哪些種類?
1、 按是否保本或保收益,可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按理財新規規定,只有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的意思是不僅保本,而且保證收益。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都應按存款進行管理,銀行發行這兩類產品,需要向央行繳存存款准備金,並依法購買存款保險。
2、 按估值核算方法不同,可分為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和凈值型理財產品。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普遍採用預期收益率模式,過度使用攤余成本法計量所投資的金融資產。不管是資管新規,還是理財新規,都要求銀行對理財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盡量按使用市值計量所投資的金融資產。監管部門正積極推動理財產品從預期收益型向凈值型進行轉型。
3、 按照募集方式,分為公募理財產品和私募理財產品。
這種分類方式是從資金來源端,換句話說是從理財產品的資金端,按照募集方式不同對理財產品進行分類。公募理財產品面向社會公眾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4、 根據投資性質,可分為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權益類理財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和混合類理財產品四大類。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權益類理財產品投資於股票、非上市公司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投資於黃金、白銀、期貨、期權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於80%;混合類理財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理財產品標准。
以上就是關於銀行理財的分享,送給大家,希望對你的理財之路有所幫助!
『捌』 購買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如何辨別產品是不是銀行自己的
保本型理財產品有個顯著特徵就是保證本金,收益有固定型和浮動型。而結構性存款與銀保產品也有類似特點,所以容易被銷售人員誤導。
在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漸退出市場後,為了繼續吸收閑置資金,很多銀行暗中將結構性存款取代保本型理財產品,通過存款+期權模式,將一部分存款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款等固收標的,另一部分投資於金融衍生品標的,以博取較高收益。
所以,結構性存款本金比較安全,但收益往往浮動很大,說是5%,最後可能2%。銀保產品也是同樣的管理和運營模式,本金比較安全,收益波動很大,同時提前退保幾乎都要損失本金,流動性太差了。因此,作為不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非常有必要先查詢再做購買決定,以免上當受騙。
『玖』 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如何評估一個理財產品的好壞
理財產品有哪些種類?
理財產品是針對於有投資理財意的人開發的以資金的增值保值為目的的金融產品。理財產品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投資者按照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獲得回報。金融機構將募集到資金用於特定投資獲得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然後將這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轉回給投資者,這是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來源。
根據理財產品的發行平台,理財產品可以有如下分類:
1、銀行理財產品
因為商業銀行是個人理財業務,分為個人理財業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這是銀行理財業務分類的體系,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從2004年開始,在經歷了2008年一些理財產品的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負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等等現象以後,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更趨穩健。同時國內主要的銀行都紛紛開辦私人銀行業務,將私人銀行業務作為零售業務的重點,通過私人業務開展高端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是面向大眾的,現在定位是穩健型的金融產品,銀行主要通過銀行網站、各種媒體等進行宣傳,最低投資限額為人民幣5萬元,適合有投資經驗客戶的理財產品的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0萬。
2、互聯網理財產品
互聯網理財產品一般是互聯網公司藉助互聯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與金融機構合作一起理財產品。如余額寶是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合作,對接增利寶基金產品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誕生是一種實體產品與互聯網的的結合,可以說是互聯網理財方式的一種創新模式。如今發展迅猛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包括余額寶領先發展的各種寶類理財產品。
3、基金公司理財產品
基金公司的理財產品主要是證券投資基金還有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公募基金是國內已經比較成熟的一種社會化的投資工具。基金產品的種類在不斷的豐富。開放式基金成為市場發展的主流。
4、證券公司理財產品
證券公司可以從事三類的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第一個就是專項資產管理業務,這主要是2005年到06年專項計劃,試點規模,62.85億元,這個主要是面向單一的客戶,每個客戶的資產凈值最低標準是一百萬。還有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集合理財產品根據是否有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20%的限定。實際上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是起步2005年。
5、保險公司理財產品
保險是最早進入個人理財的領域。市場上的保險理財產品第一是分紅保險,分紅保險主要是具有確定的利益保障和獲得保險公司經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一種。投資連結保險,主要是在保險保障的功能上有一個投資帳戶,這些投資帳戶是面對不同的市場,投資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具有確定性。第三個是萬能險,是介於分紅險與投資連結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保險理財產品占據壽險市場絕對的比例。
6、信託理財產品
信託公司的理財產品,從國際上看信託產品有了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整個財產管理和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信託業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規模和綜合實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信託產品數量和規模持續增長。從信託產品的類型來看,資金信託佔比最大佔95.3%,利用的最廣泛。
評價理財產品的6個指標
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就想調商品一樣,需要從各個角度進行篩選取捨。理財產品的好壞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現:
1、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是指能否收回本金、或本金遭受損失的程度。在評價任何理財產品或理財方式的時候,安全性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我國理財市場還很不完善,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提供產品的機構片面宣傳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投資者個人盲目追求並不現實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所以,把安全性指標永遠排在評價一個理財產品的第一位,可以避免我們過於「追逐利潤」而導致的「頭腦發熱」風險。
2、 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
購買理財產品,實際上購買的就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期。而未來又是不確定的,所以,所有的公開理財產品中,除了銀行儲蓄和國債可以保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外,其餘的理財產品均不得無條件承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所以一定要注意辨別。一個可行的辨別方式就是:看具體理財產品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來源機理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組成。
比如在2005年年初,貨幣市場基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普遍走高,甚至有個別品種7日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超過了10%,其餘大部分也能達到3.5%左右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這很容易使人期待將貨幣基金作為一種「長期穩健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投資方式。實際上,貨幣基金的投資方向,決定了其不可能長期處於這樣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水平,而應該略低於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稅後預期年化利率,也就是1.8%以下。同樣的例子還有,某些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方向是其關聯基金公司旗下的開放式基金,而且這些基金的表現非常一般。
涉及到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實現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紅息收入和資本利得。前者更適合「買入並持有」策略的投資者,可以做到「落袋為安」;後者更適合希望通過買賣差價賺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投資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時間特徵,比如投資ETFs(指數基金),由於的證券市場不確定性較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很難預計;而長期證券市場必然向好,所以投資ETFs的長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會比較不錯。
3、 流動性
企業的財務管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Cash is the king(現金為王)」。不少的企業一夜之間倒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金鏈斷裂,而並不是因為資不抵債造成的破產。對於家庭理財,現金流照樣是家庭財務運行的血液。出現斷流時的後果,雖然沒有企業資金鏈斷裂那樣嚴重,但是也足以讓人感受「拆東牆,補西牆」的尷尬與窘迫。
現實生活中,並不缺乏這樣的家庭:一方面有著數目可觀的凈資產,另一方面在急需用錢時又難以變現,或者變現時要承受不小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損失。因為他們的資產往往是以房產投資、定期存款或失誤的股票投資等形式存在的。所以,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除了安全性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指標外,還需要注意流動性風險。我們建議家庭要專門規劃出應急准備金(一般相當於家庭半年至一年的平均支出即可),以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短債基金的形式存在即可。
4、加入門檻和成本
安全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和流動性是評價一個理財產品的3個基本指標。除此之外,理財產品的加入門檻和成本,則從另一個角度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是否值得選擇一個理財產品。
對於加入門檻,例如有些信託計劃,安全性、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性和流動性指標也許都能滿足您家庭的需求,但起點可能就是100萬元,使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再如一些外資銀行所提供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很看好」的理財產品,也有著高達2.5萬美元至5萬美元的門檻。即使對於作為現金管理工具的貨幣市場基金,大成、易方達、銀華、華寶興業、上投摩根等5家基金公司A、B兩級貨幣基金,B級相對較高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也是倚仗於高得多的加入門檻。
對於成本而言,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經紀費用、進出兩端的費用、相應稅費等。以外匯為例,頻繁的短線進出,也大大增加了交易費用,降低了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空間。對於股票型、配置型或債券型基金,無論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如何,都需要付出認購/申購費、贖回費等成本,另外還需要從投資額中拿出固定的比例,作為管理費和託管費。因此,需要本著「省錢就是賺錢」的思路,積極降低投資成本。
5、接受服務的便捷性
接受服務的便捷性考慮的是,購買、贖回該產品或將其轉換為其他產品的便捷程度。因而,接受服務的便捷性直接影響到機會成本——這是實際交易環節的問題。對於某些理財產品,接受服務的便捷性還會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
一般,理財產品的購買的便捷性都會不錯。而轉換和贖回的便捷性,總體上取決於機構網點分布和服務能力、網路等平台的水平、市場特徵和時點、機構的促銷政策等要素。比如對於開放式基金,不少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轉換,對於的幾只傘形基金更是如此。這樣可以幫助抓住機會、提高潛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又如,對於銀行的人民幣/外匯理財產品,不同銀行的產品所存在的差異性,其中一條就是在產品之外,各銀行的網點、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的服務能力。另外,對於保險保障類的理財產品,在遇險需要賠付支持時,足夠的營業分支、快速的響應網路和完善的服務體系,就顯示出了很高的價值。
6、提供商背景
理財市場上機構繁多,不同的機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實力。作為理財產品的提供商,機構間的差異性對投資者風險、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服務水平,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提供商的背景和品牌美譽度,也是選擇理財產品時不可或缺的因素。
現在的金融機構要長期立足於市場,品牌的影響力遠大於單一產品的影響力。因為前者是整個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業績持續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誠信程度等方面的綜合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