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是否可以買私募基金
如果銀行有代銷的話,是可以買的, 不過2013年年初已經出現
銀行理財監管收緊 首次禁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_網易財經
『貳』 銀行理財資金能否購買私募基金
銀行理財復資金只要制屬於可用狀態即可購買公募或者私募基金,但是私募基金起購門檻高,一般100萬起投,只適合有錢人投資,面對的投資者少,一般人只能購買公募基金,這也就是為什麼叫私募基金的原因。
私募基金的運作模式為:信託公司建立信託計劃後聘請私募基金公司進行管理,並通過第三方銀行發售理財產品募集並託管理財資金,獲得的收益在三方和投資者之間分配。
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募集的資金。與之對應的公募基金是向社會大眾公開募集的資金。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共同基金,即證券投資基金。
『叄』 130萬元銀行「理財」變私募,廣發銀行被判「負有過錯」,起到哪些警示
銀行不能為所欲為,理財和私募不是一個概念,理財是銀行本身的投資活動,安全性相對好一點,但是私募那可不一樣了,那個東西它是關聯的某些金融公司的,他是私下進行募集資金投資的,風險更高,回報有可能更高。
真有什麼投資方面的需求,兩個渠道相對是比較靠譜的,一個是自己去投資,投資什麼你自己心裡都有數,風險自擔,收益也完全歸自己,沒有什麼管理費用之類的,另外一個就是四大銀行這種級別的這些銀行相對更安全更靠譜,出現問題也更容易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地方性的銀行,以及四大行之外的銀行,即使它經營范圍是全國的,它也不見得能保證大家的錢絕對安全,出了問題再去訴之法庭,這個很耽誤事兒的。
『肆』 各大銀行私行客戶標准
雖然根據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辦法》中,有明確對私人銀行客戶標準的設置為金融凈資產達到600萬元(含)人民幣以上即可,但是這個標准在銀行的具體執行中並不是統一的。私人銀行客戶標准主要還是需要以客戶所在的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標准為准。
(1)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浙商銀行的私人銀行客戶標準是日均金融資產在600萬元(含)以上。
(2)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的標准為日均總資產在1000萬元及以上。
(3)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的標准為日均資產在800萬元以上。
在資產管理或財富管理行業中,客戶的劃分堪稱是一個技術活,從目前來看,起碼有以下幾種分類:一般客戶、高資產凈值、合格投資者和私人銀行客戶。以商業銀行理財為例,
1、一般客戶之前是以5萬為申購起點的申購投資者,現在改成了1萬。
2、高資產凈值客戶是指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商業銀行客戶:
(1)單筆認購理財產品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
(2)認購理財產品時,個人或家庭金融凈資產總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證明的自然人;
(3)個人收入在三年內每年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家庭合計收入在三年內每年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證明的自然人。
3、對於合格投資者而言,這個是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中沿用私募基金的劃分,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1)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2)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3)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其中,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4、私人銀行客戶的劃分主要有日均金融資產余額為600萬元、800萬元和1000萬元三個類別,各銀行之間有所差異。很顯然,私人銀行客戶在各客戶類型中劃分的標准最高,其次為高資產凈值客戶、合格投資者和一般客戶。
『伍』 私募基金究竟是什麼意思
私募基金究竟是什麼意思
私募基金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如今的經濟形勢下,找工作十分的艱難,而私募是金融界里一種比較常見的理財方式,伴隨著相當高的風險的同時收入也比較可觀,因此有很多人選擇投資私募,那麼私募基金究竟是什麼意思?
私募基金是什麼意思?
私募基金,又叫做陽光私募、私募。名字的由來主要是由於其非公開發行,也就是私下發行。我們常見的基金是公開發行,在各種媒體中可以看到某某基金發行了,幾號幾號開始申購,趕緊去買吧。然而,私募基金是不能這么搞的,他們只能在特定的小圈子內發行,這個小圈子就是合格投資者。
什麼是合格投資者?你得有投資經驗和有錢。吶,重點是有錢,得多有錢呢?根據中基協發布的私募基金募集管理辦法,滿足一下條件的,才是合格投資者:
1、兩年以上投資經驗。
2、金融資產不低於 300 萬元。
(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
3、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 50 萬元的個人。
第1條必須滿足,2或者3,滿足任意一個條件就行。提供資產證明給基金管理人或者第三方私募代銷機構,那麼你就是一名合格的私募基金投資者了,可以參與私募基金投資。
私募基金,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種100萬起投的,只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基金理財產品,私募基金規模比較小,單只私募基金規模一般從幾千萬到幾億,投資股票的倉位沒有限制,調倉操作很靈活,形成鮮明的基金風格。
私募基金分類與風險等級
私募基金給很多人的影響是很賺錢,但並不是所有的私募都會賺錢,私募基金的類型和風險等級,影響這基金產品的收益波動。
私募基金有哪些類型?
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一般在兩個以上,通常是以非公開的方式來進行投資的,與其他基金投資一樣,都是為獲取財務回報來進行投資活動。私募基金財產的投資包括買賣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
私募基金主要分為私募證券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資產配置基金和其他類別私募基金等五種。
1.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公開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
2. 創業投資基金,主要向處於創業各階段的成長性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基金;
3.私募股權基金,除創業投資基金以外主要投資於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
4、私募資產配置基金是底層標的為各類資產的私募基金,與一般性私募基金相比,「變相」突破了專業化經營的要求,底層標的可以是證券、股權、其他類資產。
5.其他類別私募基金,投資除證券及其衍生品和股權以外的其他領域的基金。
私募投資基金就是指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的,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的投資基金。私募基金是相對公募基金而言的一種募集方式。
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在這方面私募基金的要求要低很多,所以私募基金具更具隱蔽性、專業技巧性,且私募基金的收益回報通常較高。但私募基金由於是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准入門檻比較高,因為不公開發行流動性比較差,這樣如果投資者撤資或者出現其他重大變動,風險也較大。
要想購買私募基金,投資者可以通過私募基金公司購買也可以通過代銷私募基金的證券公司購買,不過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有資格參與私募基金交易的,因為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比較高。根據相關規定,投資者若想進行私募基金投資,那麼需要2年以上投資經歷,並且還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家庭金融凈資產達到300萬元及以上,家庭金融資產達到500萬元及以上,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達到40萬元及以上。
2、最近1年末凈資產達到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3、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另外,私募基金的起點為100萬,並且通常都需要1%的認購費,所以購買私募基金需要101萬。
私募基金是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的基金,可見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私募基金投資的`,私募基金投資起點較高,投資起點為100萬,並且私募基金的投資風險大,所以大家投資還需謹慎!
私募基金的優勢和劣勢:
1、優勢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閉期間,合夥投資人不能隨意抽資,封閉期限一般為5年至10年,故運作期穩定,無資金贖回的壓力。
(2)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比較寬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專業技巧性,收益回報通常較高。
(3)基金運作的成功與否與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緊密相關,故基金管理人的敬業心極強,並可用其獨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投資者,雙方的合作基於一種信任和契約,故很少出現道德風險。
(4)投資目標更具針對性,能為客戶度身定做投資服務產品,能滿足客戶特殊的投資要求。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資全球股市外,還大量投資外匯、期貨等,創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5)組織結構簡單,經營機制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自由度高。相對於組織機構復雜的官僚體制,在機會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私募基金競爭優勢明顯。
2、劣勢:
(1)不公開發行的股票流動性差,不能公開在市場上轉讓出售;由於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准入門檻高,對象一般是少數 特定投資者。這樣如果投資者撤資或者出現其他重大變動,風險也較大。
(2)同樣由於對象是少數投資者,信息披露比較寬松,存在被殺價和控股的危險。
『陸』 請問私募基金為什麼是100萬起投呢
✔為什麼私募基金把門檻拔得這么高?
提高客戶群的風險承受能力
監管部門設置100萬的投資門檻,不是為了限制投資者,而恰恰是為了保護投資者。一般來說,越成熟的高端投資者,其風險識別能力更強,風險承受能力也更強。因此,設置100萬的投資門檻是以資金量為指標,隔離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
對於私募投資要100萬起步,投資者總是會抱怨不停: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才5萬元,私募基金憑什麼要100萬?這不是限制我們投資嘛!
那麼私募基金到底是什麼呢?來我們好好聊聊吧。
7.15新規之後,私募基金對投資人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單個投資人購買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額必須不少於100萬元,並且不能拆分。
在中國,擁有一百萬資產的人很多(如在北上廣深擁有一套房產就可輕易達標),但是能有100萬現金做投資的人群,則是較少比例的高凈值人士。難不成是私募基金公司有「資產歧視」?其實設置准入門檻是監管使然。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私募是相對於公募而言,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界定。
私募基金VS公募基金
如果說公募基金是基金中的「屌絲」,任何投資者都可以隨意購買,那私募基金必須是基金中的「貴族」了。
『柒』 資產新規正式發布,大家覺得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正式發布,這是未來至少三年金融市場的變革主線,尤其對銀行理財和銀行的經營包括經濟的發展方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這個資管新規影響的是以下資金,目前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余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11.6萬億元、私募基金11.1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管計劃16.8萬億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13.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2.5萬億元,總共近百萬億元。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剛剛出來的時候,一些銀行聯合起來曾經有一個反饋意見,正式的文件看來是吸收了一些意見,做了一些適度的調整,但是基本的框架和基本精神未有改變,說明監管層對這次金融去杠桿的決心。此次監管新規實施後,對於銀行業影響最大,因為銀行業目前管理有22萬億級別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新規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並且確定了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並要求其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分開,這是對銀行理財業務的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之所以有以上的頑疾,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是利率市場化和經濟放緩的結果。近幾年經濟放緩,內需不足,房地產信貸調控,銀行創造的貨幣不能通過貸款釋放出去,而作為存款收益率太低,於是銀行把部分存款挪到表外作為理財產品,吸引存款,投資到房地產,基礎設施,或者找個信託等通道高息放出去,由於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監管層也就允許這種做法了,沒想到最近今年增加非常快。但是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是表外產品但是都是剛性兌付,就是不管投資的資產賺了還是虧了,都必須保本保息,這對於銀行存貸款業務造成威脅,風險積聚在銀行業。也導致投資者冒險投資,包括信託、創業投資基金等都存在以上問題。凈值化管理的主要指向就是解決剛性兌付問題,也就是你投資的底層資產凈值多少,就按照凈值兌付,虧了就虧了,賺了就賺了,不像以前機構要挪用其他產品的資金去兌付,或者發新的產品兌付舊的產品,這是一種旁氏融資,積累非常大的風險。這就會導致公私募的產品發生較難預期的風險,尤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考驗最大,銀行業在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都將經受市場的考驗。
這個新規實施後,部分理財購買者由於害怕風險,可能會把銀行理財資金轉投存款或者投資其他產品,投資貨幣基金的資金可能會更多,如果資金大部分湧向貨幣基金,那麼目前高企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會降低,從而帶動公開市場利率的下降。還有部分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的資金可能去購買公私募基金產品投資股市,這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此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穩賺5%以上的收益,就沒必要去投資股市購買基金,承擔風險。此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扭曲了風險收益結構,也是資本市場落後的重要原因。
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可能去做存款,因為資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凈值化管理,凸顯了風險,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就會去存款,比如近期大額存單的大量發行,並提高利率,事實上就會吸引部分理財資金。這可能是此次監管層出台資管新規最核心的初衷:從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2017年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4.1萬億元,同比增長9.0%,比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元。從人民幣存款部門分布看,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分別同比少增5649億元、3.2萬億元。
今年前兩月居民存款有所回升,但是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卻大幅減少,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3.55萬億元,同比少增234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累計增加3.7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累計減少2.38萬億元。銀行存款的減少應該是目前銀行業的心腹大患,存款減少的話企業融資成本還會繼續提高,貸款的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此次資管新規能夠達到以上目的,理順金融市場,最終真正達到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的目的,那真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之福。
『捌』 銀行理財新規1萬起什麼時候開始
7月20日,備受矚目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實施。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實施。從那個時候開始,資管業便「翹首期盼」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
中國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辦法》全文共85條細則,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范。《辦法》與「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十大要求。
一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二是規范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