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攻略 > 理財產品收益免稅不

理財產品收益免稅不

發布時間:2023-03-20 22:00:42

① 理財保險的收益報稅嗎

正常情況下理財產品收益是不需要交個人所得稅的,但是關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直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理論上理財是需要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但是銀行不代扣,又因為各銀行規定不同,各種理財產品也不盡相同,所以購買理財產品收益並沒有納稅的硬性規定。目前對於存款利息、銀行理財收益、國債利息、保險賠款、一般的股票轉讓收益、長期持有股票的分紅收益等,暫不收取個人所得稅。

② 企業理財收益要交哪些稅

法律分析:一、國債、特種金融債免徵個人所得稅:根據稅法規定,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是僅有的兩種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債券產品。所以一般即使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略高於國債的票面利率,但扣除稅款後的實際收益率反而卻要低於後者。

二、保險理財產品免徵個人所得稅: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時可享受三大稅收優惠:

1、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於繳納個人所得稅;

2、是由於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免繳個人所得稅;三是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徵個人所得稅。

3、基金收益免徵個人所得稅: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股息、紅利、利息時,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是基金與股票在稅收方面的明顯區別,也是基金宣傳的收入免稅的由來。另外,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單位獲得的差價收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均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徵收企業所得稅。

4、人民幣、外匯理財產品免徵個人所得稅: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暫時免徵收益所得稅。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屬於專家理財,是由具有多年金融產品交易經驗的投資專家進行理財操作。和其他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的最大優勢在於銀行掌握了一些只有銀行才可以進入的投資領域,確保可以獲得較高收益,且可以迴避很多市場風險,但流動性不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③ 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需要納稅嗎

一、正面回答
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需要納稅嗎:
公司購買理財的收益需要繳稅。
1、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在財務核算上通常將其視作短期或者長期投資。這樣一來,取得投資收益時就可以只考慮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問題,能夠輕松迴避繳納流轉稅的問題;
2、稅務人員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市場經營行為。
二、分析詳情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不交稅的話,國家將無法正常運作。有國才有家,交個人所得稅是用來調節個人收入差距的,目的是防止收入差距過大,我國現階段征稅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調節收入,特別是調節高收入。
二、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應計入哪裡
1、根據現行規定,企業如果適用新會計准則,所述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持有期間的利息通過投資收益科目核算;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即可。
2、如果企業仍適用原會計制度,所述理財產品通過短期投資科目核算,持有期間收到的利息,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收回時,收到金額與賬面價值以及未收到的已計入應收項目的股利、利息等後的余額,作為投資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④ 哪些理財收益不用納稅

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等免收個人所得稅。

1、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2、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企業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徵收企業所得稅。

3、對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買賣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在2003年底前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

(4)理財產品收益免稅不擴展閱讀:

目前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提示,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往往風險也更大,市民在投資時務必多方考慮自身能夠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除了傳統的理財產品和線上「寶寶類」理財產品,股票和P2P理財也十分受歡迎。

當前股票市場波動較大,普通市民比較難以把握,風險較大。P2P的高收益有時會蒙蔽人的雙眼,當平台出現資金鏈斷裂時,投資者的錢就打了水漂。因此,市民在進行該類投資時要更加小心。

⑤ 理財賺的錢要交稅嗎

理財收入是要交稅的,但是像國債、地方債、非保本收益理財產品等獲得的理財收入是免徵收的。通過購買股票獲得的股票分紅收入,則屬於《個人所得稅中》的「利息、股息和紅利」,根據相關規定,需要扣繳個人所得稅20%的稅率
拓展資料
具體地說,交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集體或個人收入按照一定的比率的把一部分所得收入繳納給國家。
繳稅含義
側重於國家的要求,帶有強制性。
交稅含義
側重於納稅個人的主動行為,是一種自覺行為。
國家的經濟基礎,主要來源就是稅收。不能說老百姓百分之百的享受到了國家的福利,但在某些層面上對我國公民確實有一定的益處。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國家為災區重建撥的款單靠人民捐款和外援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國家的三峽水利工程,為半個中國供電。鐵路也是個人開辦不起來的。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稅收同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工資標准
員工每月工資薪金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後,超過5000元,要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3500元/月(來源於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3%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收入-3500-「三險一金」
以3500元作為起征點取代過去2000元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已施行。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扣除標准實施細則表明,除13500元之外,稅前扣除的項目還包括三大類。
一是國家規定的三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二是單位給予的5種補助費用,即個人取得的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市內交通費、書報費和洗理費;
三是退休職工的工資和兩院院士津貼等特殊津貼。
其中的書報費和洗理費等幾種補貼,一定要在北京市財政規定的費用標准之內才能免稅,如果單位超額發放、超出的部分一樣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⑥ 銀行理財收益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1.銀行儲蓄理財:根據相關規定,以及配合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經國務院批准後,對於投資者儲蓄存款所得利息理財收入可以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所以說儲蓄利息收入無需繳納所得稅。
2.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沒有明確的規定,理論上是需要繳納個稅的,但是因為銀行沒有代扣又因為各個銀行規定有所不同,所以目前基本上理財產品也沒有收繳個稅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征稅內容
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⑦ 企業理財收益要交哪些稅

有些企業缺錢,有些企業是卻是有錢但沒有好的項目投資,於是他們選擇了購買理財產品。
而隨著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可以供企業購買的金融商品也越來越多了,不僅僅是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有保險產品、信託產品、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等資管產品。
在營改增之前,購買這些理財產品取得的收益要怎麼繳稅,其實是沒有一個統一說法的,但是2016年營改增後,增值稅一統江湖,對於此業務的繳稅一時也沒解決,不過後面又發布了《關於明確金融房地產開發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政策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稅【2017】2號)等規範文件,對於這塊的處理,才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規定。
企業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涉及的稅種為增值稅和所得稅。
一、增值稅
對於增值稅,不同類型的產品是不同的,主要是要區分理財產品是保本型還是非保本型。
1.對於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在持有期間取得的收益,要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
2.對於非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的非保本收益,不屬於利息或者利息性質的收入,不需要繳納增值稅。
3.對於提前轉讓理財產品,屬於金融商品轉讓,需要按照出售價格減去買入價格的差價,按照6%稅率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如果出售價格低於買入價格,也就是說是虧本賣得,那麼這個負數的金額,可以結轉到下一個納稅期,與其他轉讓金融商品有盈利的進行互抵,如果到年末還是有負差,那麼不能結轉到下一個年度。
二、所得稅
按照規定,除國債利息收入、補助收入、股息紅利、公募基金分紅等可以免徵所得稅外,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私募基金、信託產品等,均需要繳納所得稅。
當然,這里還要說明的是,企業的所得稅並不是按照單一業務來繳納的,而是所有業務匯總後,看企業是否有利潤,有利潤,則需要繳納所得稅,匯總後利潤是負數,則無需繳納所得稅。

⑧ 公司理財收益要交稅嗎

一、正面回答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理財就屬於投資行為,這樣就需要交稅。理財的收益稅按照3%的費率增收,並且是誰賺錢徵收誰的。企業通過理財獲得收益,那麼賺錢方就是企業,這筆稅收也會由企業來承擔。
二、分析詳情
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在財務核算上通常將其視作短期或者長期投資。稅務人員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市場經營行為。通過銀行購買理財商品,屬於金融商品買賣中的其他金融商品買賣,除了個人取得的收入暫時免徵營業稅之外,單位取得的收入稅率為5%。
三、企業理財要交哪些稅呢?
1.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如果為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應當按貸款服務6%計算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徵收率計算。如果為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不徵收增值稅;
2.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根據投資的理財產品的性質不同,征稅規定也有不同。購買的是國債,那利息收入部分就不征企業所得稅,其他非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項目中的理財產品收益,是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

⑨ 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收入是否免稅免營業稅還是所得稅

一、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涉及的營業稅問題分兩種情況處理:
1、企業購入銀行理財產品並持有到期取得收益的行為,屬於購入金融商品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2、企業購入銀行理財產品未持有到期即進行轉讓,則以理財產品的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按「金融保險業-金融商品轉讓」稅目計繳營業稅。
二、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即企業將自有資金提供給銀行或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由其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將利息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其實質就是企業將資金貸給銀行或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使用並收取利息的行為,應按「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
三、如果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在二級市場進行轉讓,應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按「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通過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屬於金融商品買賣中的其他金融商品買賣。除個人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收營業稅,公司取得的收入應按上述規定差額徵收營業稅。

⑩ 企業理財收益要交哪些稅

企業理財收益需要考慮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是否要繳納增值稅需要根據情況而定。理財產品性質不同,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標准也不同。
二、詳細分析
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如果為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應當按貸款服務6%計算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徵收率計算。如果為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不徵收增值稅。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根據投資的理財產品的性質不同,征稅規定也有不同。比如購買的是國債,那利息收入部分就不征企業所得稅,其他非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項目中的理財產品收益,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的理財方式有什麼?
企業可以在各個金融平台開通對公賬戶進行理財,比如在銀行開通對公賬戶,就可以在銀行平台存定期、買理財、基金、貴金屬等,在證券公司開通機構戶,就可以交易股票,買理財、基金等,在期貨公司開通機構賬戶,就可以進行期貨交易等。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收益免稅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
影子銀行的高杠桿效應 瀏覽:522
中歐新動力混合持倉 瀏覽:645
中國期貨部總監 瀏覽:778
查詢美元兌人民幣的實時匯率 瀏覽:689
外匯如何每天穩定盈利50點 瀏覽:769
上海東方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318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
華泰證券怎麼用手機交易記錄 瀏覽:559
軍工基金理財 瀏覽:277
長城金融成都分公司 瀏覽:252
上市公司在澳門有金融公司 瀏覽:103
怎麼關閉傭金寶的理財 瀏覽:22
南瑞股票大跌 瀏覽:518
騰訊理財余額寶能買兩種基金嗎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