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2P網貸當事人 "踩雷"後你該怎麼做
"只要本錢能回來,不投P2P了,再也不投了。"
P2P投資人梁亮(化名)對零壹財經說。
2015年的時候,梁亮將自己本打算買車的10多萬塊錢投資了e租寶,只因看到了e租寶曾在央視投放廣告,覺得高利又安全。後來……
靠著警方的債款追回,回了幾萬塊本錢的梁亮沒經受住高利的誘惑,2017年又選擇了看起來背景實力相當雄厚的唐小僧。後來……
"對於高利的貪念蒙蔽了我們普通投資人的理智,只看到了標的表面的高息,卻忽視了P2P背後的風險,到現在平台爆雷血本無歸,也不知道怎麼跟家裡人交代。我們該怎麼辦?"
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停業/清盤及其他問題平台數量合計達到368家,環比增加17.9%(56家)。上海、浙江、廣東、北京和江蘇5個省市首當其沖。
梁亮面對的困擾,也是爆雷潮下P2P行業內所有當事人的隱憂。遇到平台爆雷,投資人應該做什麼挽回損失?平台爆雷後借款人借的錢還用不用還?公司實控人跑路之後普通員工還能不能上班,需不需要承擔責任?
零壹財經針對所有當事人可能關心的問題,一一梳理,希望能在P2P寒冬中,給予大家一絲溫暖。
投資人須知:相信警方 理性分析 不貪高利
1)平台爆雷後,投資人第一步該做什麼?
收集保存所有交易信息,除紙質文件外,電子合同也是重要證據,應在平台網站關閉前盡快下載保存,為日後維權做好證據准備。
做了這些准備不能保證追回全部/部分投資款,但不做這些准備,就只能坐等血本無歸了。
2)哪些資料可以作為投資人可保存的證據呢?
要收集保存好系列交易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公司簡介、高管簡介、聯系方式、平台ICP/IP地址域名信息、注冊平台的企業名稱及工商注冊所在地、平台經營地址等基礎信息;借貸協議、擔保協議、注冊P2P平台時的用戶協議、P2P平台操作指南等約定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自己出借的融資項目所有信息;銀行匯款流水、第三方支付流水及其匯入賬號、P2P平台記載的交易信息等。
除了紙質文件以外,電子合同等也是重要的證據。投資人在投資時可以通過截圖、公證等方式保留相關信息。投資人還可以到開戶銀行要求銀行調出賬戶流水單,並且載明匯入方名稱及詳細賬號,加蓋銀行公章。這些資料信息的搜集將為依法維權提供最基本的有效證據。
3)如果平台爆雷,老闆跑路了,應該怎麼辦?
啥都別急,就近報警,向警方提供自己掌握的線索,追逃是警方的職責,凍結嫌疑人賬戶資產也是警方的權力。即便心急如焚,也最好不要擺出遊行"起義"的陣勢,都是成年人,那些事情聽起來熱血沸騰實則半點用沒有,大家心裡都有數。
4)應該就地報案還是應該去平台運營所在地報案?
首先就地報案,如果該平台所在地已經立案,投資人再次報案,平台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會發布協辦通知,可以異地立案,屆時投資人可通過與當地警方聯系調查取證。如果並未立案,投資人面臨兩種選擇:就地等待,或去平台所在地報案。
5)平台爆雷後,投資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挽回損失嗎?
在P2P網貸平台爆雷,相關涉案人員被警方控制之後,投資人是不能另外提起民事訴訟挽回損失的。只有在窮盡刑事追贓和執行程序之後,仍然不能彌補損失,投資人才能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近期爆雷的P2P網貸平台,大多還在偵查階段,在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投資人如果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刑事案件作出生效判決之前,顯然是不會被受理的。
6)如果平台宣布清盤,公布兌付方案後,投資人應該做什麼?
報警是一個必備程序,以兌付方案為緩兵之計的平台也並非沒有出現過。進入常規兌付流程後,作為該平台的投資人就該像談戀愛一樣密切關注該平台的動向,耐心等待,事情總有個解決方案。
7)平台公布的兌付方案,並沒有落地執行怎麼辦?
對於兌付方案的執行力度,警方可以作為合規與否的最終評定者。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地都有明確的網貸機構退出程序,良性、有序的清退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有切身之痛的投資人可以作為監督者,出現疑點直接跟警方溝通。
8)對平台所公布的兌付方案並不滿意,可以提請警方介入嗎?
當然是可以的,投資人作為受害人,有權向監管部門和平台提出對方案的意見,這些意見應當是建設性的,並力所能及地提供平台其他的資產線索,對經偵力量的廢爛賬追回工作也有極大幫助。
9)如果平台公布兌付方案後,有跑路跡象怎麼辦?
拍照片,留證據,找警察。必要時警察會對當事人採取強制措施,投資人沒這個權利。
10)平台爆雷後,加了很多維權群,應該注意什麼?
維權群里,大家同病相憐,交流信息、溝通取證等都可以暢所欲言。
但如果"難友"們舉行群體活動需要謹慎對待,無論是線上或線下。畢竟舉行遊行活動,這大熱天的,並無任何作用。
如果要集資請律師,那需要心裡驚起感嘆號。此前有維權者為了挽回損失,假借請律師的名義邀群友們眾籌,眾籌完成後禁言所有人,解散該群逃跑。
金融難民傷口上慘遭撒鹽。
11)作為投資人,聘請律師有作用嗎?
某些地區承認投資者的"受害人"身份,也允許投資者的代理律師查閱、復印相關案卷材料,並可代為出具相關法律意見等。因此投資人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委託律師以"受害人"身份參與到刑事訴訟程序中,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投資人越早聘請律師,就能主動、迅速的收集P2P網貸平台贓款、贓物的相關信息,並建議辦案機關採取相應措施,防止贓款、贓物轉移,推動嫌疑人主動退贓、退賠以爭取從輕處罰,從而使投資人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2)如果P2P平台被定義為非法集資、非吸,投資款會作為贓款沒收嗎?
首先公安機關會提示投資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復印件、合同復印件及投資、轉賬憑證等有關資料到本人戶籍地或者實際居住地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或派出所登記、報案。
如果定義為集資詐騙,那麼投資人屬於受害人,相應的投資款,當然應當發還被害人,這一點毫無疑問。
如果定義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那麼爭議比較大。在過往公開的法律文書中,約57%的案件判決為投資人是被害人,相關判決書通常會判決"被告人退出違法犯罪所得,依法退賠被害人",或者"對被告人贓款予以追繳,發還被害人。"
13)投資人的錢可能會本息退回嗎?
幾乎不可能。
多數平台爆雷被立案,基本處於資金鏈斷裂、流動性幾近枯竭的情況下,所以即便通過司法程序發還涉案欠款,公安機關不可能對這些投資款兜底,能夠追回的未必是全額本金。
2008年國務院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操作流程》(處非聯發〔2008〕4號)第49條規定,"集資款的清退,應根據清理後剩餘的資金,按集資參與者集資額比例予以清退。對跨區域案件,由牽頭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確定統一的清退比例。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損失的,由集資參與者自行承擔。"
根據以往司法判決的法律文書,跑路的P2P網貸平台賠付比例大多在50%以下。
所謂投資有風險, 理財 需謹慎,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14)如果平台還沒爆雷但是逾期情況出現,投資者應該怎麼辦?
投資者在投資前,應該是對平台有過一些調查了解的。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平台的投資方、投資標的、業績和信用水平。如今行業形勢嚴峻,投資後更應該關心平台信息的動態變化。
一旦發現平台出現可疑或者違規操作,理智退出投資,切莫貪利。多個爆雷平台在出事前便早有徵兆,投資人難以舍棄高額的回報率,並懷有"萬一到期我能成功提現呢"的僥幸心理,最終釀成慘案。
15)普通投資人應該警惕平台的哪些操作?
如果發現平台出現提現困難、瘋狂發新標等情形,需要投資者做好平台爆雷的准備。提現困難是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徵兆之一,瘋狂發標或許將是平台想薅最後一次羊毛了。
網貸平台違規主要表現在發布虛假標的、進行期限錯配、以新標募集資金填補前期到期資金等。
16)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關心平台的那些方面來鑒別優劣呢?
既然選擇投資,那麼對P2P行業內平台的優劣性需要有一定的區分常識:比如平台是否涉嫌自融;是否透明化運營;是否觸碰行業紅線;是否接入了銀行存管;是否堅持小額分散原則;第三方評級報告是否齊全等。
信息披露程度和底層資產分布也是衡量平台優劣的重要指標。
投資人慎行:強行提現 聚眾鬧事 輕生威脅
1)平台目前暫無可疑跡象,但我有點恐慌,我可以提現嗎?
既然是投資,在充值投資前必然要簽署相關合同,多數為電子形式。雖然各個平台的合同細則略有差異,但不約而同的在未到期提現上均有諸多限制:未到期的標不可提現。
換個角度來說,P2P平台本身作為借貸信息中介,投資者的錢是要借給借款人的,何時還款有固定的時間節點,平台不可能強制要求借款人提前還款,投資人提前要求提現,也屬於違約行為,即便報警也不受法律保護。
高壓環境下,一個投資人提現,會引發多個投資人恐慌,爭相提現,平台兌付繼而產生極大風險,導致正常運營的平台也遭無妄之災,一著不慎滿盤皆崩。畢竟網貸行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因為不忿採取聚眾遊行的方式追回欠款合理嗎?
P2P平台涉案錢款可能是某些投資人的血汗錢、養老錢、買房錢,聽到捲款跑路的噩耗無法接受。但請牢記必須堅持依法維權,不能圍堵政府大樓,不能限制平台實際控制人或其他經營者人身自由,不能毆打平台人員,不能進行非法遊行,違法維權得不償失。
另外如果群體事件發生意外事故如踩踏、斗毆等,事件的發起人也將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
專業的經偵人員才能解決問題,聚眾堵一般的派出所,無異於給社會添亂。
各平台情況不一,維權是一場持久戰,投資者應該穩定心態,做好相關准備,有疑問找相關部門表達訴求。
借款人:錢總歸要還 惡意逃廢債後果很嚴重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需要知道的是,合規的網貸平台在性質上只作為信息中介,真正的債權債務關系建立在投資者和借款人之間,縱然平台出現經營性危機,平台負責人失聯、跑路,依法簽訂的合同所確定的債務關系依然存在。
平台資金崩盤,警方介入,作為借款人,也需要承擔兌付的義務。
很多不明就裡的借款人得知平台爆雷的消息,毅然決然的化身成為了令人深惡痛絕的 老賴 。
"如果平台爆雷了,我的債就可以多欠一段時間了,就算不還了,平台也不能把我怎麼著。"
這就是所謂老賴們的心理活動。
自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實施了《關於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某些老賴看到了其中對暴力 催收 的限制,更加橫行無忌。
若是平台上門催收,他們則搬起"暴力催收"的盾牌往面前一檔,一哭二鬧三上吊,使得一些平台也束手無策。
更有甚者,老賴利用自媒體輿論宣傳、寫黑材料等渠道抹黑平台聲譽,使得投資者產生恐慌情緒,一時間紛紛要求提現,短時間內無法流入足額到期還款的平台就會面臨危機。
後果很嚴重。
借款人具有償還能力卻拒不還款,身份將被列在 失信 被執行人名單之上。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納入名單的失信人將在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受到懲戒,社會生活舉步維艱。
爆雷平台員工:基層員工也是受害人
7月14日,投之家CEO被收押,氣憤的投資人將投之家公司圍堵,高舉"還我血汗錢"的條幅,員工不堪其擾,不敢上班。
投之家客服表示:"我們並不是每天坐在家裡轉發別人的朋友圈。也沒有關掉手機或者屏蔽朋友圈,我們也想和投資人一起去維權,但大部分人是不接受我們的,除了財產損失的挽回,還有自己的人身安全,每天的微信上都是觸目驚心,甚至有同事被跟蹤被敲門,連門也不敢出。"
很多員工從未經歷過如此"千夫所指"的場面,對於自己應該做什麼,茫然不知所措。
1)我們員工也投資了,就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嗎?
請明確,不管你是否該平台的員工,你的投資被捲走不知所蹤,那麼毫無疑問你也是受害者,和其他心急如焚的投資者並無二致,你也有權和警方溝通,並把自己所掌握的證據交給警方,協助案件的偵破,追回投資款。
2)如果平台被定義為非法集資,員工是否構成非法集資罪?
首先員工先要考慮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不合規的操作。普通員工大多不具備鑒別合規平台的能力,也不是非法集資的暴利獲得者,甚至為了沖業績將自身以及親友積蓄投入到公司中的理財產品中。平台出事,依據《刑法》,員工應該承擔部分刑事責任,但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區分。
協助警方了解案情,配合公安調查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每個知情或者不知情但實際參與到案件里來的人均有義務向警方告知自身經歷的案件事實情節。
3)平台被立案偵查,哪些職位會是高危群體呢?
根據過往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案的判例,以下員工將會是涉刑高危主體:①掛名的法定代表人、股東;②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③運營總監、業務員、風控人員、財務人員、技術人員、培訓師。
需要補充的是,擔任以上職務的主體並不當然的成為被追訴的對象,判斷依據應回歸到員工實際參與平台運營的具體行為。
4)公司被查封,高管被收押,是否意味著所有員工都是戴罪之身?
這一點需要等待最終司法機關對平台的判決。如果以證據論證構成單位犯罪,而非自然人共同犯罪,則案件只追究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要成功論證單位犯罪,有三個核心要點:一是涉案公司的設立情況,包括設立目的與設立過程,二是涉案公司的業務狀況,非法集資業務是否已成主營業務;三是非法集資活動的開展狀況,是否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是否歸單位所有。只有在公司合法設立,非法集資活動並非其主營業務,且以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情況下,才能以單位犯罪論處。
5)如有涉案嫌疑,怎樣配合警方可獲得從輕或減輕處罰?
首要任務,自首。在未受到訊問、未被採取強制措施,自動投案、如實陳述案件事實,符合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形。即便涉案員工不具備自首的情節,但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坦白),亦可能獲得從輕處罰。
其次,主動配合公安機關對於涉案金額的統計工作,算是為案件偵破做出貢獻,因為該數額直接關乎量刑及退贓。
6)平台爆雷高管跑路,被拖欠的員工公司怎麼辦?
當公司依法被宣布解散,進行清算的,員工工資將在公司清算依法支付清算費用後,優先得到償還。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的員工,你的工資賠付是要在投資人兌付之前的。
7)如果公司在我未知情的情況下利用我身份證出現了債務關系,我應該對這段關系負責嗎?
這一點需要明確該債務關系所產生的事實背景,需要一定的證據證明自己不知情,如果沒有證據就需要承擔相應法律風險。最終還需要債務人與公司協商而定。
投資者謹記:高利不可信 警惕虛假宣傳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央行副行長郭樹清早就講過:凡是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要警惕;收益率超過8%,很危險;收益率超過10%,麻煩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准備。
這句話放給金融界,就相當於外交辭令中給予一個"勿謂言之不預也"的回復,言外之意被放話者將承擔極為嚴重的後果。
然而高利面前,眼紅的投資者並不放在心上。他們受理財推銷員的蠱惑,堅信"讓存款得到應有的收益"的"真理",前赴後繼,不斷把大額資金投入到"國資背景"、"上市公司入股"的平台中,卯足了勁兒搶新標。
後來平台出事兒了,國資背景沒兜底,上市公司股東沒出面,留下一群群的金融難民。
這就叫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人,都應該有不做韭菜的覺悟。
唐小僧官網曾稱,截至2018年5月底,唐小僧累計借貸零逾期。國營四大行的報告都不曾說過自己零逾期,唐小僧做到了,可以說是開天闢地頭一家金融機構了,建議有關部門給發個獎狀,對無腦吹的行為表個態。
哪家平台出現這種明顯不實的宣傳,投資人就應該帶著懷疑的目光審視。通常情況下,某個平台吹得越來越不著邊兒,就應該警惕是否存在"撈票大的走人"的可能性了。
P2P平台是信息服務中介,並不具有直接剛性兌付的資本,為提升行業競爭力,宣傳點對點交易出現逾期或老賴問題予以兌付,投資者並不能將這種承諾奉為聖旨,否則平台無力對付之時,將是投資者的末日。
重視投資危機 理性看待風險
每一段時期,都會誕生一種令數以萬計受害者的騙術,有時候叫傳銷,換個馬甲叫直銷,或者搞個保健品叫蟻力神,亦或者叫高息攬儲,當下則叫P2P高利。不管啥形式,總有人血本無歸,總有人傾家盪產,甚至家破人亡。
摒棄貪念,理性分析,謹慎選擇。高收益必然高風險,實體經濟相當不景氣,各級黨委政府都在喊著經濟復甦,股票基金漲跌取現如同過山車,P2P憑什麼給你穩穩的高收益?
能回本的才叫投資,反之那叫賭博,甚至打水漂,連泡都不冒的那種。
⑵ 年化利率超過多少是違法的
今天,廠長被類似這種標題的文章刷屏了,話是從上午的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傳出來的。
網友一看就炸了,廠長心中的最佳評論是這個:
網友A:看了下我的朋友圈,銀行的在積極轉發相應,信託、私募等謹慎評論,P2P的已自動屏蔽??
A說得很委婉了,BCD可就來勢洶洶了:
網友B:郭主席說的是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可以有充足的理由降價了,券商收益憑證又要搶手了,信託會繼續堅守,私募呢?拜託,郭大大早就把你們發配到收不回本金的行列了,期待後續的澄清。
網友C:收益率8%的產品,實際成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網友D:再次強調高息的政府平台風險問題,收益率超過GDP增長是有風險的,目前是6-8%。
講真,這真的是我大私募,大信託被黑得最慘的一次。人家郭主席的原話是醬紫的:
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很明顯,上面這話針對的是非法集資的龐氏騙局,並非指正規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銀保監會新聞處也出來澄清了,提示媒體「郭樹清提示的是非法集資風險,不是理財」。
這兩年,非法集資的確猖獗,郭樹清不止一次說這事了:
現在非法集資、金融欺詐很多,你聽到保本高收益就要舉報他!他還提醒媒體要謹慎刊登廣告:很多金融詐騙,違法理財都是通過媒體廣告欺騙群眾,欺騙了很多老年人,甚至是貧困地區農民和退休的老工人。
但是給信託、私募扣這么一個帽子,又加上打破剛兌這類的話來佐證,有些媒體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亂了,不說別的,你讓人社保基金怎麼看自己。所以做私募、信託的朋友,只要產品好,不用虛~~
各類產品收益率了解下
誤會解釋清楚了,現實咱還是要來認清下的。既然今天提到了這個收益率的問題,那廠長就來大致理一理,各類產品的收益率是多少。
1、銀行保本理財3%~5%(很快徹底成為歷史);
2、銀行非保本理財4.6%~6%;
3、銀行代銷類理財產品(券商產品居多)無保本類型,比非保本銀行理財多0.3%~0.5%;
4、銀行系信託產品,通常不超過8%;
5、信託產品(近期資金成本上升,產品收益率走高),一年期信託產品收益率一般7%~10%,兩年期信託產品一般在7.5%。
6、私募基金產品(基金業協會備案產品),固收類(非標)8%~10%。
7、P2P平均在9%左右,不同平台的平均利率在5.11%~21.68%不等。
當然,這些都是不承諾收益的,剛兌打破,無論是信託、私募還是銀行理財啥的,想賺錢,都得自己多研究下了。雖然廠長一再強調,郭樹清的話是針對非法集資的,但並不代表上面這些產品,收益超過8%,10%的沒風險,流動性一樣的話,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是一定的。
多說一句,廠長買了很多P2P產品,收益在8%到12%這個樣子。風險的確是高一些,但是因為可以P2P可以做到小額分散,其實也沒啥大問題。
私募的小波折
上面的產品里沒包含股權類和證券類私募,原因大家都懂,這玩意很難劃個特定的范圍,特別是證券類,很多時候要靠天吃飯。
今年私募整體不大順,平均虧了1.82%,股票策略私募更是慘,平均收益率為-2.97%。今年短短五個月,就有2700隻產品清盤了。其中3月和5月清盤產品數量最多,分別為926和834隻。
罪魁禍首當然是老美那邊一直出幺蛾子,各種加息,各種「毛衣戰」。
今年1月大漲,很多機構都很樂觀,多家百億私募的倉位均在8至9成,有的甚至接近滿倉,多家50億左右的私募倉位也在5至7成左右。結果自然是業績滑鐵盧,很多百億私募的回撤超過15%。
從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來看,納入統計的7085隻產品,只有2535隻產品收益取得正收益,佔比為35.77%,剩餘的4550隻收益為負,佔比為64.22%。其中在前5個月中,合計405隻私募股票策略產品收益為虧損20%以上。
有的私募這幾年賺得夠多,安全墊厚實,但一些新成立的私募就慘了,底子不行,有些還為了發行產品接受了高清盤線。
早在今年2月,去年業績最牛的私募之一希瓦資產的掌門人梁宏就發文說,止損線稍高了,操作起來難受啊。
廠長為了分散風險,今年買了些CTA策略和相對價值策略的產品,但是對後市還是很樂觀的。經歷了08年、15年股災,16年熔斷,眼前這點小股災,真的不算啥大事,價格擺在那,便宜就是便宜。
無論是買股還是買幣,廠長只要研究透了,看好它,都是越跌越加倉,10元你敢買,8元更便宜了,你不敢買了,除非發現真的是誤判它的價值,不然就是投資前沒拎清,瞎搞。私募沒那麼靈活,但道理是一樣的。
回看最近三年,很多百億私募都遭遇過凈值大幅回撤,然後現在都扳回來了,堅持住的跟著吃肉,中途下車的哭暈在廁所。
2015年的股市高點時,景林產品的平均收益是18.3%,然後股災加熔斷的連環擊後,產品反而虧損了16.21%,回撤幅度將近30%。不過,景林此後用一年的時間就把收益帶回10%以上。
股災和熔斷時期,千合資本的最大回撤率超20%,和景林資產類似,同樣在熔斷一年後又收復了2015年高點。
以2015年3月為基點,源樂晟在2月的時間里就取得了42.93%的收益,十分驚人。然後收益去的也快,到了2015年9月,收益只剩下9.83%,最大回撤超23%。牛逼的是,這貨三個月後就把失地收復。
時間拉長點,坑爹私募不少,但同樣有很多私募給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不乏年化收益超過10%,甚至超過15%的私募,廠長自己便是受益者之一。
說白了,好的資產總是有的,看你花不花精力去研究,去找了。M2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不進則退啊。。。
本文由私募工廠原創
收益率超過6%要小心,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要准備損失本金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9年9月,P2P網貸數量繼續下行,正常運營平台下降至646家,同期累計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達到了5971家。9月,貸款余額總量為6099.48億元,環比下降329.31億元。
10月18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官網發布信息:當前,P2P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台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山東金融局將對全省范圍內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
這是繼幾日前,湖南省取締轄內全部P2P業務後,又一大省對P2P業務的重磅打擊。
2019年9月18日,天津市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擬取締10家網貸機構。
截至9月,寧夏累計已取締的P2P平台數量達到24家??
目前,網貸行業風險出清仍在繼續中,各地的清退進程也在加速。
很多人不理解,
P2P在國外發展得好好的,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了呢?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P2P。
P2P是一種網路信貸模式,最早起源於英國一家叫ZOPA的網站,它成立於2005年,長期提供社區小額貸款服務,利率由會員自主商定。
他們將借款人按信用等級分為A*、A、B和C四個等級,出借人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借款金額和借款時限提供貸款。為了降低風險,Zopa會將出借人的資金分割為50元的小包,由出借人選擇將這些小包出借給不同的借款人,借款人按月分期償還貸款。
隨後,這個模式在美國逐漸興起。
到了2007年,國內首家P2P網路借貸平台在上海成立,一開始大家還抱著小心翼翼的態度。
隨著2013年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很多人從P2P網路借貸平台上看到了商機,開始上線圈錢。這時期,國內網路借貸平台從240家左右猛增至600家左右。
低門檻、放款快、金額大,促成了P2P業務的迅猛增長。但由於P2P業務的不透明和監管不力,爆雷的越來越多。
2015年下半年,P2P網貸行業爆發了巨大的危機,期間超過1000多家平台倒閉。其中,「E租寶事件」成為當時的典型案例。
E租寶成立於2014年,打著年平均收益14.6%的旗號,忽悠了大量的投資者,非法集資500多億元,到了2015年末忽然跑路,大部分投資者血本無歸。
每年,都有一批P2P平台爆雷。大批投資者深陷陷阱,投資者的積蓄、父母的養老錢??討要無門。
這些違法的P2P平台,拆東牆補西牆,當沒有更多的資金來填補窟窿時,資金鏈就斷裂了,老闆跑路,無數投資者欲哭無淚。
中國的P2P行業發展至今,雖不夠成熟,但也在發展中穩步前進。隨著監管的加強,經過一場場陣痛,將來會有更加良性的發展。
但是目前,P2P行業的不透明仍存在,很多投資者選擇P2P平台,更多的是看是否有銀行、國企背景,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資金安全。
其實除了P2P老闆,連某些部門可能都不知道P2P的資金是怎麼投的,收益如何,更不用說普通投資者。
巴菲特說過,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
很多P2P平台的投資者,並不清楚自己投資的是什麼,有哪些業務,如何運作??結果造成慘痛損失。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投資者提示風險稱,「
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即使這樣,還是很多人看見高收益就往裡跳,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
記住一句話,「
你貪別人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踏踏實實地學習投資理財,老老實實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賺自己看得懂的錢。
網貸重磅消息迎來,放貸超過24%年化率不受法律保護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負債上岸導友,岸在腳下!
我在負債人聚集地:「岸在腳下」等你!
2019年許多網貸平台在監管下開始宣布退出互金行業,並嚴厲執行取締後對於出借人和借款人法律程序,讓借款人在借款後不會遭到高利貸的存在,之前對於網貸平台是不得超不過24%的借款年化率,但是24%到36%之間就可以協商,但多個平台鑽空子設置在35%,嚴重影響了借款人生活。
今天2020年的第一天網貸重磅消息迎來,房貸超過24%不受法律保護,並且借款人也有權向當地金融辦和國家金融辦進行舉報,讓借款人得到有權的保護,如果網貸平台仍舊超過了24%,借款人也有權不還。
早在今年就有人爆出平安普惠利用借款人借款時強制性的收取保險費,借款人一般是不會選擇保險費,至於保險費用是什麼,連自家的客服都沒有辦法說清楚,但是平台收取的年化借款率並沒超過36%,為了鑽法律的漏洞變相收取高利息被許多借款人給證實。
24%的年化收益率本身也是不算低的,我們來算一下如果借款人借10000元,分期一年還清總利息是在12400元,這也已經是不小的借款利息了,但網貸平台仍舊滿足不了高額的收取,前兩年違規的「套路貸」甚至年化收益率高達400%,嚴重的違法行為。
從近些年許多銀行也面向了互金行業,銀行利用小額公司做擔保後放貸利率,雖然銀行使用的是正規的放貸,但小額貸款平台利用大家對於銀行的信任增加了許多費用,有人借5000元需要還9000元,在還款的頁面上有兩次扣款,一個是銀行的扣款,另一個是小額貸款公司的扣款。
銀行助長了網貸的發展,2019年多家取締的網貸平台存在於銀行監管,銀行監管的出現讓許多出借人對於網貸平台的信任增加了不少,然而網貸利用出借人的資金轉借於借款人收取高額的利率,備受傷害。
金融監管的力度一次次的加大目的就是全面取締網貸,讓互金行業徹底離開大眾的視線,同時也保障了借款人不再受到網貸的侵害,2020年將會再次加大網貸的取締。
大家要記住借款以後年化利率是不超過24%的,超過以後就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借款人的運氣也是來了,有不懂的關注咨詢為您一一解答。
我是岸在腳下,致力於幫助大家調整好負債後的心態,解決債務,早日上岸。
⑶ 保本高收益理財全是欺詐嗎
各種理財欺詐案件層出不窮,老百姓該如何鑒別欺詐?這幾天,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前財政部部長、現社保基金理事長樓繼偉對此給都給出自己的建議。郭樹清說「保本高收益理財產品就一定是欺詐,應該舉報。」樓繼偉則直接指出,「保證收益率超過6%以上一定是騙子。」
郭樹清同時表示,銀監會將繼續聚焦影子銀行,包括同業理財、表外交叉金融風險。同時,信託、互聯網是薄弱環節,要加強監管力度。
⑷ 銀行員工向客戶虛假承諾收藏品升值誤導消費者購買怎麼維權
可以到銀行網點投訴。
銀行規定要構建更加有效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針對理財銷售問題,郭樹清要求,銀行必須杜絕虛假承諾、誤導銷售和欺詐營銷,規范代銷業務。
在銀行銷售的所有產品,都必須向客戶說明其性質,投向和可能的風險,絕不允許含糊其辭,絕不允許盜用銀行名義(銷售理財產品),絕不允許只收費不負責。銀監會還要求銀行引導理財產品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防止資金借道脫實向虛,嚴格控制期限錯配和杠桿投資。對於員工泄露客戶信息等事件,要嚴肅處理當事人,嚴格追究領導責任,對銀行員工利用職權的吃拿卡要行為要堅決懲處。
⑸ 銀保監會發聲:房地產市場調整要平穩轉換,養老儲蓄試點將啟動
3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介紹了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房地產金融」、「養老金融」成為本場發布會出現最頻繁的話題。
郭樹清指出,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但是還是需要的,特別是租賃住房,做好這方面的金融服務很有意義。養老方面,除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擴容外,郭樹清透露,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金業務也正在抓緊籌備。
郭樹清在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省聯社改革的方向都是一樣,就是要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具體的組織形式可能有差別,但共同的一點是要加強管理。現在各省都有方案,我們正在指導完善修改。要吸取過去的教訓,對股東進行嚴格審查。防止出現一股獨大、關聯交易、挪用資金、直接把銀行資金或者是保險費用於加杠桿、用於搞投資等局面。
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強化監管,提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能力」。對照該會議的要求,到2019年底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實質性進展,八個方面的風險明顯收斂。2021年,重點領域風險持續得到控制,宏觀杠桿率下降了大約8個百分點,金融體系內的資產擴張恢復到較低水平,再次回到了個位數。
據郭樹清介紹,從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25萬億元,過去兩年就壓減11.5萬億元。五年時間內處置不良資產約12萬億元,最近兩年處置6萬多億元。一批高風險企業和違法違規金融機構得到有序處置。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止運營,未兌付的借貸余額壓降到了4900億元。過去五年累計立案查處非法集資案件2.5萬起。防範外部風險沖擊的韌性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狀況趨於改善,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我們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住房市場必須要理性地控制,必須要有一種新的模式。好在我們有一些政策性的、制度性的優勢。但是怎麼能夠用金融的市場化手段,逐步把這個優勢變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動能?如果圍繞這個持續設計金融產品,大家也會看到一個新的景象,那就是未來很多居民會逐步習慣於租賃。
田國立認為,「從理財的角度來講,租房也可以,因為現在大家不會總想著買了房以後能升值,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便升值,套現起來也都非常難。其實房地產不是一個特別理想的資產買賣,中國隨著市場成熟化,依靠租賃這個時代肯定很快就會到來。」
郭樹清指出,「去年以來房地產的泡沫化、貨幣化問題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樓市不像以前那麼活躍了,但是住房還是需要的,特別是租賃住房,裝修也還是需要的,做這方面的金融服務很有意義。現在房地產的價格做一些調整,需求方面結構產生一些變化,對金融業來說是一個好事,但是我們不希望調整得太劇烈,對經濟影響得太大,還是要平穩地轉換。」
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除住房之外,養老也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保險業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它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養老保險在居民養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養老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二、三支柱分別是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等)。據郭樹清介紹,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擴大到「十地十機構」,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金業務也正在抓緊籌備。
專屬養老保險試點方面。2021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表示,自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底,參與試點的6家保險公司累計承保保單近5萬件,累計保費4億元,其中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近1萬人。
2月21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范圍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在原有6家試點保險公司基礎上,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加試點。對此,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擴大試點范圍,可以使更多消費者接觸到具有較強養老功能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進一步引導和培育養老金融消費觀念;有利於推動試點保險公司深入探索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經驗,促進和規范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養老保障需求。」
養老理財產品方面,自中國銀保監會於2021年9月10日發布《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也在逐步擴容。試點范圍由最初的「四地四家機構」擴大到「十地十家機構」。中國銀保監會表示,試點工作有利於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培育投資者「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理念,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郭樹清還透露,「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金業務也正在抓緊籌備。」這意味著,未來居民在進行養老金融規劃時,可選擇的范圍不僅有專屬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還可能包括養老儲蓄、商業養老金。
郭樹清表示,我們在養老保險方面花了很多功夫。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相比,第三支柱發展最滯後,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去年以來,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正在積極穩步推進,但是也不能太著急,因為我們同時還要防範風險。這個前提下,我們按照國務院金融委確定的方針「小步慢跑、總體漸進」,逐步來發展壯大。
⑹ 郭樹清: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
8月16日,央行官方微信公眾號轉發2020年第16期《求是》雜志刊發的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的署名文章《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文章稱,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實質性突破,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經過持續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與此同時,我國金融體系也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既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又要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
文章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提供的信貸資金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2.1%和13.9%,而資產年均增速只有7.7%,不及2008年至2016年的一半,相當於向實體經濟多投入64萬億元資金的同時,銀行業資產少擴張88萬億元。保險業激進的投資理財型業務得到遏制,壽險業務的中短期保費佔比從31%的 歷史 高點降至4%。企業部門杠桿率穩中有降,居民和政府部門杠桿率增速放緩。宏觀杠桿率扭轉了2008年至2016年年均上升10多個百分點的勢頭,最近三年總體穩定在250%左右。
我國影子銀行風險隱患一度非常嚴重。影子銀行層層嵌套,風險隱蔽,與房地產泡沫、地方隱性債務、非法互聯網融資等緊密交織。2017年開始集中整治不規范的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經過幾年努力,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2019年末,影子銀行規模較 歷史 峰值壓降16萬億元。同業理財、同業投資和券商資管分別較峰值縮減87%、26%和42%。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各類交叉金融投資產品持續收縮。一些國際組織和專業機構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中國降低影子銀行風險的成績最為顯著,從根本上維護了金融體系穩定。
針對較為普遍的資產質量不實問題,對金融機構開展多角度檢查評估,嚴格要求風險資產審慎分級。堅決懲治掩蓋不良資產,嚴厲打擊做假賬。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2016年一度超過128%,2019年末降至82%。3年時間里,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5.8萬億元,超過之前8年處置額的總和。與此同時團搭舉,加快補充資本,增提撥備,全面提升了各類金融機構應對外來沖擊的實力。
房地產貸款增速三年下降12個百分點
文章認為,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根據「房住不炒」和「一城一策」精神,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嚴防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2019年與2016年相比,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既滿足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的正常需要,又避免因資金過度集中出現更大風險。
郭樹清在文章中稱,我國一度存在大量「無照駕駛」平台違法從事金融活動,其中很多打著金融創新和「互聯網+」旗號混淆視聽。經過集中整治,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形勢明顯好轉,過去「遍地開花」的亂象得到整治。一大批違法開辦的互聯網理財、保險、證券、基金和代幣機構被取締。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至2020年6月末的29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4個月下降。
截至2019年末,全國建立債委會約2萬家,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1.4萬億元,幫助大量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渡過難關。一大批流動性困難企業的債券違約和股票質押風險得到緩釋,相當一部分落後產能或管理不善的「僵屍企業」有序出清。約500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債務約束的內塌碧生動力顯著增強。
監管部門三年罰沒72.4億元
2017年至2019年,監管部門嚴肅追究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責任,處罰銀行保險機構881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10713人次,罰沒合計72.4億元,超過以往十幾年總和。通過努力在制度上補短板,監管工作進一步納入法制化軌道。2017年以來,共發布實施209項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規章和規范性文枝笑件。金融機構重速度輕質量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糾正。
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均增速23.2%
2017年至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6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製造業貸款分別增加8萬億元、3.3萬億元和1.6萬億元。科研技術、信息軟體、生態環保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31.2%、20.8%和19.5%,顯著高於同期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融資總體實現「量增、面擴、價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均增速23.2%。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接近99%。2019年大病保險覆蓋11億多城鄉居民,農業保險風險保障金額超過3.8萬億元。保險賠款成為各種自然災害後恢復重建的重要資金來源。
文章指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供需兩端、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承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
為遏制衰退,經濟活動急劇收縮時,金融活動反而必須擴大。原來的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與 社會 融資規模增速略高於名義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高出10多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賬可能大幅增加。2019年銀行業新形成2.7萬億元不良貸款,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由於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准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賬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暴露。
文章稱,堅決整治不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有序推進資產清理、追贓挽損、風險隔離。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依法處理惡意操控金融機構的問題股東。依法接管包商銀行,在充分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同時,打破剛性兌付,促進信用分層,嚴肅市場紀律。依法處置安邦集團、華信集團等嚴重違法違規企業,及時重組、重整和破產清算數家涉嫌違規辦理金融業務的控股公司。推動高風險中小銀行和信託公司「一企一策」進行改革重組和風險處置。一批官商勾結、利益輸送、違法侵佔的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其中一部分就是「監守自盜」的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
金融資源可能向高風險領域集中
「為應對疫情所採取的一系列宏觀對沖政策十分必要,執行中如遇新的異常情況還可能進一步加大力度。但也不能不看到,在資金面寬松背景下,企業、居民、政府都可能增加債務。利率下行一致性預期強化後,有可能助長杠桿交易和投機行為,催生新一輪資產泡沫。」 郭樹清在文章中指出,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信用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還款等優惠政策惡意逃廢債務,結構復雜的高風險影子銀行也容易卷土重來。
對於其他國家實行的無限量化寬松政策,郭樹清認為,短期看,這一做法有利於穩定經濟與金融,但是中長期效果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不散的筵席。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當前美國這種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松政策,實際上也消耗著美元的信用,侵蝕著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會產生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新興經濟體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盪等多重壓力。更嚴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他還指出,近些年迅速發展的金融 科技 ,既為我們帶來許多機遇,也帶來很大挑戰。我國金融 科技 在部分領域位居世界前列,在風險防控方面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由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傳統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傳染路徑發生深刻改變,數據安全等非傳統風險日益突出。這些風險具有較強的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力,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郭樹清表示,既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發展盡快步入正常軌道;又要「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文章提出,要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目前,影子銀行經過不懈治理,風險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生存的土壤尚未完全鏟除,稍一放鬆監管,極可能全面回潮,導致前功盡棄。要保持戰略定力,對高風險業務保持高壓態勢。突出簡單、透明原則,規范交叉金融產品,做到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邊界清晰,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風險隔離,委託業務與自營業務分賬經營,儲蓄產品和投資產品涇渭分明。努力實現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與貨幣市場職責清晰、分工有序。同時,持續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同時要切實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加強金融知識普及,讓城鄉居民都懂得,投資是有風險的,世界上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更沒有所謂「穩賺不賠」的理財項目,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要樹立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風險防範意識。弘揚契約精神,強化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辦事,提高違法成本。簡化產品結構,嚴格客戶分層,如實通報風險。強化信息披露,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快 社會 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及時糾正誤導金融消費者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