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創業公司融資時如何估值
估值對於所有初創來公司來自說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這不但牽涉到創始人對於自己項目的評估,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投資時對天使投資人的占股評估。天使投資一般的范圍在10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之間,創始人可以將自身因素作為主要考核標准來估值。創始人之前的創業經驗,本身的信譽是估值里佔比最多的部分。
另外,公司的發展階段不同估值也會不同,是只有一個想法,還是已經開發出了產品,又或是產品已經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創業者在估值時切記不能過高的評估自己的項目,因為這極有可能造成項目因融資失利而失敗。除此之外,若創業者選擇在天使輪這輪做出一個很高的估值,那在下一輪就需要更高的估值。所以,創業者是否能提供一個合理的估值是非常關鍵的,估值不是越高越好,合理就行。
❷ 以「疫情」之名,行「結構優化」之實二手車電商的至暗時刻來臨
在互聯網模式中,存在著一個著名的「五年定律」。當然這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對於已經火爆了五年有餘的二手車電商行業,似乎就是例外,其依然沒有形成清晰的脈絡。與此同時,經過了數輪「洗牌」之後,那些活下來的二手車電商巨頭們,卻仍然呈現出脆弱的抗擊打能力。瓜子、優信、大搜車......無人例外。
可現實的情況是,全國購顯然還沒有到爆發的正確時機。沒有新車的網上銷售,何來二手車的網上銷售?
新車是標品,用戶信任度高,網上銷售肯定比二手車更容易。從實踐情況來看,各家都開展過相應業務探索,但是受制於用戶體驗及固有的新車零售體系,這個要實現起來尚且不是短時間的事情,那麼二手車的「全國購」理應離我們更遠。
從生存機制,到盈利模式,再到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幾個核心問題沒有明確和解決。二手車電商充其量不過是個資本的玩具而已,洗了那麼多次牌,還沒有出現一個能打的,確實讓人唏噓。
馬曰: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二手車電商行業數年來在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等方面埋下的「雷」,統統暴露在了空氣當中。二手車電商巨頭們的集體「炸雷」顯然和疫情並沒有多大的關系。
2019年我國累計完成交易二手車1492.2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7.96%,交易金額為9356.8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8.76%。近萬億的大蛋糕,也充分說明了它的市場前景和潛力。但目前的諸多問題,造就了中國二手車市場仍是朝陽行業,這個行業的價值實現註定是一場長跑,而二手車電商們的賽道可能更加崎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優信的「生死劫」:深陷套路貸質疑 恐有資金斷流危機
多位優信的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對一本財經透露:「優信的 貸款 產品全是套路,我們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這些錢會落入車商和優信腰包。」
剛剛過去的「3·15」,對於優信來說,實在不算輕松。
多個投訴平台都曝出了用戶對優信「套路貸」的投訴,用戶甚至在網上形成多個維權組織。
多位優信的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對一本財經透露:「優信的貸款產品全是套路,我們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這些錢會落入車商和優信腰包。」
「套路貸」和急速獲客的背後,是優信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和資金壓力。
目前,優信有一筆11.8億元的可轉債即將到期,如果股價達不到約定價格,在今年6月,優信就將償還這筆巨資。
面對如此大的現金流壓力,優信能順利渡劫嗎?
01集體投訴
優信用戶的投訴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增加。
聚投訴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份開始,優信的投訴出現大幅度上升。
目前,其投訴案例已多達597件,投訴內容多為套路貸、額外收費等。
而黑貓投訴上,優信的投訴量也多達83件。
除了投訴量增加之外,在QQ和微信等社交網路上,出現了大量的優信維權群,每個群都有幾百人。
它們的群名都是「維權會」、「詐騙維權群」之類。
3月19日上午,一本財經在優信的北京總部看到了多位前來維權的用戶。
這樣的維權行動,並非第一次。
3月初,微信維權群里也曾組織過一次到北京維權的活動,參與者有六七位。
用戶陳磊稱,去年10月底,他在寧波購買了一輛寶馬。
「當時銷售和我說,付完首付之後,貸款金額是24萬,我也一直以為自己貸了24萬。」結果在去年11月底,接到了提示還款的簡訊,他才發現,自己的貸款金額,居然是30萬。
陳磊趕緊去詢問優信售後,對方回應稱:「這是因為貸款實際年利率是12%。」
但陳磊並不認可這種說法:「購車前,優信員工告訴我利息是9%左右,現在又說是12%。」
這莫名其妙多貸出來的6萬,到底是怎麼回事?
無獨有偶,彭海也遇到了與陳磊相似的問題。
去年9月,他在二手車市場通過優信的貸款產品買了一輛奧迪Q5,價值25萬元。
優信員工告訴他貸款年利率在7%左右,付了8萬元首付後,彭海以為自己貸了17.3萬元。
而彭海與車商簽署的車輛轉讓協議中,寫的貸款金額也是「17.3萬元」。
「我上個月想把車款一次結清,去人民銀行查 徵信 ,才發現自己的貸款金額是21.7萬。」他感到很奇怪。
這多出來的4.4萬,又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還有很多和他們遇到同樣問題的人。
濟南用戶趙娟以為自己貸了11.3萬,實際貸款為16.5萬;
濰坊用戶李麗娜以為自己貸了4萬,實際貸款為5.3萬;
長沙用戶陳宇以為自己貸了6.3萬,實際貸款為8.4萬。
憑空多出來的這些貸款金額,到底是什麼費用?誰拿走了這筆錢?
「這些多出來的貸款,其實進了車商和優信的腰包。」多位優信的在職或離職員工都如此透露。
02車商返點
早在兩年前,優信就開始切入金融業務。
優信除了電商業務外,還在做新車和二手車的分期購車業務。
但是,這塊金融業務,不僅局限於優信電商合作的車商,也滲透到其他車商。
有趣的是,優信財報顯示,優信2018年貸款便利化收入為2.585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3.5%。
因此,業內早就有「優信到底是金融公司,還是電商平台」的爭議。
優信自然選擇後者,因為金融的PE低,估值也低,但標榜自己是電商平台,似乎就更有想像空間,且監管更少。
不過股票市場精明的投資人們,似乎並不太吃這一套,優信上市後,股票一度腰斬,如今跌到了發行價的三分之一。
優信的金融業務,到底是怎麼運轉的?
韓廣勇曾是優信華北地區的員工,在優信待了5年,從事過很多崗位,對整套「套路」已經熟透。
「整個貸款端,都是忽悠。」韓廣勇稱,他們對待用戶的方式,就是「見人下菜碟」,好忽悠的就多套路些,「明白人」就悠著點。
也就是說,這種套路已是行業潛規則,幾乎每個用戶都會遭遇。
比如,一個用戶買了一輛車,車的價格是10萬元,按照道理,首付三成是3萬,然後再貸款7萬。
「但實際上,我們會將貸款做得更高,在7萬的基礎上增加幾萬。」韓廣勇稱,這裡面一部分是公司的收入,一部分是GPS、保險等費用,還有一部分就是給車商的返點。
這多出來的錢,在行業內還有一個行話,叫「增融」。
而用戶被莫名其妙多貸款出來的那幾萬元,就是這些「增融」部分。
這其中,GPS、保險的費用是最合理可解釋的。
實際上,公司收取一些服務費,用於覆蓋運營成本和增加收入,也比較合理。
但給車商返點,也讓消費者承擔,則不太合理了。
車商返點,是汽車金融行業的潛規則。
2015年,金融科技公司出現在汽車金融行業之後。為了拉攏車商,它們開始拚命搶占市場,而攻城略地的法寶,就是:返點。
最開始,返點並不高,甚至只需要給賣車經理幾包煙就能搞定。
當進入市場的金融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後,競爭白熱化,為了搶佔用戶的源頭,返點越來越高。
去年,優信曾在全國打起「車商返點價格戰」。
「他們給車商的返點不斷增高,以此促成合作。」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的負責人石家凡稱。
「我們給過的車商返點,最高達到了11%。」韓廣勇稱,他曾經經手了一輛售價30萬的車,給車商返了3萬元。
「因為返點增加,優信拉攏了大批車商。」石家凡稱,其他汽車金融公司為了奪回市場,也不得不增加車商返點。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樣的惡性競爭,最終是用戶買單。
急速的擴張,確實帶來了市場的增量,但也帶來了用戶投訴量的激增……
03見人下菜碟
這些金額,是怎麼偷偷加上去的?
在銷售培訓的時候,他們有一套完整的話術,「誘敵深入」。
比如,用戶在簽約的時候,會在APP上展示一個電子合同。
「字特別小,幾十頁的電子合同,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看清。」韓廣勇稱,如果用戶想仔細看完,花幾個小時都不夠。
「我遇見的客戶中,沒有一個看完的。」韓廣勇稱,遇見細心的用戶,他還會特意把合同中敏感的部分擋起來,「就是不停地催他快簽字」。
等用戶簽完字,韓廣勇就會登錄到內部員工才能使用的APP,這里藏著所有的秘密。
在這個APP中,有多個數據可以隨意修改。
韓廣勇稱,其中一個填寫框是「車商Plus」,這里填寫的金額,就是給車商的返點。
還有一個框是「金融結算價」,「用戶如果砍價,我們可以隨意將價格改回原來的」。
「這些金額都是隨意填,填了之後,總貸款金額就變高了,但用戶卻看不到。」韓廣勇稱,最終用戶只能看到一個數字:月供。
知道了月供和還款周期,你能算出總貸款金額和利息嗎?
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寥寥無幾,中間的計算方式非常繁雜,就算是金融學科班出身,也要算大半天。
就是在利用這個「信息差」後,韓廣勇可以隨意增加貸款金額。
「用戶只要上了這條船,就只能任我們宰割。」韓廣勇稱,每一個步驟,都是套路。
比如,用戶看中一輛車,它原本售價12萬,用戶要砍價到10萬,「我們都會演演戲,最終答應」。
用戶覺得自己砍了2萬,賺到了,他根本不知道,韓廣勇會把這些錢再加到後期的貸款總額里。
「也就是說,價格多少、首付多少,這些都不重要,我們可以隨意在後期貸款總額上疊加。」一本財經采訪到的優信員工都認可這個事實,並認為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
「甚至在員工培訓時,會直接告訴我們如何干。」多位優信銷售透露。
04資金壓力
這個套路是密不透風的嗎?
其實並不是。只要用戶去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收到銀行的 催收 信息,或者想提前還款,就會發現自己實際的貸款金額是多少。
因此,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了這個秘密,並開始投訴。
韓廣勇稱,面對後期用戶的投訴,他們銷售的辦法是,「直接拉黑」,消失。
「 車貸 就是低頻的買賣,以後也很難再用這個用戶。」韓廣勇稱,就是這種一錘子買賣的忽悠方式,讓他不想再從事這行。
「都是一個地方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干多了實在是抬不起頭來。」
但是,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在網路上集結,並在今年的「3·15」攪出了一定動靜。
優信為何如此急於爭搶市場,並不惜賭上自己的口碑?
其實,在2018年5月份優信遞交的上市招股書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英文招股書中有這么一段文字,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 中信銀行 旗下的公司向優信購買了本金為1.75億美金(以當時的匯率計是11.8億人民幣)的可轉換債權。
如果在2019年6月份,優信的股價達到指定價格,那麼這11.8億,就直接轉換成優信股票。
如果沒有達到,那就需要優信在今年6月份,償還11.8億的債務。
眾所周知,優信上市之後,股價表現一直不好。截至3月25日,優信的股價只有3.4美金。
而優信的發行價,是9美金。也就是說,優信股價的跌幅在60%以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股價,有多大概率能在6月份超過9美金?
行業內的人,對此都不太樂觀,「優信大概率要償還11.8億的債務」。
優信能拿出這筆錢嗎?
在汽車金融領域,大家都認為,現金流就是生命線。
2018年年報顯示,優信現在可利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8億元,而可能即將面臨11.8億的巨額債務。
2018年的財報中,優信非GAAP調整後凈虧損16.7億元。
就算2019年上半年優信毫無虧損,目前來說,優信依然存在巨大的資金壓力。
「如果優信不能在短期內籌到一大筆錢,可能會出現資金斷流。」石家凡稱,這筆巨額債務,對於優信來說,可能是一次大劫。
近日,優信在拉鉤、BOOS直聘、獵聘等一些招聘網站上,發布了招聘融資經理、融資總監等職位的信息。
可見優信的資金渴求度極高。
就連員工們,都知道優信面臨資金壓力。
「所以優信才會急於擴張,急速回籠現金流。」韓廣勇稱,這是被迫之舉,也是生死之戰。
對於優信來說,如今已是騎虎難下。
回顧優信的發展史,這家公司似乎被資本一步步推到今日。
從與人人車、瓜子二手車的三足鼎立,再到上市後股價腰斬,如今的優信,已默默成為「金融」公司。
但是,用「透支用戶」的方式急速發展,這樣的邏輯真的能走通嗎?
不知道現在的優信,還是不是創始人戴琨最初想要的樣子。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❹ 優信和瓜子二手車,那個更好
優信更好。
1、優信是中國二手車貿易的綜合服務提供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優信致力於推動整個二手車行業的進步和健康成長。
(4)優信融資估值2015擴展閱讀:
買二手車需要注意選車、車況、試車、交車等方面。要謹慎選擇購車,買二手車尤其要注意不要買到事故車。
1、選車。以前人們在買二手車的時候,都會自己去二手車市場裡面看一下,或者就是通過朋友介紹、網上信息等途徑。
現在又出現了許多二手車平台,雖然這些平台都說自己多少項檢測,保證無事故、無泡水什麼的,但是在買二手車的時候,不管在哪買,都要以看到的實際車況為准。可以接手朋友或者親戚淘汰掉的車,知根知底價格也好商量。
2、看車況。買二手車最怕碰到的就是事故車、泡水車、調表車等一些問題車輛。首先就是看外觀,有沒有做漆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用手輕輕敲一下車身,打過膩子的地方和原廠漆聲音肯定不一樣,原廠漆清脆靈動,打過膩子的就比較悶。
另外就是看看內飾,安全帶全部抽出來看看有沒有水漬,坐墊也掀起來看看有沒有泥沙殘留,至於開了多少公里,看看油門以及剎車踏板磨損程度就一目瞭然了。
❺ 【編譯】美國七大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文章
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一批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公司飛速發展。它們被稱為「獨角獸」。
然而,當太多的初創企業成為獨角獸,一個新的公司層級正在冉冉上升,即所謂的「十角獸」:它們的估值超過了百億美元。
以Uber和Airbnb為代表,這些企業正在尋求更多的投資,以達到越來越高的估值,同時,它們堅定地保持了獨立運營。
以下是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美國初創企業。
7. Dropbox
估值: 100億美元
CEO Drew Houston
在2014年獲得新一輪61.7億美元的融資之後,Dropbox的估值達到了百億美元。從那時起,這家公司開始將重心轉向企業客戶,並於去年發布了Dropbox企業版。
2016年,這家公司開始削減其在員工額外津貼上的過度開支。雖然Dropbox並沒有披露它的財務數據,但據報道稱,它去年和碼的收入超過了50億美元。CEO Drew Houston六月份稱,公司已經實現了正向現金流,這對一家快速發展的科技企業是一個里程碑。
數個報道稱,Dropbox將於2017年進行IPO(首喚卜哪次公開募股)。
6. Pinterest
估值:110億美元
CEO Ben Silbermann
2015年5月,Pinterest獲得了53.3億美元的G輪融資,投資方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First Mark和高盛。此輪融資後,這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公司估值迅速攀升到了110億美元。
這個發現、「釘住」圖片的平台擁有超過1.75億的月活用戶,其中半數以上的用戶是國際化的。最近幾個月,公司將重心拓展到了海外市場,比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巴西,並且將投放在平台上的廣告增加了一倍。去年8月,Pinterest
收購了提供在線標簽服務的公司Instapaper.
2016年,到處流傳著Pinterest即將上市的小道消息。10月,Pinterest任命了它的第一任首席財務官,這是它接近IPO的一個徵兆。
5. SpaceX
估值: 120億美元
CEO Elon Musk
Elon Musk的 Space X 公司於2015年1月獲得了來自富達和谷歌的10億美元投資,其估值上升到120億美元。
不到一年之後,Space X 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進入太空,與衛星分離後,安全著陸,一舉創造了歷史。其發射與著陸的成功證明了可回收火箭的可能性(而非讓火箭墜入大海)。
然而,2016年,對這家公司來說,是更加艱難的一年。9月,Space X 的一支火箭在試發射階段爆炸,並摧毀了一顆facebook意圖租用的衛星。因此,Space X 推遲了另外一支重型火箭 Falcon Heavy的亮相。這一型號的火箭搭載NASA宇航員,並將於2018年發射。
4. WeWork
估值: 180億美元
聯合創始人Miguel McKelvey、Adam Neumann
去年3月,專注於聯合辦公的初創企業Wework獲得來自軟銀的30億美元投資,其估值升至180億美元,成為美國估值第四高的初創企業。根據財富雜志Erin Griffith的報道,Wework已經暗示,它將於2017年上市,期間還會收購一些小公司。
3. Palantir
估值: 200億美元
CEO Alex Karp
去年,在獲得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後,Palantir的估值達到了200億美元。雖然據報道稱,它在2015年有17億美元的合同收入,但Palantir可能並不盈弊山利。
這家數據挖掘公司以其神秘性「臭名昭著」,6月,有報道稱,Palantir從其員工手裡回購了22.5億的股票,用來交換他們的保持沉默。
Palantir得到了CIA風投公司Arm的支持,據稱,它與政府保持著合作關系。一度有報道暗示,它在斯諾登棱鏡門事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然而,最近,Palantir陷入了與勞工部的糾紛中。這家公司被指控,在招聘工程師實習生的過程中歧視亞裔。為解決這一指控,Palantir同意向受影響的員工支付1,659,424美元欠款與期權。
2. Airbnb
估值: 310億美元
CEO Brian Chesky,
proct chief Joe Gebbia,
CTO Nathan Blecharczyk.
房屋租賃公司Airbnb在206年遇到了挑戰,然而,這家公司仍然是全美估值第二高的初創企業。
去年,Airbnb在舊金山、紐約面臨了法律難題,但仍然獲得了高達8.5億的新一輪融資,並且於11月推出了一項名為Trips的新服務,致力於成為一家提供更全面服務的旅遊公司。
2017年3月,Airbnb獲得了1億美元融資,其估值升至310億美元。據說目前Airbnb正密切關注傳聞中Spotify直接上市的路徑。如果可行,我們可能將會在明年看到Airbnb的股票的公開交易。
1. Uber
估值:680億美元
CEO Travis Kalanick
Uber是全美及全世界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超過了其勁敵滴滴出行,後者的估值為200億美元。
這家專車服務公司最近幾年獲得了多筆十億美元的融資,包括來自一家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公司的3.5億美元投資,以及以杠桿貸款形式獲得的2億美元融資。5月,Uber宣稱它2017年第一季度虧損7.08億,相較於之前再之前3個月9.91億的虧損額有所下降。這家公司正在招聘具有上市公司經驗的首席財務官,這意味著它可能再考慮上市。
拋開財務數據不談,Uber的2017年也過得異常艱難。其性別歧視、性騷擾案,高管離職潮以及與Waymo(一家從谷歌分離出來的無人駕駛公司,它指控Uber偷竊自己的技術)的激烈訴訟被大量報道。
原文:
THE $10 BILLION CLUB:Meet the 7 most valuable startups in the US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we've seen a rise in private companies valued at more than a billion dollars—the so-called "unicorns."
But when too many startups became unicorns, a new class of startups emerged: "decacorns," companies valued at over $10 billion.
These are the Ubers and Airbnbs of the world, the startups that steadfastly remain private companies as they seek more millions in funding at higher and higher valuations.
Following are the US startups valued at more than $10 billion.
7. Dropbox
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Valuation: $10 billion
CEO Drew Houston
Dropbox reached its $10 billion valuation in 2014 after a $617 million funding round. Since then, the company has shifted its focus to business customers, launching Dropbox Enterprise last year.
The company began to cut back on lavish spending an employee perks in 2016, something that was costing the company $25,000 per year per employee. While Dropbox doesn't disclose its financials, it's reported to have generated more than $500 million in revenue last year. CEO Drew Houston said in June that the company is free cash flow positive now, which is a milestone for a fast-growth tech company.
Various reports have pegged a Dropbox IPO as taking place sometime in 2017.
6. Pinterest
John Lamparski/Getty
Valuation: $11 billion
CEO Ben Silbermann
In May 2015, Pinterest raised a $533 million Series G funding round from investors like Andreessen Horowitz, First Mark, and Goldman Sachs, bumping the San Francisco-based company's valuation up to $11 billion.
The virtual discovery and pinning platform has more than 175 million monthly active users, over half of whom are international. The company has expanded its focus in recent months to overseas markets like the UK, France, Germany, Japan, and Brazil, and has doubled down on increasing the advertising on its platform. Last August, Pinterest acquired online bookmarking service Instapaper.
Rumors swirled throughout 2016 that Pinterest was on the brink of going public, and in October, the company named its first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a signal that Pinterest could be inching closer to an IPO.
5. SpaceX
TED
Valuation: $12 billion
CEO Elon Musk
After raising a $1 billion funding round from Fidelity and Google in January 2015, Elon Musk's SpaceX reached a $12 billion valuation.
Less than a year later, SpaceX made history when it launched its Falcon 9 rocket into space, dropped off a satellite, then landed back on the ground safely. The success of the launch and landing proved it was possible to reuse expensive rockets, rather than letting them fall into the ocean.
But 2016 was a more challenging year for the company. In September, a SpaceX rocket exploded ring a launch-pad test, destroying a satellite Facebook intended to lease. SpaceX has since delayed the debut of another, more powerful rocket system—the Falcon Heavy—and delayed launches crewed by NASA astronauts until 2018.
4. WeWork
Valuation: $18 billion
WeWork cofounders Miguel McKelvey and Adam Neumann
Coworking startup WeWork raised $300 million in funding from SoftBank this past March, putting its valuation at about $18 billion and making it the fourth-most-valuable startup in the US.
WeWork has hinted at going public in 2017, and may also buy up a few smaller companies in the meantime, according to Fortune's Erin Griffith.
3. Palantir
Valuation: $20 billion
CEO Alex Karp
Palantir has raised about $2 billion in investment, reaching a $20 billion valuation last year. But despite a reported $1.7 billion in "bookings" in 2015 (revenue under contract), Palantir may not be profitable yet.
The data-mining startup is notoriously secretive, and in June, reports surfaced that Palantir was buying back $225 million in stock from employees in exchange for their silence.
Palantir is backed by the CIA's venture-capital arm and is said to have worked with the government, at one point being implicated as a player in Edward Snowden's revelations about government spying. It was also said to help the US find Osama bin Laden, and help police sift through massive amounts of video,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o find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ers.
But Palantir recently ran into trouble with the Department of Labor, and the company settled allegations that its hiring practices for engineers discriminated against Asian people. It has agreed to pay $1,659,434 in back wages and stock options to impacted employees.
2. Airbnb
Valuation: $31 billion
CEO Brian Chesky, proct chief Joe Gebbia, CTO Nathan Blecharczyk.
Home-rental startup Airbnb had a challenging 2016, but the company is still the second most-valuable startup in the US.
Airbnb faced legal setbacks in San Francisco and New York last year, but also raised a massive, $850 million round of funding and launched a new service called Trips in November with the intent of becoming a more full-service travel company.
In March of 2017, Airbnb raised a $1 billion funding round that valued the company at $31 billion. Now, Airbnb is reportedly keeping a close eye on Spotify's rumoured route to going public through a direct listing—if it goes well, we may see a publicly traded Airbnb stock next year.
1. Uber
Valuation: $68 billion
CEO Travis Kalanick
Uber is the most valuable startup in the US and across the globe, outpacing the valuation of its arch-rival, Didi Chuxing, by nearly $20 billion.
The ride-hailing startup raised several billion dollar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3.5 billion from a Saudi Arabian investment fund and $2 billion in the form of a leveraged loan. Uber announced in May that it lost $708 mill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7, a narrower loss than the $991 million that Uber lost in the prior three months. The company is also hunting for a new CFO with public company experience, a sign that Uber could be considering going public.
Finances aside, Uber has had a fraught 2017 amid report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sexual harassment, a string of executive departures and an acrimonious lawsuit by Waymo, the self-driving car firm spun out of Google, which has accused Uber of stealing its technology.
❻ 優信股價跌落8成,7億甩賣優信拍B2B業務,如今賣無可賣
[億歐導讀]?光環黯淡,如何活下去。
夜幕下的街道/pexels
現如今,二手車市場的「藍海」正變為「紅海」。
隨著BAT、平安等巨頭相繼入局,豐富了二手車市場里的玩家。近年來,行業中融資大戰、營銷大戰、模式之爭輪番上演,?對於中國二手車市場這塊「蛋糕」,誰都不願輕易舍棄。
與此同時,二手車平台近年來風波不斷。2019年年初,人人車被曝陷入破產傳聞;同年12月,二手車平台車置寶深陷「欺詐」、「人去樓空」等傳聞。疫情影響下,使得原本脆弱的資金鏈「雪上加霜」。各大二手車電商紛紛曝出裁員消息,通過縮減人力成本更好地「活下去」,成為了多數二手車企業的無奈之舉。
對於經歷了瘋狂燒錢、野蠻生長的二手車市場而言,尚未明朗的盈利模式,更是成為橫亘在其面前的一座大山。二手車電商平台想要盈利,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深厚的業務沉澱。隨著資本退潮,玩家通過燒錢模式,搶佔二手車市場份額的打法已很難繼續下去。無論如何,信任、品牌與口碑是二手車市場不變的主旋律。
而在當下,留給優信的時間不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融資企業估值的幾種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❽ 投行稱羅輯思維2017利潤過億,它為什麼能做到
羅輯思維越做越火,越做越大,似乎已經呈現出了勢不可擋的趨勢了。
在公眾號最新一期文章里告訴大家自己的營收預計將突破一億五千萬元,而且不是靠廣告。那靠什麼?靠的是「電商」,因為電商,邏輯思維做得如魚得水。羅輯思維嘗試各種各樣的品類,包括書籍、月餅、大米等。月餅曾賣了四萬盒,據說秒殺了去年星巴克月餅網上的銷量。羅胖不管是內容,還是商品,都是大眾消費品。
羅振宇說過,新媒體的本質就是社群,未來《羅輯思維》有可能會形成一個「類交易所」機制,它可以幫創業者融到一切東西:包括錢,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戶、包括傳播渠道,就是任何人的一點可以商業化的稟賦都應該可以通過類交易所機制完整釋放出來。
總結:羅振宇的成功是時代給他的優勢,而且也堅持了,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