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資現狀包括哪些方面
1、內源融資狀況,為了適應市場風雲的變幻莫測,中小企業必須具有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對資金裂絕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對市場變化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創辦中小企業也必須有一定量的資本,這是一個經濟學常識。如果連一點本錢都沒有,或者僅有極少量的創業資本而把大量的資金需求量寄託於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那麼企業的生命力也是難以持久的。中國現有的組織結構簡單;經營規模較小、經營對象單一的中小企業融資大都依靠自拿配己積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但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的內源融資狀況則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分配過程中留利不足、計提折舊費率偏低等問題。
2、外源融資狀況: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尚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眾所周知,證券市場自建立至今,已經被賦予了為國有大型企業服務的一項特定功能,尤其是前幾年國有大型企業處於困境的情況下,為使國有企業通過改制重新煥發活力;股票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如此嚴重傾斜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基本上未向中小企業開放。《公司法》還規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得少於5000萬元,公可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從嚴控制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中小企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經營規模偏小,且大多為一般生產加工企業和流通服務性企業肆敏姿;與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相差甚遠,自然被股票市場拒之門外。統計表明,滬深上市公司共有近1500多家,民營企業大約占不到15%,且部分還不是通過正常途徑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而曲線上市的債券融資。
2. 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企業的融資問題分析】
鄉鎮企業融資模式正處於變遷過程中 ,而新的更有效的融纖缺資體系有待構建。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企業的融資問題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1.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近年來,新增就業人口中,絕大多數都在中小企業中就業。江浙、廣東等中小企業發展趨勢良好的地區,成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但與此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作為一個整體,中小企業在融資問題上一直處於一種極為窘迫的狀態,即企業發展中的絕大部分資金來源於內部。佔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所佔有的貸款資源不超過20%,且其他融資方式幾乎與它們無緣。融資困難正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為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國判李家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貸款難和融資難的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近年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不斷加強政策力度,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引導各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不斷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目前,全國已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1000多家,共籌資金290億元,累計受保企業約5萬戶,累計擔保額約1180億元,新增利稅102億元。
但近些年來由於企業競爭的激烈,使許多企業面臨較大的困難,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更多,主要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多給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條件,促使它們在未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
2.1間接融資方式單一
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比率偏高。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將日益嚴格,增量貸款普遍要求投向AA級以上企業。中小企業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的約束,一般很難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2.2直接融資渠道缺乏
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依靠自我積累,來自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十分有限。據浙江省2001年統計,全省民間投資中自籌資金佔55.9%,銀行貸款僅為20.1%,直接融資則不到1%,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僅佔30%左右,股權融資佔到18%,金融機構貸款佔到42%,大大高於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相應比率。由於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缺乏完備的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導致民間資金普遍不敢介入創業投資領域。創業板又遲遲不能完善,影響了中小企業通過公開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包括產權交易市場在內的非正式證券市場。由於發育不成熟,運作不規范,難以起到為創業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的重要補充作用。
2.3中小企業信用體系不夠健全
經過多年努力,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由於受市場信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控制風險和提升信用的能力仍較弱。據調查,即使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較好,信用擔保機構較多的省份,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抵押而發生的拒貸,總拒貸額也高達56.1%。而在銀行商業化經營管理制度的約束下,為了降低貸款的風險,一般都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則更為嚴格;而經營較好、可信度高的企業為避免資產風險,又大多不願給他人提供擔保。
2.4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家族企業,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程序和制度,給金融機構貸款前的調查和信用評價帶來了很大困難。其次,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客觀上處在為大型企業配套的地位上,市場前景不明毀沖辯朗,對於貸款尤其是長期貸款來說風險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業的信用觀念很差,借到錢不是用來投資和發展企業,而是想方設法逃廢銀行債務,嚴重破壞了企業的整體信譽。
3.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3.1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所採取的各種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幫助我國中小企業擺脫融資難的問題。務必設立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鼓勵創業投資和風險資本以促進高新技術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們國家應該充分吸收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們的國情,設立相關部門,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
3.2調整商業銀行戰略,發展中小企業
調整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使商業銀行盡快真正打破國家、國有銀行、國有企業“三位一體”的扭曲的金融資源配置結構,完善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建立一套專門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管理體制,針對中小企業量多面廣、分散化、多樣化等特點,適當延伸貸款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提高審批效率,改進和完善信貸激勵和約束機制。首先是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收益激勵機制,將信貸人員的收入與其發放貸款的積極性掛起鉤來,調動信貸人員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其次,還要完善中小企業貸款的約束機制。對那些按信貸原則和程序發放的貸款,由於不可預見的市場風險和非人為因素造成貸款損失的,不追究信貸人員的個人責任,只作為考核其工作能力的標准。再次,商業銀行要調整自己的戰略定位。不僅要爭奪大企業、優質客戶,而且要逐步重視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因為隨著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對大企業,優質客戶的爭奪,會趨於白熱化,利潤空間將會大大壓縮。而中小企業的業務相對來說會大有可為,尤其是如果能發掘培育幾個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客戶的話,其收益將不可估量。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3.3發展間接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同時我國目前還是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中外企業外源融資的90%以上來自銀行,因此更決定了創新中小企業體系的重點。
應鼓勵面向中小企業的多種金融機構的發展,吸收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在經濟發達、民間資本充裕的地區,發展以民間資本為主的中小銀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原則經營,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及國家政策必要的引導及監管,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可以採取發展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等措施。
3.4發展直接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企業的外源融資結構仍不盡合理。因此,構建直接融資體系對滿足中小企業的長期性資金需要,調整改善資金來源結構,進一步發展完善債券融資市場,發展完善股權融資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經驗,創新融資方式。金融機構應考慮,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勢在必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功不可沒。盡管在我國中小企業還有諸多問題,但只要我們端正態度,通過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金融制度、創業環境以及直接融資渠道和間接融資渠道不斷地完善和創新,並在相互之間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就可以逐步克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企業融資按照有無金融中介分為兩種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直接融資
是指不經過任何金融中介機構,而由資金短缺的單位直接與資金盈餘的單位協商進行借貸,或通過有價證券及合資等方式進行的資金融通,如企業債券、股票、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內部融資等。間接融資是指通過金融機構為媒介進行的融資活動,如銀行信貸、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委託貸款、融資租賃、項目融資貸款等。直接融資方式的優點是資金流動比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點是對交易雙方籌資與投資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雙方會面才能成交。
間接融資
相對於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則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實現多元化負債。但直接融資又是發展現代化大企業、籌措資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兩種融資方式不能偏廢。
企業快速融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從企業內部開辟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
企業自有快速融資渠道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和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快速融資渠道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並購中,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都盡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但資金來源數額與企業利潤有關。
快速融資渠道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負債。向銀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稅前沖減企業利潤,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籌資操作餘地很大,但由於透明度相對較低,國家對快速融資渠道有限額控制。若從納稅籌劃角度而言,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借款即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效果最佳。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避開了快速融資渠道中間商的利息支出。由於借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可以作為財務費用,即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稅前沖抵利潤,減少所得稅稅基,而股息的分配應在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完稅後進行,股利支付沒有費用沖減問題,這相對增加了納稅成本。所以一般情況下,快速融資渠道企業以發行普通股票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於向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負,而借款籌資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擔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內部集資入股籌資方式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以自我積累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而貸款融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借款等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快速融資渠道企業間拆借資金方式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內部集資入股所承擔的稅負。
3. 創業企業融資問題有哪些
一、創業企業抄融資問題襲有哪些?
我國企業融資還存在許多問題,企業融資行為應加強規范,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我國企業融資渠道過於狹窄
據報道,我國55%的企業認為融資渠道過於單一,不利於企業的快速發展。這一數據充分的體現了我國融資渠道狹窄的現狀。
2、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低下
這主要表現在,我國企業管理觀念落後,基礎管理薄弱,組織建設制度滯後,管理模式僵化等,這些問題制約著企業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水平。
3、我國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由於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不成熟,金融體制不合理等原因,我國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現象普遍存在,且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我國中小企業因為規模小、資本少、可供抵押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弱和信用等級偏低等多種原因,銀行不願冒險貸款給它們,不支持它們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4. 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
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中,小微企業不僅在社會發展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也是經濟發展方面:增加就業機會、激發企業創新創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迫在眉睫的是:解決融資難問題及由此產生的健康教育發展。
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小微企業發展因為社會生產經營規模小,銷售靈活而快捷,資金管理需求分析一般是用於購買原材料或者通過機器設備,往往所需金額比較少。小微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自身內部積累。
部分小微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財務核算不規范、財務報表不完善、數據虛假、企業信息內部化程度高、大量非經濟信息、一般渠道難以獲取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於完全不進行內部控制。都導致了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微型企業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較為嚴重。由於金融機構無法識別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就無法監督檢查貸款工作的進行,無法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的資金運作。
小微企業進行融資最重要的外部信息渠道是銀行貸款。然而,銀行與小微企業的關系一直不和諧。運用流動性和固定資產來補充資本主要是銀行採取的做法,反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2016-2018期間,許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開始抱怨銀行過於苛刻的信貸發展條件。此時企業信貸出現負增長,微型企業損失最大。
一般而言,小型和微型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技術較少,較為傳統和資源型。這類公司企業的主要發展特點是具有較低的技術進行含量、附加值、單價,較高的能耗、污染;增長管理方式為結構不健全、設置一些不合理的粗放型。
來源:科教創新與實踐2021年2期
5. 我國目前創業投資的發展現狀
風險投資是適應於高新技術產業高投入、高風險特點的一種新的融資手段,它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
一、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風險投資業起步於80年代中期。1985年,中共中央在《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對於變化迅速,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開發工作,可以設立創業投資給以支持。」這一決定從政策上保證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的發展。同年九月,我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簡稱中創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它的誕生標准著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起步。繼中創公司之後,我國又相繼成立了中國科招高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科技投資股份公司,廣東科技創業投資公司,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公司,江蘇省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公司等類似的公司。隨後各級銀行也設立了科技貸款業務,以資助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僅僅幾年,就從1500萬元的規模增長到數百億元,1998年達到208億元。
90年代後,隨著大批國際風險投資基金和公司湧入中國,在為剛起步的中國風險投資業注入新的資金的同時又帶來了西方全新的風險管理技術和規范化的風險運作機制,從而促進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22個省市已創建了各類科技信託公司、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和科技信用社80多家,其投資能力達到了36億元。但是,從總體而言,我國的風險投資經歷了十多年的孕育期後,仍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未建立起一個健全、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風險投資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中也遠未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二、我國風險投資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風險投資業雖起步較晚,發展卻很快,且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孕育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
1.風險資本來源渠道單一。風險投資的主體應該是願意並且能夠承擔風險的個人、企業等私人部門,如美國的風險資本組成中,年金基金(主要是養老基金)和私人投資占絕大部分。而目前我國風險資本主要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很少有來自於大企業、保險金、養老基金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投入。
2.有關法規法制不健全。社會上的一些非法集資活動屢禁不止,挫傷了人們投資的積極性,使得有些對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人甚至於對正常的集資活動都產生了逆反心理。此外,我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規不完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損害了進行高新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的利益,使得他們的高投入得不到高收益,嚴重地打擊了他們進一步創新的積極性,對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3.風險投資領域人才缺乏。風險投資是一個新的領域,風險投資家是一類特殊人才,不僅要求他們具備必要的工程技術知識和企業管理理論基礎,而且還要求他們必須是具有金融投資實踐和高科技企業管理實踐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國就很缺乏風險投資領域的人才,尤其是高新技術項目評估中介機構的力量不足,缺乏既懂技術,又能預測、把握市場,既懂金融又會經營管理的人才。因此,人才難覓將是困擾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4.風險投資退出難。風險投資的目的在於獲取高的資金回報率後帶著豐厚的利潤退出,這就需要有完善的產權交易市場和健全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我國目前產權交易市場剛起步,還很不完善,且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風險投資沒有出口,這是對風險投資業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這使得一些潛在的投資者因懼怕「投進去,收不回」而對風險投資望而卻步,從而限制了風險投資業的發展。
5.政府對風險投資業的扶持力度不夠。世界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本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均制定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及相關的法律予以支持。我國政府雖然明確表示要支持風險投資業的發展,但力度不夠。因此,我國目前既缺乏寬松的稅收政策環境和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又沒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規范的管理方法,嚴重地制約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
三、發展我國風險投資業的對策
針對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快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步伐。
1.多渠道開辟風險投資資金來源。要改變我國風險投資資本不足、融資渠道單一的現狀,就必須開辟多種形式的風險投資資金籌集渠道。我國目前社會資金體系龐大,包括了6萬億元的居民儲蓄存款,3600多億元的信託資金和數量不菲的保險金、養老金等,這些社會資金都可以作為風險投資業的融資來源。應鼓勵各大、中型企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股份制的形式積極參與各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的組建。以深圳成立的「准基金模式」運作的深圳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為例,深圳市政府出資5億元作為啟動資金,其餘5億元採取私募招股方式從政策允許的大金融機構、市屬大型產業集團等進行募集。此外,還應積極引進國外資本從事風險投資業務。採取多渠道的融資方式必將對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2.加強政策法規建設,為風險投資提供穩定的法律環境。要確保風險投資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制定有關風險投資機制及其各類主體正常運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以我國證券業的發展為例,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至今已有多年,而《證券法》直到1999年7月1日才開始實施。我國證券業的發展走了一條不太規范的道路,其間走過的許多不必要的彎路與法規的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形成和發展風險投資機制的過程中,應該吸取證券業發展的經驗教訓,並借鑒發達國家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制訂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政策法規及管理辦法等。同時,在這些政策法規實施的過程中還必須有一套監控體系與之配合,對風險投資機制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應以及時的調控和引導,對不適合風險投資機制運作的一些條例作出及時的調整,為風險投資業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
3.大力培養風險投資管理人才。風險投資涉及到科技、金融和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對從業人員要求很高,只有專業素質高,且具有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的風險投資管理人員才能勝任這一工作。而我國目前這方面的人才十分匱乏,因此,進行專門人才的培訓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高等院校開設有關風險投資方面的理論課程,為風險投資公司提供前期人才儲備工作;聘請國外有豐富經驗的人士對在崗風險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開拓其視野以及深化其對風險投資的實質性認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讓其在實際的操作環境中去不斷摸索,豐富經驗。
4.充分發揮股票市場對風險投資的促進作用。風險投資者或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於高科技企業,並不是希望通過企業將來賺的利潤來收回投資,而是通過在股票市場上出售一部分股權套現,然後再投資於其他高科技企業。而高科技企業初創時,規模都較小,且無經營業績,企業財務狀況往往達不到上市公司的要求,這使得大量具有高成長性的高科技企業不能上市。在我國,風險投資的一個主要「出口」———企業上市就得不到保障,風險投資就真的成了「風險」投資,投資者的資金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變現,必定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高科技企業的資金也就不能真正到位。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二個方面進行改進:
①在現有的股票市場上盡量保證高科技企業的上市。高科技企業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微觀基礎,為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給予高科技企業上市方面一定的優惠政策及扶持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對於高科技企業上市的支持主要應表現在上市時間上的優先,上市數量上的優先以及上市程序上的盡可能簡化。另外,一些較成熟的高科技企業也可以利用現有證券市場的「殼資源」,通過「買殼上市」,達到上市的目的。
②積極籌建第二板股票市場。從國際上看,風險投資的主要「出口」在第二板股票市場。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均設立了第二板股票市場,主要是為一些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為高科技企業發行股票提供一個場所,其股票發行的標准低於一般的股票市場。這樣就使風險投資的「出口」十分通暢,風險投資者不必再擔心「投進去,出不來」,免除了後顧之憂。因此,我國要發展風險投資業,借鑒國外經濟建立第二板股票市場是最佳的選擇。
另外,香港聯交所已經正式籌劃設立第二板股票市場,內地的新興企業將獲得在港低成本上市的機會,這對於我國內地發展風險投資是一個良好的機遇,風險投資的資金出口又多了一條渠道。
5.加大政府對風險投資業的扶持力度。風險投資的生存與發展不僅依靠於風險投資公司的精心運作,更需要政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國外的經驗看,政府在風險投資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風險投資業的扶持力度。
①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我國對於高新技術企業雖然也有一些優惠政策,但是,與其他優惠政策相比優勢不明顯。應當加強優惠政策的力度,將更多的資金吸引到風險投資領域,另外,我國目前對風險投資公司還沒有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可考慮對風險投資公司中投資於風險企業的投資收益實行減免徵稅。
②提供政府財政支持。國家財政和各級地方財政,每年應當新增高科技產業發展專項撥款,實行部分撥款、部分低息有償使用,專項用於重大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啟動期的投入。如高新技術企業前期投資不足時的墊付金和必要的周轉金,部分可用於風險損失補貼、貸款貼息和獎勵。在專項撥款的基礎上,逐步向設立專門的高技術發展基金過渡。
③提供貸款擔保。在目前情況下,銀行貸款仍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但是,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初期,受到銀行貸款要求資產抵押的限制,融資能力不足,迫切需要政府為風險投資對象的貸款提供擔保。為此,可以由政府組織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公司,或者設立科技貸款擔保基金,由其為高新技術企業向銀行提供貸款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