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文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1.2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隨著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小企業融資的各種問題也逐漸受到各
國理論界的關注。現有的研究理論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國外先進經驗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政府的積極參
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有效手段,主要是通過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部門,從稅收優惠、金融
扶持、擔保體系、財政支持,法律法規完善等幾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郭田勇(2003)
在《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一文中,從不同國家融資制度、政策出發進行比較
分析。呂薇(2《X刃)在《借鑒有益經驗,建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文從信用擔
保角度出發進行比較分析。趙向華(2〕厭))在《中日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之比較分析》中從
法律角度進行對比研究。馬連傑 (1999)在《德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
從融資體系方面來對比研究。聞岳春,庄道鶴,趙慧(2儀舊)在《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及對我國的啟示》則從融資模式角度進行對比研究。
一般而言,借鑒的國外先進經驗來自於發達國家,且這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確實值
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法國政府規定,新成立的中小企業在五年以內可以在住宅辦公,
可以推遲一年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為中小企業節約運轉經費;在義大利,國家佔有大部分
股份的西曼斯特金融機構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每年由中央銀行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約20
億美元的優惠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出口、技術升級等,還與一部分中小企業建立關系性融
資模式,以參股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德國以提供國家擔保、
免稅、利潤不上繳等優惠政策支持屬於政策性銀行的德國復興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該銀行每年除了代表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約巧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和投資以外,還發放約
330億歐元的低息貸款。
1.2.2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理論
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都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
展。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是國民經濟的必須。奧斯汀·羅賓遜 (AustinRobinson)
在1931年出版的《競爭的產業結構》一書中用規模經濟的理論來解釋中小企業存在的必
要性。他認為企業規模收益遞增有一定的限度,超出此限度,將會出現規模收益遞減:隨
著規模的擴大,分工會越來越細,但由於技術並不是無限可分的,分工的過度細致將會導
致生產的復雜程度提高,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還將
導致管理層級增多、管理跨度變小、信息流通緩慢、管理效率降低、機會成本增加.比較
而言,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是機制更靈活、更富有朝氣,只要能達到最佳規模就能夠
生存和發展。在此基礎上,日本末松玄六教授在《中小企業經營戰略》(1971年)中也指
出:企業能否生存、發展,與能否形成最佳經營規模有直接關系。由於行業不同,形成最
佳規模的企業不只是大企業能夠做到,中小企業也能做到。所以,中小企業只要形成最佳
規模,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較小,而生存和發展的餘地就較大。末松進一步將最佳規模分
為最大收益規模的最佳規模和最大效率規模的最佳規模兩種,後者是中小企業存在最佳規
模的根據,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體現。從最大收益規模到最大效率規模之間存在著一
個發展中小企業的最適宜的「大地帶」。
英國經濟學者張伯倫(E.H.ch田舊berlin)和羅賓遜夫人 (JoanRobinsin)l』]從不完全市場
論的角度探討了中小企業。張伯倫特別強調「產品的差異性」對中小企業生存的重要作用,認為
由於產品差異也會使中小企業形成一定的壟斷因素,從而可以與大企業共存。而羅賓遜夫人則
強調了「市場不完全性」對中小企業生存的意義。市場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業參與競爭的具體條
件各不相同,如擁有要素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銷售時間與技巧等,這些因素最終會影響產品
的市場價格。她認為中小企業只要能發揮自身優勢,經營策略得當,同樣可以影響價格的形成,
贏得競爭優勢,從而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與大企業共存。
此外,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尼爾淤l指出在企業和市場之間存在「組織間協調」或「中間
性體制」,一些組織可以以集群的方式參與竟爭。他們認為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結成聯盟的形式
克服實力弱的缺點,提高整體競爭優勢,與大企業競爭;馬歇爾在1891年的《經濟學原理》
第2版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中小企業的發展,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是「生成一發展一衰退」
所以,衰退的大企業會被中小企業取代,而中小企業也會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學者袁純清 (1998)
利用共生理論探討了中小企業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業可通過與大企業共生,從非對稱互惠共
生向對稱性互惠共生的轉化。我國學者王輯慈 (1997)認為,當存在高度發達的社會分工時,
在整體性不明確的產品生產中,以及由於受到內在技術限制而不能達到內部范圍經濟的某些生
產中,生產系統往往被肢解為許多較小的生產企業,通過外部交易結成網路,共同完成生產,
因而獲得外部范圍經濟。
1.2.3融資理論
現代企業融資理論的創立者美國經濟學家Modi幼 aniandMiliey上世紀50年代創立
的「無企業所得稅時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有企業所得稅時負債越多企業價值越大」
理論,即被人們捧為經典的「MM」理論,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假設在資
本市場完善、資本能自由流動、不考慮企業所得稅情況下,公司的資本結構和公司價值無
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之後,莫迪利亞尼和米勒對該理論進行修正,發現在考慮企業
所得稅的情況下,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高,即100%負債才是企業最佳資本結構。
現在,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企業的融資結構一般受交易費用和信息成本的影響。我國
學者王宣喻、儲小平(2002)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認為在一定嚴格條件下(不存在制度
歧視和政策傾斜、不考慮資本市場利息、拆借成本),各級資本市場要求的信息批露機制
的高低將成為民營企業融資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現在的民營企業只能更
多依賴低信息批露機制要求的資本市場,這與目前民間融資是中小民營企業重要資金來源
的現象相符合,也解釋了為何從正規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二板市場融資難的現象。
王霄,張捷(2003)從信息不對稱下融資理論的經典議題一信貸配給和信貸缺口角度
出發,認為由於對資產規模偏小的中小企業的信貸約束條件相對大型企業要更加嚴格,交
易型信貸缺口要普遍大於大型企業。此外,關系型貸款是中小企業重要的信貸來源,但目
前我國企業信貸機構以大型銀行為主,因此關系型貸款並非主流,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問
題難以解決。
此外,有學者也指出,銀行是企業間接融資的主要渠道。徐洪水(2001)從地區調研
個案出發,實證研究了銀行與中小企業信貸缺口的原因,證明了理論上的金融缺口的存在
的原因在於信用缺失等等,其運用博弈論的觀點,認為銀企之間的信貸過程是一個動態博
弈的過程,在法律制度健全和信貸體系完善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銀企交易費用和信息成
本,縮小中小企業融資缺口。
1.2.4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企業本身存在問題外,還有金融制度、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原因。經
過整理,筆者歸納了一下,目前國內的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小企業的內部缺陷。有學者認為,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信用觀念不強,產
權不清,容易導致生產經營中的高風險,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的內部缺陷成為其融資難的主
要原因。具有代表性的有張聖平、徐濤(2加6)的《內生障礙,關系融資與中小企業金融
支持》一文。
其二,金融市場方面。林毅夫和李永軍(2001)、張捷(2加2)、李志斌(2002)認
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於歷史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金融體系與勞動密集型生
產為主的中小企業現狀的不適應,並提出逐步建立以非政策性中小金融機構為主的競爭性
金融體系,以此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李庚寅、周顯志(2加3)在《中國發展中小企業支持
系統研究》中認為銀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又缺乏相應的風險轉移措施和機制,所以不敢
向高風險企業投資,造成對中小企業信貸緊縮,導致貸款門檻提高,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
難。雖然中央銀行能通過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但是提高利率所
帶來的收益與風險及交易成本並不能相抵,所以中小企業很難從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
款。此外,雖然中小型商業銀行能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但是由於我國建立的是以四
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體制,對以民營為主的中小型商業銀行支持不夠,
再加上這部分銀行自身資本實力不足,所以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最後,資本市
場不健全也限制了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直接融資。
其三,制度因素方面。雖然我國政府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嘗試,
但是由於尚未建立起專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幫助、技術支持、市場信息咨詢等服務的機構,
擔保體系也不健全,維護中小企業權益和規范其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等原因,效
果並不顯著。這些嘗試對於調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規范融資行為的作用並不大。張
捷、王霄(2(X)2)從企業金融生命周期理論出發,認為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於規模歧
視而非所有制歧視,因此應該加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放鬆對民營金融的限制,並相應建
立企業信用制度環境。
1.2.5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給出了一些對策。Mallick和
Chak倒botty(2002)的實證性經驗文獻顯示,美國中小企業信貸缺口(企業期望獲得貸款
與實際獲得貸款差額)達到20%,而企業所有者信用、銀企關系對信貸缺口影響很大。
這驗證了信貸缺口存在及原因。由此而言,中小企業在規模不足,難以抵押的困境下,可
以通過提高信用、加強銀企關系從而獲得銀行貸款,比如關系型貸款。
俞建國(么刃2)在《中小企業融資》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應該促進大銀行完善中
小企業信貸服務機構,並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此外應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投資基
金,將富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都包含在基金的服務范圍之內,而不是僅僅限於科技型中小企業。
林毅夫,李永軍(2(X)1)認為,由於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為不同規模企業提供服務的效率
和成本不同,所以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占企業絕
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服務的金融機構,所以應該充分認識中小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中
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其發展。
陳乃醒(2以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認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因為體制不適應,資
本市場的改革遠落後於其它要素的改革,所以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只有促使金融產品多元
化以適應中小企業需求的多元化。
通過文獻綜述,可見己有文獻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根據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實情,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和見諸報刊、雜志、著作的統計數
據與統計資料。通過對這些第二手的統計數據與資料文獻整理,筆者發現這些資料難免存在以
下局限:一是大多數以製造業為研究對象,而對於服務業和一些復雜的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專門
的研究不多;二是所研究的大多是某一地區、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例如
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因時,不少資料通過研究,把成因僅歸結於像法律法規不完善等某
一方面或幾方面;雖然有不少人做過調查研究,但很多都是對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調查統計,
對整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宏觀的綜合分析、系統的全面的歸納不多。三是資料不夠新,反映
的大多是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前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無法貼切地說明中小企業目前的融
資狀況。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嘗試借鑒己有的結論對本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分析。
中文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緩
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我國,一方面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
資困難的問題,嚴重製約了其發展;另一方面由於資本要素市場化的滯後,大量資本找不
到投資出路。因此,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對推動我國經濟發
展和資本優化配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首先,本論文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文獻,界定了中小企業
的概念和作用,重點闡述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方式和特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存在的問題。
其次,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研究上,本論文從經濟理論方面和現實環境方面進
行了分析。在經濟理論方面採用信貸配給模型分析;在現實環境方面,運用最新的統計年
鑒和權威調查報告,分別從內部環境和市場環境、制度環境分析。之後,根據這些分析,
運用AHP層次分析法構建我國中小企業總體融資環境評價模型,並進行了評價。
最後,通過簡單介紹境外對中小企業扶持的先進經驗,提出總體思路,尋求分別從完
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環境,強化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職能,強化中小企業的自身建
設三方面綜合提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評價模型
2.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論文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社會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小企業在拉動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論文篇1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及其對策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其數量約占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推動技術革新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但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卻一直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這既有中小企業的自身原因,又和中小企業目前所處的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從企業、銀行、政府三方面認真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同時,將根據我國國情,從支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擴充中小企業的創業投資服務、允許和鼓勵公司制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國有商業銀行經營觀念和經營方式的轉變,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等七個方面深入探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
1、缺乏現代經營管理理念,不能維持可持續發展,使金融機構不願意冒更大的風險放貸。
2、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向外披露的財務信息不全面,使相關機構進行財務審查面臨很大的困難;再加上中小企業的信用額度不高,金融機構所能得到的貸款利差很少,這也使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3、缺少可供抵押擔保的固定資產,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例較高,很少有可作為抵押的不動產,經營風險大,對於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基本無法滿足。
4、過分依賴銀行貸款,提高了銀行信貸風險集中度,削弱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
1、缺乏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
美英等國的中小企業的外部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我國資本市場中小企業板剛剛起步,投資者還持觀望態度,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非常有限
2、商業銀行有限的資金支持
由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難度大,盡管從銀行獲得貸款困難較大,但大多數中小企業仍然願意從銀行進行融資。
3、不夠完善的政策和法律體系
《中小企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有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法律的不斷頒布和實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夠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政策實際操作困難,實施力度不夠等。
4、不夠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
我國的擔保體系還不健全,擔保機構的運作模式存在缺陷,提供擔保的資本質量不高,同時對申請擔保的中小企業的資產和信用審查比較苛刻,很多中小企業被擔保公司拒之門外,無法獲得擔保。
二、我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解決中小企業貸款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各方面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需要企業、銀行、政府、社會共同配合,從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入手,綜合考慮,逐步改善融資環境,現提出以下幾條對策進行共同探討:
(一)逐漸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和法規
我國中小企業大部分屬於非國有性質,而融資政策一般都向大企業傾斜,所以,要使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就要營造平等的融資環境,從法律、法規的層面端正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在企業融資上與大企業爭取一視同仁,並不斷完善促進小企業有利成長的政策法規等。
(二)增加對中小企業創業階段的投資服務。
對於處在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往往是遏制起步發展的瓶頸,大力發展對中小企業創業階段的投資服務,可以使高新技術成果的得意轉化,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科技發展水平。
(三)允許和鼓勵公司制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
目前,我國公司如果想要進行股權融資,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積極嚴格的審核,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才可以發行股票進行融資,但只能在公開市場發行,不能進行場外交易。針對具有良好發展趨勢的中小企業對金融資本的需求,應逐漸放寬股權融資的相關政策,逐步創造多元化、多層次的證券市場體系。
(四)轉變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和方式,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
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我國的中小企業,更願意從商業銀行獲得直接融資。所以銀行要摒棄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中小企業的合理的資金需求,建立健全一套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機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
(五)建立專門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
要建立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服務,專門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資服務,這樣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六)健全中小企業的擔保機制
發展多種類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多渠道的籌措擔保基金。有了可靠的擔保機構和安全擔保基金,銀行就可以降低信貸風險,中小企業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獲得所需要的資金。
(七)政府應當給中小企業以足夠的重視,通過有力的政策保障,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積極分析成因,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以發展的科學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要借鑒國內外的有效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切實有效、操作性強、規范化的具體措施,構建中小企業良好健康的融資環境,從而使中小企業得到有益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葉林.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
[2]李恩強.中小企業融資五難[J].中國經貿導刊,2003,1.
[3]劉黃.中小企業如何制定最佳融資決策[J].中國中小企業,2002,9.
[4]賈麗虹.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探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3,1.
[5]金萍.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理論分析[J].商業研究,2002,3.
[6]桂昭君,楊旭.浙江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體系重構[J].浙江社會科學,2002,4.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論文篇2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及法律對策
摘要:中小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國的經濟發展、財政稅收、勞動就業、技術創新、出口創匯等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著融資難的狀況,嚴重地影響著中小企業發展。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已成為我國政府以及各國政府亟需破解的難題。本文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概述,論述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並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法律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間接融資
一、中小企業融資概述
1、中小企業的法律界定。
2002年6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中小企業的專門法律。它規定: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由此可見,中小企業的標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包括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二是以生產經營規模為標准,凡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都屬於中小企業的范疇。同時,該條的第二款規定具體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負責企業工作的部門根據企業的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報國務院批准。科學的界定中小企業為我們制定相關中小企業的法規政策有所指向,也為我們探討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劃定主體范圍。
2、融資與融資方式。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對融資的解釋是,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金而集資所採取的手段。國內大部分人對融資的定義有兩種:一是資金融通;二是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企業融資,是社會融資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指企業作為資金需求者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
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有多種,但從融資主體角度,可以對融資方式作三個層次的劃分:第一層為外源融資和內源融資;第二層將外源融資劃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第三層則是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再作進一步的細分。在實踐中,還經常根據資金的來源和融資對象,將企業融資方式分為財政融資、銀行融資、商業融資、證券融資、民間融資和國際融資等。
直接融資是盈餘部門直接把資金貸給赤字部門使用,即赤字部門通過出售(發行)自己的債務憑證融入資金,而盈餘部門則通過購買這些憑證向赤字部門提供資金。直接融資具有直接性、長期性、不可逆性及流通性的特點。間接融資是盈餘部門和赤字部門以金融機構為中介而進行的融資。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的需求者,出售間接證券融入資金,盈餘部門則買入間接證券。作為供給者,買進赤字部門的直接債券融出資金,而赤字部門則賣出直接證券,融入資金。常見交易工具是貨幣和銀行券、存款、銀行匯票等非貨幣證券。此外,融資租賃、票據貼現等方式也屬於間接融資的范疇。間接融資的特點是間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及非流通性,與直接融資相反。民間融資是在國家法定金融機構外部,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之間,以民間借貸、民間票據融資、民間有價證券融資和社會集資等形式取得高額利息與取得資金使用權並支付約定利息為目的而暫時改變資金所有權的金融行為。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法律困境
1、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難的法律分析。首先,中小企業上市難。上市門檻雖然有所降低,但中小企業仍望塵莫及。我國因為法律法規在規則設計上存在一些缺陷,使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上市難”等問題。我國修訂後的《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及新《證券法》均對上市條件作了調整,降低了上市標准,但對於種子期和創業期的中小企業來說,要達到其規定的條件依然艱難,上市融資仍然望塵莫及。同時,上市企業的股本總額降低,意味著上市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在降低,將帶給投資者更大的市場風險與經營風險,這對於經濟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其次,中小企業債券發行難。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在直接融資領域採取的是:“重股票,輕債券;重國債,輕企債”的政策,因此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冷遇,發展較為緩慢。而且企業發行債券融資有較大的財務風險,債券有固定的利息負擔和到期日,一旦企業經營不善或經濟狀況對企業發展不利時,會使企業的資金周轉受到影響。這些債券融資固有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債券融資積極性;最後,風險投資舉步維艱。我國還沒有制定風險投資法,風險投資機構的設立、運作和退出缺乏法律依據。目前缺乏完善的市場化退出渠道是制約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最大障礙。通暢的風險投資撤出機制是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核心環節,而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不利於風險投資資金的退出。
2、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的法律分析。
第一,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賴於銀行貸款。間接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貼現、融資租賃和基金融資等方式。但我國在這幾種間接融資方式中,商業信用和票據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很滯後,中小企業幾乎沒有通過票據貼現進行融資;由於企業經營者思想觀念落後等多種原因,我國中小企業通過設備租賃進行融資的也很少;而銀行貸款服務品種多樣,手續簡單方便快捷,因此成為中小企業獲得外部融資的主要方式;
第二,銀行貸款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很不均衡,東部沿海地區較為發達,中西部地區則較為落後,間接融資的情況也存在著很大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特別發達,當地銀行的基本客戶就是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良好、業績優良的中小企業已經是各金融機構爭奪的熱點。在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不發達,而且多為國有、集體所有企業,虧損面大,設備陳舊,有些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信用度低,所以金融機構首先要考慮防範金融風險,保全銀行資產,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也要相對少一些;
第三,銀行體系結構不合理,國有商業銀行居於壟斷地位,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型、地方性、民營金融機構。我國的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等是以國有大企業為主要對象設計實施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分配了90%的貸款,而貸款的75%~80%則分配給了國有企業,而其中非國有企業部門獲得的貸款不足10%。金融體制改革並沒有改變銀行壟斷的局面,國有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在融資體制上安排不對稱,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國有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貨幣信貸政策存在諸多障礙和誤區,一些歧視性政策仍然存在,政策不到位,信息渠道不暢,缺乏統一的宏觀管理;
第四,企業資信等級評定標准不適合中小企業,致使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普遍過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實力不強、固定資產少、缺乏可抵押的資產,且中小企業的貸款要的急、數量少、風險大、頻率高、管理成本較高。而現有的企業信用評估體系都是以大企業為對象,缺乏考慮中小企業的一些具體情況,這種信用評估體系是不利於中小企業融資的。我國現在維護信用有關的法律條款在多部法律中雖有涉及,但內容比較零散,至今沒有一部完整規范的維護信用的法律,特別是規范中小企業信用的法律、法規。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法律對策
法律是保證資本市場規范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石,我國中小企業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面臨一系列的法律上的障礙。為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我們必須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制度。
1、解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難的法律對策
第一,依法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實施股權融資提供條件和場所。我國應當採取法律措施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實施股權融資提供方便。首先,應依法完善創業板市場,使其成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主渠道。其次,依法設立櫃台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櫃台融資的新渠道。最後,應依法設立區域性的三板市場,為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服務。
第二,修訂《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為中小企業債券融資開辟通路。債券融資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利息為固定費用,且由於利息的節稅收益,可以降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舊的企業債券發行理念和發行制度已不適應變化了的市場需要,必須進行改革。首先,企業債券發行主體、發行基數應多元化,尤其是允許各類中小企業作為發行主體;其次,改變發行債券的審批制;再次,增加企業債券品種,以使投資者能有更多的認券選擇;最後,逐步取消債券發行額度的限制,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制定中小企業債券發行標准,完善中小企業債券發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科學的信用評級制度,發展多層次交易市場,促進企業債券的流通,最終暢通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2、解決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的法律對策
第一,完善融資租賃立法,使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手段多樣化。
我國融資租賃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但融資租賃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後,已影響融資租賃業務進一步發展。應盡快審議《融資租賃法》草案並加緊出台正式法律,對融資租賃機構的准入和退出、業務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動產租賃的登記等做出規定。
第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的現實選擇。
對非國有金融機構開放市場,主要旨在打破國有商業銀行壟斷市場的局面,從民間培養中小型金融機構。在具體業務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可以在商業票據、短期融資等方面做新的變動。在商業票據上,要針對中小企業特殊的財務狀況提供特殊的承兌擔保和貼現業務;在短期融資上,可借鑒英、美銀行的經驗,採用“透支管理方式”,並相應規定好利率水平和歸還時限等;還可以建立專項貸款基金,如再就業基金、西部開發基金等。
第三,應盡快出台《中小金融機構法》,充分利用中小金融機構的融資作用。
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一批中小型金融機構,但其服務的對象並不明確,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價值目標並未確定,自身運作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如市場開放度低、監管機制差、行政干預多、技術手段落後等問題還相當嚴重。因此,應加快制定《中小金融機構法》,以促進中小金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並通過眾多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優質服務,為眾多的非金融中小企業提供可靠的融資源泉。
第四,完善中小企業資信評級制度,強化信息披露。
為了規范中小企業間接融資,要加強信息披露,降低融資風險,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資信評級制度,應採取下列措施:首先,明確資信評級的主體。其次,在評級方法上,盡量減少對企業報表的過分依賴,多採用現場調查,隨時重點掌握中小企業的融資使用、存貸增減、貸款回籠等情況,實事求是地評價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並根據企業經營者素質、風險保障能力、經營狀況、償債能力及信用記錄、發展前景等主要指標,綜合評出不同等級,作為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決策和扶持的依據。最後,中小企業自身也應強化信用意識,重視資信評級,通過規范財務、會計工作,努力在間接融資活動中樹立守信形象。
參考文獻:
[1]高正平.中小企業融資新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朱傳華,王素義.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
[3]劉曉霖.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0.1.
猜你喜歡:
1.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建議
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畢業論文
3.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論文
4. 中小企業融資難論文
5.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對策
3.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與對策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小企業的活躍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經濟的活力。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卻面臨著重重障礙,特別是在資金籌集方面存在嚴重困難,許多地區真正能獲得長期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非常有限。當然,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有解決一些人為的、不合理的限制中小企業融資障礙,才能有利於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
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社會實踐我發現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
1、經營管理水平低。盡管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很快,但仍然給人以「差、散、亂」的印象。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產品生產工藝落後、質量水平低,形成了因資金缺乏導致經營績效差,因經營績效差導致融資信用差,因融資信用差導致資金缺乏的惡性循環。許多中小企業負債率較高,極度缺乏經營流動資金和發展投資基金,導致其不能正常地進行經營和投資改造,無法通過提高盈利改變企業的資信以獲得外部各種信用融資。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點多面廣,涉及行業多,多頭開戶現象較普遍,金融部門難以掌握其真實情況。並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致使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競爭,難以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中小企業主管人員缺乏現代融資意識。主要體現在:(1)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負債經營的現代意識和相應的管理手段,企業債務與企業經營盈利之間的關系認識有限,不能以發展的角度看待企業債務融資的作用。(2)絕大多數企業主管的經營觀念未轉變,沒有從利潤和現金流的角度把現代企業看成是一個資本價值增值和現金流最大化的過程,因而不能全面看待資金在生產中的地位,從而忽略了資本與負債、資本與管理能力、資本與經營風險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3)很多企業主管對現代融資工具缺乏認識,簡單地認為融資就是向銀行貸款,僅拘泥於銀行貸款單一的融資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傳統融資途徑被切斷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便陷入絕境,不僅缺乏利用其他融資方式的思維觀念,而且缺乏融資的操作能力,更談不上進行現代融資的創新。
3、財務信息失真,銀行不敢放貸。許多中小企業管理欠規范,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財務控制制度,財務信息失真,可信度低。有的企業從所謂的「自身需要」出發,提供虛假的甚至偽造的財務信息,使會計報表失去其可靠性和真實性。而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財務收支狀況,一個資產負債狀況和財務收支狀況良好的企業很容易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反之亦然。虛假的會計報表使銀行的信貸資產難以得到保障,易形成不良資產,出於資金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慮,銀行不會輕易地發放貸款。
(二)金融機構方面原因
1、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缺乏積極性。首先,我國商業金融機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而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薄弱、規模小、能作為貸款抵押的資產少,同時受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找到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其擔保。其次,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技術含量低、高負債經營、效益差,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願也不敢支持。
2、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這主要是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在貸款行為中,借款人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資金的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掌握較全面,而銀行作為貸款人,只能通過財務會計報表了解企業的部分相關狀況。企業借款人為了獲得貸款,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誇大自己的優點,縮小甚至掩蓋自己的缺點,其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相對較差。在其會計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國家對其進行的會計監督有限,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不可能要求中小企業普遍接受信息中介機構的審核驗證。而以自主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放貸時必然要求建立在風險最小的基礎上,為保障資金的安全性,金融機構難免不願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3、向中小企業貸款管理難度大、成本高、收益低。首先,對中小企業而言,一筆貸款業務的貸款額度大小與貸款的管理費用的高低是不成比例的。無論貸款金額的大小,金融機構都要按幾乎相同的程序進行操作,從貸前調查到貸款收回整個過程的管理費用相差無幾,所以對小額貸款的單位管理成本必然會高。而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金額較小,它的管理成本也就高於對大企業的貸款,從而影響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此外,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低,金融機構還必須採用其他方法去獲取較全面的真實信息,這也會進一步增加貸款的管理成本。據調查測算,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遠遠高於大中型企業。因此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不會將中小企業作為首選對象,只有在國家強制或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向大企業、大項目貸款時,才會選擇中小企業,這無疑也是形成其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方面原因
1、社會信用環境差。即社會信譽等級低,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主要包括:(1)中小企業還債意識差,許多中小企業獲取貸款後,不去積極還貸,而是惡意逃債、賴債、千方百計地拖債,不把還債當作必須履行的義務。(2)法律對債權人債權的保護能力差,法院對判決結果執行不力。債權人在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權益時,常遇「打贏官司,看不到錢」,還得支付律師費的尷尬。(3)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較多。如在企業轉制期間,有的地方政府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的債權。這種社會信用環境,破壞了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使履行了經濟合同義務的債權人反而處於被動的地位。如此信譽環境下,各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必然更加謹慎,這自然會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2、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體系。向中小企業貸款和提供擔保的風險都高,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系統性風險,這就需要國家通過一種機制把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降到金融機構可接受的程度。對此,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是政府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一批信用擔保機構,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理想:(1)擔保機構擔保能力低,因為目前我國擔保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而財政投資能力有限,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2)擔保機構為控制風險,都要求申請貸款擔保的客戶提供反擔保,且條件苛刻,並不低於銀行擔保抵押貸款條件,使得信用擔保機構失去本來的意義。中小企業尋求擔保難,也就必然造成融資難。
3、「政策性風險」的存在。近幾年來國家對企業發展採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把「放小」理解為放棄中小企業。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制定時沒有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特點,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改革認識不清,導致需求與供給嚴重背離,信貸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無法達到實際的需要量,力度嚴重不夠。
我認為應該制定的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融資中介缺乏、融資工具單一、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解決也宜從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三方面入手,既需要中小企業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強與銀行的聯系,也需要國家盡快制定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並借鑒國外經驗為中小企業開辟較多的融資渠道。
(一)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
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以改變企業信貸資信能力,從而改變自身的融資環境。
1、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對產品進行改良和革新,並不斷加強對新市場的開發,增加銷售收入。
2、應引進先進技術及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企業生產管理。
3、企業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盡快回籠資金增加流動資金。
總之,企業應從多角度出發,擴大收益,增強內部資金積累,使企業走上自有資金良性擴張的道路。只有企業自身環境改善了,生產經營水平提高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才願意向其貸款。
(二)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
商業信用是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一種傳統的方式。它屬於短期負債融資,十分方便但不正規,一般是以良好的商業信譽為基礎,並經常運用於業務聯系緊密、關系十分固定的合作企業之間。在現有狀況下,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體系的辦法有:
1、充分發展企業之間縱向經營紐帶關系,與生產經營的上、下游企業結成鬆散的經營聯盟,並通過這種縱向關系發展商業信用。
2、與外貿中介機構結成緊密關系,如以資本為紐帶的工商貿企業集團或固定的夥伴關系,充分利用商業票據。
(三)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系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依賴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等小金融機構應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市場定位,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中小企業數量眾多、情況復雜、風險大,這就要求信貸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注重「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經營原則的基礎上,構建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合理、靈活而高效的服務體系。同時城市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不能簡單停留在純粹的資金關繫上,還可以憑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信息、財務管理咨詢等中間業務,幫助其解決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系。
(四)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業發展有穩定、可靠、持久的資金投入,很好地解決其發展中的資金困難問題。當然,作為信用擔保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風險行業,因此應採取嚴格的措施,識別、防範、控制和分散金融風險。一是提高市場准入條件,對擔保機構、擔保從業人員、注冊資本金等做出嚴格規定。二是建立全社會性的企業信用系統,使得誠信企業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在資金取得時享有優先權和優惠。
4.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
在這里,應屆畢業生的我為你搜集到了創業文章,敬請收看!.COM;
如何有效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境況,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困難的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融資途徑不暢通
從內源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上風。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然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並不暢通。
(二)融資結構不公道
主要表現在:(1)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重依靠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並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2)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經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融資本錢較高
企業的融資本錢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用度。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採取抵押或擔保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用度。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很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筆者以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別來自於企業本身、銀行與政府三個方面。
(一)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中小企業一般是由具有血緣關系的人共同創立,大多實行家族式治理,產權結構不明晰,企業經營效率不高,開拓新的市場難,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場風險,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了其履約能力的下降。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活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致銀行不願放貸。
同時,中小企業對金融系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嗅覺不靈敏,主動出擊意識不強,而且缺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對金融市場和融資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樹立和宣傳自身金融形象,從而束縛自身開拓融資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體系不完善,銀企信息不對稱
1.缺乏市場化的利率調節機制,損害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均勻利率,一般都要高於市場的均勻利率水平。美國的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就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高
出1~1.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中國中心銀行目前對利率和收費的規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動的范圍十分有限,這種機制不利於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限制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收費會挫傷金融機構調查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
2.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中小企業尋求擔保困難。我國從1999年才開始進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工作試點,存在著擔保機構未幾,擔保資金不充足,擔保手續繁雜等諸多問題。而且,很多擔保機構實行會員制,中小企業需要交納一定的押金才能成為會員,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本錢,也增加了擔保的難度。出於對自身利益的保護,銀行則在中小企業的擔保貸款問題上又比較謹慎。同時,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十分嚴格,目前國內銀行一般偏好於房地產等不動產的抵押。而中小企業大多受經營規模所限,固定資產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
3.銀企信息不對稱和銀行的不利選擇。很多中小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這不僅會產生有損銀行與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亦會進一步損毀企業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只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質量,否則銀行的貸款違約率將會很高。同時,由於中小企業對資本和債務需求的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為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本錢,只有選擇不向中小企業貸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政府部分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幫助。在我國,長期以來,政府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一直給予國有大中型企業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和競爭條件的不同等。同時,由於政策原因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基本無法進行直接融資。深滬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這使處於成長期的效益好但規模較小的企業難以進入證券市場。同時債券市場上,受到“規模控制、集中治理、分級審批”的約束,中小企業也很難以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因此直接融資渠道基本沒有。
我國2003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固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保護和支持。但是該法在內容上相當原則,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制度,最後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和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中小企業要注重改善自身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要想真正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首先就要過信用關,要以信取資。中小企業必須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設,規范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企業財務治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識,這是解決融資困難的根本所在。
二是中小企業應拓寬融資渠道。 要跳出單純依靠銀行間接融資的誤區,在充分發揮銀行間接融資的同時,要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筆者以為,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途徑,例如設立中小企業互助基金,由會員企業出資建立,會員只需交納一定會費,就可申請到數倍於會費的貸款額。另外,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私募融資的方式解決融資問題,私募融資包括企業引進新的股東,從而增加資本金,也包括企業以擬投資的項目為載體。
(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金融體系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金融機構應繼續拓寬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創造公平的融資環境。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通過指導意見的方式,鼓勵各貿易銀行採取各種貸款品種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有些國有貿易銀行已開始對中小企業積極經營小額貸款業務,今後,還有可能成立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社區銀行,以具體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是放鬆市場管制,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從目前放寬對貿易銀行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限制,過渡到最後由貿易銀行自主決定貸款利率水平,並答應對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務收取公道的用度,以此來促進貿易銀行按效益與風險原則,不斷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實現資源配置的公道與優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三是建立和健全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中小企業評級制度,以信用等級作為判定貸款信用可信度的標准,並把企業的信用信息提供給銀行等機構,這是贏得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信任並獲得項目資金張羅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必須建立並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應構建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包括政府性擔保機構、民營貿易性擔保結構和企業間互助擔保機構。
四是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新市場,適當降低新市場中小企業發行上市的門檻。
(三)加大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其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立法機關和政府都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組織支持、法律保證系統、財政支持系統,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政府為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作法。
近年來,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值得鑒戒。例如四川省政府在2007年8月出台了《關於做好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的意見》,鼓勵金融機構試辦循環貸款、動產質押、貿易融資、應收賬款融資、設備按揭貸款、創新貸款、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積極推廣房產和商鋪抵押貸款、按揭貸款、努力開發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質押貸款、聯保貸款,以滿足個體經營者和私營企業主的融資需求;明確鼓勵中小企業依法向社會融資,改變過分依靠銀行資金的格式;國家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3年營業稅的政策。
又如,福建省政府近期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若干意見(試行)》。從2008年起,3年內,對為中小產業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擔保機構,按年度擔保額8‰的比例補償;對為中小貿易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擔保機構,按年度擔保額5‰比例補償。設立省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每年安排3000萬元,主要用於資助搭建創業投資服務平台,組織引進省外、境外創業投資等。公道運用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機構對產業、農業、商貿等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能力。
更多使你感興趣的創業信息,盡在:http://www.oh100.com/chuangye/ ;
5.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存在問題及對策
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之一,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如何正確認識中小企業發展中融資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現狀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惜貸;融資渠道;融資策略;風險;信用評級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持,融資相當困難,特別是非國有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就更加突出。資金短缺,生產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機構的「惜貸、恐貸、拒貸」現象;現行上市融資、發行債券、信託融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導向不完備(剛推出的中小企業板,進入門檻仍較高,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難以進入);風險投資機構少、規模小;區域性資本市場不健全,財政扶持能力不足,招商渠道太少,信用擔保剛剛起步等,都使企業缺乏有效的資金補充機制。同時,國家加強宏觀調控,銀根抽緊,商業銀行加強金融風險防範,人民幣市場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開等,也嚴重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所以,「融資難」這一老大難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據統計,中小企業90%以上的資金源於企業內部籌集、家人和朋友,還有各種非正常的渠道(如私下高息借款、攬蓄等),這些不僅加重了企業經營成本,也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新形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
(一)建立中小企業行業協會或聯盟
這種協會或聯盟應是互助型的,它不僅可以為協會或聯盟內的中小企業提供經營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為中小企業相互間交流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提供場所和條件。協會或聯盟內的中小企業應加強互助合作,資金充裕的企業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技術先進的企業則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相互間提供貸款擔保。這樣,某些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則可以在協會或聯盟內得到解決。而且,這種協會或聯盟為其以後發展為集團公司或聯營公司奠定了基礎。
(二)創造新的直接融資方式
直接融資具有能夠得到不需要償還的外部所有權融資、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等優勢,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的重要途徑。 一是對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吸收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優點,更適合當前中小企業的具體情況。它通過清產合資、確認股權後再進行招股、擴股,在吸引社會閑散資金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二是發展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是一種以長期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某一產業,特別是出於創業階段的新興產業,以追求因企業成長而獲得的長期收益為目標的一種投資基金。此類基金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從事高新技術的新興中小企業,其功能之一在於將成千上萬分散的中小額風險投資資金集聚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風險投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有助於加快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有助於區域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特點的直接投資方式。三是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我國可在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以外交易成本較低、准入較寬松的二板市場和地方櫃台交易市場,為本地小企業提供交易場所。
(三)拓展間接融資渠道
根據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動的特點,推出靈活的、多樣化的結算工具,暢通匯路,為中小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結算工具。應盡快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托收承付、匯票承兌與貼現業務。另外,還應利用金融機構網點眾多、佔有信息量大的行業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商機、經濟政策、經營與投資決策咨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務。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擴大其資金來源,在政策上給予積極且持久的扶持與傾斜,並逐步實現其在融資方面與大中型企業真正的「國民待遇」。
(四)構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現有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條文主要是《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和《鄉鎮企業法》,這兩部法規是按所有制性質和不同的組織形式分類立法的,缺乏統一的立法標准和行為規范。在金融信貸方面更是缺乏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保護法規。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離不開立法支持。法律保證可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考慮: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如美國的《小企業法》,日本的《中小企業法》;專業性、區域性或行業性的法律,如美國的《小企業技術創新開發法》,日本的《中小企業金融公庫法》。反對壟斷的法律,如美國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應盡快指定有關部門組織制定有關中小企業貸款的法律或規定。首先,要劃分中小企業的分類標准,明確中小企業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再次,要落實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財政資金渠道、執行機構及管理辦法。
(五)建立和完善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
政府要引導中介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建立企業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檔案,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修訂國有商業銀行信用等級的評定標准。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信用評級不利於中小企業,含有對中小企業的心理歧視。實踐證明,盲目擴大經營規模的綜合型企業集團並不比專業化生產的中小企業更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產生更穩定的效益,信用更強。因而,國有商業銀行在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上也應及時調整策略,變重視企業經營規模為重視企業經營效益,取消某些歧視性的評價項目。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其它國家的經驗,我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應該是一個以政府擔保為主,其它擔保形式並存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可成立多種形式的信貸擔保機構,開辟多種渠道籌集擔保基金:由政府、社會中介組織、企業和銀行共同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切實改進中介機構的服務,簡化手續,降低標准;金融機構可適當擴大有效財產的抵押范圍。
(六)積極尋找風險投資資金
我國約有95%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其資產在1000萬元以下,企業規模小造成費用投入不足,一些成果因企業財力不足不能進入測試而被束之高閣。因此,對於那些處於良好發展階段且有良好前途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應積極與國內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建立聯系,尋找風險投資資金。同時,中小企業應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規范其生產經營運作,塑造其良好形象,並應當加強其信息交流和商務溝通,從各種渠道,包括政府部門、咨詢公司、銀行等各方面獲取信息,積極與國內外的風險投資機構進行交流,尋找其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俞建國.WTO與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戰略[J].宏觀經濟研究;
[2]馬有才.入世後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及其防範[J].國際貿易問題;
[3]陳紅蕾著.加入WTO後,國有中小型外貿企業改革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
[4]葉林:《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6. 中小進出口貿易企業融資問題研究怎麼寫論文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退民進」戰略的實施,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國家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從事外貿經營的限制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2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5.78%,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於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我國中小企業雖然在經營方式和市場開拓方面比大企業靈活主動,在融資的難度上卻要大大高於大企業。而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1、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二者關系不和諧。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質量良莠不齊,銀行在無法充分了解貸款企業真實情況的條件下,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對中小企業實行「信貸配給」,即要求比大企業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較苛刻的條件,甚至拒絕提供貸款。
2、目前我國大多中小企業對信貸需求量小、次數多,相對大企業而言貸款的機會成本較高。據統計,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平均為大型企業的5倍左右。在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的前提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不高。
3、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適用金融產品、信貸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我國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都是以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為主要對象設計實施的,銀行的信貸評價體系中也缺乏適用於中小企業的評價模塊,而是參照大企業標准,過多地考慮企業的財務指標,導致眾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無法得到貸款。因此,要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發展更加有效的融資模式。
二、開展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優勢分析
根據《巴塞爾協議》(2004年6月版)的定義,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於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屬、穀物等)中的存貨、預付款、應收賬款等資產的融資。貿易融資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重復性的特點,強調操作控制,淡化財務分析和准入控制,適應主體資質偏低的中小企業,有利於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貿易融資還能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有利於風險的動態把握,避開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弱點。中小企業融資往往具有金額小、次數多、周轉速度快等特點,而貿易融資恰能滿足這些要求。
相對而言,貿易融資無論從風險度、銀行准入門檻、審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較普通的流動資金貸款有優勢:
1、貿易融資准入門檻較低,這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無法融資的問題。調查企業的規模、凈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及擔保方式等情況是傳統銀行流動資金貸款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很多中小企業因為達不到銀行評級授信的要求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而貿易融資進入門檻較低,銀行關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在貿易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進出口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無需套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擔保原則被弱化,銀行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對於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准而難以獲得融資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貿易融資的推出意味著它們可以通過真實交易的單筆業務來獲得貸款,通過不斷的滾動循環來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融資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就緩解了。
2、貿易融資審批流程相對簡單,企業可以較為快速地獲取所需資金。中小企業由於受資金規模的限制,資金鏈始終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融資的時效性要求較強。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要求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指標、發展前景、融資情況、信用記錄、可抵押物或可擔保單位等各個方面做出嚴謹的調查,審批流程繁雜冗長,經常發生等銀行審批完畢企業已經不需要融資的情況。近年來,國內各銀行紛紛開始重視貿易融資,對貿易融資流程進行重新整合,簡化流程,只要調查清楚企業單筆貿易背景,並結合企業歷史信用記錄,落實相關要求後就可以放款,滿足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時效性要求。
3、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風險低,能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少的特點,很容易產生資金挪用風險。而貿易融資業務則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戶違約成本、金融工具的組合應用、銀行的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銷售收入構成貿易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融資額度核定由貿易額扣除自有資金比例確定,期限限定與貿易周期匹配,資金不會被挪用,風險相對較小。
4、貿易融資業務可以擴大銀行收入來源,調整收入結構。我國銀行業的中間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從銀行方面來講,國際結算作為一項中間業務的支柱產品,有利於擴展中間業務收入。一方面,銀行可以從直接貿易融資中獲取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如對進口開立信用證、進口押匯、出口押匯、出口貼現、保理業務、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等業務收取手續費;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由於直接獲取銀行貸款難度較大而對貿易融資需求很大,而銀行幾乎是其唯一供應商,因此銀行在市場上的議價能力較強,相比較銀行對大企業提供免費或價格低廉的融資類產品,銀行可以在合理范圍內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將有力促進銀行收入結構調整。
三、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應注意的問題
???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內銀行不斷加大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力度,以搶占更多的市場。從目前來看,國內銀行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採取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1、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准入門檻過高。
各銀行雖然都放寬了貿易融資業務的准入門檻,但卻未將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與大型企業區別對待,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實際准入門檻仍然很高。例如,對於打包貸款,除了要求企業有資信等級較高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正本,還需要確認有效的擔保(保證或抵押),完全視同流動資金貸款管理。這就體現不出打包貸款作為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優點,如果企業完全能達到流動資金貸款所要求的標准,又何必要做打包貸款呢?
2、對貿易融資審批缺乏標准。
目前各商業銀行將貿易融資的業務審批等同於一般貸款業務的審批,而忽略了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缺乏一套切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法。由於貿易融資業務要求時間短,如一筆出口即期信用證業務,收匯時間一般為1個月以內,因此將貿易融資業務按普通貸款業務審批方式處理,經常導致審批時間比貿易融資期限還長,使得企業貽誤商機。目前商業銀行雖然實行了本外幣授信統一審批,但貿易融資審批卻按照人民幣信貸審批思維模式進行。
3、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完備的信用管理體系。
目前,大多數出口企業還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交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次上,忽視對進口方資信的調查,加劇了出口企業的收款風險。據商務部一項研究報告統計,中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監管體系,而這11%中又有93%是具有外資背景的跨國企業。很多國內公司沒有認識到海外欠賬的風險和成本,隨著時間的拖延,這些拖欠款的追討將越來越難。目前,我國海外拖欠款中惡意欺詐已佔所有欠款案的66%。同時利用外部保險機構,如出口信用保險來避免風險的企業還不多。
4、國際貿易融資形式單一。
就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種類而言,國內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品種少,且功能單一。銀行往往只能做一些業務變種的淺層創新,不能進行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的深層次變革,各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方式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形式簡單的貿易貸款、打包貸款、票據貼現等,國際上新興的福費廷、倉單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則很少有銀行開辦,始終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很難滿足那些積極參與國際化的中小企業的需要。
四、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應採取的對策
1、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
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起步早、發展快,有不少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支持本國產品出口。發達國家一般都堅持出口融資用於購買本國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商品。如美國出口信貸支持的出口產品國產率不得低於85%;(2)審貸分離。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逐筆對貸款進行審查和決定,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及資信情況。在日本,政府官員詳細審查了解項目參與企業的情況,以保證其清償能力。一旦貸款被批准,銀行密切跟蹤,保證對貸款人的執行進行持續監督,在出現拖欠貸款時及時採取行動。(3)融資資金多元化。以國家預算資金為主,多方籌集其他資金。西方國家出口融資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國家預算,此外,也有私人資金和地方資金。如義大利的出口信貸及擔保,主要靠國家預算資金,資金不足時在國內外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2、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解決企業實際需求。
銀行要能夠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如通過福費廷、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貸款、出口保理授信組合、出口信用證授信組合、出口退稅授信組合等融資手段,滿足中小企業開展正常進出口業務的貿易融資需求。要積極創新金融服務,對傳統產品,要辦出新意。如打包貸款業務,不只局限於信用證業務項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發票融資,進口業務方面可採用轉開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等業務形式,滿足中小企業的多方面融資需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3、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
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旺、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訂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辦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量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客戶的自身贏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准應該有別於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級標准,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應該為客戶建立業務往來檔案,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及客戶履約的信用記錄評定其信用等級。
同時,要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庫,收集中小企業產品情況、市場情況、進出口情況及資信情況等資料,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由於中小企業一般無力進行客戶資信的調查,因此要鼓勵中小企業用D/P、D/A、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化解風險。
參考文獻:
1、??? 孫建林,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
3、??? 沈瑞年,國際結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
5、??? 張耀麟,銀行進出口貿易融資 [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7. 如何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中小企業怎樣敲開銀行門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小企業對於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實現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由於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往往不願提供貸款支持,他們的資金籌措受到很多限制。要想更快更好地發展中小企業,資金籌措問題不解決,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中小企業緣何缺乏金融支持
我國中小企業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銀行的貸款,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一些中小企業借改制之機逃避銀行債務,三是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較高;四是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非國有中小企業貸款不夠熱心;五是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六是缺乏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
中小企業怎樣贏得銀行青眯
改善自身的籌措環境:如中小企業應當積極參加信用保險和信用擔保,改善自身的融資環境。國家已經考慮建立規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應當抓住機遇,積極配合這一機制的運行。另外中小企業應當加強資金的監督與管理,不斷提高資金效益,為進一步籌集資金創造條件。
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沒有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就很難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
而沒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業的資金籌集渠道也就很難暢通。只有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中小企業的產權交易、資產重組等需要新增資金的渠道才能暢通,才能在資本市場是進行融資活動。
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得到廣泛的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地優化自己的產業結構,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國家在資金支持方面的重點,是那些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應當注意產業升級和轉化問題,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專業化分工,必要是可以向中西部地區、向不發達地區、向國外轉移。
利用好國際金融公司的資金:國際金融公司有意向我國中小企業具有示範作用的項目提供融資,來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具體做法是,通過有限追索權項目融資的方式,幫助項目融通資金。國際金融公司通過與投資者直接進行項目合作,協助進行項目設計以及幫助籌資來促進外國在我國投資。國際金融公司在為中國積極開發海外銀團貸款市場方面起著帶頭作用。貸款對象主要好似有一定規模、主營業務集中,在行業中居領先地位,企業有長期發展戰略,願意採用明晰的財務會計制度的民營企業。
構建金融支持體系迫在眉睫
根據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不力的實現,應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
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規建設。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注意在法律法規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金融支持,而且成立專門的政府管理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面的服務。我國在中小企業方面的立法明顯滯後,有關中小企業金融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基本上還沒有制定。因此,盡快制定《中小企業法》和《中小企業銀行法》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中小企業的經營和融資才有法律保障。
建立中小企業專門基金。世界許多國家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基金很多,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特定用途基金、中小企業互助基金。為了盡快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建議盡快建立中小企業專門基金。基金的來源和用途要合理加以規范,提高基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制定有利於中小企業融資的特殊優惠政策。當前,我國待制定的有利於中小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主要有:(1)保持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份額政策;(2)提高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的政策;(3)修改國有商業銀行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的政策;(4)建立規范的小企業抵押貸款制度的政策;(5)容許符合條件的實現股份制改造的中小企業以股票、債券等非信貸方式融資的政策;(6)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實施資金扶持計劃的政策;(7)對中小企業中的"特定事項"實施資金扶持的政策。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社會輔助體系。主要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如中小企業資信評估結構、中小企業投資融資信息服務結構、中小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中小企業律師事務所、中小企業聯合會等。對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也可以用"商業孵化器"及風險融資方式進行支持。
參考資料:http://www.moneyex.cn
8. 中小企業融資論文參考範文
對企業來說,資金是企業的血脈,是開展經濟活動的直接動力,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中小企業融資論文參考 範文 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論文參考範文篇1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
摘 要:在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融資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資結構卻是不容忽視的。本文首先綜述了融資結構與企業績效的理論,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現狀,提出我國中小企業應當採取的融資策略,進而優化融資結構,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策略;
目前我國總中小企業融資 渠道 狹窄,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即中小企業融資呈現內部融資比重大,外部融資比重小的現狀。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也影響了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
一、企業融資結構與經營績效概述
(一)企業融資結構概述。企業融資結構, 又稱資本結構, 是從融資方式的角度對企業資金結構的劃分, 指在企業融資總額中內源性融資與外源性融資所佔的比重。內源性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內部積累的方式籌集資金; 外源性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銀行借貸、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我國關於資本結構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 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對國外現有資本結構理論進行綜述介紹, 或在已有資本結構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各自相應的研究。
(二)企業經營績效概述。企業經營績效(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企業經營效益水平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償債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經營者業績主要通過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來體現。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是企業規模形態的概念,是相對於大企業而言的。它是構築在雇員人數、企業資產總值、企業經營收入和 其它 數量標准上動態的相對的概念。中小企業界定方面是一個相對的、比較模糊的概念,很難從理論上給它下一個很確切的定義,現階段國際上對中小企業特徵能夠達成基本共識是:「獨立所有,自主經營,在其所在行業領域中不佔壟斷地位」。
中小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特點:短、頻、快、小。就是能從銀行取得貸款,貸款審批程序煩瑣,資金到位,已經錯失商機,失去短期借款的目的;再者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大、資金需求量小、頻率快的特性也增加了銀行貸款的管理成本和風險,影響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三、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的策略
鑒於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特點,參考發達國家的做法,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企業自身要提高經營素質、增強信用觀念。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應從自身做起,苦練內功,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以改善自身融資條件。要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促進中小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強化信用觀念,提高自覺還貸意識,保持良好的銀企關系。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可以解決融資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後顧之憂,解決中小企業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各級政府要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重點用於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與再擔保等。可以由地方政府和中小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政府提供大部分資金,企業作為會員向基金出資),其目標是向那些業務經營良好,具有發展潛力但是缺乏財務擔保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
3、培養中小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中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程度逐漸增加。這就有助於解決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中小金融機構比較願意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因為它們資金少、無力為大企業融資,客觀條件使中小金融機構不可能與大中型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其次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是中小金融機構可以承受的,並且它們在和中小企業長期穩定合作中,增強了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有助於解決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4、完善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要積極發展資本市場,盡快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創業板市場,選擇有條件的成長型中小高科技企業進入創業板證券市場進行融資。同時,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揮股份制融資功能,採取改制、兼並、聯合等多種形式,吸收民間資本、私人資本和外資進行參股,對於具有一定控股實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向外資轉讓股權,在產權清晰、責權明確的條件下,藉助於多元投資主體上市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促使中小企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
5、推動債權融資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融資租賃業,這是企業進行長期資金融通的一種有效手段。一般來說,企業進行融資租賃的成本比貸款低、風險較小,而且其方式靈活、方便,比長期貸款和發行股票、債券受較少限制。而我國在這方面還很欠缺,租賃公司的規模很小,融資租賃的金融杠桿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還有就是要促進融資的創新,可以考慮降低企業債發行的門檻。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無論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都具有籌資、分散風險的作用。其中股權融資具有更強的導向性和針對性。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匱乏是當今的一個普遍現象,資金問題往往能夠使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無法立足,以致趨於消亡。而在不斷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基礎上認清內部問題,把握外部制約因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則會助中小企業走出「瓶頸」,扭轉當前困難局面。與此同時,企業的融資結構對企業的經營績效起著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對企業的融資成本及其融資風險的影響很大。這關繫到企業對資金的使用效率及其企業經營風險, 因而企業應該優化融資結構, 更好的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體制,促進企業優化融資結構,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再論二板市場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改革》,2012年第2期
[2]廖勇:《我國上市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的實證分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28期
[3]吳健雄:《中小企業融資理財之道》,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年
[4]孔德蘭:《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與融資策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年
[5]羅丹陽:《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
中小企業融資論文參考範文篇2
淺論企業融資問題
摘 要:對企業來說,資金是企業的血脈,是開展經濟活動的直接動力,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一個良性循環的企業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內部資金來源,還能有效的從外部融入資金。企業融資過程也就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融資的多少,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怎樣有效地進行融資,怎樣選擇融資方式,怎樣把握融資規模以及各種融資方式的利用都成為企業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企業融資 資金積累 發展
一、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融資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想要實現企業的良好融資為企業籌集資金,不論是從外部環境還是從企業內部開發,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通過國內資金市場融資,資金市場在融資方面還欠缺成熟,項目及實力不好的企業是很難通過融資方式通過市場解決問題的,如渠道窄、資金短缺等都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國外市場尋求資金卻又需要高昂的費用。
(一)融資渠道相對單一
經過多年的 經驗 積累與不斷創新,我國已初步形成融資渠道多元化格局,但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可用的,是有一定的條件和需要一定的實力的,例如股票市場的快速發展,讓一些企業利用上市的機遇籌集資金,不斷提高企業的資金積累,但是,上市公司的門檻很高,有相當大一部分的企業是無法進入股市的,也就無法利用股市進行資金籌集,使得這些企業仍然過分依賴銀行貸款,因此,貸款融資仍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
(二)融資中介存在風險隱患
銀行是企業最重要的融資中介,證券市場是企業最重要的融資市場,在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它們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銀行、證券市場的穩定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如果銀行、證券業風險爆發,不僅對企業的融資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對整個金融界的穩定都會造成巨大損害。另外股票市場同樣存在風險,有部分企業「借殼」上市,在股市上弄虛作假,造成股市泡沫嚴重。
(三)融資企業信用度不高
企業為了更好的積累資金,在融資上想方設法拓寬渠道,大量吸引資金,但有部分企業只是一味的想著資金的來源及使用,特別是以貸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企業,卻不去考慮如何還貸,甚至有的個別企業在借款之初就沒想過要還款,不論是對投資者還是對銀行,權益都得不到保護,大大挫傷投資信心和導致貸款萎縮。企業在融資上的失信,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融資,造成社會信用秩序混亂,也對企業融資渠道的長久暢通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企業融資的方式
企業的融資方式根據企業的性質不同、企業的發展方向不同及融資定位等各方面的差異,每個企業都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體現企業特色,發揮企業優勢,從而為企業更好的積累資金。
1、信貸:絕大多數企業都採用信貸的方式籌集資金,這不僅是最受企業歡迎的方式,也是企業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2、證券:如今仍有不少企業通過進入證券市場進行融資。
3、發行企業債券:大多用於企業新建項目的開發,用於有盈利較高的、資金需求量較大的項目。
4、資產股份化:中小企業可以根據公司資產實際,將凈資產作為股份劃分,採取MBO(管理層持股)、ESO(員工持股)及向特定的股東發售股份的方式募集資金,並實現股份的多元化。
5、融資租賃。
6、國際市場開拓資金。
三、如何進行融資
(一)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在發展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利的實現企業的資金積累。
但是大多數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都具有某種共性,也就是說經常以某種融資方式為主,如以銀行貸款籌資為主或以發行證券籌資為主等,這便是不同企業的融資方式問題。
(二)健全信用體系
健全信用體系是企業不斷提升融資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融資企業的信譽度好壞,對企業的融資成功與否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信用良好的企業,能為企業順利融資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同時,能通過提高自己的信用度來遏制失信企業的資金積累,樹立自己企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企業信用等級的同時,也是對競爭對手的有力打擊,更加順暢的實現企業的融資活動。
(三)適當的降低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一般指企業為籌措資金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主要包括:融資過程中的組織管理費用、融資後的資金佔用費用以及融資時支付的其它費用。這部分成本對企業的融資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企業選擇融資方式的關鍵所在,所以說企業如何控制融資成本在實際融資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但是在具體運用時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操控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企業要跟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得出適合自己企業的方式。
(四)有效拓寬融資渠道
在融資渠道上,一定要多方面發展,不能局限於一種融資方式,使企業盡快適應市場,在市場中建立融資體系,從市場中發現融資機遇。通過多方努力爭取與信託投資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融資服務融資機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開拓融資渠道,從中挖掘出更多的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融資方式。
(五)撐控融資機會
所謂融資機會,是指由有利於企業融資的一系列因素所構成的有利的融資環境和時機。對企業來說,融資機會的選擇過程,就是企業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開拓與創新來給企業增加融資機會,企業才會在發展中更好的積累資金,為以後的更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機會的把握上,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內部融資環境與外部融資環境的關系,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超前預見性,及時應對各種變化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對各種情況做出合理分析,准確判斷發展趨勢,以便從中尋求最佳融資時機。
(六)借鑒國外融資模式
目前發達國家的企業融資主要有兩大模式: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以證券融資為主導的模式,另一種是以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及德國為代表的以銀行貸款融資為主導的模式。通過對英美模式、日本的主銀行模式和德國全能銀行融資模式的比較研究,借鑒國外的做法,並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企業融資的方式,與國外的先進思想接軌,全面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為企業更好的積累資金開拓新的方式。
結論
資金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不論任何行業,任何企業,都離不開資金而獨立存在,資金的取得與積累,便是企業持續經營的根本。
通過積累資金,不斷壯大企業的資本實力,為企業的支付能力和發展後勁的增強增加籌碼,擴大了企業規模和獲利能力,從而加快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提高了企業信譽,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不斷提高企業在市場中所佔的份額,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利用自己企業的強有力競爭資本削弱競爭對手,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優勢,讓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高,在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樣才能讓企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進行融資便成了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如何選擇,如何決策,都要進行斟酌,制定合理、周密的計劃,在決策時企業一定要選擇最有利於提高競爭力的融資方式,擴大收益,積累資金,這就是企業融資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承鋼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沿海與科技
2、方曉霞《中國企業融資:制度變遷與行為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
3、鄭文平、羅中偉《美日德企業金融體制比較及其借鑒 》中國工業經濟
4、胡竟霜《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商業會計
5、劉鴻儒、__玲《中國融資體制的變革及股票市場的定位》 金融研究
6、李維寧《投融資管理》 深圳海天出版社
猜你喜歡:
1. 中小企業融資論文範文
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畢業論文
3. 中小企業融資論文開題報告
4.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畢業論文提綱範文
5. 中小企業融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