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需要融資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請大家幫忙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像新浪\網易\網路\騰訊都有融資的經歷,具體你可以上中國風險投資網和中國招商投資網論壇看看.
下面是車盟網的融資案例:
2001年本科畢業的成都小伙石磊,目前正走著和攜程創始人沈南鵬相同的人生道路,他創立了目前國內最大互聯網汽車服務平台-----車盟,在兩輪融資中拿到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風投,並且計劃讓車盟200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繼承了斯坦福的創業傳統
成都四中、清華、斯坦福,他在學生時代走出了一條讓人羨慕的軌跡。2002年,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的石磊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這是一家比價購物網站Nexttag,我擁有100萬美元的期權,但不是公司的核心」。
現在回過頭看,石磊的選擇與在斯坦福的求學經歷有密切關系。區別於哈佛,MIT這些美國名校,斯坦福除了給他帶來10美元/場的廉價高爾夫培訓外,還授予他濃厚的創業傳統。10多年來,石磊之前的斯坦福男孩-----楊致遠、周雲帆、茅道臨,個個有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一年後,他毅然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到了上海。
效仿孫正義 1個月了解1個行業
回國後的一年多時間,石磊進過兩家跨國企業,先後成為SAP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助理、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兩家公司分別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廠商之一和全球第二大咨詢機構。
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工作是他至今感覺受益最大的一段經歷。「你知道我那個時候做了什麼嗎?用1個月時間了解1個行業,看了汽車、通訊、快消……」石磊仿效的是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當年,孫正義從美國留學回國,用了3年時間研究日本的各個行業市場。「孫正義寫的行業分析有1米多厚,但我的效率比他高。」這得益於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豐富資源,在這里,他可以接觸到中國某一行業最頂尖的企業家和分析師,看到最全面的行業數據。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有一類創富人以丁磊、江南春為代表,他們傾向於西方的管理和運作經驗,依靠技術開創全新的領域。石磊就是這類人。
賣房創業 6個月拿到風投
2004年年底,他和同伴林振,各自賣掉了在上海價值150萬元的房子,辭去年薪超過100萬元的工作,用300萬成立了車盟(中國)網路有限公司,採用「電話+滑鼠」模式銷售汽車保險。
那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要能高能低,事事親歷親為。」石磊回憶,他常常在一天上午和風險投資的高層會面,下午又要和業務員一起面對客戶的電話問訊。幸運的是,公司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一共只談了5家風投,其中有3家最終投資。6個月後,300萬的本錢剛燒到一半,第一筆風投就正式落定。去年,他又成功進行了第二輪融資。車盟前後一共獲得上億元的風投。
這當然不只靠運氣。現在的風險投資人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洗刷,沒有人再會只為一本商業計劃書買單。風投不只要模式,還要看到團隊,看到實實在在運作健康的企業,而石磊正好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這和他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工作經驗息息相關,「我太熟悉風投了」。
人生伏筆或造就沈南鵬第二
今年4月初,石磊攜車盟殺回成都市場,試圖創下成都最年輕創富者的新紀錄。去年,車盟在國內獲得1200萬美元的車險銷售收入,並且在國內10多個城市布點,業務收入的增長超過了攜程創業時的速度,這讓石磊堅信,車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又一個攜程。一旦車盟在2008年登陸納斯達克的計劃成功,石磊無疑將成為沈南鵬第二。
「在任何時期,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為成功埋下伏筆」,這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也是石磊最深刻的創業體會。
創立購物網站Nexttag,讓他熟悉了互聯網的運營規律;在SAP公司工作,讓他掌握了信息化管理企業的經驗;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讓他精通了資本運作和風險投資的門道,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伏筆。
② 原始會融資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樂童音樂、樂創3D列印機、漢美、樂融融網,這是他們比較有名的案例,你可以去網上看看
③ 通過創業板融資成功而飛黃騰達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聽聽嗎,哈
④ 投融界有人融資成功的案例嗎信譽如何
有的啊,因為平台上是需要融資的人在上面找投資方,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可以在上面找項目投資,成功的案例也多。
⑤ 誠心請高人出謀劃策:個人融資1000萬的成功案例!
樓主的這個題目和內容有點矛盾
1.如果按你的說法,你已經想到了方法,只差融資,也就是說你需要的只是拉資金而已,拉資金有什麼難?這年頭只要你有好的想法,一堆民間游資,天使投資人手捏一堆錢等著投好項目呢。
2. 一個好的項目,永遠確的都不應該是資金,你說你9成把握,那麼剩下的1成呢?
3. 如果你的方案真是這么好,我的建議是,請你先自己檢查一下,市場調查方案是否調查完畢,相關的行業數據是否准備好了,財物報表,企業5年的發展走勢,目標客戶人群的調查報告,商業計劃的可行性的分析報告。 如果沒有這些,我可以100%保證,沒有人會投錢給你。 有了這些,也要看你的商業模式是否真的這么可行。
4. 我了解創業的激情,但是我認為賺錢只是一個驅動力而已,更不要單純盲目相信自己的賺錢能力,你都沒有任何案例可以證明你的賺錢能力,我是不會信,投資人更不會信。
5. 投資人投資:看你的人-》看項目也就是商業模式-》看財務預測
6. 天使投資人一天都要見幾十個小項目,你要是沒有充足准備,你是不可能拉到投資的。 所以別人怎麼說他們可以幫你拉到投資,你都別信。 因為你自己才是最清楚你的項目是否能拉到投資的人。 如果你自己都沒想明白,那麼請想明白,再說。
7. 真正牛的創業,應該是空手套白狼,因為投資人投的是你這個人,不是你的技術,不完全是你的團隊。 所以換句話來說,好的投資項目,從來都不應該確資金。
本人的說法是有根有據,沒做過創業的人,就別在這里瞎參和了。
最後看了下大夥的說法
確實1000萬融資賺100萬的利潤。。基本沒人會感興趣
回報率才10%
要知道大企業的年回報率就是10%
小企業應該是15-25%
創新型企業的回報率至少高於40%,投資人才會感興趣。
小天使投資人,不會投1000萬尋求100萬的回報率
風投不會投初創企業,投資額度少於千萬美金的不會投。
你說你該怎麼拉錢?
我手上一堆回報率40%以上的項目
自己投錢自己做了,你只有10-20%回報率的,誰會感興趣?
⑥ 求項目融資的案例
澳大利亞恰那鐵礦項目融資
一、項目背景
恰那鐵礦位於澳大利亞的西澳州著名鐵礦產區,是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與澳大利亞哈默斯鐵礦公司的
合資項目。恰那鐵礦1988年初開始動工建設,1990年初正式投產,是當時中國在海外最大的礦業投資項目,
也是自70年代初期以來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鐵礦項目開發,曾被譽為「開創了澳大利亞鐵礦發展史上的新時
代」。
二、項目融資結構
1.恰那鐵礦項目的投資結構
與大多數的資源性項目一樣,恰那鐵礦項目採用的也是一種非公司型合資結構。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
通過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在項目合資結構中持有40%的權益,哈默斯鐵礦公司持有60%的權益。
三、融資結構簡評
①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結構與本章8.1節中關於中信公司在波特蘭鋁廠的項目融資結構在概念上是一
樣的。由於採用了有限追索的杠桿租賃結構,利用項目投資前期的稅務虧損和投資減免等政府稅務政策大
大地降低了項目的融資成本。特別是在恰那鐵礦達到1000萬噸生產能力之前,項目初期資本投入高,但是
可用於債務償還的項目凈現金流量較少,採用杠桿租賃模式的項目融資,可以充分發揮其吸收項目稅務虧
損償還債務的特點,減輕了對項目前期的現金流量的壓力。這在採用其它形式的項目融資結構時是比較難
以實現的。
②杠桿租賃項目融資結構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稅務結構的穩定性問題。 這里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內
容:首先,在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的「股本參與者」所獲得的收益是一種被稱為「事先同意的稅後收益」
(Agreed after Tax Return),這個收益大部分通過吸收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虧損實現,不足的部分則需
要從項目的現金流量中以租賃費(或其它同類性質的形式)支付。因而,不難看出,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
虧損越大,則需要由項目現金流量部分支付的比例也就越小,項目投資的綜合經濟效益也就越好。如果一
個國家的公司所得稅率經常調整,可作為公司(或項目)稅務扣減性質的支出項目經常變化,必然將影響到
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股本參與者」的收益比例構成,增加了在安排項目融資結構時對其經濟效益進行評
價的難度;其次,杠桿租賃融資模式由於具有大量吸收項目稅務虧損的能力,已經引起了多數工業國家稅
務機構的廣泛注意。在今天,雖然沒有一個國家明確地表示不允許採用杠桿租賃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但是
許多國家對其在項目融資中的應用增加了大量的限制性條件,增加了實際操作的難度。以澳大利亞為例,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已成為使用杠桿租賃模式為一個項目進行完整的融資安排的最後一個案例。自恰那鐵
礦項目融資之後,澳大利亞稅務機構明確表示不再批准完整項目的杠桿租賃融資,只允許對項目的設備以
及可移動設施部分進行杠桿租賃的融資安排。因此,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安排杠桿租賃形式的項目融資,必
須在融資結構實際啟動之前獲得當地稅務部門的書面批准。盲目採用這種融資方式將會給項目投資者帶來
較大的融資風險。
⑦ 股權投資成功案例有哪些
案例1——無錫尚德
尚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的研究,製造和銷售。尚德公司於2004年被PHOTON International評為全球前十位太陽電池製造商,並在2005年進入前6位。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資本市場進行了最後一輪私募,英聯、高盛、龍科、法國Natexis、西班牙普凱等投資基金加盟,這些公司用8000萬美元現金換得尚德公司7716萬股權。2005年12月,在紐約交易所掛牌,開盤20.35美元。籌資4億美元,市值達21.75億美元,成為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中國民企。施正榮持6800萬股,以13.838億美元身價排名百富榜前五名。無錫尚德成功上市中,私募基金發揮了重要作用。
案例2——盛大網路
2003年3月盛大網路獲得軟銀亞洲4000萬美元注資,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業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2004年5月13日,盛大網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2005年7月軟銀亞洲撤出盛大,兌現5.6億美元,從4000萬到5.6個億,不到3年,投資收益高達1400%。
案例3——攜程網
1999年10月,攜程網吸引IDG第一筆投資,2000年3月吸引軟銀集團第二輪融資,2000年11月引來美國卡萊爾集團的第三筆投資,前後三次募資共計吸納海外風險投資近1800萬美元。2003年12月10日,成立僅僅4年多的創業型公司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攜程網也隨即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二輪海外上市的一個成功典範。
案例4—— 阿里巴巴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1422元!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的B2B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總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獨特的內部財富分配格局,阿里巴巴4900名員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億股。 2014年9月21日,阿里巴巴上市不僅造就了馬雲這個華人首富,還造就了幾十位億萬富翁、上千位千萬富翁、上萬名百萬富翁,這是一場真正的天下財富盛宴。阿里巴巴上市前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集團於美國時間9月1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確定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首日大幅上漲38.07%收於93.89美元,現股價102.94美元,股本僅為25.13億美元,市值達到2586.90億美元,收益率達百倍以上。相當於當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1422元。
案例5——騰訊當年
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4400元!
2004年6月16日,騰訊上市,造就了5位億萬富翁、7位千萬富翁和幾百位百萬富翁。騰訊上市前公司注冊資本6500萬元人民幣,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掛牌上市,股票上市票面價值3.7港元發行;第二年,騰訊控股開始發力飆升,當年底,其股價便收於8.30港元附近,年漲幅達78.49%;到2009年時,騰訊控股以237%的年漲幅成功攀上了100港元大關,為香港股市所矚目。
2012年2月,該股已站在了200港元之上,此後新高不斷。2014年3月該股股價一舉突破600港元大關,2014年5月將一股拆為五股,現單股股價為136港元,總市值達到1500多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上市前投資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4400元。
案例6——網路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780元!
2005年8月5日,網路上市,當天創造了8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240位百萬富翁。網路上市前注冊資本為4520萬美元,2005年8月5日,網路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股價從發行價27美元起步,一路飆升,開盤價66美元,收於122.54美元,上漲95.54美元。
首日股價漲幅更是達到353.85%,現股價為227.53美元,增長上百倍,網路現市值近8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上市前投資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780元。
案例7—— 格力電器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51元!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當時總股本為7500萬元,每股凈資產為6.18元,如今股價達到41.19元,總市值達到1238.94億。相當於當年上市總投資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51.92元。
案例8——貴州茅台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095元!
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8月2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每股發行價31.390元,上市首日開盤價34.51元,上市時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8500萬元,現今股價177.47元,總市值達到2026.7億,相當於當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095.5元。
案例9——東阿阿膠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416元!
1996年07月29日「東阿阿膠」A股股票在深圳掛牌上市,當時注冊資本為6238萬元,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5.28元,如今股票價格達到39.48,市值更是達到258.08億元。相當於上市前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416元。
案例10——海爾電器
當年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367元!
青島海爾於1993年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每股實際發行價為7.38元,而今股票價格為20.13元,青島海爾上市前注冊資本1.5億,現今市值為550.93億元。相當於當年上市2 前投資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367元。
⑧ 求一個金融改革下企業融資成功的案例
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
發布日期: 2005-1-25 點擊數:134
通過一項長達四年的融資計劃,匯豐投資銀行為新世界集團融資逾十四億美元
前不久,香港匯豐投資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董事兼中國事務主管許亮華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剛剛完成的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中地)一項長達4年、累計逾14億美元的融資項目作了詳細介紹。
90年代以來,香港著名華商鄭裕彤財團通過旗艦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大舉進軍內地的中低檔房地產市場,並成為北京、武漢、天津和沈陽等城市的房地產戰略發展商,為此,需要籌集龐大的資金進行投資。
1993年的高峰期後,許多城市的樓房尤其是高檔樓房大量空置,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相當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們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拓展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行投資,難度可想而知。
1995年11月,匯豐為新世界中國房主發展有限公司首次通過私募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的股本。本次發行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私募發行,私人股本投資者佔有了新世界房主43
%的股份,新世界發展則持有57%的股權。
第二次是為新世界中國金融有限公司發行的3.5億美元強制可換股擔保債券。在私募成功發行一年後,新世界中國希望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其在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作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公司的規模還太小,採用普通債券方式發行成本較高,如果上市又不具備三年業績的條件。於是,匯豐主要針對上一次私募所未觸及的可換股債券為債務投資者設計了可換股債券的發行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結構性缺點:公司上市後,債券尚未到期就可以轉為股票,在換股期間,可能會有大量股票突然湧入市場,這會給當時的股價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初次公開發行的價格,因為投資者預計初次發行後股價不會立即上行。為此,匯豐設計的結構是,所有債券強制轉換成股票,並在初次公開發行時作為發行規模的一部分,上市前必須決定是否換股,上市後就沒有可換股債券了,這就給了投資者關於市場流通股數的確切信息;當然這也給發行增加了難度。這次發行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可換債發行之一,匯豐承擔了2.1億美元的分銷份額,卻創造了8.6億美元的總需求,發行後債券交易價格一直高於發行價格。
在公開流通債發行兩年半以後,新世界中地准備在1999年到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為5.68億美元。這次發行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房地產業有很多誤解,對實際發生和醞釀中的變化知之甚少。如何改變投資者的不良印象就成了決定發行成敗的關鍵。為了讓股本投資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匯豐集團屬下的匯豐證券於1999年5月6-7日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舉辦了中國住房改革研討會;為配合全球發行,匯豐組織了兩次獨立的訪問活動,活動事先都有詳盡的研究報告作鋪墊,活動橫貫了亞、歐、北美三大洲;6-7月,匯豐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球路演,訪問了三大洲的11個城市。為一次發行舉行三次全球規模的推介活動,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經過這三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終於完成了對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在此次發行過程中,可換股債券的換股程序是個關鍵環節。債券持有者的換股方式有三種:在初次公開發行中認購最大數量的股票,或是將債券折算成股票出售獲得現金收入,或是只認購最大債券股的一部分,其餘債券則兌現。經過路演,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來自股本投資者的需求為7.83億美元,來自債券持有者的需求為1.43億美元,總需求達9.26
億美元。至此,由匯豐一手策劃的為新世界中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這個融資故事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知道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種,答題辛苦,幫忙點下【採納回答】,謝謝!!
⑨ 請大家幫找二個成功融資的案例
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
發布日期: 2005-1-25 點擊數:134
通過一項長達四年的融資計劃,匯豐投資銀行為新世界集團融資逾十四億美元
前不久,香港匯豐投資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董事兼中國事務主管許亮華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剛剛完成的香港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新世界中地)一項長達4年、累計逾14億美元的融資項目作了詳細介紹。
90年代以來,香港著名華商鄭裕彤財團通過旗艦企業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大舉進軍內地的中低檔房地產市場,並成為北京、武漢、天津和沈陽等城市的房地產戰略發展商,為此,需要籌集龐大的資金進行投資。
1993年的高峰期後,許多城市的樓房尤其是高檔樓房大量空置,使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相當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他們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拓展內地房地產市場進行投資,難度可想而知。
1995年11月,匯豐為新世界中國房主發展有限公司首次通過私募方式發行了5億美元的股本。本次發行是香港歷史上最大的私募發行,私人股本投資者佔有了新世界房主43
%的股份,新世界發展則持有57%的股權。
第二次是為新世界中國金融有限公司發行的3.5億美元強制可換股擔保債券。在私募成功發行一年後,新世界中國希望籌集更多的資金用於其在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活動。作為新世界發展的全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公司的規模還太小,採用普通債券方式發行成本較高,如果上市又不具備三年業績的條件。於是,匯豐主要針對上一次私募所未觸及的可換股債券為債務投資者設計了可換股債券的發行方式。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結構性缺點:公司上市後,債券尚未到期就可以轉為股票,在換股期間,可能會有大量股票突然湧入市場,這會給當時的股價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初次公開發行的價格,因為投資者預計初次發行後股價不會立即上行。為此,匯豐設計的結構是,所有債券強制轉換成股票,並在初次公開發行時作為發行規模的一部分,上市前必須決定是否換股,上市後就沒有可換股債券了,這就給了投資者關於市場流通股數的確切信息;當然這也給發行增加了難度。這次發行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可換債發行之一,匯豐承擔了2.1億美元的分銷份額,卻創造了8.6億美元的總需求,發行後債券交易價格一直高於發行價格。
在公開流通債發行兩年半以後,新世界中地准備在1999年到股票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為5.68億美元。這次發行面臨的最大障礙在於,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房地產業有很多誤解,對實際發生和醞釀中的變化知之甚少。如何改變投資者的不良印象就成了決定發行成敗的關鍵。為了讓股本投資者能夠更好了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匯豐集團屬下的匯豐證券於1999年5月6-7日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舉辦了中國住房改革研討會;為配合全球發行,匯豐組織了兩次獨立的訪問活動,活動事先都有詳盡的研究報告作鋪墊,活動橫貫了亞、歐、北美三大洲;6-7月,匯豐又組織了大規模的全球路演,訪問了三大洲的11個城市。為一次發行舉行三次全球規模的推介活動,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經過這三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終於完成了對投資者的"教育"工作。
在此次發行過程中,可換股債券的換股程序是個關鍵環節。債券持有者的換股方式有三種:在初次公開發行中認購最大數量的股票,或是將債券折算成股票出售獲得現金收入,或是只認購最大債券股的一部分,其餘債券則兌現。經過路演,結果相當令人振奮:來自股本投資者的需求為7.83億美元,來自債券持有者的需求為1.43億美元,總需求達9.26
億美元。至此,由匯豐一手策劃的為新世界中地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這個融資故事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