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募資150億!時隔16年萬科A再度定增
(文/解紅娟 編輯/馬媛媛)時隔16年,萬科A股公布定增計劃。
2月13日,萬科A發布公告稱,擬向不超過35名的特定對象開展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發行數量將不超過11億股,占目前萬科A總股本的9.46%。
萬科方面表示,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可以增加公司的所有者權益,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外,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利用部分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可以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增大資產規模,增強資金實力,降低財務風險,優化公司財務狀況和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在萬科看來,此舉有利於公司在加快相關業務發展的同時為股東帶來更大回報。
深鐵不在提前名單里
2022年,證監會「第三支箭」發出後,萬科是最早響應的企業之一。
當年12月,萬科大股東深圳地鐵向董事會提交了一份議案,將在A 股/H股單獨或同時增發股份,不超過目前 A 股/H 股已發行股份數量的20%。該議案在後來舉辦的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此次定增,正是萬科在該授權下制定的A股具體發行方案。
據方案顯示,萬科此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將用於中山金域國際、廣州金茂萬科魅力之城、珠海海上城市、杭州星圖光年軒、鄭州翠灣中城、鄭州未來時光、重慶星光天空之城、成都菁蓉都會、西安萬科東望、長春溪望薈、鞍山高新萬科城這11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具體來看,上述11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投資收益率最高的是重慶星光天空之城,為13.64%;其次為珠海海上城市,為11.47%;杭州星圖光年位居第三,為10.92%。反之,項目中投資收益率最差的是廣州金茂萬科魅力之城,僅3.49%;其次為長春溪望薈,為3.8%;鞍山高新萬科城倒數第三,為4.94%。
觀察者網了解到,上述11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均屬於萬科的在建項目,項目類型均為普通住宅,且均已取得部分預售許可證。
萬科方面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目的,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答空扎實推進項目的高質量建設,助力公司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另一方面,公司擬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優化自身資本結構,進一步增強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為後續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31日及2022年9月30日,萬科合並口徑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4.36%、81.28%、79.74%和77.85%,資產負債率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受再融資規則所限,深圳地鐵雖是此次增發的發起人,但未在提前確定的增發對象之列。
據投行人士分析,從過往情況來看,深鐵一直很支持萬科,但根據櫻頌2020年起實施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不是控股股東的第一大股東不屬於董事會可提前確定的發行對象。
因此,深鐵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但非控股股東,即使有心參與此次定增,也無法在當前階段就被提前確定為發行對象。
多家房企積極再融資
2022年11月28日,證監會表示,在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上,將從股權融資方面進行5項優化調整措施,即日起將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和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
至此,股權融資開閘的第三支箭正式落地,多家房企也抓住機會公布再融資計劃。
最先嘗到甜頭的是央國企及混改房企。繼萬科12月2日提出定增計劃後,12月5日,招商蛇口公告稱,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擬購買的資產包括深圳市南油(集團)有限公司24%股權等資產。
12月6日,綠地控股與華發股份前後腳發布定增公告,前者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後者擬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募資不脊舉鄭超過60億元,兩者募集資金均用於「保交樓、保民生」相關房地產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民營房企的配股潮在12月中旬到來。12月12日,新城發展披露預案,擬向不少於六名買方按每股3.50港元配售5.6億股,預計募資總額達19.6億港元;同日,德信中國發布公告,擬先舊後新,以每股0.881港元的價格配售2.68億股公司股份,認購事項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為2.361億港元,所得凈額約為2.308億港元。
12月20日,旭輝和雅居樂同時宣布配股,前者按配售價每股1.14港元,配售合共8.4億股現有股份,配售股份相當於目前已發行股份總數約8.77%;後者按先舊後新的方式,按配售價每股2.32港元配售2.685億股股份。
截至2022年底,股權再融資金額最高是保利發展,12月30日發布預案時,擬定增募集不超過125億元用於14個住宅項目的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進入2023年,房企再融資計劃熱度未見消退。
1月5日,中南建設宣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28億元,主要用於執行「保交樓、穩民生」政策,資金將用於臨沂、青島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1月18日,迪馬股份發布再融資預案,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總股本30%的A股,合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8億元;1月30日,中交地產發布公告,擬籌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
據觀察者網不完全統計,自「第三支箭」落地至今,已有超30家上市房企發起發布股權再融資計劃,其中既包括招商蛇口、保利發展等央國企,萬科、綠地等混合制企業,也包括旭輝、新城發展等民企。
截至目前,定增規模最大的三家房企分別是萬科A、保利發展、華發股份,分別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為不超過150億元、125億元、60億元。
「此次萬科A150億元定增如能順利發行,將成為地產行業去年股權再融資重啟以來最大規模的定增。」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各類支持政策的相繼出台,房地產行業重回支柱產業在政策面已經釋放出非常積極的信號。
Ⅱ 部分上市房企債務暗存「隱秘的角落」
身陷財務危機的泰禾集團近日在回復深交所年報問詢函中,披露了公司最新債務情況:截至7月7日,泰禾集團逾期未還債務金額為270.65億元,占泰禾集團最近一年經審計歸母資產137.38%;同時,2020年年內到期債務為555.11億元。《經濟參考報》記者查閱泰禾集團最近兩年年報數據,該公司2018年、2019年資產負債率連續下調。
記者調研發現,部分以高杠桿撬動規模擴張的上市房企,其權益大幅增加,導致凈負債率降低。這些看似「權益」的背後,疑似存在「明股實債」等財務技法。今年以來,在堅守「房住不炒」底線的背景下,疊加行業下行、疫情影響等多重因素,部分房企的償債能力和現金流持續承壓。
債務規模雙位數增長負債率卻保持穩定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部分上市房企債務存在「隱秘的角落」,這些企業通過增加權益等財務手法,使負債率呈現下降的「假象」。
記者查閱正榮地產2019年財報發現,截至2019年末,正榮地產負債總額為1381.59億元,較2018年末1169.2億元增加18.17%。但該公司2019年凈負債率為75.2%,相較於2018年的74%僅微增了1.2個百分點。在負債總額和借貸規模不斷增加的同時,該公司的凈負債率依然保持平穩。
負責正榮財務的人士介紹說,這與該公司少數股東權益的「爆發式」增長密不可分。該公司2019年財報顯示,正榮地產少數權益的增加主要源自於合並報表中的39項股權佔比較小的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開發的物業。正榮地產在其中的權益佔比大部分為13%至35%,僅有三個項目的權益佔比接近50%。
業內人士認為,「誰操盤誰並表」的財務方式可能虛增了所有者權益,實則隱藏了負債。根據凈負債率=(有息負債-貨幣資金)/所有者權益,一些房地產企業通過增大分母,降低了凈負債率。
克而瑞研究中心選取的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總有息負債規模為46942億元,同比增長16.4%,86%的典型上市房企總有息負債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上市房企的有息負債總量出現「雙位數」增長,但總體負債率卻表現穩定。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2019年滬深上市房企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至68.8%,內地在港上市房企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僅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至75.5%。
另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上市房企總權益增長21.67%,高於有息債的增幅。業內人士指出,部分上市房企凈負債率下降主要是因為權益規模增長顯著,高於有息負債的增幅,這一現象值得監管部門警惕。
「房企權益上漲,一方面,來自於2019年房企股權融資的上升;另一方面,隨著房企間合作或收並購行為不斷增多,少數股東的權益規模和佔比可能存在重復計算甚至虛報,由此導致其權益虛增、凈負債率下降。」一位房企高管表示。
永續債成避債窪地「隱性杠桿」推高風險
今年以來,「房住不炒」依然是樓市調控的主基調,房地產融資環境並未放鬆。記者發現,在期待融資放鬆無望的背景下,部分上市房企疑似通過「明股實債」的方式做低負債水平,進而求得更高的評級、更低的融資利率和更暢通的融資渠道。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不少有央企背景的房企大幅增加永續債發行。數據顯示,2019年房地產行業發行永續債的規模約470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其中,在前15強的房企中,招商蛇口、保利地產和華潤置地三家央企的永續債均大幅增長,分別達190億元、156.8億元和100億元,同比增長171.43%、141.23%和100%,三家房企的永續債新增總額接近行業總量的55%。
「如果把永續債計入債務,2019年上市房企的凈負債率將大幅上升。但在實際操作中,多數房企將其統計為權益,因此超半數上市房企的凈負債率實際是上升的。」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表示。
「永續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凈負債率,優化了財務報表,但實際上將對房企產生未來的償債壓力。」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認為,伴隨大量債務到期,上市房企的短期償債壓力將持續增大。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表外融資成為房地產企業重要的融資方式之一,體現為通過聯營合營企業融資、「明股實債」融資等。表外融資會讓房企債務隱性化,通過優化財務指標,誤導有關部門高估房企償債能力。
易居沃頓PMBA房地產投融資組課題組組長、陽光城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在「激盪時代,逐浪未來」易居沃頓房地產實戰經營與商業管理項目課題發布會上透露,銷售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尤其是500億元以下的中小房企的凈負債率更高,有的企業實際上已經達到200%甚至300%。
「在房地產行業上行階段,負債率高一點沒關系,用融資推動業務發展沒問題。但從2018年開始,行業進入平穩發展的『橫盤』階段,利潤率呈現下跌趨勢,每年下跌1%左右,目前市場的整體毛利率約25%,中小房企的凈利潤率在7%至8%,一些小企業甚至更糟。在『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之下,中央對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鬆,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持續從緊的情況下,高負債的房企風險就非常大。」吳建斌說。
融資環境持續收緊房企償債能力面臨大考
記者發現,在融資渠道持續收緊、融資成本持續提升的市場環境下,房企又迎來償債高峰期,償債壓力劇增,資金鏈面臨考驗。
房企負債規模上漲明顯加速。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9年132家A股上市房企負債總額達94861.01億元,較2018年的82263.74億元上漲13.28%。其中,13家企業負債超過2000億元,較2018年增加一家。萬科、綠地控股兩家負債總額均超1萬億元,萬科達14593.5萬億元,綠地為10143.14億元,保利地產負債總額也多達8036.86億元,新城控股達4001.7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上市房企中,恆大、碧桂園也擁有超萬億元負債,恆大中國負債總額18480.4億元,碧桂園負債多達16885.44億元。
從負債率來看,負債率超過85%的達11家。其中五家超過90%,分別是*ST松江負債率94.72%、雲南城投負債率93.75%、魯商發展負債率91.62%、京投發展負債率91.05%、中南建設負債率90.77%。
凈負債率方面,更是多達36家房企凈負債率超100%。其中,*ST松江高達827%,雲南城投為732.48%,京投發展為710.29%,泛海控股為277.33%,泰禾集團為248.33%。
在負債大幅上漲的同時,房企融資成本也有所上漲。2019年下半年以來,房企平均融資成本上升明顯。2020年,多數上市房企在融資調控繼續收緊、償債高峰到來之際,開始有意控制負債、降低杠桿。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業績會上表示,該公司未來三年將聚焦降負債。有息負債每年平均要下降1500億元,到2022年恆大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元以下。深圳佳兆業管理層也明確表示,2020年的目標是將負債率下降至120%或以下。富力地產聯席主席李思廉表示,今年年內該公司負債率要再下降15%。
由於多元化融資渠道收縮,房企融資成本呈現整體上漲趨勢。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從2019年末5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融資成本來看,六成公司融資利率上漲,平均成本同比上漲0.33個百分點至7.13%。「2019年境內外融資均有所收緊,融資成本普遍提高。同時,2015年至2017年發行的低成本公司債陸續到期,整體的融資成本水漲船高。」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表示,今年以來,房地產融資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房企的融資壓力持續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額度和比重是有上限的。若海外債大幅減少,房企的現金流就會捉襟見肘。」
今年4月以來,各大房企海外融資基本停滯。貝殼找房統計顯示,前四個月房企債券融資5010億元,同比下降10%,海外新增債務歸零。受4月單月海外債券發行量減少影響,1至4月海外債券金額較去年同期下降13%,為近十年第三低位。5月、6月雖有所恢復,但元氣已傷。在此背景下,境內股權融資、永續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成為房企補充資金的重要來源。
丁祖昱表示,由於海外債在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將面臨兌付高峰。境內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債權融資等創新產品的佔比恐將進一步提升。
雪上加霜的是,下半年房企將迎償債高峰期。「房地產行業處於下行期,為了降低風險,房企加杠桿意願普遍降低。」林波認為,今年宜高度關注開發商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避免房企突然「休克」。
泰禾方面,針對2020年到期的有息負債,該公司的到期償付能力存在一定流動性風險。近期,因流動性受限和融資渠道變窄,惠譽連續兩次下調泰禾集團評級。
穆迪則將中國房地產業展望調整為負面,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房地產需求和庫存水平造成壓力,而境外融資環境仍不明朗。「疫情造成的市場震盪正在加重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這導致境外融資渠道收窄,一些流動性和信用質量薄弱的開發商正面臨更高的償債風險。」穆迪高級分析師何思嫻表示。
易居沃頓PMBA戰略與組織變革課題組組長、珠江投資集團總裁王晞坦言,房企已出現規模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少的窘境。「房企現在不是為了盈利而存在,而是需要現金流續命,這是房地產行業面臨的難點。」
Ⅲ 房企傳統融資走弱,創新融資猛增
2021開年,房企發債突飛猛進。截至1月13日共有32家房企發債,境外發債86.52億美元(約和559.42億遠人民幣),境內發債175億元人民幣,境外遠超境內這是今年新趨勢,但利率上則延續了過去的常態。
1月15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房地產貸款增速是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央行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形成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管理規則等措施。
雖然長期看從供給側對房地產行業進行限制已實行多年,融資冰點來臨的聲音不絕於耳,開發商年年喊窮,但實際上房地產行業尤其是頭部公司的融資總量還在增加,只是馬太效應加劇中小開發商更難融到錢,行業內資金流向朝著頭部靠攏。
2021年房企更有12448億元債務到期,首次超過萬億元,達到償債高峰。從政策上看房企債權融資受限,債權融資整體走弱,股權融資爆發性增長。
01
傳統渠道債權融資走弱
數據來源:同策研究院
同策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朝著頭部集中,前五家房企融資超過3700億元,企融資利率來看,融資能力強能拿到低利率的房企性質基本為國企或者央企。
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當下看股權融資的窗口期已經來臨,但這樣會攤薄地產大佬們手中的股權,如何權衡利弊,才是開發商有史以來最難的選擇。